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李潛聽了點點頭。各部郎中大都是文職,而他立下的是軍功,想做郎中,只有進兵部。兵部被陛下親信把持,他如何能出頭?再者,窩在京中實在無趣,與他的初衷相背。他不願意選這條路。留在禁衛軍中,正如李服所言,徐簡在文官中有影響力,在禁衛軍中恐怕說不上話,進入禁衛軍中也不是個好選擇。
李服喝了口茶繼續道:“除了這些,就只有到地方了。地方也有兩種。一種是到督護府或都督府做司馬。”說到這,李服一笑道:“若是這樣,你還不如加入虎賁軍來的直接呢。最起碼,叔叔罩著你,虎賁軍上下不會給你小鞋穿。另外一種是到地方折衝府當都尉。這個也分三六九等。富庶的地方固然很好,但時間久了,意志消磨的厲害,你年紀輕輕不想找個地方養老吧?窮地方,去了做什麼?西北邊關對你來說非常合適。經常有小規模戰事,能積累軍功。可西北現在田廣掌控之下,他對你如此戒備,你若到他手底下做事,還不是自討苦吃?靈州、夏州倒是不錯。可那裡是公孫策的地盤,你一個外來人,獨臂能支,去了能有什麼作為?”
李潛聽李服分析了一大圈,結果卻哪個都不合適,不由得撓頭,道:“叔叔,那你看我選哪個才合適?”
第二一五章 父子終相見
李服微微一笑,道:“我覺得合適的,你又不肯。”
李潛立刻明白,李服分析了這一大通,其實還是希望他能加入虎賁軍。李潛也知道,李服這樣做並非是故意打擊他,而是真心實意的為他分析局勢,李服所指出的讓他加入虎賁軍也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但李潛實在不願這樣做。他思忖了片刻,低聲道:“叔叔,你也知道我那師父的脾氣。當年他曾嚴命我不能去西域。我若去了……”
李服臉色立刻沉了下來。他對梅宗際的認識可比李潛深刻的多。若李潛真加入了虎賁軍,梅宗際肯定會勃然大怒,搞不好會直接找到李騰指著鼻子罵。那李服可就弄巧成拙了。想了片刻,李服道:“既然如此,叔叔也不勉強。叔叔覺得此事你還需與誠樸先生談談,徵詢下他的意見。叔叔在京中還有些門路,若需叔叔相助,只管開口就是。”
李服的門路當然就是李騰的門路。李騰能獨霸西域二十多年,連陛下也無法撼動他的地位,若是在京中沒有門路,打死李潛都不相信。有了李服的承諾,無異於給李潛上了個大保險。李潛立刻謝過。
慶功宴過後沒幾天,各軍首腦開始閉門商議戰果分配。這些首腦分別是虎賁軍的上官良輔和李服,涼州軍的田廣,蘭州軍的公孫驁。李服的官職不過是中郎將,原不夠參加商議的,但他代表是李騰,這資格誰敢輕視?
四人在大帳中閉門商議了整整一天才弄出個大家都比較滿意的方案。據那天在帳外值守的士卒私下裡談論,他們商議的氣氛基本上還是非常融洽的,只是不時有吵鬧聲和拍桌子聲傳出來。對此,士卒們一致認為是這些大將軍們太興奮了所致。聽聞此傳言的李潛對此一笑了之。自古以來,就沒聽說誰能不勞而獲。瓜分戰利品,當然也是如此。出力多的怎麼可能會讓出力少的拿大頭?可誰會輕易承認自己出力少?所以,瓜分戰利品的關鍵是確定誰出的力多。怎麼確定?真理不辨不明。不互相攻訐,不吵鬧能掰扯清楚嗎?說不得他們得連好多年前的舊帳也拿出來一塊算算。
相對於幾位首腦的八卦新聞,李潛更關心的是分配方案。由於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李潛在方案出來後沒多久就看到了。也成為了第五個看到這個方案的。
戰果的分配首先是戰俘問題。目前共有戰俘八千餘人。其中有一部分官職大的要押往京城向陛下獻俘,還要抽出一部分負責照顧這些人。這些人不多,約有一千人。牛弼俘獲的仆骨乞扎就在其中顯要的位置。剩下的七千多人,虎賁軍要走了四千,其餘的給了涼州軍。蘭州軍放棄。
其次是繳獲的財物。這些財物都是突厥人從西北百姓那裡劫掠來的,原則上全部歸涼州軍。但涼州軍要支付給虎賁軍折合銀錢一百萬貫的糧草、衣甲、鐵、銅、鹽等充作軍費。而且還要支付給蘭州軍同樣的軍費。
第三部分才是最關鍵的戰馬分配。這也是四位首腦吵鬧的根源所在。西北雖不缺戰馬,但騎兵作為這個時代機動力最強、最有效率的兵種,一直是各方爭相發展的兵種。這種情況下,誰會嫌自己的戰馬少呢?按照出兵的人數來說,虎賁軍出的不多。但誰也無法否認虎賁軍的戰力和取得的戰功,更何況虎賁軍的兩次行動是取得完勝的關鍵。而且,虎賁軍是純騎兵,騎兵戰損也是三方中最高的,理應優先補充。道理是這樣,可田廣與公孫敖怎麼可能不為自己爭取好處?幾經爭執之後,確定的分配方案是虎賁軍得四萬匹,涼州軍和蘭州軍各三萬匹。剩下的三千匹歸李潛。還有不到五千匹上報朝廷。
對這個結果,雖然李服事先說過,但李潛仍然非常不滿。他對李服發牢騷道:“驛軍是小侄招募來的。獎勵戰功、撫養傷患,撫恤死者家屬,哪樣不都得花錢?而且,驛軍的戰馬、糧草、衣甲都是小侄籌措的,到現在還欠人家一屁股債,小侄拿什麼還?不行,小侄忍不下這口氣,得去找田國公說道說道去。”說著便要舉步離去。
李服喝了口茶繼續道:“除了這些,就只有到地方了。地方也有兩種。一種是到督護府或都督府做司馬。”說到這,李服一笑道:“若是這樣,你還不如加入虎賁軍來的直接呢。最起碼,叔叔罩著你,虎賁軍上下不會給你小鞋穿。另外一種是到地方折衝府當都尉。這個也分三六九等。富庶的地方固然很好,但時間久了,意志消磨的厲害,你年紀輕輕不想找個地方養老吧?窮地方,去了做什麼?西北邊關對你來說非常合適。經常有小規模戰事,能積累軍功。可西北現在田廣掌控之下,他對你如此戒備,你若到他手底下做事,還不是自討苦吃?靈州、夏州倒是不錯。可那裡是公孫策的地盤,你一個外來人,獨臂能支,去了能有什麼作為?”
