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首開刀禁】相傳,朱元璋首開“菜刀禁”,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公民普遍享有持菜刀權的國家。元朝的民族壓迫,十分殘酷。據《元典章》記載:“諸蒙古與漢人爭鬥,漢人勿還報,許訴於有司。”蒙古人打死漢人,一般就罰數下杖刑或出兵役抵罪。反之,如果漢人打死蒙古人,根本不問原因,一律處死抵罪,並沒收家產交予蒙古人處理。 自1279年開始,在平毀所有漢地城郭后,元廷又下令漢人士兵平時在軍中也進行武器管制。過了五年,元朝下令漢人禁持弓箭,連各地廟宇神像手中的真刀真槍也被追繳入庫。不久,元朝又在昔日女真和南宋轄地收繳所有武器。元成宗時代,在元朝兩都宿衛軍中充值的漢人也不得持弓箭“上崗”,最後甚至規定漢人二十家(一甲)才能使用一把菜刀。明太祖洪武皇帝建立明朝以後,改變了這種狀況,開放了“菜刀禁”,從此以後,每家每戶都能擁有一把菜刀——而且不用登記手續即可自由購買和使用。 大臣們面對這種全民皆刀的狀況憂心忡忡,他們擔心,開放”菜刀禁“,會不會造成社會治安狀況的惡化呢? 面對大臣們憂慮的目光,洪武皇帝微微一笑,曰道:“不禁菜刀,是為了讓我國民眾擁有反對暴政的自由,如果將來有一天,我大明王朝成為暴政之後,他們就可以用菜刀來推翻我們……”。話是這麼說,實際上這種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不過,如果沒有朱元璋的首開“菜刀禁”,那麼後來的“小刀會”、“ 太平天國”、賀龍元帥的兩把菜刀鬧革命,就不可能發生。由此看來,洪武皇帝當年的決策是何等的英明。
八、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國⑧
【月餅起義】相傳,中秋節吃月餅始於朱元璋,元代末年,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夜起義。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大將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直到今天,月餅上面還常見貼有一張小四方白紙,只是沒了起義的字樣,因為元朝已經推翻了。
【第一賢后】馬秀英(1332—1382年),皖北宿州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后,人稱馬娘娘。母親鄭媼,早死,父親馬公。在以三寸金蓮為美為貴、婦女皆纏足的元代,馬秀英堅不裹腳,故被人稱為“馬大腳”、大腳馬娘娘。
馬秀英十二歲時為其父好友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收養,二十一歲時嫁給朱元璋,與其共同度過十五年患難與共的征戰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立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冊立馬秀英為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積勞成疾的馬皇后在南京病故,終年五十一歲。死後被諡為孝慈高皇后,葬於鐘山之陽,即朱元璋死後合葬的明孝陵。
馬皇后是一位極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於亂世,有膽有識,全力幫助朱元璋成就大業,五次救朱元璋死裡逃生。做了皇后後,始終不忘民間勞苦,不改勤儉本色,不變平民心態,時常用自己的言行規勸、影響朱元璋。她對後世影響極大,明、清諸後乃至命婦民婦皆以其為楷模,故有第一賢后的美譽。
【江南巨富】沈萬山字仲榮,原籍吳縣,後定居在金陵。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家”,有江南巨富之稱。沈萬山究竟富到什麼地步,有三個事例可見一斑:第一,築南京都城三分之一,並將聚寶盆埋在中華門城堡下,所以中華門又稱“聚寶門”;第二,用歐羅巴(法國)的紅葡萄酒、日本的馬骨駱(金槍魚)、特番里國的甜瓜宴請朱皇帝,還請來波斯國的舞女為皇上助興;第三,還向朝廷獻白金二千錠,黃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馬十匹,建南京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等。沈萬山在周莊、蘇州、南京、雲南都留有足跡和財產。但後來,沈萬三被朱元璋發配充軍,在雲南度過了他的餘生。
