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十八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22年,周顯王四十七年,楚懷王七年。
〔有關史事〕魏惠王后元十三年,以惠施聯齊之策無效,逐惠施,用張儀為相。張儀勸魏事秦,惠王不聽。秦攻魏,取曲沃(今山西聞喜東北)、平周(今介休西)。惠施至楚,後又至宋,與莊子論學。莊子名周,宋人,道家,楚威王曾請以為相,不出。
〔有關屈原史事〕回故鄉樂平里,與昭碧霞定親。
十九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21年,周顯王四十八年,楚懷王八年。
〔有關史事〕周顯王死,在位四十八年。子慎靚王定立。燕易王死,在位十二年。子噲立。
〔有關屈原史事〕秦軍犯境,屈原組織樂平里的青年奮力抗擊,他一方面居高臨下地對青年們進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種戰術,機智果敢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一展其非凡才華。
二十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20年,周慎靚王元年,楚懷王九年。
〔有關史事〕齊威王死,在位三十七年。子宣王辟疆立。秦惠文王更元五年,攻義渠,取郁郅(今甘肅慶陽)。孟軻約於本年或公元前322年至魏見惠王。孟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游齊、梁間。時天下務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而軻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不合。
〔有關屈原史事〕仲春三月,屈原應懷王之召出山進京,這一年他在鄂渚為縣丞。
二十一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9年,周慎靚王二年,楚懷王十年。
〔有關史事〕魏惠王后元十六年,逐張儀回秦。公孫衍受齊、楚、燕、趙、韓支持為魏相。惠施回魏。魏惠王死,在位共五十一年。子襄王嗣立。孟軻約於襄王即位後赴魏,天下將“定於一”,即孟軻答襄王語。燕王噲三年“禪讓”君位給相國之子。
〔有關屈原史事〕升任楚懷王左徒。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齊。
案:任國瑞《屈原年譜》認為屈原於公元前317年東使於齊,以結強黨。
二十二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8年,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十一年。
〔有關史事〕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推楚懷王為縱長,兵至函谷關而還。
案:關於這次聯兵攻秦的組織發動者,史書說法不一,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公孫衍,然屈原既為楚懷王左徒,主持楚之內政外交工作,很可能就是屈原,不然,何以會公推楚懷王為縱長呢?
〔有關屈原史事〕忙於楚之內政外交工作。五國聯兵攻秦,屈原隨軍而前。
二十三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7年,周慎靚王四年,楚懷王十二年。
〔有關史事〕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庶長樗里疾破魏、趙、韓軍於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齊宣王三年,聯宋攻魏,破魏軍於觀澤(今河南清丰南)。
〔有關屈原史事〕忙於變法改革,制訂並出台各種法令。
二十四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6年,周慎靚王五年,楚懷王十三年。
〔有關史事〕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用司馬錯之策,遣張儀、司馬錯等攻蜀,破蜀軍於葭萌(今四川劍閣東北),滅蜀。貶蜀王為侯,命陳莊相之。同年,秦又滅苴(今四川昭化東南)及巴(都今重慶嘉陵江北岸)。攻趙,取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西陽(一作中陽,今中陽)。
〔有關屈原史事〕繼續進行變法改革,與舊貴族和一切頑固勢力進行鬥爭。
〔屈原作品〕《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約作於本年。
二十五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5年,周慎靚王六年,楚懷王十四年。
〔有關史事〕燕亂,太子平與將軍市被起兵攻子之。周慎靚王死,在位六年,子赧王延立。
〔有關屈原史事〕深入進行變法改革,民心沸騰;楚之形勢大變,舊貴族面臨著覆滅的命運。
二十六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4年,周赧王元年,楚懷王十五年。
〔有關史事〕燕子之攻殺太子平、市被。齊宣王六年,遣匡章攻燕,五十日得全燕,殺子之及燕王噲。齊軍殘暴,燕人反齊,齊軍被迫撤退。時孟軻為齊卿,勸宣王行仁政,勿俘殺燕民,為燕立君,宣王不聽。趙送燕公子職入燕為王,是為燕昭王。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攻義渠,得二十五城;攻魏取曲沃,歸其人;攻焦擊降之。秦攻韓,攻之於岸門(今河南許昌西北)。韓太子倉入秦為質。秦封公子通於蜀,置巴郡,以張若為蜀國守。張若在蜀,曾照咸陽格式建成都。〔有關屈原史事〕“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①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讒而見疏,被罷黜左徒之官,任三閭大夫之職。
--------
①引自《史記?屈原列傳》。
二十七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3年,周赧王二年,楚懷王十六年。
〔有關史事〕魏襄王六年,與秦惠文王會於臨晉,接受秦國要求,立公子政為太子。秦攻趙,取藺(今山西離石西)。張儀自秦赴楚,勸懷王親秦絕齊,以割商於之地六百里的空言為餌,懷王信之。
