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頁
六月十三日,昭武帝獲悉葛爾丹仍野心不死,揚言在科布多過冬集兵,明年將借俄羅斯火槍兵六萬,再次大舉內犯後,再度調兵遣將,準備一勞永逸,滅此朝食。
黑龍江將軍於七奉命統騎兵旅、混成旅萬餘人,並降附的科爾沁兵,出興安嶺沿克魯倫河西進,堵住葛爾丹東進道路;西路則由晉王李定國分兵一部,由寧夏(今銀川)北上,切斷敵歸路;昭武帝親統大軍向科布多推進,三路大軍約期合擊,準備一舉殲滅葛爾丹,並擊敗可能前來增援的沙俄之兵。
八月十六,昭武帝率中路軍、昌國公高文貴率西路軍於土喇(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會師,合兵進擊葛爾丹。葛爾丹自恃有大漠這道天然屏障,明軍對他也無可奈何,萬沒想到明軍真的會長途跋涉越過大漠來攻,更沒想到昭武帝會率軍親征,思想和物質上都沒有做好準備,倉促迎戰之下,大敗而逃。數千明軍精騎追殺不停,葛爾丹僅率數騎逃脫,其妻阿奴亦被俘虜。
而就在之前的七月十八,晉王李定國親率主力由烏魯木齊攻達坂城;高得捷、王輔臣分兵出哈密和巴里坤,會師鹽池後協攻吐魯番。經過連番激戰,到八月初七,達坂城、託克遜、吐魯番皆被攻克。至此,明軍打開了南疆門戶,軍事上已成破竹之勢。
科布多大勝後,昭武帝在科布多居中調度,其餘各軍則在皇子朱崇燁和昌國公統率下繼續北進,過烏蘭巴托,於色楞格斯克(現俄羅斯烏蘭烏德地區)與沙俄侵略擴張的馬前卒哥薩克頓河軍展開連番激戰。
有奶便是娘的哥薩克人沒有國家,沒有政治信仰,甚至算不上一個獨立的民族。他們既是驍勇的戰士,也是冷血的屠夫。但在這場大戰中,以火力著稱的明軍同樣有驍勇的騎兵,蒙古諸部與哥薩克人更是死敵。聯軍奮勇廝殺。依仗著火力和人數的優勢,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終於將這支沙俄利用來侵略並防衛邊界的頓河哥薩克軍打得幾乎全軍盡沒。
隨後便是蒙古諸部對哥薩克平民的血腥屠殺,明軍既不阻止,也不參與,他們已經達到了目的。用鐵與火證明自身的武勇和戰力。蒙古諸部想要繼續抵擋沙俄及其幫凶的侵略,就只能依靠明軍,依附明廷。得勢不饒人的蒙古諸部聯軍追殺不斷,直入俄境內。
八月,晉王李定國在南疆繼續揮軍前進,連克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等城,喀什噶爾守將反正,十月底,南疆各城全部收復。明軍開始部署進軍伊犁。在明軍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准格爾部發生分裂,葛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率部眾五千餘人逃往冬營地——博爾塔拉,並向明軍請和罷兵。
昭莫多戰後,噶爾丹的處境十分困難,即所謂「困窮已極」,「糗糧廬帳皆無,四向已無去路。狼狽不堪,目下掘草根為食」。但其倔強。不肯屈服,最後仰藥自盡。最後一代草原狼王,終是不敵千古一帝朱永興。
昭武三十五年(1696年),沙俄遣使至科布多,抗議明軍侵略其境,要求明軍撤回。昭武帝當面歷數沙俄屢番侵略之實。以及支持慫勇准格爾部叛亂的實跡,嚴厲譴責其使,並叫囂要以戰爭徹底打垮沙俄,哪怕這場戰爭要持續一百年,也絕不放棄。
同年。黑龍江將軍於七率漢蒙聯軍與另一支哥薩克軍在阿里布里亞特再次進行激戰。在冷兵器時代,哥薩克的騎兵以其速度快、機動性強、殺傷力大、驍勇善戰的輪番攻擊令人心驚。但他們紀律性差,不願下馬作戰,更要面對熱火器兇猛,且已經頗具有近代化特徵的強軍。失敗在所難免,此戰過後,沙俄中路侵略的腳步便戛然而止。