李潛聽李服分析了一大圈,結果卻哪個都不合適,不由得撓頭,道:“叔叔,那你看我選哪個才合適?”
第二一五章 父子終相見
李服微微一笑,道:“我覺得合適的,你又不肯。”
李潛立刻明白,李服分析了這一大通,其實還是希望他能加入虎賁軍。李潛也知道,李服這樣做並非是故意打擊他,而是真心實意的為他分析局勢,李服所指出的讓他加入虎賁軍也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但李潛實在不願這樣做。他思忖了片刻,低聲道:“叔叔,你也知道我那師父的脾氣。當年他曾嚴命我不能去西域。我若去了……”
李服臉色立刻沉了下來。他對梅宗際的認識可比李潛深刻的多。若李潛真加入了虎賁軍,梅宗際肯定會勃然大怒,搞不好會直接找到李騰指著鼻子罵。那李服可就弄巧成拙了。想了片刻,李服道:“既然如此,叔叔也不勉強。叔叔覺得此事你還需與誠樸先生談談,徵詢下他的意見。叔叔在京中還有些門路,若需叔叔相助,只管開口就是。”
李服的門路當然就是李騰的門路。李騰能獨霸西域二十多年,連陛下也無法撼動他的地位,若是在京中沒有門路,打死李潛都不相信。有了李服的承諾,無異於給李潛上了個大保險。李潛立刻謝過。
慶功宴過後沒幾天,各軍首腦開始閉門商議戰果分配。這些首腦分別是虎賁軍的上官良輔和李服,涼州軍的田廣,蘭州軍的公孫驁。李服的官職不過是中郎將,原不夠參加商議的,但他代表是李騰,這資格誰敢輕視?
四人在大帳中閉門商議了整整一天才弄出個大家都比較滿意的方案。據那天在帳外值守的士卒私下裡談論,他們商議的氣氛基本上還是非常融洽的,只是不時有吵鬧聲和拍桌子聲傳出來。對此,士卒們一致認為是這些大將軍們太興奮了所致。聽聞此傳言的李潛對此一笑了之。自古以來,就沒聽說誰能不勞而獲。瓜分戰利品,當然也是如此。出力多的怎麼可能會讓出力少的拿大頭?可誰會輕易承認自己出力少?所以,瓜分戰利品的關鍵是確定誰出的力多。怎麼確定?真理不辨不明。不互相攻訐,不吵鬧能掰扯清楚嗎?說不得他們得連好多年前的舊帳也拿出來一塊算算。
相對於幾位首腦的八卦新聞,李潛更關心的是分配方案。由於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李潛在方案出來後沒多久就看到了。也成為了第五個看到這個方案的。
戰果的分配首先是戰俘問題。目前共有戰俘八千餘人。其中有一部分官職大的要押往京城向陛下獻俘,還要抽出一部分負責照顧這些人。這些人不多,約有一千人。牛弼俘獲的仆骨乞扎就在其中顯要的位置。剩下的七千多人,虎賁軍要走了四千,其餘的給了涼州軍。蘭州軍放棄。
其次是繳獲的財物。這些財物都是突厥人從西北百姓那裡劫掠來的,原則上全部歸涼州軍。但涼州軍要支付給虎賁軍折合銀錢一百萬貫的糧草、衣甲、鐵、銅、鹽等充作軍費。而且還要支付給蘭州軍同樣的軍費。
第三部分才是最關鍵的戰馬分配。這也是四位首腦吵鬧的根源所在。西北雖不缺戰馬,但騎兵作為這個時代機動力最強、最有效率的兵種,一直是各方爭相發展的兵種。這種情況下,誰會嫌自己的戰馬少呢?按照出兵的人數來說,虎賁軍出的不多。但誰也無法否認虎賁軍的戰力和取得的戰功,更何況虎賁軍的兩次行動是取得完勝的關鍵。而且,虎賁軍是純騎兵,騎兵戰損也是三方中最高的,理應優先補充。道理是這樣,可田廣與公孫敖怎麼可能不為自己爭取好處?幾經爭執之後,確定的分配方案是虎賁軍得四萬匹,涼州軍和蘭州軍各三萬匹。剩下的三千匹歸李潛。還有不到五千匹上報朝廷。
對這個結果,雖然李服事先說過,但李潛仍然非常不滿。他對李服發牢騷道:“驛軍是小侄招募來的。獎勵戰功、撫養傷患,撫恤死者家屬,哪樣不都得花錢?而且,驛軍的戰馬、糧草、衣甲都是小侄籌措的,到現在還欠人家一屁股債,小侄拿什麼還?不行,小侄忍不下這口氣,得去找田國公說道說道去。”說著便要舉步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