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低階的武士大致如此,西丹的上層將領,大多還是很優秀的,比如幕顏赤,優秀的將領加上強悍的士兵,西丹人始終是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儘管不悅明末與幕顏赤之間曾有的糾纏,但君可載仍是這般說道。
明末極其遲鈍,絲毫沒有察覺到身後之人若有若無的醋意,仍是絞著眉苦苦思索,“究竟要怎麼樣才能將這股力量安撫下來,不讓他們屢次冒犯?”
“好好想想……”君可載無奈的搖搖頭,他的末兒,什麼時候才能如平常女子一般,稍微纖細敏感一些呢。
他們這支五千人的軍隊在傍晚時分抵達惠陽。
正是落日熔金的時刻,明末和君可載共乘一騎緩緩進入城中,唐衛羽,史大邱,以及嚴錦舟和魏林還有大批將領正背著身後的夕陽迎了上來。
鎧甲鏗鏘,如同大漠深處延綿不絕的駝鈴聲,由遠而近。
“將軍!”
嚴錦舟和魏林以及幾名鋒南軍中的老將快步奔了過來。
明末跳下馬,有些驚訝的看著快步走過來的幾人,眼裡突然充盈了乍見的驚喜。
“嚴錦舟和魏林分別被封了征虜左右大將軍,如今他們的軍銜只在唐衛羽之下。”君可載亦下了馬,站在她身後輕聲說道,“還有那個叫君出雲的少年,根據這些日子送到京中的報告,已經確認了是一個新生的軍事奇才,假以時日必然會有大作為。末兒看上的人,從來都不是泛泛之輩。”
明末面上浮起笑容,她輕輕點頭,“我們大封的軍營里,不會有庸才。”
“將軍!”嚴錦舟幾人已經走到近前,兩個月不見,幾人的樣貌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但仔細一看,眉眼裡似乎又有了許多不同的東西。
“國葬尚未結束,將軍便來了西北,是不是擔心我們幾個不足以抵抗韃子,一定要親自來看著?”魏林仍是不拘小節,大著嗓門問道。
“見過殿下!”嚴錦舟比他略微謹慎,看到明末身後的君可載。扯了魏林地衣襟一把,身子低了下去。
魏林看了君可載一眼,微楞了楞,亦是躬下了身子。
“免禮。”君可載微笑著揮了揮手,“諸位守城辛苦了。”
“不苦!”嚴錦舟身後,唐衛羽,史大邱以及一大群君可載的嫡系將領已經走近,“見過殿下!”
“都起來吧。”君可載背負著手。聲音沉穩。“我把明將軍給你們帶來了。對付西丹蠻子她最有一套,日後有什麼問題可以請教她。”
唐衛羽轉過身,看向明末,一雙有神的眼睛突然暗淡了幾分。
明末盯著他的眼睛,心裡明了,眼前這個英武的將領如她一般,在這一瞬間。想起了如同折翼的白鷹一般隕落在仰昭關前的那個人。
輕輕嘆了口氣,她面上浮起淡然的笑容,“唐將軍,此番和西丹軍作戰,取得了不錯戰績,久仰大名。”
唐衛羽回身致以一禮,“不敢和明將軍相提並論。”聲音落地有聲,卻又帶著些清冷。
“近些日子戰況如何?”仿佛覺察到了驟然變冷的氣氛。君可載略帶關切地看了明末一眼,不著痕跡的轉移了話題。
“西丹軍沒有什麼大的動向,只是守在惠陽通往滄州的要道上,擾民事件也不多。似乎在等待著什麼。”回答的人是嚴錦舟。
“殿下,你們剛從京城過來,是否應該先休息一下,再議軍中之事?”一側的史大邱突然心細起來,開口說道。
君可載扭頭看著明末,不置可否。
察覺到大夥都還站在城門口,明末點點頭,“還請諸位帶路。”
“軍中將領都宿在總兵府,這就帶明將軍前去,殿下被安排在惠陽城主府,就由唐將軍帶路吧。”說話的是惠陽原來地守將。
“不用兵分兩路了,明將軍就同我一起宿在城主府,你們帶路吧。”君可載往前走了兩步,淡然說道。
接收到瞬間從周圍射來飽含驚訝,曖昧和探究的目光,一旁的明末低頭,無奈的嘆了口氣,輕輕掙開了被君可載緊握的手。
隨即,又被那雙大手車過去緊緊的握在掌中。
將領們紛紛上馬,往城中馳去。
明末和君可載走到隊伍後面。
夕陽已經快要落下,前面奔馳著的披甲身影,仿佛要追趕那輪火紅的落日一般,凝成一群生動地剪影。
看著前方曾經與她並肩作戰地將領們,明末的眼角突然濕潤起來。
恍然間,竟覺得此刻前面疾馳的他們,是一群如同天神一般傲立於塵世之上地人。
從軍隊的最底層到權力中樞,從東陵原腹地到蒼涼的西北邊境,從年少到年長,他們用年輕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封國的鐵桶江山,使這個曾經輝煌的帝國,不至於像他們身後的夕陽一般墜落。
或許很多年以後,他們在戰場上悍勇悲壯的身影,只會成為史書上一抹昏黃的名字,可是她明末,卻會永遠記得是誰用血肉之軀守護了封國六百年的江山。
“他們將西丹人阻擋在惠陽之外,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的東陵原百姓,是整個帝國的功臣,沒有人會忘記他們。”將明末的表情收入眼底,君可載握了握她的手,輕聲說道。
明末極其遲鈍,絲毫沒有察覺到身後之人若有若無的醋意,仍是絞著眉苦苦思索,“究竟要怎麼樣才能將這股力量安撫下來,不讓他們屢次冒犯?”
