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克里斯八歲的時候,回家的弗洛伊德已經與陌生人無異;小克里斯的生命里,至少頭十年是和父親在一起的,然後才永遠失去他。
克里斯現在會在哪裡?他的好朋友卡洛琳和海倫娜也不知道克里斯究竟是在天上還是地下。
他曾經給祖父寄過那張著名的照片:在第谷發掘點,那個方碑在一群身穿太空衣的人形上方若隱若現。
他們當中的多數人已不在人世。方碑也不再留在月球。2006年,經過激烈爭論,人們把它運到地球,樹立在聯合國大廈——二者不可思議地相似。本意是用以提醒人類,我們並不孤單。
五年以後,在曜星光芒之下,已不必有任何警示了。
當他揭下那張畫片放進口袋時,弗洛伊德的手指有點發抖。有時他的右手仿佛具有獨立意識。這是他帶到“宇宙號”的唯一私人物品。
“二十五天,沒等我們知道你走,你就該回來了,”傑里說。“順便問一聲,你們是不是已經同意狄米特里上船?”
“原來是那個哥薩克小人呀!”喬治哼了一聲。“22年,我指揮過他的第二交響曲。”
“演到‘廣板’的時候,首席小提琴手都吐了,是不是那回事?”
“不,那是馬勒,不是這個米哈伊洛維奇。其實是銅管手,反正沒人留神。低音號手倒了霉,第二天就賣掉了他的樂器。”
“又在胡編亂造!”
“當然是真的。還是替我向這老無賴問個好吧,問他是不是還記得在維也納,我倆分享的那個夜晚。還有些什麼人在船上?”
“我聽到一些小報記者方面的風言風語。”傑里若有所思地說。“都是誇大其詞,我向你保證。是勞倫斯爵士親自挑選我們,只審查是否具備智慧,機敏,相貌,風度,以及其他高尚品德。”
“而非可消耗性?”
“得,就知道你會這麼說。我們都簽署了一份挺喪氣的法律文書,以豁免鍾氏太空航運集團可能的任何法律責任。對了,我的那一張在那份文件里。”
“我們有沒有機會從這上面撈點好處?”喬治眼巴巴地問道。
“沒門兒。我的律師說這是板上定釘了的。鍾氏同意帶我往返哈雷,附帶食物,飲水,空氣,和一間看得見風景的客房。”
“以什麼為交換?”
“回來以後,我將竭力推薦促進未來旅遊航線,多上鏡頭,寫幾篇文章。挺合理的,一輩子也難得一回嘛。哦,還有,我得不斷鼓舞同船乘客。他們也一樣。”
“怎麼幹?唱歌跳舞?”
“唔,我打算給我那些倒霉聽眾選讀幾段我的回憶錄。不過我不覺得能比得上那些專業人士。你們知不知道伊娃·莫琳也要去。”
“真的!你們用什麼花言巧語把她從林蔭大街的小單元里哄出來的?”
“她怕有一百多——哎呀,對不住,海伍德。”
“七十歲,加減五歲。”
“別減了,‘拿破崙’上演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孩呢。”
三個人回憶著這部名作,很久都不說話。
一些評論家認為,郝思嘉這個角色最適合她,然而對於大眾,伊娃·莫琳(伊芙琳·米勒斯,出生於南威爾斯的卡爾迪弗)仍舊是約瑟芬。半個多世紀以前,大衛·格里芬的史詩曾讓法國人歡欣鼓舞,讓英國人火冒三丈。大家都了解,他偶爾讓他過分激烈的藝術脈搏干擾歷史真實,較有名的,如皇帝加冕禮被搬到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
“勞倫斯爵士的品味不錯呀。”喬治若有所思地說。“我想本人也值得些許稱讚的。她父親是個太空人——為本人幹過一陣——她對科學也相當感興趣。所以我就掛了幾個電視電話。”
有的事海伍德·弗洛伊德覺得不必細說。正如其他一些凡人,自“馬克二世”公演以後,他也愛上了伊娃。
“當然了,”他繼續說道。“勞倫斯爵士挺高興。不過我還是要說服他,她並不只是業餘天文愛好者。不然這次航程會變成一次社會動亂。”
“提醒我了,”喬治說著,一面從背後拿出一個沒藏好的包裹。“我們有一件小禮物送給你。”
“可以打開嗎?”
“你覺得合適嗎?”傑里著急地問。
“這麼一來,我倒是非看不可了,”弗洛伊德一邊說,一邊解開亮綠絲帶,並打開包裝紙。
那是一幅裝潢精美的畫。雖然弗洛伊德不太懂藝術,這幅畫卻是看到過的。是啊,誰能忘得了呢?
