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連長也說道:“是啊!還是再等等吧?”

  “老秦,你想想看;咱們隊伍進入長白山後,時不時還聽到這兒,那兒打仗的消息;可是,我已經有半年沒有聽到消息了;你不感到奇怪嗎?”

  秦連長尋思了一會兒,說道:“話是沒錯,可是也不能自己冒險哪?要不這樣吧!我和你一起去。”

  “那哪兒成呢?這裡一旦有什麼動靜,艷雲姐怎麼應付了呢?我以前不是隨師長去過幾次撫松嗎?松江河,慢江那兒我熟悉著呢!就這麼定了,你們放心吧!”李成明說到這兒,像想起了什麼?輕輕對他們說道:“為了穩定軍心,對同志們暫時保密,就說我到那兒開會去了。你們也別閒著,每天都進行一些訓練;不僅可以提高戰士們的軍政素質,呆久了也可能出現什麼紕漏。”

  看到李成明說得堅決,倆人只好說道:“那麼好吧!”

  第二天,李成明隻身出發了。聽說營長要到長白山開會,戰士們紛紛到窩棚外送行。李成明向送行的同志們一一握手,跨上戰馬一揮手,疾馳而去;白玉仙眼圈一紅:“哥,快去快回!”說著拼命揮手。

  李成明策馬疾馳,日夜兼程,躲避著鬼子偽軍的進剿和密探的眼線;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四百多里,第六天來到了撫松縣重鎮松江河。他在城外轉悠了半天,沒有貿然進城。重新進入森林,翻山越嶺來到了松江河東面的慢江。慢江是個大村,那裡駐有偽軍一個連。李成明也沒有進村,他們沿江岸慢慢尋去,看到一處較為開闊,

  就騎馬趟了過去。爬上陡峭的江岸,重新騎馬向原始森林裡鑽去。向南走了四五里地,爬到一道山崗;李成明騎著馬兜了一圈,走到林子邊緣觀察起來。前面是一片苞米地,這裡的氣候要晚一些,現在還沒有耕種。地頭是一條小溪;小溪的對面是四十多棟用原木搭建的房屋。此刻,正冒著炊煙。

  他一提韁繩,順著苞米地穿了過去。到了村西的第三家,這裡就是地下交通員金樂鐘的家。看到門外站著一個女孩,看上去十來歲;李成明跳下戰馬招了招手,用朝鮮語說道:“唉,你過來,我有話問你。”

  那個女孩怯生生地走了過來:“叔叔,您有什麼事啊?”

  “你不認識我了?我是你李叔啊。”

  女孩仔細看了看,輕輕搖了搖頭。

  “爸爸在家嗎?家裡還有什麼人哪?”

  “在,還有媽媽和哥哥姐姐。”

  “走!到你家看看。”說著,和女孩走進柵欄,把馬拴在一根木柱上。金樂鍾是慢江區的偽區長,時常有騎馬過來的官吏警察,所以別人不會起疑心。再說這個小小的村子,家家都有人參加了抗聯;是個地地道道的堡壘村。

  李成明和小女孩進了屋,屋子分里外兩間,中間是道矮牆。李成明太熟悉這種木屋了,遷徙到關東來的朝鮮人,大多居住這樣的房屋。即便於搭建,也保留了朝鮮人居住的特點。進得屋來,女孩說道:“爸爸,媽媽;來客人了!”

  金樂鍾,就是李成明此行要找的聯絡員。年僅三十五歲,卻是個老學究打扮。頭戴著一頂八角帽(呈八角,是朝鮮秀才才擁有的官帽)和一副近視眼鏡,正在那裡看書。見李成明進來,抬起頭,一愣。李成明脫下禮帽笑道:“金大哥,還認識我嗎?”

  金樂鍾仔細瞧了瞧,忙站了起來:“這不是李成明,李老弟嗎?你怎麼一身日本人打扮哪?來來來,上炕說話。”隨即向幾個孩子說道:“快叫李叔叔。”

  “叔叔好!”三個女孩一個男孩,深鞠一躬,齊聲說道。這是朝鮮人見客人的禮節,“好好!”李成明說著,坐在了炕沿:“金大哥,還好吧?”

  “好什麼好,隊伍走了;懶得再給日本人做事,就稱病回家消停幾天。來來,快上炕。”說著,向外屋說道:“孩他娘,快準備一些酒菜!”

  李成明上了炕,盤腿一坐;金大嫂已經擺好了酒席。雖然算不得豐盛;但對風餐露宿六七天的李成明來說,簡直就是皇宮御宴。李成明盛情難卻,勉強喝了兩口,就談起了正事。他夾了一口菜,問道:“金大哥,我此來想了解抗聯的情況,已經好久

  沒有聽到隊伍的消息了。”

  朝鮮人家裡來了客人,女主人和孩子們是不能上桌的;現在飯桌上只有金樂鍾和李成明倆人。金樂鍾抿了一口酒,說道:“老弟,你不知道啊!抗聯都轉到蘇聯邊境去了。來,吃菜,聽我慢慢說。”

  李成明也抿了一口酒,只聽金樂鍾說道:“你是知道的,我表面上是日偽的區長,實際上是在給抗聯做事。楊司令犧牲前,來這兒住了幾天;抗聯苦啊,唉,十天半月也吃不到一頓飽飯。由於日寇的封鎖,糧食運不進,隊伍下不來;最後,只能轉到深

  山老林里挨凍受餓。程斌叛變後,天天帶著小鬼子進山討伐。我這個聯絡站創建之初,多虧了楊司令有先見之明;因此,除了極少數領導人外,無人知曉。為了躲避日偽的討伐,楊靖宇、金日成、崔永健等都到這裡呆過幾天;可是夜長夢多,怕鬼子起疑心,都退到了荒郊野外;結果楊將軍在蒙江縣遭遇敵人壯烈犧牲了。唉!真是想不到啊!”說到這裡金樂鐘停頓了一下,調整了一下情緒,繼續說道:“從去年起,抗聯在長白山區與敵遭遇了上百次,當然消滅了不少鬼子,但隊伍的損失也相當嚴重。前不久,金日成將軍派人來取藏在這裡的抗日經費;取東西的兩個同志說,隊伍已經退到中蘇邊境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