“好好想想……”君可載無奈的搖搖頭,他的末兒,什麼時候才能如平常女子一般,稍微纖細敏感一些呢。
他們這支五千人的軍隊在傍晚時分抵達惠陽。
正是落日熔金的時刻,明末和君可載共乘一騎緩緩進入城中,唐衛羽,史大邱,以及嚴錦舟和魏林還有大批將領正背著身後的夕陽迎了上來。
鎧甲鏗鏘,如同大漠深處延綿不絕的駝鈴聲,由遠而近。
“將軍!”
嚴錦舟和魏林以及幾名鋒南軍中的老將快步奔了過來。
明末跳下馬,有些驚訝的看著快步走過來的幾人,眼裡突然充盈了乍見的驚喜。
“嚴錦舟和魏林分別被封了征虜左右大將軍,如今他們的軍銜只在唐衛羽之下。”君可載亦下了馬,站在她身後輕聲說道,“還有那個叫君出雲的少年,根據這些日子送到京中的報告,已經確認了是一個新生的軍事奇才,假以時日必然會有大作為。末兒看上的人,從來都不是泛泛之輩。”
明末面上浮起笑容,她輕輕點頭,“我們大封的軍營里,不會有庸才。”
“將軍!”嚴錦舟幾人已經走到近前,兩個月不見,幾人的樣貌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但仔細一看,眉眼裡似乎又有了許多不同的東西。
“國葬尚未結束,將軍便來了西北,是不是擔心我們幾個不足以抵抗韃子,一定要親自來看著?”魏林仍是不拘小節,大著嗓門問道。
“見過殿下!”嚴錦舟比他略微謹慎,看到明末身後的君可載。扯了魏林地衣襟一把,身子低了下去。
魏林看了君可載一眼,微楞了楞,亦是躬下了身子。
“免禮。”君可載微笑著揮了揮手,“諸位守城辛苦了。”
“不苦!”嚴錦舟身後,唐衛羽,史大邱以及一大群君可載的嫡系將領已經走近,“見過殿下!”
“都起來吧。”君可載背負著手。聲音沉穩。“我把明將軍給你們帶來了。對付西丹蠻子她最有一套,日後有什麼問題可以請教她。”
唐衛羽轉過身,看向明末,一雙有神的眼睛突然暗淡了幾分。
明末盯著他的眼睛,心裡明了,眼前這個英武的將領如她一般,在這一瞬間。想起了如同折翼的白鷹一般隕落在仰昭關前的那個人。
輕輕嘆了口氣,她面上浮起淡然的笑容,“唐將軍,此番和西丹軍作戰,取得了不錯戰績,久仰大名。”
唐衛羽回身致以一禮,“不敢和明將軍相提並論。”聲音落地有聲,卻又帶著些清冷。
“近些日子戰況如何?”仿佛覺察到了驟然變冷的氣氛。君可載略帶關切地看了明末一眼,不著痕跡的轉移了話題。
“西丹軍沒有什麼大的動向,只是守在惠陽通往滄州的要道上,擾民事件也不多。似乎在等待著什麼。”回答的人是嚴錦舟。
“殿下,你們剛從京城過來,是否應該先休息一下,再議軍中之事?”一側的史大邱突然心細起來,開口說道。
君可載扭頭看著明末,不置可否。
察覺到大夥都還站在城門口,明末點點頭,“還請諸位帶路。”
“軍中將領都宿在總兵府,這就帶明將軍前去,殿下被安排在惠陽城主府,就由唐將軍帶路吧。”說話的是惠陽原來地守將。
“不用兵分兩路了,明將軍就同我一起宿在城主府,你們帶路吧。”君可載往前走了兩步,淡然說道。
接收到瞬間從周圍射來飽含驚訝,曖昧和探究的目光,一旁的明末低頭,無奈的嘆了口氣,輕輕掙開了被君可載緊握的手。
隨即,又被那雙大手車過去緊緊的握在掌中。
將領們紛紛上馬,往城中馳去。
明末和君可載走到隊伍後面。
夕陽已經快要落下,前面奔馳著的披甲身影,仿佛要追趕那輪火紅的落日一般,凝成一群生動地剪影。
看著前方曾經與她並肩作戰地將領們,明末的眼角突然濕潤起來。
恍然間,竟覺得此刻前面疾馳的他們,是一群如同天神一般傲立於塵世之上地人。
從軍隊的最底層到權力中樞,從東陵原腹地到蒼涼的西北邊境,從年少到年長,他們用年輕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封國的鐵桶江山,使這個曾經輝煌的帝國,不至於像他們身後的夕陽一般墜落。
或許很多年以後,他們在戰場上悍勇悲壯的身影,只會成為史書上一抹昏黃的名字,可是她明末,卻會永遠記得是誰用血肉之軀守護了封國六百年的江山。
“他們將西丹人阻擋在惠陽之外,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的東陵原百姓,是整個帝國的功臣,沒有人會忘記他們。”將明末的表情收入眼底,君可載握了握她的手,輕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