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頁
自當年的巨鹿一戰後,項羽至今未曾一敗。不論是秦王子嬰,還是漢王劉邦,說到底二人都曾是項羽的手下敗將。項羽一代天驕,猶如烈日當空,使得群星黯淡皎月無光。「莫非真如酈食其所言,只有秦王漢王聯手方能打敗項羽?」蒯徹心中已有意動,但是思及到秦國如今的形式,心中又有所不安。
酈食其何等老練?蒯徹只是遲疑了瞬間,酈食其心中已經瞭然,當即趁熱打鐵道:「酈生以為蒯公過慮了!」
蒯徹也曾是辯士,自然知道酈食其接下來要說什麼,但臉上卻依做疑惑問道:「此言怎講?」
「秦國形式,看似危機,實則不然。月氏國雖然戰敗,但月氏一日不滅,匈奴就一日不會入侵秦國。據酈生所知,月氏貴族陳腐頑固,且又自視甚高,要他們投降匈奴那是比殺了他們還難。所以匈奴要麼是滅了月氏一族,要麼將其驅逐。這兩樣都耗時日久,所以匈奴之危機是在以後而不是眼前!至於秦國九原雲中二郡的變故,酈生以為,似此等竊鼠蟻輩,最多有裂土之心,而無吞秦之膽。秦國又有黃河為屏障,只要拒河而攔,竊賊就只能望河而嘆!所以這二處所謂的危機都在將來,而非眼前!眼前最大的威脅是項楚,項楚一日不滅,秦國一日不安!此番秦王若能親征,一旦滅楚,秦國現在的危機就會立解!此戰若勝,可換秦國百年安平!」
酈食其一說完,蒯徹就哈哈大笑,他忍不住執酈食其之手道:「好一個辯士!好一個酈生!我心中所想卻從你口中道出了!事不宜遲,今夜我們聯手入宮面見秦王!務必說服秦王領軍親征!」
酈食其起身稽首道:「敢不從命?」
第四百二十二章 約戰
公元前202年八月,秦王子嬰起戰兵八萬,輔兵十三萬,自櫟陽祭天告主之後,便殺向魏地。而在秦國動身之前,漢王劉邦已領大軍以掩耳不及盜鈴之勢攻破了臨江國的重鎮信陽,威逼都城江陵。共傲之子共驩(一作共尉)誓死不降。漢軍圍城三日之後,大將灌嬰帶共傲首級前來。劉邦將其懸掛在長杆之上,大旗上書:「共傲首級在此!」。特命騎兵持旗繞城而走,以破城中軍心。
臨江軍見到共傲已死,果然軍心大亂。當夜有人打開了城門,放了漢軍入城。共驩遭部下所擒,送至漢軍大營。劉邦升帳議審,特命諸將皆來觀看,兩旁更設有刀斧手。共驩入帳之後,張口破罵劉邦,死不跪拜。劉邦大怒,在帳中立殺臨江國大臣十餘人,怒斥共驩道:「如若不降,當如此等!」
共驩死不投降,伸首受戮。臨死前依舊面不改色,罵聲不絕。共驩已死,劉邦搖頭嘆道:「未曾想共傲之子竟有如此傲骨!」,特命人收斂其屍骨,將共驩與其父共葬於伏牛山。
漢軍攻破臨江國國後,劉邦意欲北上援魏。謀士陳平勸阻道:「楚國精銳盡在魏地,大王之軍看似眾多,實則戰力不足。若強上魏地,一遭失敗必然大潰!不如繼續南行,進攻九江國,斷卻楚國糧道。」
劉邦聽其所言,立即帶領大軍入侵九江國。九江王英布聽聞漢軍入侵九江,立即向留在河內郡的范增辭別,帶領九江國士卒回師國內。九江國地域遼闊,但國中防備力量不足,竟使得漢軍一路高歌,十三天連破十餘城,大軍橫跨數千里。待英布趕回國內之時,九江國已有小半被攻陷。而就在此時,秦王子嬰的大軍已經趕至魏地。秦軍剛至澠池,就聞洛陽告破,魏央帶殘部後撤,兩軍沿河撤離。
