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三十七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03年,周赧王十二年,楚懷王二十六年。
〔有關史事〕秦昭王四年,再取韓之武遂。攻魏,取蒲坂(今山西永濟西)、晉陽、封陵(均永濟西南)。齊宣王十七年,與魏、韓攻楚。楚太子入秦為質,秦救楚。
〔有關屈原史事〕居漢北。
〔屈原作品〕《九章?思美人》作於本年。
任國瑞案:蔣驥定本篇作於懷王十九年。夏大霖定為懷王二十四年。林雲銘定為懷王二十五年。王夫之定為頃襄王時,王說現代學者頗響應。陸侃如定為頃襄王三年。游國恩定為頃襄王七、八年左右。郭沫若定為頃襄王二十年。汪瑗定為頃襄王二十一年以後。姜亮夫定為本年。本篇與屈原遭讒見放,懷王反覆無常,而屈原與懷王受知有素等史實吻合。且屈原曾有為左徒代令尹之時,對懷王覺悟的等待是自然的。若頃襄王就無所謂“聊假日以須時”了。
三十八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02年,周赧王十三年,楚懷王二十七年。
〔有關史事〕秦大夫私與楚太子斗,楚太子殺之而亡歸。
〔有關屈原史事〕“屈原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①
--------
①引自《史記?屈原列傳》。
〔屈原作品〕《離騷》作於本年。
任國瑞案:舊說多以為《離騷》作於懷王朝屈原被疏或被放以後,但均未詳明。洪興祖《楚辭補註》及錢穆《通表三》定為本年。陸侃如定為懷王十三年。郭沫若定為頃襄王二十一年。游國恩定為頃襄王三至五年以後。劉德重定為懷王二十八至三十年間。從感情憂憤而深廣看,當在政治上失意之時,即在上官奪稿,王疏屈原之後。然懷王客死於秦的史事隻字未提,因當在此之前。作品氣勢之雄偉,當在精力充沛之時,“老冉冉其將至兮”,可證並非年輕;“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其猶未央”,說明並未老。此一年齡階段與本年年歲正好吻合。
三十九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01年,周赧王十四年,楚懷王二十八年。
〔有關史事〕秦昭王六年,庶長奐攻韓,取穰(今河南鄧縣)。攻楚新城(即襄城,今屬河南),未下。齊宣王十九年,匡章與魏公孫喜、韓暴鳶攻楚方城,相持半年,破楚軍於垂沙(即重丘,今河南唐河境),殺楚將唐昧。韓、魏得宛、葉以北地。齊宣王死,子?⊥趿?,孟嘗君田文(田嬰之子)為相。
〔有關屈原史事〕居漢北。
四十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00年,周赧王十五年,楚懷王二十九年。
〔有關史事〕秦復攻楚,大破楚,死者二萬,殺楚將景缺,楚使太子質於齊。齊?⊥踉?年。洛陽人蘇秦約在本年前後從燕入齊。蘇秦乃燕昭王心腹,在齊活動,以防止齊國攻燕。秦昭王七年,樗里疾死,魏冉為相。趙武靈王二十六年,攻中山。
〔有關屈原史事〕屈原當領太子又使於齊。
四十一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99年,周赧王十六年,楚懷王三十年。
〔有關史事〕楚懷王受騙入秦,被扣留,在位三十年。楚立太子橫,是為頃襄王。齊孟嘗君田文入秦為相。趙武靈王二十七年,稱主父,傳位給子惠文王何。
〔有關屈原史事〕屈原勸王毋行,說道:“秦,虎狼之國,不可信。”懷王不聽。
任國瑞案:子蘭勸王行,意在自立為王。見橫至,心懼,遂與上官大夫謠諑原、睢,以求自脫而欲占令尹之職。
四十二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98年,周赧王十七年,楚頃襄王元年。
〔有關史事〕秦昭王九年,攻楚,取析(今河南西峽)十六城。趙樓緩入秦為相。孟嘗君逃回齊國。齊、魏、韓攻秦至函谷關。趙惠文王元年,以弟公子勝為相,封平原君。勝好客,與齊孟嘗、魏信陵、楚春申四君,號戰國四公子,各有門客三千人。
〔有關屈原史事〕居郢都。
四十三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97年,周赧王十八年,楚頃襄王二年。
〔有關史事〕楚懷王逃出秦國,奔趙,因主父在代,趙人不納,被秦人追及,執之歸秦。齊?⊥跛哪輳?繼續與韓、魏攻秦。
〔有關屈原史事〕居郢都。
四十四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96年,周赧王十九年,楚頃襄王三年。
〔有關史事〕懷王死於秦,秦歸其喪於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齊?⊥蹺迥輳?齊、魏、韓軍破秦函谷關。秦以河外及武遂還韓,以河外及封陵還魏。韓襄王死,在位十六年。子厘王咎立。魏襄王死,在位二十三年。子昭王?p立。趙惠文王三年,主父滅中山,遷其王於扶施(今陝西榆林南)。趙在此數年中又滅林胡、樓煩,建雲中(今內蒙古大青山以南,黃河南岸及長城以北地區)、雁門(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寧武等縣以北及內蒙古一部分地區)二郡。
〔有關屈原史事〕屈原於本年免去三閭大夫之職,放逐江南。他從郢都出發,先到鄂渚,然後入洞庭。
任國瑞案:屈原流放仍有一些僕役和貼身侍女從行……不然何以“齊吳榜以擊汰”呢?
