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生下了孩子,王美人要服藥調理,何後密遣心腹的內侍用鴆毒代替藥物毒死了王美人。靈帝聽到王美人忽然去世的消息,急忙前去探視,他一看王美人四肢青黑,就知道是中毒而死,不禁流下了淚。不久追查到是何後下的毒,靈帝頓時出於憤怒,並打算將何後廢去。膽大包天的何後這才感到害怕了,她急忙花錢賄賂曹節、張讓等閹宦為她說情,靈帝一生最相信宦官,於是何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雖然放過了何後,但靈帝對她心生了顧忌,他將王美人所生的兒子劉協寄居在永樂宮讓董太后撫養。由於董太后的精心呵護,劉協才沒有遭到何後的暗算。靈帝懷念王美人不已,他撰寫了《追德賦》與《令儀頌》兩篇辭賦紀念她,辭賦里的字句纏綿悱惻、如泣如訴。常言說失去的才是最好的,也僅此而已。
漢靈帝時閹宦流毒於天下,各地爆發了黃巾起義,漢朝的江山已經朝不保夕了,靈帝的荒淫比起歷代其他荒淫的君主也顯得無精打采,好像遜色了不少。傳說鬱林郡中有一個珊瑚市,是海客買賣珊瑚的地方。珊瑚呈碧綠色,一株株各有幾十枝椏,枝間滿是葉子。大的高五六尺,最小的也有一尺多。漢元封二年鬱林郡進獻了一個“珊瑚婦人”,皇帝命人植於殿前,宮裡戲稱為女珊瑚。這株女珊瑚一直枝葉繁茂,到了靈帝時卻忽然枯死,世人都認為是漢室將衰的預兆。
中平六年,靈帝去世,十四歲的皇子劉辯即位,尊何後為皇太后。何太后臨朝稱制。何後的兄長大將軍何進想誅殺宦官反而被宦官所害,并州牧董卓帶兵入洛陽誅殺了宮廷里全部的宦官,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而立王美人生的劉協為皇帝。不久何後與她的母親舞陽君也被董卓逼迫而死。這時的漢朝實質上已經滅亡,漢獻帝劉協成了一個不能左右自己命運的傀儡。一個群雄並起的三國時代拉開了帷幕。
宋徽宗差一點就成為人類最完美的君王 [本章字數:3446 最新更新時間:2008-10-02 10:13:25.0]
----------------------------------------------------
宋徽宗差一點就成為人類最完美的君王
詹瑋/文
或許看到標題有些人就已經在心裡罵開了,請不要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篇文
章不長,看完再提意見。
宋徽宗趙頡,因為一部《水滸傳》成為家喻戶曉的皇帝。由於我國當前的歷史教育政
策為大力貶低醜化宋朝,所以作為北宋實際上的末代君主,宋徽宗的形象非常弱智,被認
為是玩完了江山的腐朽封建統治者。作為一個皇帝,沒有秦皇漢武的雄霸之氣,也不體恤
民情,卻熱衷於小資情調的書畫藝術,並豢養了一大圈貪官污吏,弄得民不聊生,終於造
成了一場亡國滅種的大禍。事實確實如此嘛?或者說這就是完整的事實麼?
當然,在我小時候,看完水滸傳及其衍生的評論和相關簡單史料之後,我確實也是這
樣認為的,不過在我稍微多知道了一些關於宋朝的史實之後,我的觀點就不可避免的發生
了一些變化,宋徽宗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發生了轉變。
要看清楚宋徽宗的本來面目,我們首先要澄清一些現代人對宋朝的誤解。現代歷史教
育對宋朝的定位是“積弱積貧,民不聊生”,“釘在恥辱柱上的朝代”。事實上,這種定位有很大的偏差,宋朝既不積弱,更不積貧。相反宋朝堪稱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一頁,其創造的文明成果遠非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時代所能相提並論,即便是被捧上了天的現代西方文明,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鑑了宋朝的許多組織方式和先進思想。歐洲的文藝復興正是在一些旅行者對東方的中國如天堂般的描述後(其實只是蒙古劇烈破壞後的宋朝的殘渣,但是比之漫長的中世紀摧殘後的歐洲仍然不愧為天堂)開始走向全新的道路。當時的宋朝,不僅僅是簡單的富裕,而且達到了一種全面富裕的狀態(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所提的共同富裕),最有名的評價莫過於“走卒類士服,農夫跺絲履”。宋朝的財政收入百分之七十來自於工商業,只有少部分來自於農業,這令現代以農業國自居的中國人慚愧得不敢提起。而所謂的民不聊生,也是完全造謠的事情,宋朝根本沒有發生過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起義”,正如前文所說,宋朝達到了普遍富裕,所以人民並沒有“起義”的要求,著名的梁山好漢也絕非民不聊生的“起義”,多是一些犯了事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躲進梁山泊的逃犯而已。方臘、鐘相等人也都是小規模的地方暴亂,和真正的揭竿而起相去甚遠。
最後要特別說明的就是“積弱”問題,宋朝真的很弱嗎?我想我們必須足夠清楚的看
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中國的國土位置有一個絕大的先天缺陷,就是直面廣闊的蒙古草原
,中間並沒有大山大河的阻隔,這在騎兵稱雄的時代是致命的,所幸我們的祖先修建了著
