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有強有力信息支持的判斷往往會出現很大的誤差,白起並不知道司馬錯在武遂全軍覆沒兵敗自殺的事。更不知道韓魏兩國要放他一條生路卻又不敢讓趙國知道的心態,不然的話他完全會做出說服韓魏兩軍幫助他逃回函谷關的選擇。

  如今白起自以為沒有了選擇,只能想盡辦法儘量減少敵人的數量,南攻新城正是如此,除了必要的糧草補充外,更重要的則是以新城失陷為餌,將韓魏兩軍的注意力引過來,然而趁著他們解救新城的機會金蠶脫殼擺脫掉兩路追兵。

  如果沒有司馬錯自殺那件事,白起這一計策應該說是極其完美的,這樣一來他只需面對趙國軍隊就可以了。不過白起這時並不急著逃出去,他知道趙國以周紹、趙奢兩路人馬攔阻他的歸路,必然會將防線從黃河邊上的武遂一直拉到洛水邊上的宜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白起除了一直南逃到更加危險的韓魏楚邊境再無逃跑機會。

  白起正是要利用趙軍的這一心理,所以當發現韓魏聯軍殺向新城時,他便已判定趙軍也必然向著新城殺了過來,於是他使下一招“回馬槍”,又再次北返周境。

  這一次白起再也不做任何迷惑敵軍的舉動了,直接向西挺進,果然未出所料的從困守武遂還來不及南下補充缺口的周紹部,以及遣兵南下新城合圍的趙奢部趙軍不得不暫時調出許多兵力,從而防禦薄弱的新安一路殺了過去。

  過了新安前邊就是澠池,雖然現在已經被韓國人奪了回去,不過曾經卻是白起親自為秦國奪下來的地盤。從澠池往西的路途他熟得很,基本上相當於逃出升天了,所以當遠遠看到澠池城頭稀稀拉拉的幾個韓國守軍時,白起雖然還沒有完全安全。卻放下心來的長長吁了口氣。

  澠池、陝邑、焦邑。再向西就是函谷關,白起帶著他幾乎完全齊整的十三萬人馬一路馬不停蹄地向西趕去,十月二十五日從澠池繞城而過,城頭上的韓國軍士雖然遠遠看見了他們,卻連一支箭都沒有射下來,就更不要說出城追趕了。十月二十七日,白起抵達陝邑,隔著黃河遠遠看見北岸已屬崤山山系的石門山時,他的心情差不多完全放鬆了下來,知道自己就要脫離危險了。

  然而就在這時。洶湧澎湃的黃河水聲之中卻突然夾雜了令白起膽顫心驚的馬蹄聲。

  馬蹄聲,確確實實是馬蹄聲,陰沉沉的天幕之下,沿著黃河南岸。先是幾匹馱著披甲武士的健碩駿馬如同散落的黑點一樣出現在了極東天際邊的地平線上,很快的,那些黑點越來越多,根本無法數清數目的向西洶湧奔來。漫天的飛塵之中,沒有人知道那是多少人馬,但只消看到他們紅霞一般的戎服,卻也沒有人不知道那就是令天下人聞名喪膽的趙國騎軍。

  “大良造,快看,趙國騎軍殺過來了!”

  “吾命休矣……”

  ……………………………………………………………………………………………

  十月二十八日,從趙國各軍之中抽調匯集的七萬鐵騎在廉頗率領之下終於在陝邑黃河邊上追上了白起。於是屬於上黨之戰的最後一次戰役爆發了。七萬趙國騎軍全員上陣,以人馬為牆,在高速穿插中將白起和他的十三萬團團壓縮圍困在了只有方圓十餘里的黃河灘涂之上。

  白起深知自己難有退回函谷關的希望了,但是他並不想投降,依然在盼望著奇蹟的發生。在拼一把大不了一死的信念之下,白起鼓動起了秦軍將士,以僅存的五百輛戰車立盾搭箭為前鋒,以死士橫戟為左右後三面外圍,以弓手為還擊手段置於死士之後,整個軍團結成一座密不透風的方陣。雖然緩慢卻又堅毅不拔的向西推進。

  秦軍將這種本用於抵禦騎兵的戰陣用於推進確實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趙國騎軍無法撕裂秦軍戰陣殺進去,也只能繼續環繞飛馳,忽遠忽近的以弓弩相射殺,雖然造成了秦軍大量傷亡。並且大大延緩了他們推進的速度,卻不可能完全攔阻他們前進的方向。

  戰事再一次陷於膠著。秦軍陣中每時每刻都會有人倒下,但是緊接著又會有陣內的後備將士填補到空缺上,繼續承受著來去如飛,根本無法予以還擊的趙國騎兵飛蝗一般的箭矢。僅僅兩夜一天裡,黑紅的血跡以及被踐踏的面目全非的屍體便沿著黃河岸拖了二十餘里之長。

  到了十一月初一日,戰事的僵持終於出現了打破的跡象,從這一天開始,白起欣喜的發現天上開始飄下了紛紛揚揚的雪花。

  下雪了,這是對騎兵最為不利的天氣。天公作美之下,白起加快了推進速度,只用了半天便遠遠小於前兩天的傷亡代價向西挺進了二十里遠,很快就能抵達焦邑。

  然而秦軍的好運氣僅僅到此為止,也是在這一天的下午,三十萬趙國車步聯軍在趙奢的率領下趕了上來,迅速繞到僵持之中的趙國騎兵和秦國方陣前面和側翼,以近兩千輛的戰車以及十五萬弓弩手圍成了鐵桶一般的包圍圈。緊接著趙國騎軍退出戰場,在包圍圈外圍構建起了第二道圍堵防線,徹底將秦軍死死困在了距離函谷關僅剩六十多里路的地方。

  白起麾下剩餘的這八萬餘百戰精兵徹底沒有了生路,一天以後所攜糧食也吃完了,士氣降到了冰點,只能在冰雪之中瑟瑟發抖地等待著或許已經註定了的未知命運。然而趙國人並沒有接著發起強攻,不斷飛向秦軍陣中的不是箭矢,而是句句勸降之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