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結婚禮服的設計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當時流行的禮服是褶邊、荷葉邊及下面有襯架支撐,恰如《亂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服裝。設計師參考了王室所有的婚禮服裝,決定設計出一件童話般美麗的服裝來,裙尾要比瑪麗女王的結婚禮服還長一些。
伊曼紐爾為王妃設計的這件精巧、有波紋縐絲的豪華白紗禮服可說是舉世轟動。婚紗的鑲邊用珍珠鑲做,蕾絲式荷葉袖,並配上25英尺長的裙托擺,考慮到裙子的波浪看起來高雅莊重,用了近一百碼網布支撐裙子,而且還要考慮到電視攝像機的強光照射會反襯出刺眼的白色斑點,還要顧及到襯托黛安娜的膚色。用黛安娜命名的註冊商標———蝴蝶結則綁在腰後。
對於禮服胸線開在何處,曾引起黛安娜與皇室的激烈對峙,黛安娜最後同意在胸引邊加上許多波紋褶來避免低胸的爭議,以平息保守派的抗議。黛安娜整裝待畢,伊曼紐爾在禮服上縫上最後一針,這是古老的習俗,象徵著帶來好運的意義。她身著婚紗,再戴上鑽石頭飾和耳環,美極了,簡直就是童話里的公主。
自那以後,黛安娜的服裝成為了全球女性競相模仿的對象。只要她身穿某一新款服裝出現於公眾面前,48小時後馬上有廠家推出了仿製品。她在蜜月時穿的牛仔夾克裙颳起了一陣休閒風,而她的白點紅點的孕婦服裝也非常流行,甚至也影響到中國地區。英國和其他地區還有數以千計的少女都像她那樣卷劉海。
她的著裝風格與傳統王室風格不同。王室中的伊莉莎白和安妮公主選擇服裝要考慮到人們從人群中認出她們來。但是黛安娜不同,她知道自己的肩膀和腿很美,所以她選擇無袖露肩上裝和開衩的裙子,甚至長褲。
按照王室禮儀所規定,她必須穿英國人製作的服裝,結果她成了英國服裝業的形象代言人。她在婚禮時穿上由戴維和伊莉莎白·伊曼紐爾所設計的漂亮婚紗,全世界才意識到英國服裝業的存在。在其後的幾年黛安娜結識了一批富有才華的攝影師,給予了他們機會施展才智。讓·路易·謝爾說:“如同披頭士樂隊在音樂界那樣,黛安娜在英國時裝界進行了一場革命。”
她在國內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皇家時裝店,並贊助她姐姐編輯了《時髦》雜誌,以收集英國時裝的精華。
珍妮熟識英國時尚雜誌的編輯,請他們給黛安娜當參謀,再加上許多人的幫助,黛安娜在甜美的形象之外又平添了一股帥氣和灑脫。
黛安娜經常從後門進入雜誌的辦公室,雜誌社有一幫人為她化妝、整理髮型、配色,一切都是為了讓她看起來像個“王妃”。
事隔多年,她對外界的批評已不很在意。有一次,她送兒子上學,腳踏牛仔靴,下穿斜紋布馬褲,頭戴棒球帽,鬧得倫敦滿城風雨。可她的打扮救活了一家帽子廠,該廠根據她的啟發,設計出的斯汀克帽和海軍無檐帽風行一時。
過不了多久,王妃也不再囿於只穿英國的服裝。
在赴海外訪問中她也穿著外國人設計的服裝。1990年,她穿著法國人設計的服裝訪問法國,使得法國人備感高興。
黛安娜很會以著裝取悅於人,這在她出外訪問時常常奏效。比如,她會穿著印有太陽的衣服訪問日本,戴水手帽訪問海軍基地。
在國內,黛安娜也不再堅持非穿英國時裝不可。在安德魯和莎拉的女兒受洗禮時,她穿著黑紅相間的格子夾克和一條黑白條裙子,戴一頂墨西哥草帽。這種打扮又在時尚界引起不小的反響。
