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主意拿定,召集城中的總兵滿桂、參將祖大壽等將官說::“本官身為寧遠道,當與寧遠城共存亡。你們可以撤走,本道定不進山海關,本道定橫在孤城門外,以肉身擋敵兵。”滿桂、祖大壽被道台大人的忠義感動,願率領一萬七千將士,死守不撤。
為安穩守將的心,袁崇煥暗中派人將滿桂、祖大壽等將領的家眷送入關內,也把自己的兩個小妾,各有一個幼子,託付給老管家,帶回關內。臨走,告訴兩個小妾說:“從此隱姓埋名,讓兩個兒子改姓方,回老家,藏身田園,永不出世,除非……”小妾問:“除非什麼?老爺。”袁崇煥揚揚手,讓他們走,說:“沒有除非。”祖大壽勸袁崇煥說:“讓大人的令堂和妻妾都回關內吧。”袁崇煥堅決地說道:“不。”
守城不撤既定,袁崇煥再命軍卒,將城外商戶、農夫,所有人等,盡數收入城中。城外庭院房舍,盡數放火燒光,然後推倒殘牆敗壁,鏟為平地。之後關閉城門,用車輪大的石塊,堆滿城門洞,塞住城門,再不開啟。再嚴令偏將領兵搜查潛伏的探子,抓到立斬,不得漏掉一個,漏一個,搜查的偏將論斬。偏將恐懼,問參將大人說:“怎麼才能知道一個人是不是奸細?”參將回答:“凡是在城裡沒有家的,一律以奸細論處。”偏將叩謝說:“明白。”轉身沿街稽查,幾個時辰捉拿商旅數百人,繳獲銀子一萬兩,沖入軍餉。
整個寧遠城內,厲兵秣馬,重申十八斬軍紀,準備血戰。
八旗兵馬星夜西進,走東昌堡,踏過封凍的遼河,兵臨西平堡時,抓獲明兵的探子,審問後知道,右屯衛還有一千人,是參將周守廉統領;大凌河有兵五百人;錦州城內,游擊蕭升領兵三千人,其他城池各有兵馬,數目不清,都在準備撤走。
八旗兵馬急速行進,到達的城池中,明兵、百姓都已走淨,看不見一人。九天橫過七座空城,分別是右屯衛、錦州城、大凌河、小凌河、杏山、連山、和塔山。出兵第十天,到達寧遠城,這是唯一的有守衛兵馬的城池。努爾哈赤率大軍越過寧遠城五里,紮下大營,截斷通往山海關的大路。將抓獲的明兵探子送到寧遠城下,讓他去給袁崇煥送信,努爾哈赤在信中寫到:“大金以二十萬兵攻此城,攻破是必然的。城內的官員若能降,即重賞且恩養。”
城上放下來繩子,把送信人拉上去。不多時,城牆上投下書信,護衛取回,交給大汗,袁崇煥的回信是:“汗王為什麼進兵?錦、寧二城,是你國得到後,又放棄的地方,以你們放棄的地方,我修治後居住,寧可守其地,以死相拒,怎麼能投降呢?且汗王稱來兵二十萬,不實,大約是十三萬,我已經不以為來的少了。”
次日,八旗兵推楯車,架雲梯攻城,袁崇煥命人燃放火炮射擊,一聲震響,煙火迸發,火光里,數騎並倒。八旗兵四面攻城,西城牆上火力最小,只有兩門大炮,努爾哈赤命在西門主攻,用鐵皮蓋的楯車,運送身穿兩層鎧甲的兵卒,楯車推到城下,頂在城牆上,兵卒蹲在楯車用鍬鎬挖城牆,火炮打不著城跟。
半日的工夫,城牆已被挖出七個洞,大小不一,挖牆的兵卒已經能藏在洞裡,滾木礌石、箭矢都打不到了,牆體即將倒塌。這時,城牆上探出十多個炕行櫃,一半擔在牆裡,一半懸出牆外,櫃門朝下,突然,從裡面各墜出一個人,腰系鐵鏈子,有的抱著燃燒的棉被卷,有人手提蘸油帶火的乾草,下墜到城牆半腰,把火扔進洞裡,挖牆的八旗兵都被燒死。楯車裡八旗兵一齊箭射投火的明兵,有的明兵,手中燃燒的柴火還沒有扔出去,就已中箭,柴火也被箭矢釘在身上,火燒自身。大多數明兵,被拽回去時,渾身上下早插滿箭矢,命絕半空。