昭武三十五年(1696年)秋,昭武帝班師回朝,在蒙古大草原留下的是分散駐紮的兩萬大軍,以及與蒙古諸部達成的築路、設驛站、建商城等援助協議。同年,晉王李定國率大軍收復伊犁,完成了統一西北的壯舉。而策妄阿拉布坦則成為了准格爾部的新主人,迫於明軍的強大,他改弦更張,積蓄力量,準備向西向北發展,對哈薩克下手。
同年,昭武帝以第巴?桑結嘉對五世**圓寂秘不發喪,以及其和葛爾丹勾結等情況,興師問罪,調滇、川、楚、浙明軍兩萬,由打箭爐(今康定)進兵拉薩,並派禮部侍郎陳忠入藏協助西藏汗處理政務。同時,封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班禪額爾德尼」。從此,歷代班禪均受中央政府冊封也成為一項制度。
昭武三十九年(1700年),各省議會相繼成立,再度競選出國會議員,組建國會,並於當年秋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國會議事。
昭武四十年,大明帝國聯合英法兩國,出兵攻擊荷蘭在亞洲的占領地,首要目標便是馬六甲。
前後達二十多年的英荷海上爭霸戰爭,儘管荷蘭在軍事上沒有完全輸給英國,但從整體上說,荷蘭海上實力大為削弱了。荷蘭在經濟、貿易、海運方面的實力大為下降,黃金時代的高峰期至1672災難年就戛然而止。
從1687年法國又重新挑起的一系列鬥爭(包括陸上威脅、關稅戰與海上掠奪),把荷蘭人的愛國心消磨殆盡。以致於荷蘭被迫放棄自己的僅存的海上軍事地位,淪為歐洲二流國家,而英國則開始成為海上霸主(部分史家把1688年的光榮革命,視為荷蘭霸權移交給英國的轉折點)。
但在亞洲,大明帝國則是當之無愧的霸主,不僅陸軍可稱無敵,連海軍亦開始以千噸級戰艦作為主力艦。在亞洲,英、法兩國也要以低姿態來迎合,以便在亞洲有一立足之地。更重要的是明帝國的主場之利,也就是人口優勢,能夠占領也能夠穩固地據有。
黑龍江將軍於七奉命統騎兵旅、混成旅萬餘人,並降附的科爾沁兵,出興安嶺沿克魯倫河西進,堵住葛爾丹東進道路;西路則由晉王李定國分兵一部,由寧夏(今銀川)北上,切斷敵歸路;昭武帝親統大軍向科布多推進,三路大軍約期合擊,準備一舉殲滅葛爾丹,並擊敗可能前來增援的沙俄之兵。
八月十六,昭武帝率中路軍、昌國公高文貴率西路軍於土喇(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會師,合兵進擊葛爾丹。葛爾丹自恃有大漠這道天然屏障,明軍對他也無可奈何,萬沒想到明軍真的會長途跋涉越過大漠來攻,更沒想到昭武帝會率軍親征,思想和物質上都沒有做好準備,倉促迎戰之下,大敗而逃。數千明軍精騎追殺不停,葛爾丹僅率數騎逃脫,其妻阿奴亦被俘虜。
而就在之前的七月十八,晉王李定國親率主力由烏魯木齊攻達坂城;高得捷、王輔臣分兵出哈密和巴里坤,會師鹽池後協攻吐魯番。經過連番激戰,到八月初七,達坂城、託克遜、吐魯番皆被攻克。至此,明軍打開了南疆門戶,軍事上已成破竹之勢。
科布多大勝後,昭武帝在科布多居中調度,其餘各軍則在皇子朱崇燁和昌國公統率下繼續北進,過烏蘭巴托,於色楞格斯克(現俄羅斯烏蘭烏德地區)與沙俄侵略擴張的馬前卒哥薩克頓河軍展開連番激戰。
有奶便是娘的哥薩克人沒有國家,沒有政治信仰,甚至算不上一個獨立的民族。他們既是驍勇的戰士,也是冷血的屠夫。但在這場大戰中,以火力著稱的明軍同樣有驍勇的騎兵,蒙古諸部與哥薩克人更是死敵。聯軍奮勇廝殺。依仗著火力和人數的優勢,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終於將這支沙俄利用來侵略並防衛邊界的頓河哥薩克軍打得幾乎全軍盡沒。
