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尚讓的十萬大軍,在此役中折損大半,只剩下不足三萬的人馬,撤向渭南。由於沿途不斷遭到梁田陂南線、西線唐軍的襲擊,到達渭南時,尚讓一軍只有一萬餘人了,且大都帶傷。
孟楷率軍從渭水北岸馳援梁田陂,還沒抵達,收到了尚讓慘敗的消息。孟楷與諸將分析戰局,達成了共識:大齊第一軍已成孤軍,此時如選擇反攻梁田陂,勢必蒙受更大損失。所以第一軍應立即轉移!孟楷當機立斷,下令第一軍撤向藍田,在藍田一帶安營紮寨,嚴陣以待。
楊復光素知孟楷極善用兵,不敢相逼,遂命令王處存、龐從率部切斷藍田與渭南、新豐之間的聯繫,其餘唐軍殺向渭南、新豐一帶。
趙璋駐軍渭南,聽了尚讓講述敗退的經過後,如五雷轟頂,立在帳中,一聲不吭。
李公迪、靳瓏、靳瓔等將領圍在趙璋身邊,大家抱頭痛哭,傷懷不已。
尚讓像霜打的茄子,無精打采。
趙璋擦乾眼淚,大聲說道:“康世銘初戰採取劫營方式,無功而返;尚讓也按捺不住,犯了輕敵冒進的錯誤,驅兵大進,想一舉擊破唐軍防線,結果折損大半,再也組織不起有力的進攻了!”
李公迪慨然道:“趙太尉,如今唐軍大至,孟楷一軍去了藍田,那裡也是緊要之處,孟將軍一時半刻難以抽調主力北上支援渭南、新豐。楊復光此時肯定催促大軍攻打渭南、新豐,大齊存亡,在此一舉!公迪願組織敢死隊,反攻唐軍!”
趙璋沉思片刻,緊緊握住李公迪的手,大聲說道:“公迪之言極是!為了拱衛長安,增加陛下調兵遣將的時間,我決心與渭南共存亡!我的安排如下:公迪、我、靳瓏、靳瓔率部堅守渭南,實在守不住,就撤向新豐;尚讓一軍必須死守新豐,確保渭南大齊軍的安全!”
諸將聽了,均無異議。
康世銘走到趙璋身邊,大聲說道:“趙太尉,你留在渭南指揮大軍作戰,這樣太危險了!你還是和尚將軍一起,堅守新豐吧,這樣一旦戰事不利,可以迅速撤到長安城內!”
趙璋聽了,把臉一沉:“康將軍,我是三軍主將,我下達的命令,你們必須無條件執行!記住,沒有我的命令,不准放棄渭南、新豐的每一個營地!我要把渭南、新豐,變成楊復光大軍的墳墓!”
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
梁田陂大戰,以大齊尚讓一軍的慘敗而告終。趙璋只得接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好言撫慰了尚讓一番,讓尚讓帶著殘兵退守新豐。
尚讓帶兵走後,趙璋與駐守渭南的將領們又討論了一會,明確了各自的防禦任務,這才宣布散會。
數日後,楊復光指揮數路唐軍逼近了渭南。王重榮一軍在東,王處存一軍在南,龐從一軍在西,梁璩一軍在北。李克用一軍屯於渭水北岸,虎視渭南、新豐,楊國昌自領中軍,在梁田陂一帶按兵不動,蓄勢待發。
面對唐軍的重重圍困,趙璋指揮若定,大齊將士在渭南挖了很多壕溝,遍布鐵蒺藜、拒馬槍、鹿砦、謅蹄、地涌槍架、鋪地錦、金椎板、瓦竇之類防禦性武器,渭南百姓自發地湧入城裡,協助大齊將士守城。
慘烈的渭南保衛戰開始了!東線唐軍在王重榮的嚴令下,一撥又一撥地猛攻渭南城,攻勢一次比一次猛烈。
