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頁
遼東戰場的形勢,可以說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捷報傳到京城,自然是人人振奮,李彥微微一笑,也由衷地感到高興,如今外部環境穩定,是該進行內部建設的時候了。
在新的內閣當中,李彥成為僅次於孫承宗的內閣次輔,他的地位要比從前更高,不過分管的還只是兵部和工部,在內閣中,東林勢力更大,進入核心的共和社成員,也就只有他本人同王國興而已,不過申湛然、夏熙等中堅力量也有所收穫,最讓李彥滿意的,還是通過明算科的科考,選拔了一些新式人才,成為基層辦事的吏員。
明算科雖然不起眼,李彥卻非常重視,
從全國選拔、吸引這方面的人才,還是打通了一條以讓華夏系培養的新學人才,通過明算考試,進入傳統的官僚體系,雖然說他們都還只是最基本的吏,而不能夠做官,不過這些基層的小吏,有的時候也會非常重要,畢竟,他們是直接做事的。
成為內閣次輔以後,李彥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為新城的學院區剪彩揭牌,幾所學院,包括華夏書院、華夏工學院、大明格物學院,都趁著這段時間,開始招收學員,情況最好的就是華夏書院,有很多今科落榜的考生,準備在京城讀書三年,準備下一次的會試,華夏書院無疑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此外,明算科的重開,也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參加,李彥雖然像大量任用,不過恐怕會遭到非議,故而選拔優秀者任用為吏,而落榜者,則可以進入華夏工學院,或者大明格物學院學習,李彥的打算,是通過學院的教育以後,再將這些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給予任用。
此外,幾所學校還在報刊上刊登GG,面向全國招收學員,因為GG做得,加上華夏書院的號召力也挺強;而工學院、格物學院的待遇也很優厚,故而吸引了不少的學員前來求學,據李之藻報告,三所學院加起來,學員人數超過五千,雖然說其中有一部分是華夏工場這邊組織過來“委培”的,不過這樣的規模,放在這個時代,也算是規模空前了。
三所學院呈品字形分布,新式建築錯落有致,雖然說都是追求速度的產物,外形倒也不算太差,而且從它們身上,李彥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在學院中心位的廣場上,匯聚了大量的學生,還有聞訊而來的百姓,因為內閣次輔李彥將要在這裡做一次演講。
做這次演講,是李彥在國士會結束之時就有的想法,他本來是想在大會上做的,不過因為孫承宗才是首輔,他沒有身份和立場去做這樣的演講,故而還是決定放到現在,在學區做一次演講,將他的理念傳給這些年輕的學子,也傳給天下人。
“我有一夢……”站在高高的講壇上,看著下面人頭攢動,李彥幾乎是吼著說道,饒是如此,在人群的後面,還是聽不到他的聲音。
李彥突然笑了笑:“我現在最大的夢;,就是能有一種工具,可以讓我的聲音變得,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能聽到我的聲音……”
“我還夢想有一種工具,以讓不在這裡的人,也能夠聽到我的聲音,甚至那些在遼東的士兵,如果他們能夠聽到,我要對他們說一聲:沒有你們,我們就不能在國內安靜地生活,你們辛苦了……”
下面發出掌聲,還有笑聲,後面的人然聽不到,也在拼命鼓掌,畢竟,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大學士,會如此近距離地同他們講話,而且是如此地和藹可親。
“如果有這樣的工具,我就能很便地同大家說話,所謂聖人教化,也能夠很方便地讓大家都知道。”在這樣一個時代,凡是都要和儒學、聖人聯繫起來,會少很多的阻力。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夢想似乎不太可能會實現,然而本官覺得,它們終將實現,若是不信,咱們可以等著瞧,或許有生之年,便能夠看到……”
接著,李彥大談特談技術進步的重要意義,通常會包括兩點,一是實用性的價值,簡單來說,就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其二便是社會價值,也是能夠宣傳教化,讓聖人之道大行於天下,後者的存在,顯然也很重要。
李彥認為,技術可以讓大明變得越來越好,而要實現技術上的進步,就需要更多的人為之努力,這就是華夏書院、華夏工學院同大明皇家格物院存在的價值。
“我有一個夢想,可以讓大明每一個百姓,都能吃飽、穿暖,所謂衣食足而知禮儀,如此大道必將行於天下……”
“我有一個夢想,可以讓大明每一個百姓,都能夠進學堂,有書讀,成為有知識、有理想、知禮儀的好國民……”
