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李長天雖然身手矯健,那夜深風大,不但看不清路,而且石階既窄又陡,好幾處都不得不手腳並用才能攀爬上去。
李長天還惦記著每走上三百三十三層石階就要叩拜一次,所以在心裡默默地數著,數得額外認真,生怕自己數錯了。
不過爬了三百三十三層石階後,李長天發現自己多慮了,因為那處用青石板修了一座小天壇,坐北朝南。
黃松青柏長在天壇的山壁上,些許樹枝伸向天壇,像是在歡迎每位心有所求、心有所念的虔誠信徒。
天黑,月光黯淡,李長天摸索了一會,在天壇尋得一處平坦的地方,隨後雙膝跪地,頭磕了下去。
磕完以後,李長天繼續往上爬去。
越往山上走就越陡峭,李長天看不清路,每一步都踉踉蹌蹌的,甚至還被絆了好幾下,他雖走得格外小心,但還是被樹枝和雜草割破了衣裳,割傷了臉頰和手臂。
九百九十九層石階,李長天足足攀爬了四個時辰。
天光乍破之時,菩提寺近在眼前。
李長天一身狼狽,被髮帶束起的青絲歪扭,還夾雜著些落葉枯枝,衣衫也被劃破了好幾道,隱隱可見血痕,膝蓋上全是泥土,拍也拍不去。
雖是東方欲曉時,但菩提寺廟未關門。
李長天稍稍整理了下衣裳和青絲,抬腿走了進去。
剛一踏進寺廟大門,就能看見寺廟正中間放著一座和山腳一模一樣的香爐,香爐里燃紅香,青煙裊裊,香火氣息令人額外安寧。
菩提寺坐落在山頂,此刻正是破曉,山頂浮雲間,紅日冉冉升起,懸在大殿頂,李長天身處其中,好似融入一副美得令人窒息的畫卷中。
李長天走到香爐的蒲墊前,雙膝跪地,雙手舉起,身子緩緩地俯了下去。
大殿裡傳來僧人誦讀經文的聲音。
李長天忽然感到無比平靜。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虔誠求佛,只求不苦。
李長天這輩子,已經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生離死別了。
而今時。
願離去的安息,願陪伴的康健。
願他,能一生平安喜樂。
-
李長天正跪伏磕著頭,忽然有兩名小和尚拿著掃帚走了過來。
「咦?怎麼這麼早就有人呀?」一名小和尚聲音清亮。
「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想求求佛祖吧。」另一名小和尚說。
「啊,說起來,好久沒見到燕殊大人了。」聲音清亮的小和尚說。
李長天聽見熟悉的名字,立刻抬起頭來,他站起身,走到兩名小和尚面前,笑著問:「兩位小師父,你們口中的這個燕殊,可是大理寺少卿燕大人?」
兩名小和尚將手裡的掃帚放在一旁,雙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彌陀佛:「施主,您可是燕殊大人的朋友?」
李長天點頭,好奇地問:「你倆是怎麼認識他的?」
聲音清亮的小和尚說:「燕大人經常來這。」
李長天一愣:「經常?這麼陡峭難爬的石階,他經常來?」
「是啊。」另一名小和尚說,「燕大人心懷事,極虔誠,每次來都要磕頭跪拜好久呢!」
「那小師父,你知道燕殊所念何事嗎?」李長天問。
兩名小和尚對視一眼,說。
「知道,燕大人說過,他歡喜之人遠在邊疆守家護國,安危不定,他是來祈求所愛之人平安的。」
李長天愣了好久,向兩位小師父道了謝。
他走出山門,立在菩提寺前,向下望去。
山道陡直,百步九折,極其難攀。
李長天忽然覺得自己該回去了。
李長天下了山,御馬而行,奔向京城,回了燕殊宅邸。
他這一來一回,路上就耗了兩日,算上燕殊離開的那天,已是第三日。
李長天推開宅邸門,走了進去。
正廳廂房院子都靜悄悄的。
燕殊還沒有回來。
李長天忽然有些不知所措。
但他不是頹廢的性子,雖然燕殊未歸讓他一瞬間感到無措,但他很快就找到了紓解的辦法。
李長天決定讓自己忙碌起來。
於是他拿起一個木桶,去小院子的水井旁,準備打一桶水,收拾收拾屋子。
就在打水時,李長天沒由來地想到剛穿越到這個世界,在出予鎮的那些日子。
那時候的他,心裡只有迷茫、無助,更不知該何去從。
無枝可棲,可憐又可悲。
可就是那時。
木樨花落時。
李長天一轉身,發現明明已經離開出予鎮的燕殊,不知為何又回來了。
那時候的李長天也是在打水。
一如現在。
不知是不是錯覺,李長天忽而聽到了熟悉的腳步聲。
他轉頭看去。
那人。
白衣勝雪,溫其如玉。
李長天愣愣地與他對視著。
他明明是那般清冷的人,此時卻勾著唇淺淺笑了。
他輕聲喚道。
「長天。」
「我回來了。」
浮雲飄泊,浮萍無根,浮絮漂泊。
嘆今生,人命薄,空繾綣。
