第68頁
但戰爭結束之後,建城工作依然遙遙無期。加之,這個島嶼又容易受到敵人攻擊。末了彼得決定仍把首都建在彼得堡,但要營建得更合理一些。剛剛開始營建的瓦西里耶夫島將成為市中心,因此,並不需要大規模拆除現有建築物。
從1717年起,空前緊張的城建工作開始了。每年都有幾百所房屋拔地而起,結果到彼得逝世時,首都已經變成擁有四萬人口的大城了。在一片荒涼的土地上,居然用這樣短的時間建成這麼一座龐大的中心城市,一時在歐洲傳為佳話。
1716年,彼得聘請了著名的法國建築師勒布隆,委託他制定城市總體規劃草案。翌年,勒布隆將設計圖紙和標準建築物的平面圖送呈正在巴黎的彼得審批。沙皇對標準建築物作了如下不同尋常的批示:住宅的窗戶應開小些,“因為我那裡的氣候不同於法國”。
勒布隆實現了當時城市建築師們關於所謂正規城市的設想:這種城市的一切一切都由政府安排,居民們為了諸事順遂,只須認真執行政府的指示就行了。勒布隆計劃修建的城市是橢圓形的,在海軍部一側以筆直的大街為界,在瓦西里耶夫島上以運河為界。島的中心是一個巨大的皇宮廣場,廣場周圍是達官顯宦們的府邸和政府機關大樓。勒布隆劃出一些地方作為設置教堂、市場和街心花園以及舉行慶典的廣場和刑場之用。大街兩旁的建築物高度相同。
沙皇回到彼得堡之後,曾就瓦西里耶夫島的未來建築情況同這位建築師交換過意見。
“我們以後打算怎麼幹?”沙皇問勒布隆。
這一問並沒有使建築師感到意外。
“拆除舊房,建造新房;填平老河,開鑿新河。”
“這一點我也想到了,只是這需要花不少錢。”
不管在島上開鑿運河會使它具有威尼斯的外貌這個遠景是多麼引人入勝,彼得還是把勒布隆的規劃草案束之高閣,因為彼得堡的氣候不允許首都居民那麼方便地利用水上交通。
到1725年,彼得堡的公用設施已經達到很高水平。某位外國人士曾指出,在1710——1711年期間,“只要下一天小雨,就無路可走,滿街是泥。”現在首都的所有街道都用石塊鋪面。鋪築街道的任務是靠居民自己承擔,凡到彼得堡來的人,都用大車運三塊石料,其重量不得少於五俄磅。每船運送十到三十塊石料。不光是鋪街心用石料,從街沿到房屋前一米半到兩米寬的地段(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人行道),也都要鋪上石板。
把海軍部和亞歷山大—涅瓦大寺院連接起來的涅瓦大街。景色壯觀,使當時的人嘆為觀止。大街兩側,栽植了三、四行樹木。
1718年 5月27日,樞密官收到沙皇詔令:“為在本市建立良好秩序,茲決定警察總局局長一職由副官長傑維耶爾擔任。”
葡萄牙籍的商船水手安東·傑維耶爾,是1697年彼得在荷蘭發現的。這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靠表現快速爬桅杆維持生計,他的機智引起了彼得的注意。當時沙皇把他安置在緬希科夫身邊,後來又派他作自己的待從。這個人機靈非凡,但虛榮心很重,一心想同特級公爵結親,娶他嫁不出去的丑妹妹為妻。緬希科夫對這種奢求不屑置答。但這位重臣的妹妹卻對願與自己結百年之好的人報以青睞,指使他懇請緬希科夫從速玉成他們的好事,如果他想保全胞妹的名節的話。緬希科夫下令逮捕糾纏不休的求婚者並施以鞭笞,宮廷侍從於是向聖上訴苦,於是彼得作主為二人完了婚。
給警察總局局長的指示由彼得親自起草。沙皇要求他關心建築房屋是否照章、涅瓦河及其支流的加固工程、街巷的整潔、商場和集市上的秩序、出售商品質量。還責成他制止哄抬物價,嚴禁賭博,嚴格遵守消防制度,設置夜間巡邏隊,同時要象外地那樣,巡邏人員巡夜時要擊柝。
晚十一時至翌日清晨(即夜間),各關卡用攔路杆攔住不得通過,此時宵禁時刻允許在大街通行的只有軍人、“顯貴人物”、醫生、神甫、接生婆和奉命執行公務的人。他們都必須隨身攜帶燈籠。其他一應閒雜人等,如夜間超過三人同行,即使攜帶燈籠,也不予通過。
1721年,首都居民開始看到初次引入俄國的新事物:彼得堡的街頭開始點上了路燈,一共是五百九十五盞。
路燈工人往路燈里倒上大麻油,點著燈芯,五小時後再把它們熄滅。
市內海軍部一帶,被運河分割成幾塊。在彼得時代,首都的一些運河把夏宮的御花園變成了一個島子,在那同時還挖了天鵝渠和冬渠兩條小運河。運河的建成使周圍地區變得乾爽,它們帶來了交通方便,而且還把一些易著火的建築物圍了起來。海軍部周圍的運河就起這樣的作用。
涅瓦河、莫伊卡河和遍布各處的運河,都有木結構的護堤。在建築堤岸時順帶把原本彎曲的河道也取直了。以莫依卡河為例。窄的河段挖寬,寬的河段用土填窄。
涅瓦河支流和運河兩岸,有眾多吊橋連接。
但要渡過涅瓦河,夏天只能靠舢板和小船,冬天要履冰而行。要知河水解凍或是結冰,首都居民可根據三聲炮響和升旗來判斷。
彼得對首都的公用事業也甚為關切。有一次和傑維耶爾一起乘車過莫伊卡河,沙皇發現橋樑出了故障。這純系警察局長疏忽大意所致,於是彼得不由分說,給了這位局長一頓好打,以示警誡。
