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狂人那時候是在上小學,對於燈謎實在是無能為力。但是那位不知道名字的姐姐卻實在是好厲害,好多大人們都無法猜出的謎語她都能猜到。

  望著那位姐姐手中手絹、轉筆刀、餅乾糖果那些獎品,當時的狂人只有羨慕的份,記得當時幼小的心靈曾經有個願望:總有一天我要像這姐姐一樣。

  後來狂人慢慢長大,進了廠工作,偶然有次中秋廠工會舉行了燈謎會,狂人終於拿到了早遺忘了的獎品。當年的那一幕流過心頭,說真的,當時實在有種想哭的衝動。

  3、關於對子。

  第一次認識“對子”這個東西是小時侯看過的一部電視連續劇,叫《翰林傳奇》。電視劇的情節很簡單,是說一個少年天才最終成長為一個翰林的故事。

  如果現在叫狂人去看的話,恐怕狂人提不起什麼興趣,當時在當時,狂人是真的入了迷。別的不說,單是那些狂人從不曾接觸過的對子就讓狂人欣喜不已。

  直到現在,狂人還清楚的記得裡面的一些“名對”。如:登樓望南北,行路吃東西等。至於其它的經典橋段後來更是頻頻在港台電視電影中出現,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一品夫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這段了。

  從那時起,狂人便對對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惜的是,當時並沒有網絡這種東西,狂人要想找到哪怕是一點點的對子都是十分的困難。先不說狂人當時上的中學裡的那“圖書館”整天處於關閉狀態,即便是偶爾開門,當狂人通過種種規定進到那“圖書館”後,也只能看到一些“少兒讀物”,想要找到對子,實在是不可能。

  幾經辛苦下,狂人終於找到一些諸如:“五月黃梅天,三星白蘭地”之類的對子,還著實高興了好幾天。

  現在有了網絡,狂人終於可以自由自在的尋找這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了,可是要讓狂人來對對子,那實在是難上加難啊。不過狂人雖然不行,但帥承瀛行的。

  4、關於蘭花。

  前面狂人已經說過,狂人的童年是在一個小山溝里度過的。記得當年小學時每周六下午是大掃除,掃除結束以後總會約上三兩玩伴,去領略大山的風情。

  自然,也總會挖上幾苗蘭花帶回家中精心澆灌了。

  當時的蘭花純粹是一種觀賞物品,而狂人也不清楚蘭花的各種分類。可是當狂人在長大後了解了蘭花的種種分類以後,卻愕然發現,蘭花已經成了一種經濟作物了。這,也許是一種悲哀吧。

  5、關於國畫。

  第一次見到國畫是在我小舅舅的房間裡。那是一幅宮裝美人圖,是我小舅舅自己畫的。

  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那幅畫實在是很差勁,但是在當時的狂人眼裡,那實在是精品。從來沒有見過用毛筆畫畫的狂人當時幾乎驚呆了。

  記憶中,所有的畫都是用水彩筆什麼的畫出來的,用毛筆還能畫畫?這是狂人當時的疑問。

  疑問過後,狂人也開始嘗試著用毛筆來作畫,模仿的自然是小舅舅房間中的那幅宮裝美人圖了。

  不過在狂人嘗試了無數次以後,終於痛苦的發現,用毛筆畫畫實在好睏難,只是勾勒一個臉型就讓狂人大叫投降,從此認為狂人沒有繪畫天賦。

  直到上了初中,狂人第一次接觸到漫畫以後,才從又找回一點點的自信。

  不過這自信很快就崩塌了……

  當後來有了條件逐漸了解到國畫以後,狂人看著那些自己用鋼筆臨摹的漫畫,實在是汗顏。

  “這也能叫畫?”這是狂人當時的想法。

  說真的,狂人那時候的初中不像現在,大家都很天真,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選擇。當時我們所謂的“漫畫”不過就是畫一下變形金剛里的人物,又或者畫一下聖鬥士里的那些鬥士們。雖然勉強還能見人,但和國畫比起來,狂人只能汗顏。

  6、關於古典音樂。

  音樂到底出自何時,狂人並不知道,也不敢去考證什麼。不過作為人類發自靈魂深處的吶喊,狂人自小對音樂就情有獨衷。

  真的好羨慕現在的孩子,有這麼好的條件,可以去學鋼琴,學古箏……

  在狂人的童年裡,陪伴我長大的只有打土巴,彈玻璃球這樣的活動。也許現在的孩子會羨慕我們那時的無憂無慮吧,但是狂人更羨慕現在的孩子們。

  狂人小時候接觸過的只有口琴和電子琴。而那架讓無數人的電子琴狂人也沒能在上面鍛鍊出什麼高深的造詣來,會的,只能勉強算不是噪音的東西。

  儘管如此,狂人對古典音樂還是一如既往的喜愛。

  聽著現在的流行音樂,有的時候真的會想罵娘。如果這真的是發自心底深處的吶喊,狂人只想說吶喊的那人毛病了。

  當然,狂人並不是想對現在的流行音樂詬病什麼,畢竟裡面還是有不少精品,比如屠洪剛的歌狂人就一直好喜歡。

  可是和古典音樂比起來,現在的流行音樂實在不怎麼地。

  狂人學拉過二胡,搞鼓過琵琶,只是好可惜,都是偶一為之的事情。因為這些東西在現在來說實在是太少見了,狂人也只是在偶然的機會下在同學或朋友家見到他們的長輩會這些東西時順便請教了一下而已。

  常常為此感到悲哀,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傳承,可是到了狂人這一輩,竟然沒有幾個人精於此道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