【石百貓坊】據說,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又叫“石貓坊”。位於彩霞街南端西側,西接渡船口。明朝水師名將虢國公俞通海曾居於此。因為自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就開始迷信“風水”,派人到全國各地查看,凡地名跟皇帝“犯沖”的,都要改掉;凡地勢像龍的,都要鑿斷。一天,有個看風水的術士,進宮向朱元璋稟告:“俞家出現王氣,魚(俞)入海(通海)成龍”。朱元璋非常吃驚,於是找軍師劉伯溫商量了一條妙計,借俞通海生辰時贈其一座漢白玉雕刻百貓圖案的石牌坊,取貓克魚之意。牌坊高3.6米,寬10米,從基石到頂部分6截疊加而成,下部有4根粗壯的柱子向上逐層加高,整體看上去像一座整石雕刻。牌坊雕刻了100隻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貓,特別是柱子下部前後各有一個高1米左右的類似獅子的貓,形象生動逼真。後改稱玉帶巷,1995年併入玉帶園居民區。
不過,如果沒有朱元璋的首開“菜刀禁”,那麼後來的“小刀會”、“ 太平天國”、賀龍元帥的兩把菜刀鬧革命,就不可能發生。由此看來,洪武皇帝當年的決策是何等的英明。
八、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國⑧
【月餅起義】相傳,中秋節吃月餅始於朱元璋,元代末年,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夜起義。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大將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直到今天,月餅上面還常見貼有一張小四方白紙,只是沒了起義的字樣,因為元朝已經推翻了。
【第一賢后】馬秀英(1332—1382年),皖北宿州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后,人稱馬娘娘。母親鄭媼,早死,父親馬公。在以三寸金蓮為美為貴、婦女皆纏足的元代,馬秀英堅不裹腳,故被人稱為“馬大腳”、大腳馬娘娘。
馬秀英十二歲時為其父好友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收養,二十一歲時嫁給朱元璋,與其共同度過十五年患難與共的征戰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立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冊立馬秀英為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積勞成疾的馬皇后在南京病故,終年五十一歲。死後被諡為孝慈高皇后,葬於鐘山之陽,即朱元璋死後合葬的明孝陵。
馬皇后是一位極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於亂世,有膽有識,全力幫助朱元璋成就大業,五次救朱元璋死裡逃生。做了皇后後,始終不忘民間勞苦,不改勤儉本色,不變平民心態,時常用自己的言行規勸、影響朱元璋。她對後世影響極大,明、清諸後乃至命婦民婦皆以其為楷模,故有第一賢后的美譽。
【江南巨富】沈萬山字仲榮,原籍吳縣,後定居在金陵。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家”,有江南巨富之稱。沈萬山究竟富到什麼地步,有三個事例可見一斑:第一,築南京都城三分之一,並將聚寶盆埋在中華門城堡下,所以中華門又稱“聚寶門”;第二,用歐羅巴(法國)的紅葡萄酒、日本的馬骨駱(金槍魚)、特番里國的甜瓜宴請朱皇帝,還請來波斯國的舞女為皇上助興;第三,還向朝廷獻白金二千錠,黃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馬十匹,建南京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等。沈萬山在周莊、蘇州、南京、雲南都留有足跡和財產。但後來,沈萬三被朱元璋發配充軍,在雲南度過了他的餘生。
【石百貓坊】據說,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又叫“石貓坊”。位於彩霞街南端西側,西接渡船口。明朝水師名將虢國公俞通海曾居於此。因為自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就開始迷信“風水”,派人到全國各地查看,凡地名跟皇帝“犯沖”的,都要改掉;凡地勢像龍的,都要鑿斷。一天,有個看風水的術士,進宮向朱元璋稟告:“俞家出現王氣,魚(俞)入海(通海)成龍”。朱元璋非常吃驚,於是找軍師劉伯溫商量了一條妙計,借俞通海生辰時贈其一座漢白玉雕刻百貓圖案的石牌坊,取貓克魚之意。牌坊高3.6米,寬10米,從基石到頂部分6截疊加而成,下部有4根粗壯的柱子向上逐層加高,整體看上去像一座整石雕刻。牌坊雕刻了100隻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貓,特別是柱子下部前後各有一個高1米左右的類似獅子的貓,形象生動逼真。後改稱玉帶巷,1995年併入玉帶園居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