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南京陷落之後,朱慈烺的日子只能用顛沛流離來形容,沒有一天睡得好沒有一天吃得香,一路向東南不斷逃竄,直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有的時候他尋思著還不如被北軍俘獲的好,那樣至少是可以停下來。

  想起父皇崇禎的期望,朱慈烺更是痛心不已,復國已經化為泡影,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成為奢望,總算在到了安化的時候大軍停了下來,朱慈烺被安置在一個叫做馬底驛的地方,可是洪承疇和馬士英又因為由誰來監護他引起了紛爭,最後兩方不得不各派一隊士兵來“保護”他。

  而真正冒險的歷程就發生在他入住馬底驛的第五天晚上,那一天月黑風高,他早早的上床休息,睡覺似乎成為他唯一能忘卻痛苦的事情,突然外邊槍聲大作。朱慈烺見識過火繩槍,端是威力驚人,可惜南明軍隊中配備的數量太少了,北方的軍火販子將槍枝的價格定得太高,以南明的財力根本就裝備不了部隊。並且火繩槍發射緩慢,用來對戰尚顯不足,更不用說是應付突發事件了。僅僅是不到半盞茶的時間就有數個黑衣大漢衝進了他的屋裡,手裡都端著一個琵琶樣奇形怪狀的東西,但是有一樣朱慈烺認識就是“琵琶”上連著的黑洞洞的槍口。

  一名大漢從懷裡掏出一個捲軸,仔細打量他和捲軸上的畫像對比。

  “是了,就是他了!”朱慈烺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被一股異香熏倒人事不知,當他再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在船上了。

  早在王銘鍵任我的衛隊隊長的時候,我就讓他著手建立一支突擊小分隊,人員必須精幹,經過孫福亮的繼續努力這支小分隊的人數已經擴展到近二百人,不要小瞧這二百人,深入敵後,暗殺是他們的拿手絕活。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單獨執行過一次任務,頂多是配合友軍進行一些實戰演練。

  不是我不用他們,而是我在等待兩樣東西一個是滑翔翼一個是連發槍,只有具備了這兩件絕密武器我才能放他們去執行特殊任務,並且不做則以做必驚天動地。

  滑翔翼經過我的設計再加上吳能的完善已經開始小規模的配備給包括突擊隊在內各軍團精銳,總共不過500副,而連發槍的研製則遇到了難題,這個時代生產衝鋒鎗幾乎是不可能的,我所掌握的知識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再加上加工藝上不去,完成連發槍似乎成為奢望。但是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智慧,就在我幾乎放棄的時候,一個叫做戴梓的人解決了困擾我以久的問題,他發明了一種形似瑟琶的連珠銑,這種連珠銃的火藥和彈丸均貯於銃背,共28發,以二機輪開閉,扳第一機時,火藥及鉛彈丸自動落人筒中,第二機隨機轉動,摩擦燧石,點燃火藥發射鉛彈丸。

  這種連珠銃實際上與近代的機械式機槍的原理已非常相似,比美國人加特林後來發明的機械式機槍整整早兩個世紀。得到這一成果我欣喜若狂,不但重重的獎勵了他,還把他送到平壤大學進行系統的學習,以期他能發明更多的新式武器。

  連發槍的發明解決了突擊隊突擊能力受限的大難題,大大的提高了發射速度,我命人秘密趕造,但是由於這種連發槍對做工的要求過高,所以將近一年的時間裡也只造出了不到二百把,這二百把全部裝備給突擊隊。再經過三個月的突擊訓練這些人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

  第八卷東征西討第二十四章射馬擒王

  更新時間:2008-8-3114:10:03本章字數:3295

  馬士英和洪承籌的聯盟從來就不牢固,尤其是遇到利益糾紛的時候,常常狗咬狗,弘光皇帝就是他們最大的分歧點,儘管二人均知很難抵擋我潮水般的進攻,可是還是互相傾軋爭奪對弘光的控制權,因為只要有皇帝在手就能名正言順的徵召天下,不斷地進行擴軍和徵集糧草,一旦戰線鞏固下來,東山再起未嘗不可能。因為二人都是極端自負,認為我的崛起不過是運氣好,武器先進,只要他們能有足夠的金錢逐鹿天下亦不遠矣,弘光皇帝自然是最好的搖錢樹。

  我當然不能讓他們如願,事實上弘光皇帝對於我來說也是一個無價之寶,只要得到他就意味著戰爭可以提早結束,招降和策反會相對容易很多。

  所以我利用馬士英和洪承疇二人不合,各藏心機都企圖染指弘光皇帝的心思巧妙的鑽了一個空子,打二人一個不防。至於弘光皇帝藏身之地,早就在我的計劃中,情報系統一早就盯上了這個緊俏貨。突襲容易但是如何帶著一個完全昏迷的人突破敵人的防線卻很難,一旦突襲成功,必然導致雙方的聯合追殺,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針對一切可能遇到問題我們制定了周密的“射馬擒王”計劃,務求一擊必中,遠遁千里,計劃中使用了滑翔翼,連發槍,以及蒸汽船,這些新式武器都是首次應用於戰場。

  滑翔翼用於快速突破敵人防線進行突襲,連發槍提供充足而強大的火力,而蒸汽船則能突破水上圍堵直入長江。說起這個蒸汽船高卡烏斯在我的啟發下產生了靈感,對蒸汽動力開始深入研究,但這也足足耗費了他三年的時光,期間經歷無數次試驗才造出第一艘試驗船,剛一下水就被我調來長江了。從朝鮮橫渡大洋這本身就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但是蒸汽船順利的完成了,並且在船舷兩側安裝了最昂貴的後裝火炮,採用定裝高爆彈,即幾乎近似於現代的具有底火的火炮炮彈,這種提高將火炮的威力平添了十數倍,當然造價也隨之提高百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