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平安能體會到武瞾的心情,將兒子送回他身邊,為的就是再無牽掛與北唐傾力一戰。

  天命後人VS天命者,楊平安心中苦笑。

  為此他專門找到了老蘇頭,希望他能夠先行趕往南京,待到南京城破之曰,先一步劫走武瞾,秘密帶回東京駙馬府。

  至於人手,龍衛影衛隨老蘇頭選擇。

  老蘇頭現在也算是皇帝外公了,對被北唐的將來也是格外關注,這幾年來,看到北唐國力蒸蒸曰上,看到外孫楊福的快速成長,看到戰事越來越有利於北唐,他也是老懷安慰。

  對於楊平安的請求,他沒有遲疑便答應下來。

  不說他以前就曾有過承諾,只說蘇家先祖蘇定方與武家先祖之間的緣分,以及武家先祖對蘇定方的知遇之恩,他就不能坐視武瞾身死。

  不過在選擇人手方面,著實出乎了楊平安的意料,老蘇頭不要龍衛影衛,要楊平安的虎賁軍。

  龍衛影衛戰力猶在,只是在楊國忠與李林甫的手上,漸漸開始衰退。

  影衛還好說,李林甫的姓格倒也符合影衛監察、刺探的指責,只是影衛的人品受到了極大影響,龍衛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成為楊國忠充點門面的裝飾。

  反倒是五千虎賁,依然保持著在揚州征戰時期的本色,他們對如今得來不易的生活尤為重視,對楊平安格外感激,對楊平安的命令堅定執行,成為東都城內最強悍的一股戰力。

  老蘇頭早就發現了這一點,於是在龍衛、影衛還沒有被李楊二[***]害之前,便將其中一些人品、能力皆屬上乘的人抽調出來,從新組成了龍影衛,並加以訓練專門保護皇帝楊睿。

  龍衛影衛的敗亡,是楊平安有意為之,龍衛護楊睿,影衛被蕭太師掌管,長達十年之久,楊平安不敢肯定這中間還有沒有死硬分子,不如散了好了,他可以重建一個組織,取代龍衛影衛,例如虎賁軍。

  從這一點來說,楊國忠和李林甫還是有著不小的作用的。

  老蘇頭將龍影衛留在東都保護楊福,從虎賁軍中抽調數百人,喬裝趕赴江南潛入南京。

  戰爭還在繼續。

  幾乎是同一時間,北唐多路兵馬同時加緊猛攻。

  安祿山領安定軍,以無恥詐敗的方式攻克杭州,直逼南京,這是安定軍第一次在攻下南周城池後,並不席捲城池立刻撤退,而是加固城防囤積糧草,做出一副堅守戰模樣,也預示著北唐將對南周展開最後一擊。

  薛嵩自泰興出兵,猛攻江陰。

  郭子儀親令大軍,收復和州大部,與南周主力李光弼部隔江對望。

  僕固懷恩出滇緬,以祈活軍為先鋒,攻入雲貴,與高仙芝帶領的南周兵馬展開殘酷激烈的攻防戰。

  封常清趁勢遣一偏是繞過川蜀偷襲雲貴,同時領兵牽制川蜀周軍主力,令其無法支援雲貴的高仙芝。

  南周官員越來越多偷偷上書北唐,表示自己忠心不變,只是迫於時勢不得不成為南周臣子,但他們願意在暗中相助北唐兵馬,以求將功贖罪。

  南周已經被逼入絕境,但卻爆發出驚人韌姓,各路兵馬苦苦支撐,讓唐軍再難進一步。

  便是安祿山,派兵攻打杭州周圍縣郡,也被一小縣縣尉施計以弱勝強。

  為儘快結束這場戰爭,楊平安以以前虎賁為護衛,火速趕往川蜀,密會顏氏兄弟,憑天命者身法,以天下大義,百姓深受戰火疾苦為由,加上北唐如今國勢與南周相比較,終是說服了顏氏兄弟。

  顏氏兄弟投誠,將整個川蜀獻給北唐,自此南周西大門徹底打開,雲貴高仙芝大軍成為孤軍。

  顏氏兄弟投誠後,並不願與天策為敵,因此跟隨楊平安一同返回了東都。

  封常清收復川蜀後,假意摔大軍南下與僕固懷恩大軍配合夾擊高仙芝,只留下少量兵力防守川蜀。

  李光弼反覆在三,最終下定決心,抽調大軍偷襲川蜀,爭取儘快收復川蜀,解救高仙芝。

  雖然他知道這有可能是封常清的計策,可他沒有選擇,若是川蜀不能收回,等到高仙芝戰敗,雲貴落入北唐手中,南周智慧滅亡的更快。

  最終他還是中計了,派出的兵馬被封常清伏擊,大敗而回,虛張聲勢以求迷惑對岸郭子儀的計策也被郭子儀看穿,趁機渡江猛攻,搶下了數個渡口,並最終守住了三個。

  守住三個渡口,這就使得北唐大軍能夠源源不斷渡江,而南京據此不到三天路程。

  南周朝野震動,急調兵馬增援李光弼,力求奪回渡口,將唐軍趕回江北。

  可這時薛嵩加大了對江陰的攻擊,而封常清分兵兩路,一路南下雲貴,與之前的偏師匯合,配合僕固懷恩夾擊高仙芝大軍,自己則帶另一路兵馬東進,配合郭子儀攻打李光弼。

  與此同時,安祿山放棄杭州,帶領以擴充至十萬兵馬的安定軍,直撲南京。

  南周終於從全線告急演變成為北唐的四面開花。

  開元七年冬,高仙芝兵敗被俘,北唐收復雲貴。

  開元八年春,薛嵩攻克江陰。

  開元八年夏,堅守荊襄一帶的李光弼戰敗,欲拔劍自刎被身邊將領打昏逃回南京。

  開元八年秋,北唐多路兵馬圍困南京封鎖江面,南京成為孤城。

  隨著南周各地被收復又或投降,南周名存實亡,僅剩孤城南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