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7月26日,美、英、中政府發布“波茨坦公告”,公告指出:日軍必須無條件投降;除本國四島外,日本應從其占領的一切領土上撤出;否則,只有“自取滅亡”。
這時,美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已將次臨界鈾235和兩枚原子彈的組成部件運到了位於馬里亞納群島中的提尼安小島上。
日本政府對“波茨坦公告”所列條文未作出任何反應。
8月6日清晨,一架B-29型轟炸機裝載著第一顆原子彈從提尼安島起飛。8點15分整,死亡之神在廣島上空降落,不到15分鐘,白色煙雲便將全城捲入一片恐怖的火光之中。瞬息之間,城中7萬多無辜居民或亡或殘。9點20分,美空軍從1500海里外的“日本上空向提尼安島傳來清晰明確的消息:“任務順利完成!”負責“原子彈計劃”的法雷爾將軍迅速將此情向尼米茲報告,並由具體負責該計劃的另一將軍格里夫斯轉報正從波茨坦會議返國的杜魯門總統。
同盟國又向日本發出了波茨坦會議議定的最後通牒。最後通牒重申波茨坦會議精神,要求日本放棄一切領地屬權,並由盟軍占領日本本土,直至建立一個和平、負責的日本政府為上。
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尼米茲對日本政府愚頑不化的態度頗為吃驚。此刻日本人也很清楚,他們已絕無獲勝的可能了,他們理應作出明智的反應。
然而,日本政府繼續保持沉默。
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並出兵中國東北。
8月9日凌晨,又一架攜帶原子彈的飛機從提尼安島起飛。11點零1分,原子彈炸毀了九州的長崎市。
這大概是臨近戰爭結束的最後一聲巨響了。戰火硝煙即將散去,和平的捍衛者和奮鬥者們將開始贏得他們應有的榮譽。8月10日,英國王室決定授予尼米茲將軍“巴斯騎士大十字勳章”,授勳儀式在英國海軍上將布魯斯·弗雷澤將軍的旗艦“約克公爵”號戰列艦上舉行。一條紫色綬帶從尼米茲肩上披掛到胸前。
11日清晨,尼米茲收到金將軍的一份電報,宣告了日本已停止抵抗的消息。
對尼米茲而言,這個消息實現了他對嶄新明天的嚮往。這也是許許多多作出了崇高犧牲的勇士們的願望。
萊頓站在一旁靜靜地注視著尼米茲。對於一個歷經百戰、經受過無數艱難曲折,終於贏得最後勝利的戰將來說,還有什麼比這一時刻更令人激動和歡欣鼓舞呢?然而,尼米茲並未像新聞報導中描述的哈爾西那樣歡呼雀躍,而是平靜地坐在椅中,臉上掠過一絲滿意的微笑。在尼米茲看來,勝利早已是預料之中的事情,這一天,不過是如期來臨而已,就好像是再一次證明了尼米茲的堅定信念和準確判斷一樣。
尼米茲起身下令實施新的戰術手段。他向空中巡邏的飛行員發出信號:“查明並擊落一切偷襲者——儘可能不要採取報復手段。”
當歡慶勝利的聲音激盪在美利堅上空時,杜魯門總統在電台宣布,他已委託麥克阿瑟將軍作為盟軍最高司令,由他負責安排和主持日本投降儀式,並簽署和平文件。
尼米茲頓感憤懣,他認為這是對海軍將土的極大不公。在太平洋的歷次戰鬥中都是海軍身負重任,出生入死,而到了勝利時刻,卻讓一位陸軍將領擔當主角,摘取果實。這種任命說明全世界視聽將再次集中於麥克阿瑟身上,似乎主要是由他的部隊把日本打敗了。
