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九千歲,九千九百歲,讚揚溢美,祠堂充斥,奉承爆棚,最後魏忠賢不再稱九千歲,也不稱九千九,而稱“廠臣”,廠臣,東廠大臣,以殺人聞名的東廠中,竟出了個國之大臣,不知道朱洪武地下有知會不會做惡夢,最搞笑的是,自此人們再也不敢隨意稱呼魏大閹人,統稱廠臣,就是山東野地里發現了一頭鹿,巡撫都說“廠臣修德,故仁獸至”,這叫什麼?
這叫不要臉。
一個人不要臉不可怕,可怕的是全國不要臉,在全國一面倒的頌揚聲音下,魏忠賢成了聖人,成了潔白無瑕的完人,他的侄子,有兩個還在吃奶,卻已經成了太子少師和少保。
最讓人嗟嘆的是,魏忠賢本人也漸漸相信了,自己是個完人,因為所有人都說他是個完人,久而久之他也真就信了自己確實是個完人。
什麼樣的人才相信自己是完人?
唯有瘋子。
瘋子是不可能永遠做王者的,天啟七年,到了。
天啟七年發生了一件事,朱由校死了。
魏忠賢的保護傘沒了。
朱由校這輩子,除了木匠活兒基本上什麼都沒做,魏忠賢鬧,任他鬧,他不像武宗,武宗雖能鬧,但一旦發現有人危及統治,手還是很硬的,但這位木匠哥哥除了木製品,還是木製品,快趕上魯班了,做皇帝對他來說,只是個兼職。
但即便是兼職,臨死前也得交待交待,因為這個兼職還得為大家發工資呢,於是朱由校交待了:傳位給我五弟朱由檢。
魏忠賢就有點懵。
說實在的,軍隊也掌握了,漕運也掌握了,朝廷也掌握了,什麼都掌握了,要說魏閹人不想當皇帝,絕對不可能。
但他還是不敢,因為他知道,不邁出這一步,他就是九千九百歲的“廠臣”,一旦邁出這一步,他可能什麼都不是。因為這一切,都是朱明王朝給他的,雖然他有兵有權有東廠,但到底和唐末的藩鎮不同,軍隊依然是國家招的,官員依然是國家招的,制度雖然頹敗,但依然是國家訂的,他魏忠賢沒有招兵買馬,沒有聚草屯糧,沒有把自己花不完的錢拿出一分用在軍隊身上,他只是將太監派去監軍,去監督漕運,去監督地方官是否聽話,但這一切體系,都不是他建立的,一旦有變,處於這體系中的所有官員軍隊,到底是向著他還是向著自己的烏紗,可想而知。
為什麼唐末藩鎮能讓軍隊聽話?因為他們自己拿錢養兵,而兵是有血性的。為什麼吳三桂在明亡後,仍能使關寧鐵騎舍死作戰?因為他待士卒如兄弟,兄弟是有感情的。為什麼魏忠賢到頭來卻不能讓五虎五彪及所有閹黨們為他賣命?因為他很無恥,無恥之人找無恥之輩,但無恥之輩關鍵時刻卻不會幫無恥之人。
這是真理,所謂樹倒猢猻散就是這個道理。
朱由校這棵大樹就要倒了,卻把皇位傳給了五弟朱由檢,魏忠賢很不快,按照他的想法,篡位雖然不敢,但不是不想,他有個很可怕的小九九,讓客氏在外找了幾個孕婦,悄悄生了,準備在天啟帝死後,抱一個嬰兒,假稱天啟帝之子登基,玩一手偷梁換柱,之後,再慢慢的將那嬰兒廢掉,自己安排親戚做皇帝,來個“禪讓”,這樣他就堂而皇之的成了真正的掌權者。
這個想法需要得到一個人的配合——皇后。
於是他找到皇后,說你若從了我所想,我就立刻讓你當太后,否則就如何如何。
皇后說,你以為天下人都是傻瓜麼?從了你,我就得死!但不從你,我也得死,反正都是死,我不如不從。
魏忠賢說好,你等著!
皇后說你也等著!說完,就去找天啟帝了。
這位皇后姓張,除魏忠賢,她是首功,她對天啟帝說,快下旨,令五弟入朝!
彌留中的天啟帝問為什麼?
本來就糊塗,此時更不清醒。
張皇后說因為五弟人品最好,最老實,最不聲不響,從來也沒有野心,他最靠得住!
糊塗人也有個好處——好說話,於是在張皇后一頓忽悠後,天啟帝答應傳位給五弟朱由檢。
朱由檢入朝了,魏忠賢失敗了。
天啟帝臨死前終於對朱由檢說了句身為帝王應該說的話:你當為堯舜!
這是他執政以來說過的第一句清醒話,也是最後一句,說完翹辮子了。
明思宗繼位,年號崇禎,大明朝最後一個當家的上陣了。
崇禎很清楚,魏忠賢不是個好東西,張皇后已經將此閹想狸貓換太子的把戲告訴了他,所以崇禎非常緊張,他知道,自己雖然已經登基,但還沒坐穩,且隨時都有性命之憂,山海關,閹黨監軍,京城內,武裝太監橫行,內閣六部無不掌握在閹黨手中,他這個皇帝不太值錢,所以他很低調。
不但低調,而且謹慎。
崇禎天天劍不離身,餅不離袖。
劍不離身是為了防行刺,餅不離袖,是因為不敢吃宮中食物,怕被投毒。
對魏忠賢和客氏,特別的好,比天啟帝時還要好,繼續加官進爵,繼續擴建府第。
魏忠賢挺高興,行,崇禎還算個明白人。
高興之後,就是擔心,莫非他有詐?有了,試探一下。
他給了崇禎四名美女,男人麼,沒有不好色的,給你女人享用。當然,他怕崇禎不享用,事先還給每名美女掛了一隻香袋,裡面裝了春藥。
這叫不要臉。
一個人不要臉不可怕,可怕的是全國不要臉,在全國一面倒的頌揚聲音下,魏忠賢成了聖人,成了潔白無瑕的完人,他的侄子,有兩個還在吃奶,卻已經成了太子少師和少保。
最讓人嗟嘆的是,魏忠賢本人也漸漸相信了,自己是個完人,因為所有人都說他是個完人,久而久之他也真就信了自己確實是個完人。
什麼樣的人才相信自己是完人?