風浪里,一艘臨時拼湊的木筏上擠滿了半裸的漂流者,一些已經垂死,另外的人向著地平線處的船絕望地揮舞。
下面是標題:“梅杜薩之筏”(西奧多·格里考特,1791-1824)
再下面一點,是喬治和傑里的贈語:到達便值得一半樂趣。
“一對雜種,我愛死你們了,”弗洛伊德說,一面擁抱著倆人。
阿奇的鍵盤上,“注意”指示燈急切地閃爍起來。
該動身了。朋友們不發一言,愉快地走了。
克里斯現在會在哪裡?他的好朋友卡洛琳和海倫娜也不知道克里斯究竟是在天上還是地下。
他曾經給祖父寄過那張著名的照片:在第谷發掘點,那個方碑在一群身穿太空衣的人形上方若隱若現。
他們當中的多數人已不在人世。方碑也不再留在月球。2006年,經過激烈爭論,人們把它運到地球,樹立在聯合國大廈——二者不可思議地相似。本意是用以提醒人類,我們並不孤單。
五年以後,在曜星光芒之下,已不必有任何警示了。
當他揭下那張畫片放進口袋時,弗洛伊德的手指有點發抖。有時他的右手仿佛具有獨立意識。這是他帶到“宇宙號”的唯一私人物品。
“二十五天,沒等我們知道你走,你就該回來了,”傑里說。“順便問一聲,你們是不是已經同意狄米特里上船?”
“原來是那個哥薩克小人呀!”喬治哼了一聲。“22年,我指揮過他的第二交響曲。”
“演到‘廣板’的時候,首席小提琴手都吐了,是不是那回事?”
“不,那是馬勒,不是這個米哈伊洛維奇。其實是銅管手,反正沒人留神。低音號手倒了霉,第二天就賣掉了他的樂器。”
“又在胡編亂造!”
“當然是真的。還是替我向這老無賴問個好吧,問他是不是還記得在維也納,我倆分享的那個夜晚。還有些什麼人在船上?”
“我聽到一些小報記者方面的風言風語。”傑里若有所思地說。“都是誇大其詞,我向你保證。是勞倫斯爵士親自挑選我們,只審查是否具備智慧,機敏,相貌,風度,以及其他高尚品德。”
“而非可消耗性?”
“得,就知道你會這麼說。我們都簽署了一份挺喪氣的法律文書,以豁免鍾氏太空航運集團可能的任何法律責任。對了,我的那一張在那份文件里。”
“我們有沒有機會從這上面撈點好處?”喬治眼巴巴地問道。
“沒門兒。我的律師說這是板上定釘了的。鍾氏同意帶我往返哈雷,附帶食物,飲水,空氣,和一間看得見風景的客房。”
“以什麼為交換?”
“回來以後,我將竭力推薦促進未來旅遊航線,多上鏡頭,寫幾篇文章。挺合理的,一輩子也難得一回嘛。哦,還有,我得不斷鼓舞同船乘客。他們也一樣。”
“怎麼幹?唱歌跳舞?”
“唔,我打算給我那些倒霉聽眾選讀幾段我的回憶錄。不過我不覺得能比得上那些專業人士。你們知不知道伊娃·莫琳也要去。”
“真的!你們用什麼花言巧語把她從林蔭大街的小單元里哄出來的?”
“她怕有一百多——哎呀,對不住,海伍德。”
“七十歲,加減五歲。”
“別減了,‘拿破崙’上演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孩呢。”
三個人回憶著這部名作,很久都不說話。
一些評論家認為,郝思嘉這個角色最適合她,然而對於大眾,伊娃·莫琳(伊芙琳·米勒斯,出生於南威爾斯的卡爾迪弗)仍舊是約瑟芬。半個多世紀以前,大衛·格里芬的史詩曾讓法國人歡欣鼓舞,讓英國人火冒三丈。大家都了解,他偶爾讓他過分激烈的藝術脈搏干擾歷史真實,較有名的,如皇帝加冕禮被搬到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
“勞倫斯爵士的品味不錯呀。”喬治若有所思地說。“我想本人也值得些許稱讚的。她父親是個太空人——為本人幹過一陣——她對科學也相當感興趣。所以我就掛了幾個電視電話。”
有的事海伍德·弗洛伊德覺得不必細說。正如其他一些凡人,自“馬克二世”公演以後,他也愛上了伊娃。
“當然了,”他繼續說道。“勞倫斯爵士挺高興。不過我還是要說服他,她並不只是業餘天文愛好者。不然這次航程會變成一次社會動亂。”
“提醒我了,”喬治說著,一面從背後拿出一個沒藏好的包裹。“我們有一件小禮物送給你。”
“可以打開嗎?”
“你覺得合適嗎?”傑里著急地問。
“這麼一來,我倒是非看不可了,”弗洛伊德一邊說,一邊解開亮綠絲帶,並打開包裝紙。
那是一幅裝潢精美的畫。雖然弗洛伊德不太懂藝術,這幅畫卻是看到過的。是啊,誰能忘得了呢?
風浪里,一艘臨時拼湊的木筏上擠滿了半裸的漂流者,一些已經垂死,另外的人向著地平線處的船絕望地揮舞。
下面是標題:“梅杜薩之筏”(西奧多·格里考特,1791-1824)
再下面一點,是喬治和傑里的贈語:到達便值得一半樂趣。
“一對雜種,我愛死你們了,”弗洛伊德說,一面擁抱著倆人。
阿奇的鍵盤上,“注意”指示燈急切地閃爍起來。
該動身了。朋友們不發一言,愉快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