第十章 永恆的魅力三、晚裝公主
身著晚裝的黛安娜就像是一位從童話中走出來的美麗公主。
晚禮服那種莊重、盛大的風格並不適合每一次的晚間活動。如果參加的是(又鳥)尾酒會、電影首映式、戲劇表演或正式的晚宴等活動,穿晚禮服就顯得有些誇張而且不太方便。
正是這種不太正式的場合給了黛安娜一個創新的機會,從而也形成了她獨樹一幟的著裝風格。例如貝爾威爾·沙松設計的一套藍紅格子相間的緞子長裙,1988年黛安娜穿著它參加了一個歡迎儀式,她一出現就令所有人眼睛一亮,那條裙子怎麼看都像是一件化妝衣,儘管衣料更富於裝飾性,色彩也更明亮。
只有一個對時尚非常敏感的人才敢把這樣一件“家居服”穿在外面,而且使其成為了一件時裝。1988年,黛安娜已經完全具備了對衣著的敏銳審美感,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她在晚裝上的大膽嘗試,都出現在她作為威爾斯王妃的後期。
有時,即使是在盛大的場合,聰明的黛安娜也可以通過巧用心思來達到晚禮服那種莊重華美的效果,同時又避免了正裝的累贅。1988年1月她出訪雪梨時就穿了一套由維克多·伊德爾斯汀設計的短裙兩件式套裝。金色是表現王妃魅力的關鍵,領口和下擺用花邊裝飾,上衣流暢的設計就像是一片金葉子。即使是使用同樣的面料,換一種顏色都不會有這種華麗效果。
黛安娜26歲時,仍不時表現出端莊嫻靜的一面。1987年,她在出訪德國時穿著凱薩琳·沃克設計的一件粉色緞子裙觀看一場芭蕾演出。這件衣服有著寬大的披肩領,長長的袖子配白色的袖口,下面是蓬鬆的大裙子。第二年,黛安娜的時尚觀念似乎是稍稍退後了一步,像一個聽媽媽話的女孩子,只穿那些有教養的年輕姑娘應該穿的衣服。她在倫敦參加芭蕾舞節時,身穿一套中袖、披肩領的白色質裙裝,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剛剛脫下校服的小姑娘。
伊曼紐爾為王妃設計的這件精巧、有波紋縐絲的豪華白紗禮服可說是舉世轟動。婚紗的鑲邊用珍珠鑲做,蕾絲式荷葉袖,並配上25英尺長的裙托擺,考慮到裙子的波浪看起來高雅莊重,用了近一百碼網布支撐裙子,而且還要考慮到電視攝像機的強光照射會反襯出刺眼的白色斑點,還要顧及到襯托黛安娜的膚色。用黛安娜命名的註冊商標———蝴蝶結則綁在腰後。
對於禮服胸線開在何處,曾引起黛安娜與皇室的激烈對峙,黛安娜最後同意在胸引邊加上許多波紋褶來避免低胸的爭議,以平息保守派的抗議。黛安娜整裝待畢,伊曼紐爾在禮服上縫上最後一針,這是古老的習俗,象徵著帶來好運的意義。她身著婚紗,再戴上鑽石頭飾和耳環,美極了,簡直就是童話里的公主。
自那以後,黛安娜的服裝成為了全球女性競相模仿的對象。只要她身穿某一新款服裝出現於公眾面前,48小時後馬上有廠家推出了仿製品。她在蜜月時穿的牛仔夾克裙颳起了一陣休閒風,而她的白點紅點的孕婦服裝也非常流行,甚至也影響到中國地區。英國和其他地區還有數以千計的少女都像她那樣卷劉海。
她的著裝風格與傳統王室風格不同。王室中的伊莉莎白和安妮公主選擇服裝要考慮到人們從人群中認出她們來。但是黛安娜不同,她知道自己的肩膀和腿很美,所以她選擇無袖露肩上裝和開衩的裙子,甚至長褲。
按照王室禮儀所規定,她必須穿英國人製作的服裝,結果她成了英國服裝業的形象代言人。她在婚禮時穿上由戴維和伊莉莎白·伊曼紐爾所設計的漂亮婚紗,全世界才意識到英國服裝業的存在。在其後的幾年黛安娜結識了一批富有才華的攝影師,給予了他們機會施展才智。讓·路易·謝爾說:“如同披頭士樂隊在音樂界那樣,黛安娜在英國時裝界進行了一場革命。”