唯有瘋子。
瘋子是不可能永遠做王者的,天啟七年,到了。
天啟七年發生了一件事,朱由校死了。
魏忠賢的保護傘沒了。
朱由校這輩子,除了木匠活兒基本上什麼都沒做,魏忠賢鬧,任他鬧,他不像武宗,武宗雖能鬧,但一旦發現有人危及統治,手還是很硬的,但這位木匠哥哥除了木製品,還是木製品,快趕上魯班了,做皇帝對他來說,只是個兼職。
但即便是兼職,臨死前也得交待交待,因為這個兼職還得為大家發工資呢,於是朱由校交待了:傳位給我五弟朱由檢。
魏忠賢就有點懵。
說實在的,軍隊也掌握了,漕運也掌握了,朝廷也掌握了,什麼都掌握了,要說魏閹人不想當皇帝,絕對不可能。
但他還是不敢,因為他知道,不邁出這一步,他就是九千九百歲的“廠臣”,一旦邁出這一步,他可能什麼都不是。因為這一切,都是朱明王朝給他的,雖然他有兵有權有東廠,但到底和唐末的藩鎮不同,軍隊依然是國家招的,官員依然是國家招的,制度雖然頹敗,但依然是國家訂的,他魏忠賢沒有招兵買馬,沒有聚草屯糧,沒有把自己花不完的錢拿出一分用在軍隊身上,他只是將太監派去監軍,去監督漕運,去監督地方官是否聽話,但這一切體系,都不是他建立的,一旦有變,處於這體系中的所有官員軍隊,到底是向著他還是向著自己的烏紗,可想而知。
為什麼唐末藩鎮能讓軍隊聽話?因為他們自己拿錢養兵,而兵是有血性的。為什麼吳三桂在明亡後,仍能使關寧鐵騎舍死作戰?因為他待士卒如兄弟,兄弟是有感情的。為什麼魏忠賢到頭來卻不能讓五虎五彪及所有閹黨們為他賣命?因為他很無恥,無恥之人找無恥之輩,但無恥之輩關鍵時刻卻不會幫無恥之人。
這是真理,所謂樹倒猢猻散就是這個道理。
朱由校這棵大樹就要倒了,卻把皇位傳給了五弟朱由檢,魏忠賢很不快,按照他的想法,篡位雖然不敢,但不是不想,他有個很可怕的小九九,讓客氏在外找了幾個孕婦,悄悄生了,準備在天啟帝死後,抱一個嬰兒,假稱天啟帝之子登基,玩一手偷梁換柱,之後,再慢慢的將那嬰兒廢掉,自己安排親戚做皇帝,來個“禪讓”,這樣他就堂而皇之的成了真正的掌權者。
這個想法需要得到一個人的配合——皇后。
於是他找到皇后,說你若從了我所想,我就立刻讓你當太后,否則就如何如何。
皇后說,你以為天下人都是傻瓜麼?從了你,我就得死!但不從你,我也得死,反正都是死,我不如不從。
魏忠賢說好,你等著!
皇后說你也等著!說完,就去找天啟帝了。
這位皇后姓張,除魏忠賢,她是首功,她對天啟帝說,快下旨,令五弟入朝!
彌留中的天啟帝問為什麼?
本來就糊塗,此時更不清醒。
張皇后說因為五弟人品最好,最老實,最不聲不響,從來也沒有野心,他最靠得住!
糊塗人也有個好處——好說話,於是在張皇后一頓忽悠後,天啟帝答應傳位給五弟朱由檢。
朱由檢入朝了,魏忠賢失敗了。
天啟帝臨死前終於對朱由檢說了句身為帝王應該說的話:你當為堯舜!
這是他執政以來說過的第一句清醒話,也是最後一句,說完翹辮子了。
明思宗繼位,年號崇禎,大明朝最後一個當家的上陣了。
崇禎很清楚,魏忠賢不是個好東西,張皇后已經將此閹想狸貓換太子的把戲告訴了他,所以崇禎非常緊張,他知道,自己雖然已經登基,但還沒坐穩,且隨時都有性命之憂,山海關,閹黨監軍,京城內,武裝太監橫行,內閣六部無不掌握在閹黨手中,他這個皇帝不太值錢,所以他很低調。
不但低調,而且謹慎。
崇禎天天劍不離身,餅不離袖。
劍不離身是為了防行刺,餅不離袖,是因為不敢吃宮中食物,怕被投毒。
對魏忠賢和客氏,特別的好,比天啟帝時還要好,繼續加官進爵,繼續擴建府第。
魏忠賢挺高興,行,崇禎還算個明白人。
高興之後,就是擔心,莫非他有詐?有了,試探一下。
他給了崇禎四名美女,男人麼,沒有不好色的,給你女人享用。當然,他怕崇禎不享用,事先還給每名美女掛了一隻香袋,裡面裝了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