由魏央堅守了兩個半月的洛陽城雖然告破,但楚軍在洛陽亦損失慘重。項羽破城之後,放任大軍屠城,卻將一座洛陽城在一夜之間屠成了一座死城。一夜過後,楚軍繼續進發。魏王豹聞秦軍已至,連夜從安邑趕往秦軍大營,央求子嬰道:「洛陽一破,安邑城亦不能守,死守安邑無異於將整個魏地拱手相讓!還請秦王在此地一戰,務必要遏止楚軍進攻的勢頭!」
魏豹說完,竟然放下顏面,當眾跪求子嬰。
望著下面那個伏地不起的身影,嬴子嬰心中大為震動。當年那個膽怯畏戰的魏豹已經不在,如今的魏豹飽受磨難,亦經歷過艱難的復國,如今也面臨著國破家亡的境地。此時的魏豹在嬴子嬰眼中,他已經完全的繼承了其兄魏咎的遺志,整個人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歷史上那個反覆無常的魏王豹恐怕在不復存在了!果然時間與經歷才會使人徹底的蛻變!」嬴子嬰心中感嘆著,立即起身攙扶其魏豹,目視其眼道:「魏王不退,贏子嬰也絕不相退!只要魏人還敢戰,秦人也一樣會戰至最後!」
魏豹抬起頭看著嬴子嬰那堅定不移的雙眼,在那雙眼睛裡面,魏豹看到決然和真誠!在接觸到嬴子嬰目光的瞬間,魏豹就不由自主的相信了嬴子嬰的話。
「魏豹願與秦王共進退!」
公元前202年九月,魏豹甘願聽從秦王調度,帶著駐守安邑的全部人馬安扎到黃河沿岸,並與秦軍連帳結營,試圖在平野上與楚軍再戰一場!
秦魏兩軍連營數十里,完全將楚軍前進的道路堵住。楚軍到來之後,見秦軍陣勢已穩,項羽亦不敢貿然輕進,遂與秦軍隔著數十里的位置紮營布寨。楚軍立下營寨之後,范增坐著小車從河內郡趕到戰場。半夜請見項羽道:「劉邦害死項聲,如今帶著大軍攻進了九江國。英布聞此消息,已經無心再戰,早在三日前便向我請辭回國。劉邦此賊老奸巨猾,他不北上救魏,反而南下,為的就是斷去我軍後,擾亂我軍軍心!所以大王不可此地耽誤太久,若英布不敵劉邦,我軍就危險了!」
酈食其何等老練?蒯徹只是遲疑了瞬間,酈食其心中已經瞭然,當即趁熱打鐵道:「酈生以為蒯公過慮了!」
蒯徹也曾是辯士,自然知道酈食其接下來要說什麼,但臉上卻依做疑惑問道:「此言怎講?」
「秦國形式,看似危機,實則不然。月氏國雖然戰敗,但月氏一日不滅,匈奴就一日不會入侵秦國。據酈生所知,月氏貴族陳腐頑固,且又自視甚高,要他們投降匈奴那是比殺了他們還難。所以匈奴要麼是滅了月氏一族,要麼將其驅逐。這兩樣都耗時日久,所以匈奴之危機是在以後而不是眼前!至於秦國九原雲中二郡的變故,酈生以為,似此等竊鼠蟻輩,最多有裂土之心,而無吞秦之膽。秦國又有黃河為屏障,只要拒河而攔,竊賊就只能望河而嘆!所以這二處所謂的危機都在將來,而非眼前!眼前最大的威脅是項楚,項楚一日不滅,秦國一日不安!此番秦王若能親征,一旦滅楚,秦國現在的危機就會立解!此戰若勝,可換秦國百年安平!」
酈食其一說完,蒯徹就哈哈大笑,他忍不住執酈食其之手道:「好一個辯士!好一個酈生!我心中所想卻從你口中道出了!事不宜遲,今夜我們聯手入宮面見秦王!務必說服秦王領軍親征!」
酈食其起身稽首道:「敢不從命?」
第四百二十二章 約戰
公元前202年八月,秦王子嬰起戰兵八萬,輔兵十三萬,自櫟陽祭天告主之後,便殺向魏地。而在秦國動身之前,漢王劉邦已領大軍以掩耳不及盜鈴之勢攻破了臨江國的重鎮信陽,威逼都城江陵。共傲之子共驩(一作共尉)誓死不降。漢軍圍城三日之後,大將灌嬰帶共傲首級前來。劉邦將其懸掛在長杆之上,大旗上書:「共傲首級在此!」。特命騎兵持旗繞城而走,以破城中軍心。
