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派人去勸過沒有?”

  “去過。他仍堅持辭意,不去就職。眼下,戡亂正在進行,武漢地方最當重要。要他去,這全是黨國的需要和將士的渴望,並無其它意思。你同健生交誼很深,他一定肯聽你的話。”

  當日,黃紹竑便飛抵上海。

  見面,白崇禧依然有氣:“是那個人派你來的吧,煞費心機!”

  黃紹竑並不做解釋,反問道:“你這幾年在南京做官,過得怎麼樣?”

  “還能怎麼樣?有陳小鬼(指陳誠)從中搗蛋,我這個國防部長還能做出什麼名堂來?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的,歷史教訓不難復按。”

  黃紹竑啞然失笑:“事到如今,你還對他們寄以希望嗎?你這個‘小諸葛’,實在太不‘亮’了……”

  白崇掉一愣,詫異地盯著黃紹竑、茫然不明所以。

  黃紹竑說:“這場和共產黨打的仗,打不下去唆。蔣介石這樣指揮作戰,非把手上的本錢全部賠光不可!健生兄啊!你這幾年在南京,官做得是不小,卻再大也不過是籠中鳥罷了。識時務者為俊傑。而今,蔣介石放你出去,你還不趕快遠走高飛?”

  白崇禧若有所思,黃紹竑繼續指點:“廣西有幾個軍在華中,你趁早出去把它掌握起來。一旦時機成熟,你就可以在外面造成形勢,迫蔣介石下台,讓德鄰(李宗仁)出來主政,倡導和談,豈不一舉而數善?”

  世人只知白崇禧是“小諸葛”,殊不知黃紹討比小諸葛還“亮”。白崇禧的怨氣頓時化為烏有。

  6月中旬,白崇禧回到南京,當月28日即走馬上任。

  在華中“剿總”成立的同時,蔣介石下命撤銷了武漢行轅,華中真真地成了白崇禧的一統天下。

  連日來,白崇禧心曠神怡,以為大可乘此崛起,獨霸江南。他的戰略布局是:用張軫部守點,張徐兵團做機動,陳明仁的第29軍和地方部隊做境內“清剿”。他得意地把此叫作“火力壓倒火力,速度壓倒速度,縱深突破縱深”。

  昨天,情報系統報告:共軍主力正在豫東大戰,華中地區沒有主要的部隊,不會有大的軍事行動。白崇禧又是一陣輕鬆,打算到他的轄境據點巡視一番,並和駐守襄樊的第15“綏靖區”司令康澤通了電話,告之7月2日乘飛機先到他那裡。

  小風攜著啾啾鳥語,吹得白崇禧悠然如醉,飄飄浮浮半人夢中。

  康澤的電報攪碎了白崇禧的夢境:

  襄樊門戶老河口被攻,共軍來勢猛烈,有五、六萬

  人之多。已組織力量反擊,事態正在發展中。

  白崇禧從涼椅上站起身:“胡扯!共軍都在豫東打亂仗呢,他那裡哪兒來的共軍?五、六萬,天上掉下來的?”

  湖北 襄樊 1948年7月1日

  康澤給白崇禧發去電報,自己對這突如其來的戰事也難以置信。

  他問情報處處長董益三:“攻打老河口的是什麼部隊?”

  這幾天,董益三天天接到的華中情報站的情報也是共軍主力全部在豫東會戰;轉瞬,情報就變了“臉”,他亦被弄得暈頭轉向:“劉伯承的主力全部東調,投入豫東戰場,不僅華中情報如此,就是國防部情報廳也是這麼通報的。”

  康澤質問:“那麼老河口的情況怎麼解釋?”

  副司令郭勛祺仗打得多些,插話說:“不要急,也許是小股流寇佯攻。董處長,你快叫老河口的諜報組再查!”

  康澤頹然地坐在椅子上,不再說話。這天的好興致被徹底破壞了。

  1948年7月1日是康澤44歲生日。豫東打得不可開交,開封丟了,區壽年危在旦夕,他本不想大擺壽宴,唯恐傳出去,蔣介石拿他出氣。但部下不肯放過這個捧場的機會,於是別出新裁,搞了個既風雅又遮人耳目的壽誕慶賀。

  這天一早,汽車、滑竿準備齊全,大小官員、衛士隊簇擁著康澤出城而去。在古亭山泉備下豐盛的宴席,舉行別具一格的生日野餐。還帶了行軍床,以備康澤酒後養神。

  山泉叮咚,風清草鮮,好不愜意。素喜附庸風雅的康澤站在虎頭山下,觀賞東晉《漢晉春秋》作者——習鑿齒祠堂,興致極好。野餐之後,醉臥古亭行軍床,康譯本想謅幾句即興詩,不料觸動了44年人生之弦,思緒如燼蝶紛飛。

  回眸人生,蔣介石可謂他的知遇恩師。當年黃埔畢業,蔣介石送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回國後,他把莫斯科中山大學左派學生的活動及名單一併密報蔣介石。此種特務才幹大受蔣介石嘉許,從此蔣就把他留在身邊,搞保衛,做侍從官,後又專事特務、黨務,成了“復興社”核心人物,是著名的“十三太保”中的一員。

  復興社的使命即反共和為蔣介石排除異己。其組織成員遍及國民黨黨、政、軍及文教部門,軍隊中所有政訓人員都是復興社分子。康澤的權力之大,可以想見。抗戰開始,蔣介石為遮人耳目,將國民黨內的秘密組織CC派、復興社等合併起來,成立了公開的組織——三青團。蔣介石自兼團長,康澤就任掌握實權的組織處處長,並達七年之久。這期間,蔣介石對康澤言聽計從,康澤成了國民黨內紅極一時的人物。直到1946年,蔣介石要提高蔣經國在國民黨內的領導地位,命其取代了康澤的三青團組織處處長職務,以派康澤到美國“考察”青年工作為名將其閒置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