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梁三喜架起我做慣性運動。我定了下神,見全連絕大部分戰士也都倒在了地下。
粱三喜邊架扶著我邊命令:“都起來,互相協助,活動一下。”他突然鬆開我,輕聲呼喚,“小---金,小金!”
我一看,只見司號員小金栽倒在面前的草叢中。
梁三喜晃動著小金:“小金!金小柱……”
聽不見小金的聲音。
我和梁三喜忙把小金身上的裝備卸了下來:衝鋒鎗、子彈帶、十二枚手榴彈、飄著紅纓穗的軍號、兩包壓縮餅乾、水壺。另外,還有沉重的四發八二無後坐力炮彈---顯然,這是他在穿插途中,遵照連長的指示,從炮排戰友身上,背到了他的背上……
梁三喜坐下把小金扶起,讓小金倚在他懷中。他取過小金的水壺晃了下,聽見有點響聲,便將水壺對上小金的嘴:“小金,醒醒,喝點水……。
小金嘴唇緊閉,毫無反應。
我忙給小金做人工呼吸,但無濟於事。
我用手一模,小金的心臟巳停止了跳動!
梁三喜眼中湧出滴滴淚珠。他用毛巾擦拭著小金臉上的泥垢和汗漬。小金那長長的睫毛垂了下來,胖乎乎的兩腮上,各有一個淺淺的小酒窩……
他還沒來得及為全連進攻吹響衝鋒號,他沒能殺敵立功,就這樣安詳地睡去了,永遠地睡去了。
事後,我反覆想過,如果小金不給炮排背那四發炮彈,他也許不會……也許因為他太年輕,也許他的心臟或身體的某個部位本來有點小毛病,使他承受不了如此劇烈的穿插。啊,這位不滿十七歲的士兵是累死在戰場上的!
此刻,我撫摸著他那圓鼓鼓的手,抽泣著。我下連後,就是這雙手,曾天天早晨給我打好洗臉水,把牙膏都給我擠在牙刷上;就是這雙手,曾給我一次次的洗軍裝;也是這雙手,在那“十公里全副武裝越野”時,將摔倒的我扶了起來……我年齡幾乎比他大一倍,可我……小金呀,原諒我吧,我不會是個永遠都不稱職的指導員,更不會成為“王連舉”!
戰爭期間,時間是以分秒計算的。當我們到達364高地前沿時,已是晚上八點零二分。比上級指定的到達時間,誤了122分鐘!
然而,我們九連是問心無愧的。
七
梁三喜命令各班檢查了裝備,武器彈藥沒有丟損。只是大部分戰土已把水壺和乾糧全仍在穿插途中了。他讓各排把僅有的乾糧和水集中起來分配。吃了一頓半飢不飽的共產式的“大鍋飯”之後,全連基本上糧盡水絕了。
我的水壺和乾糧也在穿插途中扔掉了。梁三喜塞給我半包壓縮餅乾我沒接,我瞞他說自己還有吃的。他把小金留下的水壺硬是塞結了我。我怎忍心喝小金留下的水啊!我把那半壺水連同小金為炮排背來的四發炮彈,一起交給了炮排……
夜,黑得象看不到邊、窺不見底的深潭。
山崖下的灌木叢中,粱三喜召集各班、排長圍攏在一起,研究下一步的行動。他在暗夜中鋪開地圖,借著圓珠手電筆那圓圓的光點,用手點了點由無名高地和主峰兩個山包組成的364高地。接著,他讓那位帶路的華僑,談一談364高地敵人設防的情況。
我們的嚮導,是位三十四、五歲的莊稼漢。穿插途中,我們派兩位體格最棒的戰士空手拉扯著他,才使他和我們一起趕到目的地。他是在越南當局反華、排華時蒙難回國的,他原來的家離這364高地不遠。但遺憾的是,他對敵軍事方面的布防所知甚少。他僅告訴我們,從七四年春開始,就看到有越南鬼子在前面的兩個山包上構築碉堡和工事。別的,他啥也不知道了……
面對敵人苦心經營的364高地,大家思忖著。
粱三喜已把戰土“北京”視為連里的“高參”。此時,他對挨在他身邊的“北京”說:“‘北京’同志,先談談你的想法吧。”
“那好。我先談點不成熟的設想,以便拋磚引玉。”戰士“北京”說,“我連現已脫離大部隊,孤軍楔入敵腹。在缺乏強有力炮火支援的情況下,要攻占面前的兩個山頭,談何容易!敵人居高臨下,以逸待勞,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打法,切莫強攻,必須巧取。”
“說得很有道理。”梁三喜催促,“繼續說下去。”
“現在我連已斷糧缺水,一時又不能補充,行動必須迅速。趁敵尚未察覺我們,我建議戰鬥不應在明日,而宜在今夜展開。先拉開一個小小的戰鬥序幕。”
“序幕?”梁三喜問。
戰士“北京”接上說:“對。孫子云,‘知己知被,百戰不殆。’這小小的序幕是:一、先設法破壞敵陣地前沿的雷區,撕開一道豁口,以便全連接敵;二、以步兵排實施火力佯攻,引敵暴露火力點的位置,三、我炮排和步兵排的爆破組,借暗夜接近敵火力點。在隱蔽好自己的前提下,離敵火力點愈近愈佳。這樣,待明晨拂曉,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下無名高地,取得立足點。然後,才有可能考慮下一步。”
想不到這年輕的戰士“北京”,竟對兵家之事如此諳熟,我頗有些折服了。
粱三喜邊架扶著我邊命令:“都起來,互相協助,活動一下。”他突然鬆開我,輕聲呼喚,“小---金,小金!”