天色晚,兩軍停戰。第三天,八旗兵剛推出楯車,準備接著挖牆,城牆上的炮先打過來。寧遠城上的火炮,比瀋陽城、遼陽城的,打得都遠,有一炮打到正黃旗的一座營帳里,帳中的雅爾哈齊中炮,昏迷倒地,滿身流血,染紅地面一大片。軍中醫士忙來救治,將氣息微弱的雅爾哈齊,放進剛剝開的白駱駝皮里,然而,雅爾哈齊最終沒有醒過來。
努爾哈赤得報四弟死於炮火,萬分傷心,下令停止攻城,後退十里紮營,將雅爾哈齊的遺體用紅布包裹,四大貝勒和雅爾哈齊的兒子們一道抬起,哭著送往後營。代善回來後,要率雙層鐵甲兵繼續攻城,努爾哈赤阻止說:“不出兵了。”代善說:“咋不打了?如果不是天太冷,凍實了土,城牆早就踏了,今兒再挖半個時辰,准能挖倒。”其他貝勒都急著要打頭出兵,努爾哈赤緩緩地說:“損失了兵力,雖然取下城池,又有何益?僅這兩天,就折損甲喇兩人、牛錄兩人、兵卒五百。不能再戰了,都回營休整吧。”
皇太極走近說:“阿瑪別為四叔的事太傷心了。”努爾哈赤說:“朕的四個弟弟,有三個征戰陣前,刀劍傷掛滿臉,但都是終老在家裡。四弟從不臨於陣中,不曾使過一槍一劍,卻亡於炮火,難道是朕有過失嗎?”不待別人再說話,努爾哈赤先起身走出大帳。
這時,探馬進帳向代善稟報:“寧遠城南十六里外的菊花島上,有煙升起,遠看有數千明兵駐紮。”代善與各貝勒合計說:“現在天氣大冷,海水封凍,請阿瑪出兵先打下菊花島吧。”皇太極說:“阿瑪太傷心了,別再打擾。大哥本月掌政,就做主出兵得了。”代善猶豫不定,沒有主意,阿敏、岳托等人贊同皇太極的說法,請代善下令。代善聽大家都這麼說,於是下令:“正紅旗甲喇額真吳納格率領三個牛錄長甲兵,以及蒙古額駙布彥代等一百鐵騎,做前鋒,出兵菊花島。阿敏率本旗兵馬做後隊助戰。”
為安穩守將的心,袁崇煥暗中派人將滿桂、祖大壽等將領的家眷送入關內,也把自己的兩個小妾,各有一個幼子,託付給老管家,帶回關內。臨走,告訴兩個小妾說:“從此隱姓埋名,讓兩個兒子改姓方,回老家,藏身田園,永不出世,除非……”小妾問:“除非什麼?老爺。”袁崇煥揚揚手,讓他們走,說:“沒有除非。”祖大壽勸袁崇煥說:“讓大人的令堂和妻妾都回關內吧。”袁崇煥堅決地說道:“不。”
守城不撤既定,袁崇煥再命軍卒,將城外商戶、農夫,所有人等,盡數收入城中。城外庭院房舍,盡數放火燒光,然後推倒殘牆敗壁,鏟為平地。之後關閉城門,用車輪大的石塊,堆滿城門洞,塞住城門,再不開啟。再嚴令偏將領兵搜查潛伏的探子,抓到立斬,不得漏掉一個,漏一個,搜查的偏將論斬。偏將恐懼,問參將大人說:“怎麼才能知道一個人是不是奸細?”參將回答:“凡是在城裡沒有家的,一律以奸細論處。”偏將叩謝說:“明白。”轉身沿街稽查,幾個時辰捉拿商旅數百人,繳獲銀子一萬兩,沖入軍餉。
整個寧遠城內,厲兵秣馬,重申十八斬軍紀,準備血戰。
八旗兵馬星夜西進,走東昌堡,踏過封凍的遼河,兵臨西平堡時,抓獲明兵的探子,審問後知道,右屯衛還有一千人,是參將周守廉統領;大凌河有兵五百人;錦州城內,游擊蕭升領兵三千人,其他城池各有兵馬,數目不清,都在準備撤走。