名的萬里長城,才多次阻擋了遊牧民族南下,並且由漢武帝、唐太宗等偉大的君王分別擊
敗了匈奴和突厥。然而,在經歷了五代十國之亂後。宋朝接手的國土更加劇了這個缺陷,
燕雲十六州等地被強大的契丹國占據,遊牧民族可以從此處直接突入中原。不過大家要注
雖然放過了何後,但靈帝對她心生了顧忌,他將王美人所生的兒子劉協寄居在永樂宮讓董太后撫養。由於董太后的精心呵護,劉協才沒有遭到何後的暗算。靈帝懷念王美人不已,他撰寫了《追德賦》與《令儀頌》兩篇辭賦紀念她,辭賦里的字句纏綿悱惻、如泣如訴。常言說失去的才是最好的,也僅此而已。
漢靈帝時閹宦流毒於天下,各地爆發了黃巾起義,漢朝的江山已經朝不保夕了,靈帝的荒淫比起歷代其他荒淫的君主也顯得無精打采,好像遜色了不少。傳說鬱林郡中有一個珊瑚市,是海客買賣珊瑚的地方。珊瑚呈碧綠色,一株株各有幾十枝椏,枝間滿是葉子。大的高五六尺,最小的也有一尺多。漢元封二年鬱林郡進獻了一個“珊瑚婦人”,皇帝命人植於殿前,宮裡戲稱為女珊瑚。這株女珊瑚一直枝葉繁茂,到了靈帝時卻忽然枯死,世人都認為是漢室將衰的預兆。
中平六年,靈帝去世,十四歲的皇子劉辯即位,尊何後為皇太后。何太后臨朝稱制。何後的兄長大將軍何進想誅殺宦官反而被宦官所害,并州牧董卓帶兵入洛陽誅殺了宮廷里全部的宦官,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而立王美人生的劉協為皇帝。不久何後與她的母親舞陽君也被董卓逼迫而死。這時的漢朝實質上已經滅亡,漢獻帝劉協成了一個不能左右自己命運的傀儡。一個群雄並起的三國時代拉開了帷幕。
宋徽宗差一點就成為人類最完美的君王 [本章字數:3446 最新更新時間:2008-10-02 10:13:25.0]
----------------------------------------------------
宋徽宗差一點就成為人類最完美的君王
詹瑋/文
或許看到標題有些人就已經在心裡罵開了,請不要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篇文
章不長,看完再提意見。
宋徽宗趙頡,因為一部《水滸傳》成為家喻戶曉的皇帝。由於我國當前的歷史教育政
策為大力貶低醜化宋朝,所以作為北宋實際上的末代君主,宋徽宗的形象非常弱智,被認
為是玩完了江山的腐朽封建統治者。作為一個皇帝,沒有秦皇漢武的雄霸之氣,也不體恤
民情,卻熱衷於小資情調的書畫藝術,並豢養了一大圈貪官污吏,弄得民不聊生,終於造
成了一場亡國滅種的大禍。事實確實如此嘛?或者說這就是完整的事實麼?
當然,在我小時候,看完水滸傳及其衍生的評論和相關簡單史料之後,我確實也是這
樣認為的,不過在我稍微多知道了一些關於宋朝的史實之後,我的觀點就不可避免的發生
了一些變化,宋徽宗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發生了轉變。
要看清楚宋徽宗的本來面目,我們首先要澄清一些現代人對宋朝的誤解。現代歷史教
育對宋朝的定位是“積弱積貧,民不聊生”,“釘在恥辱柱上的朝代”。事實上,這種定位有很大的偏差,宋朝既不積弱,更不積貧。相反宋朝堪稱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一頁,其創造的文明成果遠非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時代所能相提並論,即便是被捧上了天的現代西方文明,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鑑了宋朝的許多組織方式和先進思想。歐洲的文藝復興正是在一些旅行者對東方的中國如天堂般的描述後(其實只是蒙古劇烈破壞後的宋朝的殘渣,但是比之漫長的中世紀摧殘後的歐洲仍然不愧為天堂)開始走向全新的道路。當時的宋朝,不僅僅是簡單的富裕,而且達到了一種全面富裕的狀態(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所提的共同富裕),最有名的評價莫過於“走卒類士服,農夫跺絲履”。宋朝的財政收入百分之七十來自於工商業,只有少部分來自於農業,這令現代以農業國自居的中國人慚愧得不敢提起。而所謂的民不聊生,也是完全造謠的事情,宋朝根本沒有發生過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起義”,正如前文所說,宋朝達到了普遍富裕,所以人民並沒有“起義”的要求,著名的梁山好漢也絕非民不聊生的“起義”,多是一些犯了事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躲進梁山泊的逃犯而已。方臘、鐘相等人也都是小規模的地方暴亂,和真正的揭竿而起相去甚遠。
最後要特別說明的就是“積弱”問題,宋朝真的很弱嗎?我想我們必須足夠清楚的看
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中國的國土位置有一個絕大的先天缺陷,就是直面廣闊的蒙古草原
,中間並沒有大山大河的阻隔,這在騎兵稱雄的時代是致命的,所幸我們的祖先修建了著
名的萬里長城,才多次阻擋了遊牧民族南下,並且由漢武帝、唐太宗等偉大的君王分別擊
敗了匈奴和突厥。然而,在經歷了五代十國之亂後。宋朝接手的國土更加劇了這個缺陷,
燕雲十六州等地被強大的契丹國占據,遊牧民族可以從此處直接突入中原。不過大家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