我一看,只見司號員小金栽倒在面前的草叢中。
梁三喜晃動著小金:“小金!金小柱……”
聽不見小金的聲音。
我和梁三喜忙把小金身上的裝備卸了下來:衝鋒鎗、子彈帶、十二枚手榴彈、飄著紅纓穗的軍號、兩包壓縮餅乾、水壺。另外,還有沉重的四發八二無後坐力炮彈---顯然,這是他在穿插途中,遵照連長的指示,從炮排戰友身上,背到了他的背上……
梁三喜坐下把小金扶起,讓小金倚在他懷中。他取過小金的水壺晃了下,聽見有點響聲,便將水壺對上小金的嘴:“小金,醒醒,喝點水……。
小金嘴唇緊閉,毫無反應。
我忙給小金做人工呼吸,但無濟於事。
我用手一模,小金的心臟巳停止了跳動!
梁三喜眼中湧出滴滴淚珠。他用毛巾擦拭著小金臉上的泥垢和汗漬。小金那長長的睫毛垂了下來,胖乎乎的兩腮上,各有一個淺淺的小酒窩……
他還沒來得及為全連進攻吹響衝鋒號,他沒能殺敵立功,就這樣安詳地睡去了,永遠地睡去了。
事後,我反覆想過,如果小金不給炮排背那四發炮彈,他也許不會……也許因為他太年輕,也許他的心臟或身體的某個部位本來有點小毛病,使他承受不了如此劇烈的穿插。啊,這位不滿十七歲的士兵是累死在戰場上的!
此刻,我撫摸著他那圓鼓鼓的手,抽泣著。我下連後,就是這雙手,曾天天早晨給我打好洗臉水,把牙膏都給我擠在牙刷上;就是這雙手,曾給我一次次的洗軍裝;也是這雙手,在那“十公里全副武裝越野”時,將摔倒的我扶了起來……我年齡幾乎比他大一倍,可我……小金呀,原諒我吧,我不會是個永遠都不稱職的指導員,更不會成為“王連舉”!
戰爭期間,時間是以分秒計算的。當我們到達364高地前沿時,已是晚上八點零二分。比上級指定的到達時間,誤了122分鐘!
然而,我們九連是問心無愧的。
七
梁三喜命令各班檢查了裝備,武器彈藥沒有丟損。只是大部分戰土已把水壺和乾糧全仍在穿插途中了。他讓各排把僅有的乾糧和水集中起來分配。吃了一頓半飢不飽的共產式的“大鍋飯”之後,全連基本上糧盡水絕了。
我的水壺和乾糧也在穿插途中扔掉了。梁三喜塞給我半包壓縮餅乾我沒接,我瞞他說自己還有吃的。他把小金留下的水壺硬是塞結了我。我怎忍心喝小金留下的水啊!我把那半壺水連同小金為炮排背來的四發炮彈,一起交給了炮排……
夜,黑得象看不到邊、窺不見底的深潭。
山崖下的灌木叢中,粱三喜召集各班、排長圍攏在一起,研究下一步的行動。他在暗夜中鋪開地圖,借著圓珠手電筆那圓圓的光點,用手點了點由無名高地和主峰兩個山包組成的364高地。接著,他讓那位帶路的華僑,談一談364高地敵人設防的情況。
我們的嚮導,是位三十四、五歲的莊稼漢。穿插途中,我們派兩位體格最棒的戰士空手拉扯著他,才使他和我們一起趕到目的地。他是在越南當局反華、排華時蒙難回國的,他原來的家離這364高地不遠。但遺憾的是,他對敵軍事方面的布防所知甚少。他僅告訴我們,從七四年春開始,就看到有越南鬼子在前面的兩個山包上構築碉堡和工事。別的,他啥也不知道了……
面對敵人苦心經營的364高地,大家思忖著。
粱三喜已把戰土“北京”視為連里的“高參”。此時,他對挨在他身邊的“北京”說:“‘北京’同志,先談談你的想法吧。”
“那好。我先談點不成熟的設想,以便拋磚引玉。”戰士“北京”說,“我連現已脫離大部隊,孤軍楔入敵腹。在缺乏強有力炮火支援的情況下,要攻占面前的兩個山頭,談何容易!敵人居高臨下,以逸待勞,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打法,切莫強攻,必須巧取。”
“說得很有道理。”梁三喜催促,“繼續說下去。”
“現在我連已斷糧缺水,一時又不能補充,行動必須迅速。趁敵尚未察覺我們,我建議戰鬥不應在明日,而宜在今夜展開。先拉開一個小小的戰鬥序幕。”
“序幕?”梁三喜問。
戰士“北京”接上說:“對。孫子云,‘知己知被,百戰不殆。’這小小的序幕是:一、先設法破壞敵陣地前沿的雷區,撕開一道豁口,以便全連接敵;二、以步兵排實施火力佯攻,引敵暴露火力點的位置,三、我炮排和步兵排的爆破組,借暗夜接近敵火力點。在隱蔽好自己的前提下,離敵火力點愈近愈佳。這樣,待明晨拂曉,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下無名高地,取得立足點。然後,才有可能考慮下一步。”
想不到這年輕的戰士“北京”,竟對兵家之事如此諳熟,我頗有些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