隨後便是蒙古諸部對哥薩克平民的血腥屠殺,明軍既不阻止,也不參與,他們已經達到了目的。用鐵與火證明自身的武勇和戰力。蒙古諸部想要繼續抵擋沙俄及其幫凶的侵略,就只能依靠明軍,依附明廷。得勢不饒人的蒙古諸部聯軍追殺不斷,直入俄境內。
八月,晉王李定國在南疆繼續揮軍前進,連克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等城,喀什噶爾守將反正,十月底,南疆各城全部收復。明軍開始部署進軍伊犁。在明軍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准格爾部發生分裂,葛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率部眾五千餘人逃往冬營地——博爾塔拉,並向明軍請和罷兵。
昭莫多戰後,噶爾丹的處境十分困難,即所謂「困窮已極」,「糗糧廬帳皆無,四向已無去路。狼狽不堪,目下掘草根為食」。但其倔強。不肯屈服,最後仰藥自盡。最後一代草原狼王,終是不敵千古一帝朱永興。
昭武三十五年(1696年),沙俄遣使至科布多,抗議明軍侵略其境,要求明軍撤回。昭武帝當面歷數沙俄屢番侵略之實。以及支持慫勇准格爾部叛亂的實跡,嚴厲譴責其使,並叫囂要以戰爭徹底打垮沙俄,哪怕這場戰爭要持續一百年,也絕不放棄。
同年。黑龍江將軍於七率漢蒙聯軍與另一支哥薩克軍在阿里布里亞特再次進行激戰。在冷兵器時代,哥薩克的騎兵以其速度快、機動性強、殺傷力大、驍勇善戰的輪番攻擊令人心驚。但他們紀律性差,不願下馬作戰,更要面對熱火器兇猛,且已經頗具有近代化特徵的強軍。失敗在所難免,此戰過後,沙俄中路侵略的腳步便戛然而止。
昭武三十五年(1696年)秋,昭武帝班師回朝,在蒙古大草原留下的是分散駐紮的兩萬大軍,以及與蒙古諸部達成的築路、設驛站、建商城等援助協議。同年,晉王李定國率大軍收復伊犁,完成了統一西北的壯舉。而策妄阿拉布坦則成為了准格爾部的新主人,迫於明軍的強大,他改弦更張,積蓄力量,準備向西向北發展,對哈薩克下手。
同年,昭武帝以第巴?桑結嘉對五世**圓寂秘不發喪,以及其和葛爾丹勾結等情況,興師問罪,調滇、川、楚、浙明軍兩萬,由打箭爐(今康定)進兵拉薩,並派禮部侍郎陳忠入藏協助西藏汗處理政務。同時,封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班禪額爾德尼」。從此,歷代班禪均受中央政府冊封也成為一項制度。
昭武三十九年(1700年),各省議會相繼成立,再度競選出國會議員,組建國會,並於當年秋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國會議事。
昭武四十年,大明帝國聯合英法兩國,出兵攻擊荷蘭在亞洲的占領地,首要目標便是馬六甲。
前後達二十多年的英荷海上爭霸戰爭,儘管荷蘭在軍事上沒有完全輸給英國,但從整體上說,荷蘭海上實力大為削弱了。荷蘭在經濟、貿易、海運方面的實力大為下降,黃金時代的高峰期至1672災難年就戛然而止。
從1687年法國又重新挑起的一系列鬥爭(包括陸上威脅、關稅戰與海上掠奪),把荷蘭人的愛國心消磨殆盡。以致於荷蘭被迫放棄自己的僅存的海上軍事地位,淪為歐洲二流國家,而英國則開始成為海上霸主(部分史家把1688年的光榮革命,視為荷蘭霸權移交給英國的轉折點)。
但在亞洲,大明帝國則是當之無愧的霸主,不僅陸軍可稱無敵,連海軍亦開始以千噸級戰艦作為主力艦。在亞洲,英、法兩國也要以低姿態來迎合,以便在亞洲有一立足之地。更重要的是明帝國的主場之利,也就是人口優勢,能夠占領也能夠穩固地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