“我有一個夢想,大明的海船能夠到達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帶去聖人的教化,大明的威儀……”
“我有一個夢想……”
(全書完)
在新的內閣當中,李彥成為僅次於孫承宗的內閣次輔,他的地位要比從前更高,不過分管的還只是兵部和工部,在內閣中,東林勢力更大,進入核心的共和社成員,也就只有他本人同王國興而已,不過申湛然、夏熙等中堅力量也有所收穫,最讓李彥滿意的,還是通過明算科的科考,選拔了一些新式人才,成為基層辦事的吏員。
明算科雖然不起眼,李彥卻非常重視,
從全國選拔、吸引這方面的人才,還是打通了一條以讓華夏系培養的新學人才,通過明算考試,進入傳統的官僚體系,雖然說他們都還只是最基本的吏,而不能夠做官,不過這些基層的小吏,有的時候也會非常重要,畢竟,他們是直接做事的。
成為內閣次輔以後,李彥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為新城的學院區剪彩揭牌,幾所學院,包括華夏書院、華夏工學院、大明格物學院,都趁著這段時間,開始招收學員,情況最好的就是華夏書院,有很多今科落榜的考生,準備在京城讀書三年,準備下一次的會試,華夏書院無疑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此外,明算科的重開,也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參加,李彥雖然像大量任用,不過恐怕會遭到非議,故而選拔優秀者任用為吏,而落榜者,則可以進入華夏工學院,或者大明格物學院學習,李彥的打算,是通過學院的教育以後,再將這些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給予任用。
此外,幾所學校還在報刊上刊登GG,面向全國招收學員,因為GG做得,加上華夏書院的號召力也挺強;而工學院、格物學院的待遇也很優厚,故而吸引了不少的學員前來求學,據李之藻報告,三所學院加起來,學員人數超過五千,雖然說其中有一部分是華夏工場這邊組織過來“委培”的,不過這樣的規模,放在這個時代,也算是規模空前了。
三所學院呈品字形分布,新式建築錯落有致,雖然說都是追求速度的產物,外形倒也不算太差,而且從它們身上,李彥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在學院中心位的廣場上,匯聚了大量的學生,還有聞訊而來的百姓,因為內閣次輔李彥將要在這裡做一次演講。
做這次演講,是李彥在國士會結束之時就有的想法,他本來是想在大會上做的,不過因為孫承宗才是首輔,他沒有身份和立場去做這樣的演講,故而還是決定放到現在,在學區做一次演講,將他的理念傳給這些年輕的學子,也傳給天下人。
“我有一夢……”站在高高的講壇上,看著下面人頭攢動,李彥幾乎是吼著說道,饒是如此,在人群的後面,還是聽不到他的聲音。
李彥突然笑了笑:“我現在最大的夢;,就是能有一種工具,可以讓我的聲音變得,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能聽到我的聲音……”
“我還夢想有一種工具,以讓不在這裡的人,也能夠聽到我的聲音,甚至那些在遼東的士兵,如果他們能夠聽到,我要對他們說一聲:沒有你們,我們就不能在國內安靜地生活,你們辛苦了……”
下面發出掌聲,還有笑聲,後面的人然聽不到,也在拼命鼓掌,畢竟,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大學士,會如此近距離地同他們講話,而且是如此地和藹可親。
“如果有這樣的工具,我就能很便地同大家說話,所謂聖人教化,也能夠很方便地讓大家都知道。”在這樣一個時代,凡是都要和儒學、聖人聯繫起來,會少很多的阻力。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夢想似乎不太可能會實現,然而本官覺得,它們終將實現,若是不信,咱們可以等著瞧,或許有生之年,便能夠看到……”
接著,李彥大談特談技術進步的重要意義,通常會包括兩點,一是實用性的價值,簡單來說,就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其二便是社會價值,也是能夠宣傳教化,讓聖人之道大行於天下,後者的存在,顯然也很重要。
李彥認為,技術可以讓大明變得越來越好,而要實現技術上的進步,就需要更多的人為之努力,這就是華夏書院、華夏工學院同大明皇家格物院存在的價值。
“我有一個夢想,可以讓大明每一個百姓,都能吃飽、穿暖,所謂衣食足而知禮儀,如此大道必將行於天下……”
“我有一個夢想,可以讓大明每一個百姓,都能夠進學堂,有書讀,成為有知識、有理想、知禮儀的好國民……”
“我有一個夢想,大明的海船能夠到達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帶去聖人的教化,大明的威儀……”
“我有一個夢想……”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