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頁
在李潛看來,屈力頡大敗而回,聲望跌到最低點,思必拓若趁機發難,絕對能穩占上風。屈力頡勢必不甘束手待斃,兩者之間很快就會展開內鬥。再加上還有個不甘心的摩羅,這下,草原上可就熱鬧了。何況,屈力頡進犯西北,令皇帝陛下勃然大怒,這股怒火不讓突厥付出沉重的代價是不會消的。而這正是李潛壯大自身實力的絕佳機會。
想到這,李潛藉故看望牛弼,來到牛弼休息的地方。李潛先讓馮安民等人退下,然後詢問道:“先前追擊的那撥突厥人怎樣了?”
第二一二章 匪夷所思的變化
牛弼一愣,旋即明白了李潛問的是誰,便一五一十地將戰況說了一遍。
聽完戰況,李潛不禁有些惋惜。在他看來,沒有補給,渾身濕透的摩羅能夠回到草原的機會非常渺茫。不過,摩羅原本就是個閒棋,多這一手只是李潛出於保險的考慮,沒了他,李潛相信屈力頡與思必拓照樣會打個不可開交。
半個時辰後,然後接到聚集命令的謝志成、馬三奎等人及時趕到。一萬五千多名虎賁軍和驛軍布置好防線,又從容吃了頓熱飯,休息了半個多時辰後,才接到斥候回報,突厥人已經到了二十里外,人數足有三萬。
以一萬五千虎賁軍迎戰三萬突厥人,雖然虎賁軍是養精蓄銳,而三萬突厥人則是狼狽逃竄,但結果如何,李潛心裡沒底。不過他知道戰況將會非常慘烈。因為三萬突厥人雖然是狼狽逃竄,但這裡是他們逃回草原的唯一出路,眼看著逃出生天的機會就在眼前,突厥人焉能不拼命?不過,好在突厥人的背後還有追來的涼州軍和蘭州軍以及接到集合命令的其他虎賁軍。李潛覺得只需拖住突厥人,等諸路大軍一到,突厥人即便再怎麼拼命,也無力回天。
李潛將想法說給李服之後。李服只是笑笑,道:“侄兒,這裡的地勢不太理想,若是全殲這些突厥人,或許還有些難度。若只是拖住他們,實在太輕鬆了。叔叔就讓你看看咱們是怎麼吃肉讓他們喝湯的。”
李服布下的陣勢是將七千五百虎賁軍布置在河面上,構成三段方陣,將剩下的虎賁軍布置在兩岸,其中五千布置成方陣,於兩岸據守,另外兩千五百人則留在岸下。
對於李服的回答和他布下的陣勢,李潛雖有些看法,但因沒見識過虎賁軍正面作戰的能力,加上對李服的尊重,他也不便多說什麼,只能在旁靜觀。
李服似乎看出了李潛心中的念頭,指著方陣對李潛道:“騎兵雖然與步兵不同,但正面對陣時,兩者的陣形還是有些相通的。比如,大規模使用騎兵,絕對不能全都一擁而上,而是要分段攻擊,不讓敵人有喘息的機會。兩陣之間留下一段距離是為了方便加快馬速。兩側留下的那些騎兵是攻擊敵人側翼所用。無論騎兵戰陣還是步兵戰陣,側翼如同人的兩肋,是最致命的地方。”
李潛本來就對騎兵作戰頗有心得。只是他指揮的人數太少,所打的仗規模也小。驛軍的規模最大只有一千人,他帶領的洞庭山府兵殘部不過五千五百多人,其中多半都是步卒,兩者相加不過六千五六百人,而且還是分散指揮。所以,他的心得只適合用在指揮兩三千人作戰的規模上,對於萬人以上的純騎兵如何作戰,李潛根本沒有經驗。現在李服肯將二十多年的經驗傳授給他,李潛自然全神貫注認真學習。