〔歷史紀年〕公元前322年,周顯王四十七年,楚懷王七年。
〔有關史事〕魏惠王后元十三年,以惠施聯齊之策無效,逐惠施,用張儀為相。張儀勸魏事秦,惠王不聽。秦攻魏,取曲沃(今山西聞喜東北)、平周(今介休西)。惠施至楚,後又至宋,與莊子論學。莊子名周,宋人,道家,楚威王曾請以為相,不出。
〔有關屈原史事〕回故鄉樂平里,與昭碧霞定親。
十九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21年,周顯王四十八年,楚懷王八年。
〔有關史事〕周顯王死,在位四十八年。子慎靚王定立。燕易王死,在位十二年。子噲立。
〔有關屈原史事〕秦軍犯境,屈原組織樂平里的青年奮力抗擊,他一方面居高臨下地對青年們進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種戰術,機智果敢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一展其非凡才華。
二十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20年,周慎靚王元年,楚懷王九年。
〔有關史事〕齊威王死,在位三十七年。子宣王辟疆立。秦惠文王更元五年,攻義渠,取郁郅(今甘肅慶陽)。孟軻約於本年或公元前322年至魏見惠王。孟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游齊、梁間。時天下務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而軻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不合。
〔有關屈原史事〕仲春三月,屈原應懷王之召出山進京,這一年他在鄂渚為縣丞。
二十一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9年,周慎靚王二年,楚懷王十年。
〔有關史事〕魏惠王后元十六年,逐張儀回秦。公孫衍受齊、楚、燕、趙、韓支持為魏相。惠施回魏。魏惠王死,在位共五十一年。子襄王嗣立。孟軻約於襄王即位後赴魏,天下將“定於一”,即孟軻答襄王語。燕王噲三年“禪讓”君位給相國之子。
〔有關屈原史事〕升任楚懷王左徒。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齊。
案:任國瑞《屈原年譜》認為屈原於公元前317年東使於齊,以結強黨。
二十二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8年,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十一年。
〔有關史事〕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推楚懷王為縱長,兵至函谷關而還。
案:關於這次聯兵攻秦的組織發動者,史書說法不一,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公孫衍,然屈原既為楚懷王左徒,主持楚之內政外交工作,很可能就是屈原,不然,何以會公推楚懷王為縱長呢?
〔有關屈原史事〕忙於楚之內政外交工作。五國聯兵攻秦,屈原隨軍而前。
二十三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7年,周慎靚王四年,楚懷王十二年。
〔有關史事〕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庶長樗里疾破魏、趙、韓軍於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齊宣王三年,聯宋攻魏,破魏軍於觀澤(今河南清丰南)。
〔有關屈原史事〕忙於變法改革,制訂並出台各種法令。
二十四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6年,周慎靚王五年,楚懷王十三年。
〔有關史事〕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用司馬錯之策,遣張儀、司馬錯等攻蜀,破蜀軍於葭萌(今四川劍閣東北),滅蜀。貶蜀王為侯,命陳莊相之。同年,秦又滅苴(今四川昭化東南)及巴(都今重慶嘉陵江北岸)。攻趙,取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西陽(一作中陽,今中陽)。
〔有關屈原史事〕繼續進行變法改革,與舊貴族和一切頑固勢力進行鬥爭。
〔屈原作品〕《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約作於本年。
二十五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5年,周慎靚王六年,楚懷王十四年。
〔有關史事〕燕亂,太子平與將軍市被起兵攻子之。周慎靚王死,在位六年,子赧王延立。
〔有關屈原史事〕深入進行變法改革,民心沸騰;楚之形勢大變,舊貴族面臨著覆滅的命運。
二十六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4年,周赧王元年,楚懷王十五年。
〔有關史事〕燕子之攻殺太子平、市被。齊宣王六年,遣匡章攻燕,五十日得全燕,殺子之及燕王噲。齊軍殘暴,燕人反齊,齊軍被迫撤退。時孟軻為齊卿,勸宣王行仁政,勿俘殺燕民,為燕立君,宣王不聽。趙送燕公子職入燕為王,是為燕昭王。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攻義渠,得二十五城;攻魏取曲沃,歸其人;攻焦擊降之。秦攻韓,攻之於岸門(今河南許昌西北)。韓太子倉入秦為質。秦封公子通於蜀,置巴郡,以張若為蜀國守。張若在蜀,曾照咸陽格式建成都。〔有關屈原史事〕“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①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讒而見疏,被罷黜左徒之官,任三閭大夫之職。
--------
①引自《史記?屈原列傳》。
二十七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313年,周赧王二年,楚懷王十六年。
〔有關史事〕魏襄王六年,與秦惠文王會於臨晉,接受秦國要求,立公子政為太子。秦攻趙,取藺(今山西離石西)。張儀自秦赴楚,勸懷王親秦絕齊,以割商於之地六百里的空言為餌,懷王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