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丁陽想到這些天每晚上和蕭觀音的抵死纏綿,就不想皇后失望。

  每次相處,最終蕭觀音都不會忘記在他的耳邊提一句耶律浚。只希望丁陽看在她的份上,能夠在外面照顧好她唯一的兒子。

  而她這一輩子可能都只能繼續隱姓埋名過下去,根本就沒有重新公開亮相的可能性。

  那麼能夠在外面照顧兒子的人,也就只剩下了丁陽一個。

  對此,丁陽還是特意給蕭觀音做了保證:“無論任何情況之下,都優先保護皇帝的安全。”

  蕭觀音也只能相信這個保證,除此外別外他法了。此時有光皇后和皇帝同時駕崩的消息早已經都傳去了宋國,就算她活著出現都不行。

  不把她給殺掉了就等於是給遼國的國體上抹黑了,因此蕭觀音必須要死。

  至於耶律浚的未來,皇帝不皇帝的倒也無所謂,只要能每一天都開心,平平安安能長大就足夠了。就擔心耶律乙辛,不會放任小皇帝長大後奪權。

  所以在小皇帝長大之前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保護小皇帝正常長大就變成了首要大事。

  聽見魏王耶律乙辛這麼說,本來對答應蕭觀音的條件有些不以為然,此時卻終於怒了。

  只是冷冷的看了魏王一眼而已,一句話都沒說,站起身來就準備告辭離開。

  可就是這一眼,差點沒把耶律乙辛的魂都給嚇掉了。那其中所蘊含的各種情緒,頓時讓他滿頭大汗,想起來之前丁陽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畢竟丁陽的實力就在這裡擺著,耶律乙辛要真敢作對才是傻了呢!

  但他也是很為難:“仙長,不是小王不願意答應。只是這……到時候箭在弦上,也是不得不發呀!”

  “哼,不得不發是沒錯兒,可你所要的不過是權勢,又何必非要耶律浚的性命呢?”

  “仙長啊,您說的的確是沒有錯,可是打蛇七寸不得死,那捕蛇人就危險了。到那時就算小王想要收手,萬一皇帝那邊……”

  “呵呵,這沒關係,只要你保證了我的承諾。那麼屆時我敢擔保,魏王會如願以成。”

  “哈哈哈……那就借仙長這句吉言,小王保證留他一條性命也不是什麼難事。”

  一句話,最終就敲定了大遼國第的未來命運。而丁陽,這正式出發,轉向西夏而去。

  第0373章 冷遇

  西夏最早雛形是活躍於青藏高原上的党項羌,所謂的党項族,實際上是羌族的一支。

  隨著吐蕃的興起,党項各部逐漸被吐蕃帝國給趕下了青藏高原親附內地。唐帝國將之先安置於慶州,安史之亂後擔心異族叛亂,又遷置到了銀州一帶。

  拓跋由此開始了起步,一度在黃巢起兵後因為收復長安的軍功被封為夏國公。被賜姓李唐國姓,後稱為定難軍節度使,以銀、夏、綏、宥四州作為拓跋部的領地。

  五代十國年間,中原混戰不休。短短半個世紀中,更換了五個中原王朝交替。

  可無論是哪個王朝興起,定難軍全都臣服。以此鞏固了四州的統治外,還收穫了大量的賞賜。甚至連遼國建立,拓跋部也表示了一定的友好。

  直到趙匡胤陳橋兵變而建立大宋,定難軍照常表示臣服。但這種臣服的意義,僅僅只是態度和名義上的歸屬,實際上依舊保持著藩鎮割據。

  不過拓跋部此時的野心倒也不大,只想始終能保持住藩鎮割據的狀態,做個草頭王。

  而從唐末以來,經過了差不多2oo多年的時間,銀夏地區的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的展和進步。糧食、牛馬羊、青鹽,非但可以保證自給自足,還能對外交易。

  太平興國七年,西元982年,趙光義借著定難軍內部高層失和,正式動削藩鎮的行動,將當時的定難軍節度使李繼捧全家接入東京城。給錢不給權,算是趁機收回了銀夏四州之地。

  可不想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未曾上京,而是潛逃地芹澤,開始了厲兵秣馬。

  先是藉助拓跋部數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威勢招兵買馬,同時又接連利用姻親關係聯絡當地的各方豪族,勢力逐漸強盛起來。

  三年後李繼遷就乘勢起兵,先是用計誘殺了銀州大將曹光實,占據了銀州。其後又正式出兵,攻破了大宋會州,正式擁有了根基之地。

  趁著宋遼之間的敵對關係,李繼遷又向遼國表示臣服,被冊封為了夏國王。

  期間在大宋東京的李繼捧也多方暗中相助,為了恢復拓跋部的昔日地位而不斷努力。

  當時大宋的強敵始終都是契丹,對於僅僅只是割據了兩州之地的李繼遷沒有太過於放在心上。而李繼遷又不斷朝貢,以恢復祖宗之地的名義麻痹了趙光義。

  畢竟宋太宗奪走了人家四州之地,僅僅被搶走了銀州和會州。據說也是為了祭奠祖宗,保證祖宗的陵寢之地掌在手中。

  卻不想這根本就是李繼遷的緩兵之計,用意恢復實力再圖擴大根基。

  此時的李繼遷雖然占據兩州,可實際上的實力無論從經濟還是軍事上來說,都根本無法對大宋構成任何威脅。

  但等到又過了十年的休養生息後,李繼遷終於感覺有了足夠的資本,決定再度用兵。先是率軍奪去了大宋糧草四十萬,其後又出兵圍攻西北重鎮靈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