不多時,突厥大軍來到,發現前面虎賁軍嚴陣以待,立刻停在距離虎賁軍前鋒五十丈遠的地方。不待突厥人反應過來,李服令旗一擺,命令第一方陣出擊。
李潛所處的位置是河岸上,從高處能夠看到河面上和對岸的第一方陣的戰士是如何出擊的。他驚訝的發現,這些戰士並非一哄而上,而是一排一排輪番出擊。前一排戰士衝出五六丈時,後面的一排戰士才策馬出擊。而且在行進中自動排成了箭矢陣。看到這一幕,李潛大為震驚。若是他來指揮,三五百人如此出擊還能指揮自若。但河面上加兩岸的虎賁軍有三千多人,一聲令下竟然都能如此準確的運轉,如此看來,虎賁軍的訓練水平和戰術素養的確要比驛軍高出許多。
三支隊伍,如同三支利箭,插入突厥人的陣形。很快就將突厥人的戰陣殺出一段空白。只是突厥人的陣形實在太緊密,前面的戰士不過插入了突厥陣形三分之一的深度,便被突厥人死死頂住,無法再前進一步。
李潛正在擔心第一波攻擊只能到此為止時,只見李服令旗再展。河面上第一方陣後段那些沒有接觸到突厥人的虎賁軍突然左右分開,重新變成兩隻利箭,從兩側向突厥敵陣衝過去。同時,兩岸沒有與敵接戰的虎賁軍也各自變成一隻箭頭從河岸上沖向河面的敵陣,他們所選的目標正是虎賁軍插入突厥陣中的三分之一處。
李潛見狀,立刻愣了一下。他發現,虎賁軍的陣勢分明是想將突厥人前端的三分之一吃掉。
不過,突厥人號稱擅長野戰,也不是浪得虛名。看到兩岸的虎賁軍衝下來,突厥中陣突然出動了兩支隊伍衝上兩側河岸的斜坡,只是,他們的目標卻不是自河岸上衝下來的虎賁軍而是河面上第二個方陣!緊接著,突厥人的後陣也動了,從兩側斜坡上追隨前面的突厥人直撲第二方陣。
李潛見狀,立刻認為突厥人擺出這個陣勢分明是想捨棄前面的三分之一兵力,利用數量優勢儘快擊穿河面上的虎賁軍方陣,逃回草原。
想到這,李潛藉故看望牛弼,來到牛弼休息的地方。李潛先讓馮安民等人退下,然後詢問道:“先前追擊的那撥突厥人怎樣了?”
第二一二章 匪夷所思的變化
牛弼一愣,旋即明白了李潛問的是誰,便一五一十地將戰況說了一遍。
聽完戰況,李潛不禁有些惋惜。在他看來,沒有補給,渾身濕透的摩羅能夠回到草原的機會非常渺茫。不過,摩羅原本就是個閒棋,多這一手只是李潛出於保險的考慮,沒了他,李潛相信屈力頡與思必拓照樣會打個不可開交。
半個時辰後,然後接到聚集命令的謝志成、馬三奎等人及時趕到。一萬五千多名虎賁軍和驛軍布置好防線,又從容吃了頓熱飯,休息了半個多時辰後,才接到斥候回報,突厥人已經到了二十里外,人數足有三萬。
以一萬五千虎賁軍迎戰三萬突厥人,雖然虎賁軍是養精蓄銳,而三萬突厥人則是狼狽逃竄,但結果如何,李潛心裡沒底。不過他知道戰況將會非常慘烈。因為三萬突厥人雖然是狼狽逃竄,但這裡是他們逃回草原的唯一出路,眼看著逃出生天的機會就在眼前,突厥人焉能不拼命?不過,好在突厥人的背後還有追來的涼州軍和蘭州軍以及接到集合命令的其他虎賁軍。李潛覺得只需拖住突厥人,等諸路大軍一到,突厥人即便再怎麼拼命,也無力回天。
李潛將想法說給李服之後。李服只是笑笑,道:“侄兒,這裡的地勢不太理想,若是全殲這些突厥人,或許還有些難度。若只是拖住他們,實在太輕鬆了。叔叔就讓你看看咱們是怎麼吃肉讓他們喝湯的。”
