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葉虎臉上的驚咦之色一閃而逝,拱了拱手以示謙遜。朱永興已經笑著拍拍嘉兒的小腦袋,說道:「父皇要處理大事了,你去找姐姐玩。嗯,告訴她,不要再頑皮胡鬧。」

  嘉兒又給朱永興和葉虎施禮告退,小小年紀,倒顯得進退有據,禮貌周全。

  「嘉歲公主聰明異於常人,又識禮溫恭,微臣在這裡為陛下賀。」葉虎挑著好話恭維著。

  「再好也是個女孩。」朱永興淡淡一笑,盯著葉虎調侃道:「若是朕學那英吉利,百年之後立一位女皇,你能竭誠效忠嗎?」

  「這,萬歲,您何出此言?」葉虎頓時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不必惶恐,朕只是開個玩笑。」朱永興心中暗自嘆了口氣,虛君虛君,是男是女又有什麼關係,難道國家的長治久安還沒有什麼男權、正統重要嗎?沒辦法呀,傳統思想的強大,他已經是深有感觸了。

  葉虎猶豫了一下,還是不敢就這個話題深說,便直接奏報最緊要的事情。

  朱永興聽著,緩緩點頭,聽葉虎講完,稍稍沉吟了一下,說道:「很好,若能成功,平滅建匪要提早好幾年,人員、錢糧的消耗更可大大減少,此實乃絕大功勞。嗯,葉卿只管去做,想必聯絡也很困難,倒是要他們見機行事了。」

  ……

  第一百五十二章 為皇除「奸」

  戰爭從來是充滿了鐵與血,嘶喊與悲歌……沒有俊男靚女,沒有神功無敵。戰場上的廝殺,以命換命,有我無敵,那是英雄史詩,也是慘烈廝殺的泣血長鳴。

  與韃虜的戰爭已經進行了五十多年,半個世紀的戰亂太久了。對於朱永興來說,迫切地希望儘早結束這場內部的平叛,以便將精力集中於國內建設,並對外擴張。

  儘管對外反覆強調要以穩取勝,那也是朱永興擔心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將領,犯下冒險急躁的錯誤,招致意外的損失。但是,如果有速勝的機會,包括陰謀詭計,他也要抓住、爭取,以期早些結束這場令他感到厭倦的戰爭。

  而建奴,或稱之為建匪,經歷數場大敗之後已經頹勢難挽。特別是蓋州集團的幾近覆滅,更使其實力大損,必然要灰溜溜地撤出瀋陽,繼續北退,縮回建州。風雨飄搖之下,人心散亂,打著自家的小算盤,尋找著可能的出路,這一點也不奇怪。

  降者如潮的是漢人,見勢不妙再反覆的依然是漢人,朱永興雖然不齒,雖然為此感到悲哀,但該利用的還要利用。即便是能夠少死傷一些明軍將士,他也認為是值得的。

  敵我之間的爭鬥,沒有什麼道義可講,如果真要光明正大,那便是愚不可及。刺客可以改變戰爭或歷史的進程,這是有明證可考的。而內亂將成為韃虜滅亡的最後稻草。也是可以期待的。

  而這個能夠加快戰爭進程的行動,則是國安部策劃,早在北京設立情報站的時候。便發展的潛伏人員所主導的。隨著滿清退到關外,這幾個潛伏人員也隨之到了遼東。如今形勢大變,連番的失敗更使很多滿漢官員不滿鰲拜的專權,這些人便覺得是一個良機。殺鰲拜,挑起其黨羽與皇室,與失意不滿官僚的爭鬥,勢微的韃虜恐怕就要在這場內亂中土崩瓦解了。

  ……

  遼東大勝。鞍山附近的一場激戰摧毀了蓋州建奴的主力,在隨後的追擊戰中。數千驃騎兵再顯神威,以牆式戰術將敗逃的建奴殺得屍橫遍野。梅額章京阿濟根、章京史辛柱皆斃命荒野,只有卓布泰在親衛的拼死保護下得以逃生,身邊只余不足百人。

  至此。再沒有成建制的叛軍能夠阻擋明軍殺向瀋陽的步伐。大勝之後的明軍按照總參謀部的計劃,進行了分兵合作。盪朔軍駐守鞍山、遼陽,並派出一師前往遼中縣鎮守,確保北進大軍後路無虞;東北軍區休整了三天,補充了糧秣彈藥後,近十萬大軍齊頭並進,推向瀋陽;新兵獨立師在得到部分騎兵的加強後,轉道向東寧衛(現本溪)攻擊前進。

  猛獅搏兔,必盡全力。依現在建奴的兵力。七拼八湊也不過四萬,就算全族動員,也抵擋不住氣勢洶洶壓上來的明軍。

  其實。建奴在得知錦州兵敗的消息後,就已經做出了撤退的決定,並開始將非戰鬥人員向建州輸送。只不過要等蓋州部隊,鰲拜留下兒子達福和部分軍隊在瀋陽,他自帶著由錦州敗退、遠道逃回的覺羅俄爾哈的殘兵,護衛著皇室、王公大臣。走撫順,向建州撤退。

  前途黯淡啊!鰲拜騎在馬上。面無表情,年紀雖老,卻十分威嚴,但心中卻不住地哀嘆。

  江南不保,中原不保,遼東亦不保,建州便能安然無事了?寄希望於氣候和環境,以及拉長明軍補給線,就能夠阻止明軍的繼續進攻了嗎?即便能有那麼點效果,恐怕也只是暫時的、短期的。

  明軍,以及背後的明帝、明廷,都透出那麼一股子狠勁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特別是明帝,更令鰲拜琢磨不透,也凜懼非常。他搞不懂明帝是如何把一盤散沙的抗清武裝統合在一起的;他搞不懂明帝是如何把軍隊的裝備變得犀利起來的;他更搞不懂明帝是如何長袖善舞,籌措出供養軍隊的餉糧……

  漢人言五百年出一聖人,難道真的就應驗了?可要說不是,鰲拜也解釋不清明帝的所作所為似乎能未卜先知一般,他也知道吳三桂是如何被讖語嚇得不敢入滇、失去鬥志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