趙璋全身披掛,在全城各個險要之處指揮大齊將士展開反擊,雙方拼死搏殺,傷亡均十分慘重。
白志遷一軍傷亡最大,攻城前的五萬人馬,十日後只剩下了數千人,唐軍士氣低落,開始厭戰,經常有士兵逃亡。
王重榮抓到逃亡士兵後,一律誅殺,儘管這樣,依然制止不了唐兵成批逃跑。
李公迪見白志遷軍心浮動,就點了三千精兵,打開渭南東城,殺向白志遷指揮的營盤。
白志遷沒有料到齊軍敢出城攻擊,慌亂中竟來不及找到戰馬,只得隨著步兵向梁田陂方向狂奔,打算逃到楊復光大營後,再組織反擊。
誰知李公迪騎著渾紅馬,帶著大齊敢死隊窮追不捨,白志遷逃到半路,被李公迪追上,堵了個正著,白志遷只得率部應戰。混戰中,李公迪大吼一聲,好似半空中打了個霹靂,舉起三尖兩刃八環刀,一刀削去了白志遷半個腦殼,為華州陣亡的靳氏三姐妹報了仇。
唐軍主將被斬,河中兵潰不成軍,四散奔逃,被大齊軍沖開了一個大口子。
楊復光聞訊大驚,率領中軍離開梁田陂,趕往渭南東線支援。王重榮因為折了麾下大將,情緒低落,責怪楊復光援助不力。楊復光只得用好言相勸,下令厚葬白志遷。接著派兵四出,抓捕逃亡兵士,逮到的一律斬首,以震懾前線將士。
李公迪雖然打了一個勝仗,但並沒有從總體上改變敵強我弱的態勢。不久,楊復光命令各路唐軍向渭南城發起了總攻,趙璋登上城頭督戰,不幸被流箭射中,血流如注,身負重傷。
親兵們急忙將趙璋救下城頭,趙璋用盡全力高呼:“不要管我!你們快到城頭守御,一定要守住渭南!”
靳瓏、靳瓔、李公迪聞訊趕到趙璋身邊,趙璋已經奄奄一息了,趙璋含淚西望,吃力地說道:“陛下,臣雖竭力守御渭南,無奈唐軍兵力太多,大齊將士死傷過半,渭南快……快要失守了!”
孟楷率軍從渭水北岸馳援梁田陂,還沒抵達,收到了尚讓慘敗的消息。孟楷與諸將分析戰局,達成了共識:大齊第一軍已成孤軍,此時如選擇反攻梁田陂,勢必蒙受更大損失。所以第一軍應立即轉移!孟楷當機立斷,下令第一軍撤向藍田,在藍田一帶安營紮寨,嚴陣以待。
楊復光素知孟楷極善用兵,不敢相逼,遂命令王處存、龐從率部切斷藍田與渭南、新豐之間的聯繫,其餘唐軍殺向渭南、新豐一帶。
趙璋駐軍渭南,聽了尚讓講述敗退的經過後,如五雷轟頂,立在帳中,一聲不吭。
李公迪、靳瓏、靳瓔等將領圍在趙璋身邊,大家抱頭痛哭,傷懷不已。
尚讓像霜打的茄子,無精打采。
趙璋擦乾眼淚,大聲說道:“康世銘初戰採取劫營方式,無功而返;尚讓也按捺不住,犯了輕敵冒進的錯誤,驅兵大進,想一舉擊破唐軍防線,結果折損大半,再也組織不起有力的進攻了!”
李公迪慨然道:“趙太尉,如今唐軍大至,孟楷一軍去了藍田,那裡也是緊要之處,孟將軍一時半刻難以抽調主力北上支援渭南、新豐。楊復光此時肯定催促大軍攻打渭南、新豐,大齊存亡,在此一舉!公迪願組織敢死隊,反攻唐軍!”
趙璋沉思片刻,緊緊握住李公迪的手,大聲說道:“公迪之言極是!為了拱衛長安,增加陛下調兵遣將的時間,我決心與渭南共存亡!我的安排如下:公迪、我、靳瓏、靳瓔率部堅守渭南,實在守不住,就撤向新豐;尚讓一軍必須死守新豐,確保渭南大齊軍的安全!”
