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而乙駿說道:“你以為我跟海盜內外勾結,企圖謀殺突利可汗?”
安元壽點頭說道:“不錯!”
乙駿說道:“內外勾結的海盜還不認識乙駿,還能把皇帝陛下當成了小臣?”反駁的很有道理,推斷的也很有道理,但是安元壽思考的也不無道理。海盜手上有人也有船!
乙駿點著地圖說道:“藏寶之地在外島的這裡。這裡面唯一一個好處,這艘官船裝貨大,吃水深,容易觸礁,所以船上的船工是絕不把官船靠港的!”
安元壽點頭說道:“所以必須有小船來回穿梭貨運島上的財物,這樣最費時辰!”
康崇說道:“所以,你們覺得是在海島上打合圍,關門捉耗子呢,還是把海盜燒死在官船,燒死這個耗子呢?”
世民說道:“兩手一起準備!不能把這隻耗子逃了,下了這麼多的人馬船隻,不要連耗子都捉不住!”這次回京一定會對文武有所交代,打勝了也好說李世民既習陸戰也諳水仗,但是一旦打了敗仗,那就有意思了。
世民指著蓬萊說道:“尉遲敬德,你帶人從萊州趕到蓬萊,而萊州這裡先燒烽火,告訴蓬萊縣在一個時辰之內,備人備船!”世民親自拿出魚符,而康崇在旁寫魚書。世民把上島按略一一向尉遲敬德交代了一番,這一路由尉遲敬德統領。
乙駿說道:“陛下!請讓德琴或者梁碧瑚跟隨尉遲大人一起去,海島上,從南路上到西北路,就算蓬萊縣的縣令與縣尉也不知道密道在哪裡。有人帶路,事半功倍!”
德琴站起身,說道:“我去!騎馬對於我而言,不過是家常便飯!”
世民望了眼德琴和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年過四旬,久經沙場,但是這次心中發怵。這些突厥人是敵是友且不用多說,海盜更是何方神聖,更加難以知曉。但是戰場往往如此,如果勝敗在戰前能夠知道,那麼戰場就不叫戰場了。戰場就是人心鬼域的最好寫照。
尉遲敬德見世民用手指輕點著膝蓋兩下,便明白了此中的用意,接過世民的魚符和康崇的魚書,略微的看了一下魚書,見魚書寫得簡潔明快,於是帶著德琴公主,立刻起身,親自指揮東萊縣尉及其人馬,置備人手。
怎麼燒烽火通知蓬萊縣,世民不能在這裡詳細得多說,中原自古烽火所代表的敵數和隱含的訊息,都是自上而下由軍隊內部掌控,狼煙火燧不是現代人所想像的非常簡單,而是複雜無比,比如在邊塞上,有寇賊入境,馬步兵五十人以上,不滿五百人,放烽一矩,五百騎以上,不滿三千人放火兩矩。一矩火一人應,兩矩火兩人應,三矩火三人應,四矩火四人應。如果放火放煙的時候,因為霧霾,有所遮蔽,則遣腳力人,速告前鋒。霧開之處,依式放煙。如果一個烽燧承接兩道烽火,也就是同時有兩路賊兵的話,那就必須用騎兵告訴州縣,並用驛人告訴烽火是從何處而來。烽火連兵在漢朝的長城邊境上,最為出名。西北有匈奴入境,那麼一夜之間,從西到東,千里長城之上的兵馬都已經知道敵情。在內地的長安城也可以在一天一夜之內知道賊寇的訊息,完全靠的就是烽火連兵——世界軍事史上唯有的烽火兵種。
現在世民這裡在座的都是唐朝的大敵——突厥人,不能知道中原烽火的一切訊息,甚至跟阿史那社還有戰場相見的那一刻,所以世民沒有多說烽火之事,尉遲敬德自會下去準備一切停當,不就是抓那幾百個海盜?
世民說道:“東萊這裡的船隻尾隨出港!前後分兩路,一路尾隨大船之後的小船,混進去,以待時機。隨後的一路,就封在這裡!”世民點了點北上的退路。
乙駿抱著胸,說道:“我們這裡加上不老樓的船隻,散在海里的話,看也看不見,怎麼封呢?加上蓬萊的官船也封不住!”
世民嘿嘿而笑,說道:“民船漁船一起去!人多勢眾,不會打仗,總會吆喝吧!”阿史那社、康崇、安元壽和乙駿總算知道什麼是好戰了!這位年輕氣盛的皇帝自己好戰不說,還要趕著老實本份的民眾一起出海出船、圍觀看打架亂吆喝,會不會讓人覺得有點忍俊不禁呢?
阿史那社搖頭說道:“這要死自己人的,何況海上燒船的話,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不要逼百姓上陣吧!”
世民知道阿史那社對自己的部眾和附屬國好得比親兒子還好,知道自己這句出格了,但是乙駿起身說道:“真的要用民船?”看起來,這位縣丞太得民心了,官船漁船很能拿出手呀,手上有錢好辦事,有錢能使鬼推磨,多得就連海盜都盯上了。
忘乎所以
世民等人來到海灣口,遠遠望去,不知其數的船老大都團坐在乙駿的周圍,聽乙駿縣丞連比帶劃,大聲呼喝,做突然性的誓師動員。
世民、阿史那社、康崇和安元壽都看得呆呆相向。而眾人的身後,東萊縣的戰火已經燒起,狼煙滾滾,警示四方。
“能行嗎?這是去打仗,不是去釣魚,這些船老大又不是官兵!”阿史那社搖了搖頭。但是不多時,乙駿便沖了過來,而船老大們紛紛跳上了船。像潮水一般撒纜出海。
世民對乙駿說道:“多少民船?”