臨江軍見到共傲已死,果然軍心大亂。當夜有人打開了城門,放了漢軍入城。共驩遭部下所擒,送至漢軍大營。劉邦升帳議審,特命諸將皆來觀看,兩旁更設有刀斧手。共驩入帳之後,張口破罵劉邦,死不跪拜。劉邦大怒,在帳中立殺臨江國大臣十餘人,怒斥共驩道:「如若不降,當如此等!」
共驩死不投降,伸首受戮。臨死前依舊面不改色,罵聲不絕。共驩已死,劉邦搖頭嘆道:「未曾想共傲之子竟有如此傲骨!」,特命人收斂其屍骨,將共驩與其父共葬於伏牛山。
漢軍攻破臨江國國後,劉邦意欲北上援魏。謀士陳平勸阻道:「楚國精銳盡在魏地,大王之軍看似眾多,實則戰力不足。若強上魏地,一遭失敗必然大潰!不如繼續南行,進攻九江國,斷卻楚國糧道。」
劉邦聽其所言,立即帶領大軍入侵九江國。九江王英布聽聞漢軍入侵九江,立即向留在河內郡的范增辭別,帶領九江國士卒回師國內。九江國地域遼闊,但國中防備力量不足,竟使得漢軍一路高歌,十三天連破十餘城,大軍橫跨數千里。待英布趕回國內之時,九江國已有小半被攻陷。而就在此時,秦王子嬰的大軍已經趕至魏地。秦軍剛至澠池,就聞洛陽告破,魏央帶殘部後撤,兩軍沿河撤離。
由魏央堅守了兩個半月的洛陽城雖然告破,但楚軍在洛陽亦損失慘重。項羽破城之後,放任大軍屠城,卻將一座洛陽城在一夜之間屠成了一座死城。一夜過後,楚軍繼續進發。魏王豹聞秦軍已至,連夜從安邑趕往秦軍大營,央求子嬰道:「洛陽一破,安邑城亦不能守,死守安邑無異於將整個魏地拱手相讓!還請秦王在此地一戰,務必要遏止楚軍進攻的勢頭!」
魏豹說完,竟然放下顏面,當眾跪求子嬰。
望著下面那個伏地不起的身影,嬴子嬰心中大為震動。當年那個膽怯畏戰的魏豹已經不在,如今的魏豹飽受磨難,亦經歷過艱難的復國,如今也面臨著國破家亡的境地。此時的魏豹在嬴子嬰眼中,他已經完全的繼承了其兄魏咎的遺志,整個人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歷史上那個反覆無常的魏王豹恐怕在不復存在了!果然時間與經歷才會使人徹底的蛻變!」嬴子嬰心中感嘆著,立即起身攙扶其魏豹,目視其眼道:「魏王不退,贏子嬰也絕不相退!只要魏人還敢戰,秦人也一樣會戰至最後!」
魏豹抬起頭看著嬴子嬰那堅定不移的雙眼,在那雙眼睛裡面,魏豹看到決然和真誠!在接觸到嬴子嬰目光的瞬間,魏豹就不由自主的相信了嬴子嬰的話。
「魏豹願與秦王共進退!」
公元前202年九月,魏豹甘願聽從秦王調度,帶著駐守安邑的全部人馬安扎到黃河沿岸,並與秦軍連帳結營,試圖在平野上與楚軍再戰一場!
秦魏兩軍連營數十里,完全將楚軍前進的道路堵住。楚軍到來之後,見秦軍陣勢已穩,項羽亦不敢貿然輕進,遂與秦軍隔著數十里的位置紮營布寨。楚軍立下營寨之後,范增坐著小車從河內郡趕到戰場。半夜請見項羽道:「劉邦害死項聲,如今帶著大軍攻進了九江國。英布聞此消息,已經無心再戰,早在三日前便向我請辭回國。劉邦此賊老奸巨猾,他不北上救魏,反而南下,為的就是斷去我軍後,擾亂我軍軍心!所以大王不可此地耽誤太久,若英布不敵劉邦,我軍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