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通過調幅波信號,素數被收到了,我們得知我們並不孤獨。然後科學家進一步發現,表面上用振幅調製的素數序列信號中隱含了由偏振調製的更多的信息。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電波波峰振動的方向,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成一定的角度,這個角度就是偏振,一個電磁信號的偏振可以用來調製運載信息,這在小說寫作的時候還沒有出現,但是現在這種技術已經用於很多領域了。
偏振信號不再是素數,而是大量的信息,對之進行一定的解碼之後,發現它們形成了一幅連續的活動圖像,作者又在這裡嚇唬了大家一次:這個圖像播出時讓所人大吃一驚:是希特勒!外星人向地球發送希特勒的圖像!
但是,這個原來政治含義極強的信號立即被嚴謹的科學語言解讀:在1936年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開幕式上,為了顯示強大的技術能力,德國向全世界第一次電視傳播了希特勒宣布運動會開幕的場面,這個信號離開地球,飛向26光年外織女星,然後,這個信號被複製並發回,52年後,信號回到地球,“哈羅,我們聽到你們的信號了!”
作者用這個情節傳達了這樣的隱喻:科學與政治無關。但是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卻沒有那麼容易理清,人類一直在尋找一位上帝,一位全能的造物主,以幫助自己消除孤獨與恐懼,但是科技正在一個個地把神跡變為現實,那麼,“全能的上帝”與“極端先進的科技”之間的界限該從那裡劃分?織女星人的能力已遠超過《聖經》中所描述的上帝的能力,這個“天上的聲音”是否就是上帝的奇蹟?
電視信號中的噪聲被過濾出來,原來那就是第三個層次的信息——一個“大機器”的設計圖紙。
這個圖紙面面俱到,詳細定義了所有機器部件的生產工藝,測試標準等,但沒有說明這個機器的用途,全世界幾百個國家決定聯合製造這個機器,看看織女星人打算讓我們來做什麼。大機器的所有部件的製造都能用地球上已有的工藝造出來,但是很多原理卻完成不明白,為什麼這樣處理這種礦物就可以得到99.998%純度的鉺?為什麼用這種有機物就可以生長出這樣的部件?為什麼這樣組裝這些原來沒有功能部件,就可以激活一些內部能量?沒有人能完全搞明白那怕其中的百分之一,但是生產的過程大大拉動了地球工業的成長和科技的進步。
最後看來,大機器是一個傳送裝置,五個太空人(包括我們的女主角愛麗)進入大機器,大家一般來說都認為大機器將會在開動之後飛越26光年,到達織女星。但是它是如何推動的?為什麼其中僅設計了連太空衣都裝不下的5個座位,而沒有任何放置長途旅行的食品給養等位置?織女星人不知道人類是需要吃東西,呼吸空氣嗎?大家都在議論紛紛。
大機器開動了。三個沿正交軸旋轉的磁環形成了巨大的能量,載人艙就在磁環中間。五個太空人發現大機器打開了一個空間的蛀洞,載人艙穿過蛀洞,越過了無數的“大星系”,走馬觀花地參觀了無數文明(和遺蹟),到達了織女星。
織女星人的出現頗具戲劇性: 所有的人都遇上了自己一生中最愛的人,愛麗遇上了已故的父親。織女星人認為,用這種形態來與地球人交流時,障礙最小,因此他(它?)們提取了五個人的記憶,造出了這些形象。織女星人自己是什麼形像?不知道,或者,正確的問題是:他們有沒有“形像”?
愛麗的父親領她參觀了銀河的中心,向她介紹了一個眾多星際參與的工程項目:再造宇宙。現有的宇宙在快速擴張中,越來越不活躍,熵的增加讓宇宙越來越向著死寂發展,於是他們在銀河的中心建造了兩個超級黑洞,更確切地講,一個黑洞,一個白洞,他們把幾百萬顆恆星牽引到其中,通過這個通道,把質量和負熵運輸到仙后座附近,在那裡製造了一個活躍的宇宙區域,試圖解決宇宙的“荒蕪”問題。
在這個項目中,地球人的位置呢?織女星人告訴愛麗,還沒有。人類還需要成長,度過自己的青少年期。
終於,愛麗問出了那個最重要的問題:你們的信仰是什麼? 你們可以操縱幾百萬個恆星系,可以操縱時間和空間,但是你們還有沒有信任著一個上帝?