她在國內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皇家時裝店,並贊助她姐姐編輯了《時髦》雜誌,以收集英國時裝的精華。
珍妮熟識英國時尚雜誌的編輯,請他們給黛安娜當參謀,再加上許多人的幫助,黛安娜在甜美的形象之外又平添了一股帥氣和灑脫。
黛安娜經常從後門進入雜誌的辦公室,雜誌社有一幫人為她化妝、整理髮型、配色,一切都是為了讓她看起來像個“王妃”。
事隔多年,她對外界的批評已不很在意。有一次,她送兒子上學,腳踏牛仔靴,下穿斜紋布馬褲,頭戴棒球帽,鬧得倫敦滿城風雨。可她的打扮救活了一家帽子廠,該廠根據她的啟發,設計出的斯汀克帽和海軍無檐帽風行一時。
過不了多久,王妃也不再囿於只穿英國的服裝。
在赴海外訪問中她也穿著外國人設計的服裝。1990年,她穿著法國人設計的服裝訪問法國,使得法國人備感高興。
黛安娜很會以著裝取悅於人,這在她出外訪問時常常奏效。比如,她會穿著印有太陽的衣服訪問日本,戴水手帽訪問海軍基地。
在國內,黛安娜也不再堅持非穿英國時裝不可。在安德魯和莎拉的女兒受洗禮時,她穿著黑紅相間的格子夾克和一條黑白條裙子,戴一頂墨西哥草帽。這種打扮又在時尚界引起不小的反響。
第十章 永恆的魅力三、晚裝公主
身著晚裝的黛安娜就像是一位從童話中走出來的美麗公主。
晚禮服那種莊重、盛大的風格並不適合每一次的晚間活動。如果參加的是(又鳥)尾酒會、電影首映式、戲劇表演或正式的晚宴等活動,穿晚禮服就顯得有些誇張而且不太方便。
正是這種不太正式的場合給了黛安娜一個創新的機會,從而也形成了她獨樹一幟的著裝風格。例如貝爾威爾·沙松設計的一套藍紅格子相間的緞子長裙,1988年黛安娜穿著它參加了一個歡迎儀式,她一出現就令所有人眼睛一亮,那條裙子怎麼看都像是一件化妝衣,儘管衣料更富於裝飾性,色彩也更明亮。
只有一個對時尚非常敏感的人才敢把這樣一件“家居服”穿在外面,而且使其成為了一件時裝。1988年,黛安娜已經完全具備了對衣著的敏銳審美感,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她在晚裝上的大膽嘗試,都出現在她作為威爾斯王妃的後期。
有時,即使是在盛大的場合,聰明的黛安娜也可以通過巧用心思來達到晚禮服那種莊重華美的效果,同時又避免了正裝的累贅。1988年1月她出訪雪梨時就穿了一套由維克多·伊德爾斯汀設計的短裙兩件式套裝。金色是表現王妃魅力的關鍵,領口和下擺用花邊裝飾,上衣流暢的設計就像是一片金葉子。即使是使用同樣的面料,換一種顏色都不會有這種華麗效果。
黛安娜26歲時,仍不時表現出端莊嫻靜的一面。1987年,她在出訪德國時穿著凱薩琳·沃克設計的一件粉色緞子裙觀看一場芭蕾演出。這件衣服有著寬大的披肩領,長長的袖子配白色的袖口,下面是蓬鬆的大裙子。第二年,黛安娜的時尚觀念似乎是稍稍退後了一步,像一個聽媽媽話的女孩子,只穿那些有教養的年輕姑娘應該穿的衣服。她在倫敦參加芭蕾舞節時,身穿一套中袖、披肩領的白色質裙裝,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剛剛脫下校服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