諸將聽了,均無異議。
康世銘走到趙璋身邊,大聲說道:“趙太尉,你留在渭南指揮大軍作戰,這樣太危險了!你還是和尚將軍一起,堅守新豐吧,這樣一旦戰事不利,可以迅速撤到長安城內!”
趙璋聽了,把臉一沉:“康將軍,我是三軍主將,我下達的命令,你們必須無條件執行!記住,沒有我的命令,不准放棄渭南、新豐的每一個營地!我要把渭南、新豐,變成楊復光大軍的墳墓!”
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
梁田陂大戰,以大齊尚讓一軍的慘敗而告終。趙璋只得接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好言撫慰了尚讓一番,讓尚讓帶著殘兵退守新豐。
尚讓帶兵走後,趙璋與駐守渭南的將領們又討論了一會,明確了各自的防禦任務,這才宣布散會。
數日後,楊復光指揮數路唐軍逼近了渭南。王重榮一軍在東,王處存一軍在南,龐從一軍在西,梁璩一軍在北。李克用一軍屯於渭水北岸,虎視渭南、新豐,楊國昌自領中軍,在梁田陂一帶按兵不動,蓄勢待發。
面對唐軍的重重圍困,趙璋指揮若定,大齊將士在渭南挖了很多壕溝,遍布鐵蒺藜、拒馬槍、鹿砦、謅蹄、地涌槍架、鋪地錦、金椎板、瓦竇之類防禦性武器,渭南百姓自發地湧入城裡,協助大齊將士守城。
慘烈的渭南保衛戰開始了!東線唐軍在王重榮的嚴令下,一撥又一撥地猛攻渭南城,攻勢一次比一次猛烈。
趙璋全身披掛,在全城各個險要之處指揮大齊將士展開反擊,雙方拼死搏殺,傷亡均十分慘重。
白志遷一軍傷亡最大,攻城前的五萬人馬,十日後只剩下了數千人,唐軍士氣低落,開始厭戰,經常有士兵逃亡。
王重榮抓到逃亡士兵後,一律誅殺,儘管這樣,依然制止不了唐兵成批逃跑。
李公迪見白志遷軍心浮動,就點了三千精兵,打開渭南東城,殺向白志遷指揮的營盤。
白志遷沒有料到齊軍敢出城攻擊,慌亂中竟來不及找到戰馬,只得隨著步兵向梁田陂方向狂奔,打算逃到楊復光大營後,再組織反擊。
誰知李公迪騎著渾紅馬,帶著大齊敢死隊窮追不捨,白志遷逃到半路,被李公迪追上,堵了個正著,白志遷只得率部應戰。混戰中,李公迪大吼一聲,好似半空中打了個霹靂,舉起三尖兩刃八環刀,一刀削去了白志遷半個腦殼,為華州陣亡的靳氏三姐妹報了仇。
唐軍主將被斬,河中兵潰不成軍,四散奔逃,被大齊軍沖開了一個大口子。
楊復光聞訊大驚,率領中軍離開梁田陂,趕往渭南東線支援。王重榮因為折了麾下大將,情緒低落,責怪楊復光援助不力。楊復光只得用好言相勸,下令厚葬白志遷。接著派兵四出,抓捕逃亡兵士,逮到的一律斬首,以震懾前線將士。
李公迪雖然打了一個勝仗,但並沒有從總體上改變敵強我弱的態勢。不久,楊復光命令各路唐軍向渭南城發起了總攻,趙璋登上城頭督戰,不幸被流箭射中,血流如注,身負重傷。
親兵們急忙將趙璋救下城頭,趙璋用盡全力高呼:“不要管我!你們快到城頭守御,一定要守住渭南!”
靳瓏、靳瓔、李公迪聞訊趕到趙璋身邊,趙璋已經奄奄一息了,趙璋含淚西望,吃力地說道:“陛下,臣雖竭力守御渭南,無奈唐軍兵力太多,大齊將士死傷過半,渭南快……快要失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