幸而遇他,從此,再無彷徨,再無迷茫,再無流浪。
李長天還惦記著每走上三百三十三層石階就要叩拜一次,所以在心裡默默地數著,數得額外認真,生怕自己數錯了。
不過爬了三百三十三層石階後,李長天發現自己多慮了,因為那處用青石板修了一座小天壇,坐北朝南。
黃松青柏長在天壇的山壁上,些許樹枝伸向天壇,像是在歡迎每位心有所求、心有所念的虔誠信徒。
天黑,月光黯淡,李長天摸索了一會,在天壇尋得一處平坦的地方,隨後雙膝跪地,頭磕了下去。
磕完以後,李長天繼續往上爬去。
越往山上走就越陡峭,李長天看不清路,每一步都踉踉蹌蹌的,甚至還被絆了好幾下,他雖走得格外小心,但還是被樹枝和雜草割破了衣裳,割傷了臉頰和手臂。
九百九十九層石階,李長天足足攀爬了四個時辰。
天光乍破之時,菩提寺近在眼前。
李長天一身狼狽,被髮帶束起的青絲歪扭,還夾雜著些落葉枯枝,衣衫也被劃破了好幾道,隱隱可見血痕,膝蓋上全是泥土,拍也拍不去。
雖是東方欲曉時,但菩提寺廟未關門。
李長天稍稍整理了下衣裳和青絲,抬腿走了進去。
剛一踏進寺廟大門,就能看見寺廟正中間放著一座和山腳一模一樣的香爐,香爐里燃紅香,青煙裊裊,香火氣息令人額外安寧。
菩提寺坐落在山頂,此刻正是破曉,山頂浮雲間,紅日冉冉升起,懸在大殿頂,李長天身處其中,好似融入一副美得令人窒息的畫卷中。
李長天走到香爐的蒲墊前,雙膝跪地,雙手舉起,身子緩緩地俯了下去。
大殿裡傳來僧人誦讀經文的聲音。
李長天忽然感到無比平靜。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虔誠求佛,只求不苦。
李長天這輩子,已經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生離死別了。
而今時。
願離去的安息,願陪伴的康健。
願他,能一生平安喜樂。
-
李長天正跪伏磕著頭,忽然有兩名小和尚拿著掃帚走了過來。
「咦?怎麼這麼早就有人呀?」一名小和尚聲音清亮。
「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想求求佛祖吧。」另一名小和尚說。
「啊,說起來,好久沒見到燕殊大人了。」聲音清亮的小和尚說。
李長天聽見熟悉的名字,立刻抬起頭來,他站起身,走到兩名小和尚面前,笑著問:「兩位小師父,你們口中的這個燕殊,可是大理寺少卿燕大人?」
兩名小和尚將手裡的掃帚放在一旁,雙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彌陀佛:「施主,您可是燕殊大人的朋友?」
李長天點頭,好奇地問:「你倆是怎麼認識他的?」
聲音清亮的小和尚說:「燕大人經常來這。」
李長天一愣:「經常?這麼陡峭難爬的石階,他經常來?」
「是啊。」另一名小和尚說,「燕大人心懷事,極虔誠,每次來都要磕頭跪拜好久呢!」
「那小師父,你知道燕殊所念何事嗎?」李長天問。
兩名小和尚對視一眼,說。
「知道,燕大人說過,他歡喜之人遠在邊疆守家護國,安危不定,他是來祈求所愛之人平安的。」
李長天愣了好久,向兩位小師父道了謝。
他走出山門,立在菩提寺前,向下望去。
山道陡直,百步九折,極其難攀。
李長天忽然覺得自己該回去了。
李長天下了山,御馬而行,奔向京城,回了燕殊宅邸。
他這一來一回,路上就耗了兩日,算上燕殊離開的那天,已是第三日。
李長天推開宅邸門,走了進去。
正廳廂房院子都靜悄悄的。
燕殊還沒有回來。
李長天忽然有些不知所措。
但他不是頹廢的性子,雖然燕殊未歸讓他一瞬間感到無措,但他很快就找到了紓解的辦法。
李長天決定讓自己忙碌起來。
於是他拿起一個木桶,去小院子的水井旁,準備打一桶水,收拾收拾屋子。
就在打水時,李長天沒由來地想到剛穿越到這個世界,在出予鎮的那些日子。
那時候的他,心裡只有迷茫、無助,更不知該何去從。
無枝可棲,可憐又可悲。
可就是那時。
木樨花落時。
李長天一轉身,發現明明已經離開出予鎮的燕殊,不知為何又回來了。
那時候的李長天也是在打水。
一如現在。
不知是不是錯覺,李長天忽而聽到了熟悉的腳步聲。
他轉頭看去。
那人。
白衣勝雪,溫其如玉。
李長天愣愣地與他對視著。
他明明是那般清冷的人,此時卻勾著唇淺淺笑了。
他輕聲喚道。
「長天。」
「我回來了。」
浮雲飄泊,浮萍無根,浮絮漂泊。
嘆今生,人命薄,空繾綣。
幸而遇他,從此,再無彷徨,再無迷茫,再無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