尼米茲將此種情況報告金上將,並表達了自己的強烈不滿。金立即向總統提出,如果由一名陸軍將領主持和平協議,那麼,儀式應在一艘海軍艦隻上而不是在陸上舉行。海軍部長福雷斯特爾還從國務卿處贏得一項協議:如果麥克阿瑟代表盟軍在投降書上簽字,尼米茲將代表美國簽字。
意外的榮幸終於落到哈爾西的旗艦“密蘇里”號戰列艦上,這裡寬闊的露天甲板將作為舉行受降儀式的地方。哈爾西向海軍軍官學校博物館發出特函,要求把1853年馬修·卡爾布雷因·佩里准將進入東京灣時掛在艦上的國旗,用於這一歷史性的時刻。這個要求獲得准許。
第一批美國占領軍按計劃於8月28日在橫須賀附近的厚木機場著陸。29日,第3艦隊的部分艦隻,包括“密蘇里”號、“南達科他”號以及英國海軍弗雷澤將軍的旗艦“約克公爵”號駛抵東京灣,下錨停泊。尼米茲也乘水上飛機抵達東京灣,把將旗升在“南達科他”號上。哈爾西指出,在東京地區戰俘營中,有許多戰俘生病並受到非人道的待遇,他建議派出一支包括醫療艦在內的特混大隊前往東京援救。但麥克阿瑟將軍曾有指示,在陸軍未作好準備之前,不得接回戰俘。
“按你想的去做吧!”尼米茲說,“麥克阿瑟將軍會理解的。”哈爾西於是下達了命令,午夜時分有將近800名俘虜被放了出來。
30日下午,麥克阿瑟將軍銜著他那著名的玉米芯菸斗走下舷梯,同幾小時前到達厚木機場的第8集團軍司令艾克爾伯格將軍握手。麥克阿瑟笑著說:“總算如願以償了。”
簽字儀式的細節由麥克阿瑟與日本政府商定。在舉行儀式的前兩天,尼米茲對麥克阿瑟作出最後一次友好的姿態。他命令海軍士兵按海軍上將專用艇的規格將一艘登陸艇改裝為陸軍上將的專用艇。海軍工兵們將艇漆成紅色,椅套為紅白兩色,艇首漆有五顆星。改修過的小艇氣派非凡。尼米茲打算把這艘艇交給麥克阿瑟,供他自岸上航渡至“密蘇里”號上主持儀式時使用。
這時,美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已將次臨界鈾235和兩枚原子彈的組成部件運到了位於馬里亞納群島中的提尼安小島上。
日本政府對“波茨坦公告”所列條文未作出任何反應。
8月6日清晨,一架B-29型轟炸機裝載著第一顆原子彈從提尼安島起飛。8點15分整,死亡之神在廣島上空降落,不到15分鐘,白色煙雲便將全城捲入一片恐怖的火光之中。瞬息之間,城中7萬多無辜居民或亡或殘。9點20分,美空軍從1500海里外的“日本上空向提尼安島傳來清晰明確的消息:“任務順利完成!”負責“原子彈計劃”的法雷爾將軍迅速將此情向尼米茲報告,並由具體負責該計劃的另一將軍格里夫斯轉報正從波茨坦會議返國的杜魯門總統。
同盟國又向日本發出了波茨坦會議議定的最後通牒。最後通牒重申波茨坦會議精神,要求日本放棄一切領地屬權,並由盟軍占領日本本土,直至建立一個和平、負責的日本政府為上。
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尼米茲對日本政府愚頑不化的態度頗為吃驚。此刻日本人也很清楚,他們已絕無獲勝的可能了,他們理應作出明智的反應。
然而,日本政府繼續保持沉默。
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並出兵中國東北。
8月9日凌晨,又一架攜帶原子彈的飛機從提尼安島起飛。11點零1分,原子彈炸毀了九州的長崎市。