李服布下的陣勢是將七千五百虎賁軍布置在河面上,構成三段方陣,將剩下的虎賁軍布置在兩岸,其中五千布置成方陣,於兩岸據守,另外兩千五百人則留在岸下。
對於李服的回答和他布下的陣勢,李潛雖有些看法,但因沒見識過虎賁軍正面作戰的能力,加上對李服的尊重,他也不便多說什麼,只能在旁靜觀。
李服似乎看出了李潛心中的念頭,指著方陣對李潛道:“騎兵雖然與步兵不同,但正面對陣時,兩者的陣形還是有些相通的。比如,大規模使用騎兵,絕對不能全都一擁而上,而是要分段攻擊,不讓敵人有喘息的機會。兩陣之間留下一段距離是為了方便加快馬速。兩側留下的那些騎兵是攻擊敵人側翼所用。無論騎兵戰陣還是步兵戰陣,側翼如同人的兩肋,是最致命的地方。”
李潛本來就對騎兵作戰頗有心得。只是他指揮的人數太少,所打的仗規模也小。驛軍的規模最大只有一千人,他帶領的洞庭山府兵殘部不過五千五百多人,其中多半都是步卒,兩者相加不過六千五六百人,而且還是分散指揮。所以,他的心得只適合用在指揮兩三千人作戰的規模上,對於萬人以上的純騎兵如何作戰,李潛根本沒有經驗。現在李服肯將二十多年的經驗傳授給他,李潛自然全神貫注認真學習。
不多時,突厥大軍來到,發現前面虎賁軍嚴陣以待,立刻停在距離虎賁軍前鋒五十丈遠的地方。不待突厥人反應過來,李服令旗一擺,命令第一方陣出擊。
李潛所處的位置是河岸上,從高處能夠看到河面上和對岸的第一方陣的戰士是如何出擊的。他驚訝的發現,這些戰士並非一哄而上,而是一排一排輪番出擊。前一排戰士衝出五六丈時,後面的一排戰士才策馬出擊。而且在行進中自動排成了箭矢陣。看到這一幕,李潛大為震驚。若是他來指揮,三五百人如此出擊還能指揮自若。但河面上加兩岸的虎賁軍有三千多人,一聲令下竟然都能如此準確的運轉,如此看來,虎賁軍的訓練水平和戰術素養的確要比驛軍高出許多。
三支隊伍,如同三支利箭,插入突厥人的陣形。很快就將突厥人的戰陣殺出一段空白。只是突厥人的陣形實在太緊密,前面的戰士不過插入了突厥陣形三分之一的深度,便被突厥人死死頂住,無法再前進一步。
李潛正在擔心第一波攻擊只能到此為止時,只見李服令旗再展。河面上第一方陣後段那些沒有接觸到突厥人的虎賁軍突然左右分開,重新變成兩隻利箭,從兩側向突厥敵陣衝過去。同時,兩岸沒有與敵接戰的虎賁軍也各自變成一隻箭頭從河岸上沖向河面的敵陣,他們所選的目標正是虎賁軍插入突厥陣中的三分之一處。
李潛見狀,立刻愣了一下。他發現,虎賁軍的陣勢分明是想將突厥人前端的三分之一吃掉。
不過,突厥人號稱擅長野戰,也不是浪得虛名。看到兩岸的虎賁軍衝下來,突厥中陣突然出動了兩支隊伍衝上兩側河岸的斜坡,只是,他們的目標卻不是自河岸上衝下來的虎賁軍而是河面上第二個方陣!緊接著,突厥人的後陣也動了,從兩側斜坡上追隨前面的突厥人直撲第二方陣。
李潛見狀,立刻認為突厥人擺出這個陣勢分明是想捨棄前面的三分之一兵力,利用數量優勢儘快擊穿河面上的虎賁軍方陣,逃回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