〔歷史紀年〕公元前303年,周赧王十二年,楚懷王二十六年。
〔有關史事〕秦昭王四年,再取韓之武遂。攻魏,取蒲坂(今山西永濟西)、晉陽、封陵(均永濟西南)。齊宣王十七年,與魏、韓攻楚。楚太子入秦為質,秦救楚。
〔有關屈原史事〕居漢北。
〔屈原作品〕《九章?思美人》作於本年。
任國瑞案:蔣驥定本篇作於懷王十九年。夏大霖定為懷王二十四年。林雲銘定為懷王二十五年。王夫之定為頃襄王時,王說現代學者頗響應。陸侃如定為頃襄王三年。游國恩定為頃襄王七、八年左右。郭沫若定為頃襄王二十年。汪瑗定為頃襄王二十一年以後。姜亮夫定為本年。本篇與屈原遭讒見放,懷王反覆無常,而屈原與懷王受知有素等史實吻合。且屈原曾有為左徒代令尹之時,對懷王覺悟的等待是自然的。若頃襄王就無所謂“聊假日以須時”了。
三十八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02年,周赧王十三年,楚懷王二十七年。
〔有關史事〕秦大夫私與楚太子斗,楚太子殺之而亡歸。
〔有關屈原史事〕“屈原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①
--------
①引自《史記?屈原列傳》。
〔屈原作品〕《離騷》作於本年。
任國瑞案:舊說多以為《離騷》作於懷王朝屈原被疏或被放以後,但均未詳明。洪興祖《楚辭補註》及錢穆《通表三》定為本年。陸侃如定為懷王十三年。郭沫若定為頃襄王二十一年。游國恩定為頃襄王三至五年以後。劉德重定為懷王二十八至三十年間。從感情憂憤而深廣看,當在政治上失意之時,即在上官奪稿,王疏屈原之後。然懷王客死於秦的史事隻字未提,因當在此之前。作品氣勢之雄偉,當在精力充沛之時,“老冉冉其將至兮”,可證並非年輕;“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其猶未央”,說明並未老。此一年齡階段與本年年歲正好吻合。
三十九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01年,周赧王十四年,楚懷王二十八年。
〔有關史事〕秦昭王六年,庶長奐攻韓,取穰(今河南鄧縣)。攻楚新城(即襄城,今屬河南),未下。齊宣王十九年,匡章與魏公孫喜、韓暴鳶攻楚方城,相持半年,破楚軍於垂沙(即重丘,今河南唐河境),殺楚將唐昧。韓、魏得宛、葉以北地。齊宣王死,子?⊥趿?,孟嘗君田文(田嬰之子)為相。
〔有關屈原史事〕居漢北。
四十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00年,周赧王十五年,楚懷王二十九年。
〔有關史事〕秦復攻楚,大破楚,死者二萬,殺楚將景缺,楚使太子質於齊。齊?⊥踉?年。洛陽人蘇秦約在本年前後從燕入齊。蘇秦乃燕昭王心腹,在齊活動,以防止齊國攻燕。秦昭王七年,樗里疾死,魏冉為相。趙武靈王二十六年,攻中山。
〔有關屈原史事〕屈原當領太子又使於齊。
四十一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99年,周赧王十六年,楚懷王三十年。
〔有關史事〕楚懷王受騙入秦,被扣留,在位三十年。楚立太子橫,是為頃襄王。齊孟嘗君田文入秦為相。趙武靈王二十七年,稱主父,傳位給子惠文王何。
〔有關屈原史事〕屈原勸王毋行,說道:“秦,虎狼之國,不可信。”懷王不聽。
任國瑞案:子蘭勸王行,意在自立為王。見橫至,心懼,遂與上官大夫謠諑原、睢,以求自脫而欲占令尹之職。
四十二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98年,周赧王十七年,楚頃襄王元年。
〔有關史事〕秦昭王九年,攻楚,取析(今河南西峽)十六城。趙樓緩入秦為相。孟嘗君逃回齊國。齊、魏、韓攻秦至函谷關。趙惠文王元年,以弟公子勝為相,封平原君。勝好客,與齊孟嘗、魏信陵、楚春申四君,號戰國四公子,各有門客三千人。
〔有關屈原史事〕居郢都。
四十三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97年,周赧王十八年,楚頃襄王二年。
〔有關史事〕楚懷王逃出秦國,奔趙,因主父在代,趙人不納,被秦人追及,執之歸秦。齊?⊥跛哪輳?繼續與韓、魏攻秦。
〔有關屈原史事〕居郢都。
四十四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96年,周赧王十九年,楚頃襄王三年。
〔有關史事〕懷王死於秦,秦歸其喪於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齊?⊥蹺迥輳?齊、魏、韓軍破秦函谷關。秦以河外及武遂還韓,以河外及封陵還魏。韓襄王死,在位十六年。子厘王咎立。魏襄王死,在位二十三年。子昭王?p立。趙惠文王三年,主父滅中山,遷其王於扶施(今陝西榆林南)。趙在此數年中又滅林胡、樓煩,建雲中(今內蒙古大青山以南,黃河南岸及長城以北地區)、雁門(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寧武等縣以北及內蒙古一部分地區)二郡。
〔有關屈原史事〕屈原於本年免去三閭大夫之職,放逐江南。他從郢都出發,先到鄂渚,然後入洞庭。
任國瑞案:屈原流放仍有一些僕役和貼身侍女從行……不然何以“齊吳榜以擊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