這大概是臨近戰爭結束的最後一聲巨響了。戰火硝煙即將散去,和平的捍衛者和奮鬥者們將開始贏得他們應有的榮譽。8月10日,英國王室決定授予尼米茲將軍“巴斯騎士大十字勳章”,授勳儀式在英國海軍上將布魯斯·弗雷澤將軍的旗艦“約克公爵”號戰列艦上舉行。一條紫色綬帶從尼米茲肩上披掛到胸前。
11日清晨,尼米茲收到金將軍的一份電報,宣告了日本已停止抵抗的消息。
對尼米茲而言,這個消息實現了他對嶄新明天的嚮往。這也是許許多多作出了崇高犧牲的勇士們的願望。
萊頓站在一旁靜靜地注視著尼米茲。對於一個歷經百戰、經受過無數艱難曲折,終於贏得最後勝利的戰將來說,還有什麼比這一時刻更令人激動和歡欣鼓舞呢?然而,尼米茲並未像新聞報導中描述的哈爾西那樣歡呼雀躍,而是平靜地坐在椅中,臉上掠過一絲滿意的微笑。在尼米茲看來,勝利早已是預料之中的事情,這一天,不過是如期來臨而已,就好像是再一次證明了尼米茲的堅定信念和準確判斷一樣。
尼米茲起身下令實施新的戰術手段。他向空中巡邏的飛行員發出信號:“查明並擊落一切偷襲者——儘可能不要採取報復手段。”
當歡慶勝利的聲音激盪在美利堅上空時,杜魯門總統在電台宣布,他已委託麥克阿瑟將軍作為盟軍最高司令,由他負責安排和主持日本投降儀式,並簽署和平文件。
尼米茲頓感憤懣,他認為這是對海軍將土的極大不公。在太平洋的歷次戰鬥中都是海軍身負重任,出生入死,而到了勝利時刻,卻讓一位陸軍將領擔當主角,摘取果實。這種任命說明全世界視聽將再次集中於麥克阿瑟身上,似乎主要是由他的部隊把日本打敗了。
尼米茲將此種情況報告金上將,並表達了自己的強烈不滿。金立即向總統提出,如果由一名陸軍將領主持和平協議,那麼,儀式應在一艘海軍艦隻上而不是在陸上舉行。海軍部長福雷斯特爾還從國務卿處贏得一項協議:如果麥克阿瑟代表盟軍在投降書上簽字,尼米茲將代表美國簽字。
意外的榮幸終於落到哈爾西的旗艦“密蘇里”號戰列艦上,這裡寬闊的露天甲板將作為舉行受降儀式的地方。哈爾西向海軍軍官學校博物館發出特函,要求把1853年馬修·卡爾布雷因·佩里准將進入東京灣時掛在艦上的國旗,用於這一歷史性的時刻。這個要求獲得准許。
第一批美國占領軍按計劃於8月28日在橫須賀附近的厚木機場著陸。29日,第3艦隊的部分艦隻,包括“密蘇里”號、“南達科他”號以及英國海軍弗雷澤將軍的旗艦“約克公爵”號駛抵東京灣,下錨停泊。尼米茲也乘水上飛機抵達東京灣,把將旗升在“南達科他”號上。哈爾西指出,在東京地區戰俘營中,有許多戰俘生病並受到非人道的待遇,他建議派出一支包括醫療艦在內的特混大隊前往東京援救。但麥克阿瑟將軍曾有指示,在陸軍未作好準備之前,不得接回戰俘。
“按你想的去做吧!”尼米茲說,“麥克阿瑟將軍會理解的。”哈爾西於是下達了命令,午夜時分有將近800名俘虜被放了出來。
30日下午,麥克阿瑟將軍銜著他那著名的玉米芯菸斗走下舷梯,同幾小時前到達厚木機場的第8集團軍司令艾克爾伯格將軍握手。麥克阿瑟笑著說:“總算如願以償了。”
簽字儀式的細節由麥克阿瑟與日本政府商定。在舉行儀式的前兩天,尼米茲對麥克阿瑟作出最後一次友好的姿態。他命令海軍士兵按海軍上將專用艇的規格將一艘登陸艇改裝為陸軍上將的專用艇。海軍工兵們將艇漆成紅色,椅套為紅白兩色,艇首漆有五顆星。改修過的小艇氣派非凡。尼米茲打算把這艘艇交給麥克阿瑟,供他自岸上航渡至“密蘇里”號上主持儀式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