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宣嬌懊喪道:“那也沒有辦法,只能求上帝保佑了,到時候我會記住你的囑咐,盡力而為,你放心去好了。”

  “是啊,京中只有你一個人可以託付了。”

  宣嬌盯住達開嫣然笑道:“你今天來就為了這件事嗎?”

  “不,不,是為了惦記你,特地來探望你的。”

  “那你坐得那麼遠,拘拘束束幹嗎?”宣嬌拍拍床沿道,“來,我太孤單了,坐到這裡來陪我談談,再過幾天就又要出京了,還不和我親近一些。”

  達開猶豫著走了過來,才坐到床沿上,宣嬌一把摟住了他,說道,

  “你這個人哪,還是在那幫村時那副書呆子模樣!”

  第三十五章 天京事變,北王殺楊復仇

  出乎意料,太平天國丙辰六年(即清朝咸豐六年,公元一八五六年)六月,天京城在平靜如常的氣氛中度過了,天王洪秀全在宮中日夜提心弔膽地受著煎熬,不知哪一天,楊秀清會闖進宮來,或以天父名義傳召他去東王府逼他讓位。他的耳目只有佐天侯陳承瑢,兩人每天見面,天王都要悄悄問一句:“沒事嗎?”承瑢則搖頭示意他安心,兩人都猜不透東王在耍弄什麼計謀。

  其實東王並沒有閒著,他命翼王和北王出京督師後,還不敢立時向天王下手,防備二王半途里得訊後殺回京城來解救。翼王兵馬在黃州一帶受阻,花了一些日子擊潰了攔路的清軍,推遲到七月上旬才能抵達武昌前線,北王則早已到了江西臨江府駐地。東殿兵部尚書侯謙芳提醒東王,必須派遣心腹部隊去江西監視北王的行動,以防他奉了天王的旨意突然率師回京,東王連連點首稱是。恰巧族弟楊輔清帶兵在京,他知道秀清即將篡位,朝中或許會有一番爭鬥。他明哲保身,極想離開天京,以避開這場動亂,便向秀清討了這份差使,帶領所部兵馬去江西東北部,堵住北王回京的道路。輔清出京之後,東王忽又不放心近在肘腋的秦日綱和陳承瑢,日綱正帶兵攻打金壇,此人是員勇將,手下精兵甚多,可以利用,只須嚇唬一下,他就不敢動了。同時也嚇唬一下陳承瑢,警告他不要站在天王那邊和自己作對。於是在七月初九日那天早晨他在東王府中又扮演了一番“天父降凡”的把戲,玄秘奧妙地驚呼道:“秦日綱幫妖,陳承瑢幫妖,放火燒朕城了矣,未有救矣。……朝內諸臣不得力,未齊敬拜上帝真神。”

  “幫妖”就是通敵,若依天朝軍法,必定殺頭無疑,可是東王只拉弓不放箭,命人將“天父詔旨”傳遍京城,不但承瑢知道了,燕王府中留守官員,也急急轉稟給金壇前線,與清將張國梁作戰的燕王,兩人驚惶自不必說。可是秀清白費了心機,兩人驚惶之餘,自覺不為東王所容,更把自己的命運和天王拴在一起,死心塌地幫助天王對付東王了。

  東王看看一切布置就緒,東殿“典東袍”衙署也已在趕繡新天王登基用的圓規紗帽式雙龍雙鳳金冠,九龍黃緞袍,以及九龍黃馬褂,金靴等等,至於儀仗則可把天王那副拿了過來,不必另置,他選了七月廿二日這天動手了!

  這天一早,洪秀全起身之後,便覺耳鳴眼跳,心頭怔忡不安,實在是與眾多姬妾輪番鏖戰,體質日漸虛弱了,他掛念東殿那頭的舉動,猜測這是不祥之兆,與賴後一塊兒用早膳時,說了他心中的憂慮,賴後頓時急得眼淚汪汪,放下筷子,說道:“快找陳承瑢進宮來,把密詔遞送出去吧,何必一定要挨到讓老四先動手呢?”

  秀全嘆口氣道:“等他先動手,我再下詔就師出有名,殺了楊秀清,後世的人也無可指摘了。”

  用完早膳不久,陳承瑢忽然倉皇進來奏道:“陛下,東殿來人,說是‘天父降凡’,傳天王速去東王府領旨,不得延誤!陛下,此去凶多吉少,萬一東王心懷不測,逼你讓位,你就照我說的辦法,拖延到他的生日,但等勤王兵到,必可有救。”秀全知道大禍臨頭,心中發慌,急忙吩咐道:“承瑢,快,快備下密詔,待我回來用印。”

  天王匆匆備了儀仗趕到東王府內花廳,只見廳中東殿百官跪了一屋子,東王兩眼微閉,嘴中念念有詞,雙手不時舞動,大概已經等得不耐煩了,知道天王到來,便睜開眼來喝道:

  “朕下凡已經許多時候,你怎麼才來,該打嗎?”

  秀全慌忙下跪道:“小子奉旨急忙趕來,不曾耽延,望天父恕罪。”

  “天父”哼哼哈哈了一陣,轉入了正題道:“秀全,爾與東王都是我的兒子,東王有天大功勞,何止只稱九千歲?”

  天王暗暗吃驚,只覺渾身冒汗,噩運終於降臨到頭上來了,在“天父”威逼之下,不能不敷衍道:“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

  “天父”還不罷休,又問道:“東世子豈止是千歲?”

  秀全答道:“東王既是萬歲,世子亦便是萬歲,且世代皆是萬歲。”

  “天父”達到了目的,高興地打了幾個哈欠,說道:

  “朕回天了。”

  天王伏地恭送“天父”歸天,秀清睜眼醒來,假裝茫然不知,慌忙扶起天王,說道:“是天父又下凡了嗎?說了些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