八旗兵馬急速行進,到達的城池中,明兵、百姓都已走淨,看不見一人。九天橫過七座空城,分別是右屯衛、錦州城、大凌河、小凌河、杏山、連山、和塔山。出兵第十天,到達寧遠城,這是唯一的有守衛兵馬的城池。努爾哈赤率大軍越過寧遠城五里,紮下大營,截斷通往山海關的大路。將抓獲的明兵探子送到寧遠城下,讓他去給袁崇煥送信,努爾哈赤在信中寫到:“大金以二十萬兵攻此城,攻破是必然的。城內的官員若能降,即重賞且恩養。”
城上放下來繩子,把送信人拉上去。不多時,城牆上投下書信,護衛取回,交給大汗,袁崇煥的回信是:“汗王為什麼進兵?錦、寧二城,是你國得到後,又放棄的地方,以你們放棄的地方,我修治後居住,寧可守其地,以死相拒,怎麼能投降呢?且汗王稱來兵二十萬,不實,大約是十三萬,我已經不以為來的少了。”
次日,八旗兵推楯車,架雲梯攻城,袁崇煥命人燃放火炮射擊,一聲震響,煙火迸發,火光里,數騎並倒。八旗兵四面攻城,西城牆上火力最小,只有兩門大炮,努爾哈赤命在西門主攻,用鐵皮蓋的楯車,運送身穿兩層鎧甲的兵卒,楯車推到城下,頂在城牆上,兵卒蹲在楯車用鍬鎬挖城牆,火炮打不著城跟。
半日的工夫,城牆已被挖出七個洞,大小不一,挖牆的兵卒已經能藏在洞裡,滾木礌石、箭矢都打不到了,牆體即將倒塌。這時,城牆上探出十多個炕行櫃,一半擔在牆裡,一半懸出牆外,櫃門朝下,突然,從裡面各墜出一個人,腰系鐵鏈子,有的抱著燃燒的棉被卷,有人手提蘸油帶火的乾草,下墜到城牆半腰,把火扔進洞裡,挖牆的八旗兵都被燒死。楯車裡八旗兵一齊箭射投火的明兵,有的明兵,手中燃燒的柴火還沒有扔出去,就已中箭,柴火也被箭矢釘在身上,火燒自身。大多數明兵,被拽回去時,渾身上下早插滿箭矢,命絕半空。
天色晚,兩軍停戰。第三天,八旗兵剛推出楯車,準備接著挖牆,城牆上的炮先打過來。寧遠城上的火炮,比瀋陽城、遼陽城的,打得都遠,有一炮打到正黃旗的一座營帳里,帳中的雅爾哈齊中炮,昏迷倒地,滿身流血,染紅地面一大片。軍中醫士忙來救治,將氣息微弱的雅爾哈齊,放進剛剝開的白駱駝皮里,然而,雅爾哈齊最終沒有醒過來。
努爾哈赤得報四弟死於炮火,萬分傷心,下令停止攻城,後退十里紮營,將雅爾哈齊的遺體用紅布包裹,四大貝勒和雅爾哈齊的兒子們一道抬起,哭著送往後營。代善回來後,要率雙層鐵甲兵繼續攻城,努爾哈赤阻止說:“不出兵了。”代善說:“咋不打了?如果不是天太冷,凍實了土,城牆早就踏了,今兒再挖半個時辰,准能挖倒。”其他貝勒都急著要打頭出兵,努爾哈赤緩緩地說:“損失了兵力,雖然取下城池,又有何益?僅這兩天,就折損甲喇兩人、牛錄兩人、兵卒五百。不能再戰了,都回營休整吧。”
皇太極走近說:“阿瑪別為四叔的事太傷心了。”努爾哈赤說:“朕的四個弟弟,有三個征戰陣前,刀劍傷掛滿臉,但都是終老在家裡。四弟從不臨於陣中,不曾使過一槍一劍,卻亡於炮火,難道是朕有過失嗎?”不待別人再說話,努爾哈赤先起身走出大帳。
這時,探馬進帳向代善稟報:“寧遠城南十六里外的菊花島上,有煙升起,遠看有數千明兵駐紮。”代善與各貝勒合計說:“現在天氣大冷,海水封凍,請阿瑪出兵先打下菊花島吧。”皇太極說:“阿瑪太傷心了,別再打擾。大哥本月掌政,就做主出兵得了。”代善猶豫不定,沒有主意,阿敏、岳托等人贊同皇太極的說法,請代善下令。代善聽大家都這麼說,於是下令:“正紅旗甲喇額真吳納格率領三個牛錄長甲兵,以及蒙古額駙布彥代等一百鐵騎,做前鋒,出兵菊花島。阿敏率本旗兵馬做後隊助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