乙駿說道:“敢去的就有四百多條!接應的有三百多條!”
安元壽點頭說道:“不錯!”
乙駿說道:“內外勾結的海盜還不認識乙駿,還能把皇帝陛下當成了小臣?”反駁的很有道理,推斷的也很有道理,但是安元壽思考的也不無道理。海盜手上有人也有船!
乙駿點著地圖說道:“藏寶之地在外島的這裡。這裡面唯一一個好處,這艘官船裝貨大,吃水深,容易觸礁,所以船上的船工是絕不把官船靠港的!”
安元壽點頭說道:“所以必須有小船來回穿梭貨運島上的財物,這樣最費時辰!”
康崇說道:“所以,你們覺得是在海島上打合圍,關門捉耗子呢,還是把海盜燒死在官船,燒死這個耗子呢?”
世民說道:“兩手一起準備!不能把這隻耗子逃了,下了這麼多的人馬船隻,不要連耗子都捉不住!”這次回京一定會對文武有所交代,打勝了也好說李世民既習陸戰也諳水仗,但是一旦打了敗仗,那就有意思了。
世民指著蓬萊說道:“尉遲敬德,你帶人從萊州趕到蓬萊,而萊州這裡先燒烽火,告訴蓬萊縣在一個時辰之內,備人備船!”世民親自拿出魚符,而康崇在旁寫魚書。世民把上島按略一一向尉遲敬德交代了一番,這一路由尉遲敬德統領。
乙駿說道:“陛下!請讓德琴或者梁碧瑚跟隨尉遲大人一起去,海島上,從南路上到西北路,就算蓬萊縣的縣令與縣尉也不知道密道在哪裡。有人帶路,事半功倍!”
德琴站起身,說道:“我去!騎馬對於我而言,不過是家常便飯!”
世民望了眼德琴和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年過四旬,久經沙場,但是這次心中發怵。這些突厥人是敵是友且不用多說,海盜更是何方神聖,更加難以知曉。但是戰場往往如此,如果勝敗在戰前能夠知道,那麼戰場就不叫戰場了。戰場就是人心鬼域的最好寫照。
尉遲敬德見世民用手指輕點著膝蓋兩下,便明白了此中的用意,接過世民的魚符和康崇的魚書,略微的看了一下魚書,見魚書寫得簡潔明快,於是帶著德琴公主,立刻起身,親自指揮東萊縣尉及其人馬,置備人手。
怎麼燒烽火通知蓬萊縣,世民不能在這裡詳細得多說,中原自古烽火所代表的敵數和隱含的訊息,都是自上而下由軍隊內部掌控,狼煙火燧不是現代人所想像的非常簡單,而是複雜無比,比如在邊塞上,有寇賊入境,馬步兵五十人以上,不滿五百人,放烽一矩,五百騎以上,不滿三千人放火兩矩。一矩火一人應,兩矩火兩人應,三矩火三人應,四矩火四人應。如果放火放煙的時候,因為霧霾,有所遮蔽,則遣腳力人,速告前鋒。霧開之處,依式放煙。如果一個烽燧承接兩道烽火,也就是同時有兩路賊兵的話,那就必須用騎兵告訴州縣,並用驛人告訴烽火是從何處而來。烽火連兵在漢朝的長城邊境上,最為出名。西北有匈奴入境,那麼一夜之間,從西到東,千里長城之上的兵馬都已經知道敵情。在內地的長安城也可以在一天一夜之內知道賊寇的訊息,完全靠的就是烽火連兵——世界軍事史上唯有的烽火兵種。
現在世民這裡在座的都是唐朝的大敵——突厥人,不能知道中原烽火的一切訊息,甚至跟阿史那社還有戰場相見的那一刻,所以世民沒有多說烽火之事,尉遲敬德自會下去準備一切停當,不就是抓那幾百個海盜?
世民說道:“東萊這裡的船隻尾隨出港!前後分兩路,一路尾隨大船之後的小船,混進去,以待時機。隨後的一路,就封在這裡!”世民點了點北上的退路。
乙駿抱著胸,說道:“我們這裡加上不老樓的船隻,散在海里的話,看也看不見,怎麼封呢?加上蓬萊的官船也封不住!”
世民嘿嘿而笑,說道:“民船漁船一起去!人多勢眾,不會打仗,總會吆喝吧!”阿史那社、康崇、安元壽和乙駿總算知道什麼是好戰了!這位年輕氣盛的皇帝自己好戰不說,還要趕著老實本份的民眾一起出海出船、圍觀看打架亂吆喝,會不會讓人覺得有點忍俊不禁呢?
阿史那社搖頭說道:“這要死自己人的,何況海上燒船的話,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不要逼百姓上陣吧!”
世民知道阿史那社對自己的部眾和附屬國好得比親兒子還好,知道自己這句出格了,但是乙駿起身說道:“真的要用民船?”看起來,這位縣丞太得民心了,官船漁船很能拿出手呀,手上有錢好辦事,有錢能使鬼推磨,多得就連海盜都盯上了。
忘乎所以
世民等人來到海灣口,遠遠望去,不知其數的船老大都團坐在乙駿的周圍,聽乙駿縣丞連比帶劃,大聲呼喝,做突然性的誓師動員。
世民、阿史那社、康崇和安元壽都看得呆呆相向。而眾人的身後,東萊縣的戰火已經燒起,狼煙滾滾,警示四方。
“能行嗎?這是去打仗,不是去釣魚,這些船老大又不是官兵!”阿史那社搖了搖頭。但是不多時,乙駿便沖了過來,而船老大們紛紛跳上了船。像潮水一般撒纜出海。
世民對乙駿說道:“多少民船?”
乙駿說道:“敢去的就有四百多條!接應的有三百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