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經濟條件的人厚葬,缺乏財力的人也不甘示弱。西漢初年,平原君朱健的母親亡故,家貧沒有錢發喪,打算借貸衣服用具。辟陽侯審食其本想同朱健親近,朱健看不起他的為人予以拒絕,他就接受太中大夫陸賈的建議,贈送朱健百金,以便他購買死者的殮衣,朱健遂因這項救濟而同審食其交好(《漢書·朱健傳》)。朱健為要把母親的喪事辦好,不惜改變品行與妄人結交,可見厚葬治喪思想的嚴重。漢武帝時遊俠原涉友人的母親死亡,無錢下葬,原涉給他募捐,送去衣被棺木及飯含等物,使友人漂漂亮亮地發了喪(《漢書·原涉傳》)。北宋初年檢校刑部尚書、光祿卿張鑄亡故,家裡沒有現金下葬,賣了他的衣服、輿馬及園圃,得錢10萬辦了喪事(《宋史·張鑄傳》)。借貸、募捐、賣產埋葬,都是厚葬的表現。

  厚葬是一種弊風陋俗,為有識之士所反感,並致力於對它的抵制。漢武帝時有叫楊王孫的人,家有千金之業,生活上想吃什麼吃什麼,想用什麼用什麼,是『厚自奉養』的人,但對治喪從厚持反對態度。病危之時告訴兒子,死後實行裸葬,辦法是把屍體裝在布囊里,到入土時,從腳下抽出布囊,使赤裸的身體與土壤結合。他的兒子既不敢違抗父命,又不願父親裸葬,就請乃父的朋友祁侯繒去勸說他改變主意。祁侯繒於是給楊王孫寫信,說裸葬等於是戮屍,也不好在地下見先人,這個辦法不可行;再說《孝經》就講安葬要用棺槨衣衾,這是聖人的遺制,可不能違背啊!不孝與違禮是嚴重的問題,楊王孫卻不在意,回信說明他的看法。他認為喪禮應該有,但是現在的人厚葬做得太過分了,所以『吾以裸葬,將以矯世也』。他是抱著改變厚葬的惡風劣俗而實行薄葬,是為了驚醒沈溺於厚葬的世俗庸人。他還認識到厚葬有兩個害處,一是生者讓財富隨死者下葬,不久腐化了,這對生者死者都沒有益處,只不過是俗人以安葬之奢糜來比闊氣;二是厚葬引起盜墓的怪事,致使先人遺體遭到毀壞、暴露,這和不葬又有什麼不同,這才是真正的不孝,若薄葬就不會發生盜墓的事了。他還進一步說明裸葬的好處,即裸葬使身體與土地有直接接觸,可以『反真』:『且夫死者,終生之化,且物之歸者也。歸者得至,化者得變,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聲,乃合道情。』(《漢書·楊王孫傳》)照我們的理解,他的意思大約是人來自自然界,死後返回自然界,而裸葬最易實現這個道理,因為厚葬有棺槨衣衾隔著身體與土壤,反而不易返真。楊王孫的堅持薄葬,有理論,而目標是對準著厚葬。比楊王孫略晚的諫大夫貢禹向漢元帝上言,強烈反對厚葬,他指出當時民間的厚葬狀況:『眾庶埋葬,皆虛地上而實地下。』所以造成這樣的情形,是『過自上生』,即皇家帶的頭,漢武帝、昭帝、宣帝的營葬都是奢華過度,『大失禮,逆天心』的(《漢書·貢禹傳》)。他的主張薄葬,把矛頭對準皇家的厚葬,是有膽識之見。

  像楊王孫、貢禹那樣主張薄葬者,西漢以後代不乏人,東漢大儒馬融享年八十有八,臨終『遺命薄葬』(《後漢書·馬融傳》)。以臥冰取魚供母食用而著名的孝子、西晉的太保王祥,對於自身喪事的安排是:斷氣之後,只洗手足,不必沐浴全身;只穿著平常的衣服,不要新裝;朝廷所賜玉佩、玉、綬笥都不用隨葬;墓穴能放下棺槨就行,不需用石砌,也不要起墳隴;祭品只用乾飯、干肉各一盤,酒一杯,不得多用;家人大小都不要送喪。總之,一切要求從簡。他死後,皇帝賜了很多錢帛。他的子孫遵照遺命不敢大辦,除了親舊故吏及賢明朝臣來悼念,『門無雜吊之賓』(《晉書·王祥傳》),喪事辦得確實簡單。南朝中書侍郎王微『遺命薄葬』,出殯時不用長幡、吹鼓和輓歌,靈床兩宿即行撤消(《南史·王微傳》)。唐代開元名相姚崇說古來薄葬的人,『子孫皆遵成命,迄今以為美談』,表明他欣賞薄葬。他認為『死者無知,自同糞土』,何必搞厚葬,把家業給敗壞了,因此要求子孫給他薄葬,即用素常的衣服裝裹,四時衣服各一套,不要穿官服。世俗用釋氏大做佛事,姚崇對子孫們說,我是不信佛的,你們如果循俗情給我請和尚念經,只能在七七期內做,布施只可用我隨身衣物,不得多費錢財。他還要求子孫將來也像這樣打發自己(《舊唐書·姚崇傳》)。北宋宰相晏殊在世時『奉養清儉』(《宋史·晏殊傳》),死後也是薄葬。據記載,他葬於陽翟(今河南禹縣),那裡還有張侍郎墳塋,盜墓人從張侍郎墳得到很多寶物,而在晏殊墓中只有木胎金裹帶一件值錢,氣得發瘋,把墓主屍骨砸碎了,事實證明晏殊是薄葬論實踐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

  薄葬的實行者,最多的是出現在民眾之中。以方臘起義而名聲顯著的摩尼教的教徒有其獨特的葬法:當入殮時身著衣冠,旁邊有兩個同教之人,一人問人始生的時候有帽子嗎,一人回答說沒有,然後摘下屍身的帽子;又逐一詢問生時有衣服和他物嗎,回說沒有,因而一一去掉;又問來時有什麼呢?說是胞衣,於是用布囊盛起來安葬(莊綽《雞肋編》)。這是民間宗教的薄葬,反映了不少群眾反對厚葬的態度。

  總的看來,薄葬者在實踐之外還有理論,就是反對厚葬的浪費財物,主張讓屍體速朽,返回自然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