從1717年起,空前緊張的城建工作開始了。每年都有幾百所房屋拔地而起,結果到彼得逝世時,首都已經變成擁有四萬人口的大城了。在一片荒涼的土地上,居然用這樣短的時間建成這麼一座龐大的中心城市,一時在歐洲傳為佳話。
1716年,彼得聘請了著名的法國建築師勒布隆,委託他制定城市總體規劃草案。翌年,勒布隆將設計圖紙和標準建築物的平面圖送呈正在巴黎的彼得審批。沙皇對標準建築物作了如下不同尋常的批示:住宅的窗戶應開小些,“因為我那裡的氣候不同於法國”。
勒布隆實現了當時城市建築師們關於所謂正規城市的設想:這種城市的一切一切都由政府安排,居民們為了諸事順遂,只須認真執行政府的指示就行了。勒布隆計劃修建的城市是橢圓形的,在海軍部一側以筆直的大街為界,在瓦西里耶夫島上以運河為界。島的中心是一個巨大的皇宮廣場,廣場周圍是達官顯宦們的府邸和政府機關大樓。勒布隆劃出一些地方作為設置教堂、市場和街心花園以及舉行慶典的廣場和刑場之用。大街兩旁的建築物高度相同。
沙皇回到彼得堡之後,曾就瓦西里耶夫島的未來建築情況同這位建築師交換過意見。
“我們以後打算怎麼幹?”沙皇問勒布隆。
這一問並沒有使建築師感到意外。
“拆除舊房,建造新房;填平老河,開鑿新河。”
“這一點我也想到了,只是這需要花不少錢。”
不管在島上開鑿運河會使它具有威尼斯的外貌這個遠景是多麼引人入勝,彼得還是把勒布隆的規劃草案束之高閣,因為彼得堡的氣候不允許首都居民那麼方便地利用水上交通。
到1725年,彼得堡的公用設施已經達到很高水平。某位外國人士曾指出,在1710——1711年期間,“只要下一天小雨,就無路可走,滿街是泥。”現在首都的所有街道都用石塊鋪面。鋪築街道的任務是靠居民自己承擔,凡到彼得堡來的人,都用大車運三塊石料,其重量不得少於五俄磅。每船運送十到三十塊石料。不光是鋪街心用石料,從街沿到房屋前一米半到兩米寬的地段(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人行道),也都要鋪上石板。
把海軍部和亞歷山大—涅瓦大寺院連接起來的涅瓦大街。景色壯觀,使當時的人嘆為觀止。大街兩側,栽植了三、四行樹木。
1718年 5月27日,樞密官收到沙皇詔令:“為在本市建立良好秩序,茲決定警察總局局長一職由副官長傑維耶爾擔任。”
葡萄牙籍的商船水手安東·傑維耶爾,是1697年彼得在荷蘭發現的。這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靠表現快速爬桅杆維持生計,他的機智引起了彼得的注意。當時沙皇把他安置在緬希科夫身邊,後來又派他作自己的待從。這個人機靈非凡,但虛榮心很重,一心想同特級公爵結親,娶他嫁不出去的丑妹妹為妻。緬希科夫對這種奢求不屑置答。但這位重臣的妹妹卻對願與自己結百年之好的人報以青睞,指使他懇請緬希科夫從速玉成他們的好事,如果他想保全胞妹的名節的話。緬希科夫下令逮捕糾纏不休的求婚者並施以鞭笞,宮廷侍從於是向聖上訴苦,於是彼得作主為二人完了婚。
給警察總局局長的指示由彼得親自起草。沙皇要求他關心建築房屋是否照章、涅瓦河及其支流的加固工程、街巷的整潔、商場和集市上的秩序、出售商品質量。還責成他制止哄抬物價,嚴禁賭博,嚴格遵守消防制度,設置夜間巡邏隊,同時要象外地那樣,巡邏人員巡夜時要擊柝。
晚十一時至翌日清晨(即夜間),各關卡用攔路杆攔住不得通過,此時宵禁時刻允許在大街通行的只有軍人、“顯貴人物”、醫生、神甫、接生婆和奉命執行公務的人。他們都必須隨身攜帶燈籠。其他一應閒雜人等,如夜間超過三人同行,即使攜帶燈籠,也不予通過。
1721年,首都居民開始看到初次引入俄國的新事物:彼得堡的街頭開始點上了路燈,一共是五百九十五盞。
路燈工人往路燈里倒上大麻油,點著燈芯,五小時後再把它們熄滅。
市內海軍部一帶,被運河分割成幾塊。在彼得時代,首都的一些運河把夏宮的御花園變成了一個島子,在那同時還挖了天鵝渠和冬渠兩條小運河。運河的建成使周圍地區變得乾爽,它們帶來了交通方便,而且還把一些易著火的建築物圍了起來。海軍部周圍的運河就起這樣的作用。
涅瓦河、莫伊卡河和遍布各處的運河,都有木結構的護堤。在建築堤岸時順帶把原本彎曲的河道也取直了。以莫依卡河為例。窄的河段挖寬,寬的河段用土填窄。
涅瓦河支流和運河兩岸,有眾多吊橋連接。
但要渡過涅瓦河,夏天只能靠舢板和小船,冬天要履冰而行。要知河水解凍或是結冰,首都居民可根據三聲炮響和升旗來判斷。
彼得對首都的公用事業也甚為關切。有一次和傑維耶爾一起乘車過莫伊卡河,沙皇發現橋樑出了故障。這純系警察局長疏忽大意所致,於是彼得不由分說,給了這位局長一頓好打,以示警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