織女星人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他們也是過客,有很多事情他們也還是不懂。但是他告訴愛麗,他們也在尋找一個創造者,但並不是人類所認為的那樣,有一個全能的上帝那樣的事物,他們相信有一個創造者,他們相信確實有一種意圖創造了這個宇宙,這個創造者不會讓海水分開,不會向不敬者降下血與火,他只是創造了基本的物理定律。創造者並不去干涉這個世界,但是他在創造這個世界時,有自己的意圖。這個意圖是什麼,織女星人和所有世界的人們都不知道,他們只是有證據證明,的確存在著這個意圖。
會見結束了,他們回到大機器的飛行艙中,穿過蛀洞回到地球。他們興奮地從大機器里衝出來,但是發現地球上的人們正沮喪地宣布實險失敗:機器運轉起來,達到了最大功率後,就開始停下來,然後,五個太空人就出來了,個個處於極度興奮中。
所有的人都無法提供證據證明自己已經離開地球二十個小時,在地球上的其他人看來,他們那裡也沒有去,一秒種也沒有離開過,機器轉動,然後自動停止。太空人們所攜帶的錄音錄像設備都沒有內容。他們被質詢,說法一致,但是只是沒有證據。愛麗自己遇上了她質疑神學家的矛盾:神學家確信自己聽到了上帝與自己談話的聲音,但是他們沒辦法證實。
偏振信號不再是素數,而是大量的信息,對之進行一定的解碼之後,發現它們形成了一幅連續的活動圖像,作者又在這裡嚇唬了大家一次:這個圖像播出時讓所人大吃一驚:是希特勒!外星人向地球發送希特勒的圖像!
但是,這個原來政治含義極強的信號立即被嚴謹的科學語言解讀:在1936年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開幕式上,為了顯示強大的技術能力,德國向全世界第一次電視傳播了希特勒宣布運動會開幕的場面,這個信號離開地球,飛向26光年外織女星,然後,這個信號被複製並發回,52年後,信號回到地球,“哈羅,我們聽到你們的信號了!”
作者用這個情節傳達了這樣的隱喻:科學與政治無關。但是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卻沒有那麼容易理清,人類一直在尋找一位上帝,一位全能的造物主,以幫助自己消除孤獨與恐懼,但是科技正在一個個地把神跡變為現實,那麼,“全能的上帝”與“極端先進的科技”之間的界限該從那裡劃分?織女星人的能力已遠超過《聖經》中所描述的上帝的能力,這個“天上的聲音”是否就是上帝的奇蹟?
電視信號中的噪聲被過濾出來,原來那就是第三個層次的信息——一個“大機器”的設計圖紙。
這個圖紙面面俱到,詳細定義了所有機器部件的生產工藝,測試標準等,但沒有說明這個機器的用途,全世界幾百個國家決定聯合製造這個機器,看看織女星人打算讓我們來做什麼。大機器的所有部件的製造都能用地球上已有的工藝造出來,但是很多原理卻完成不明白,為什麼這樣處理這種礦物就可以得到99.998%純度的鉺?為什麼用這種有機物就可以生長出這樣的部件?為什麼這樣組裝這些原來沒有功能部件,就可以激活一些內部能量?沒有人能完全搞明白那怕其中的百分之一,但是生產的過程大大拉動了地球工業的成長和科技的進步。
最後看來,大機器是一個傳送裝置,五個太空人(包括我們的女主角愛麗)進入大機器,大家一般來說都認為大機器將會在開動之後飛越26光年,到達織女星。但是它是如何推動的?為什麼其中僅設計了連太空衣都裝不下的5個座位,而沒有任何放置長途旅行的食品給養等位置?織女星人不知道人類是需要吃東西,呼吸空氣嗎?大家都在議論紛紛。
大機器開動了。三個沿正交軸旋轉的磁環形成了巨大的能量,載人艙就在磁環中間。五個太空人發現大機器打開了一個空間的蛀洞,載人艙穿過蛀洞,越過了無數的“大星系”,走馬觀花地參觀了無數文明(和遺蹟),到達了織女星。
織女星人的出現頗具戲劇性: 所有的人都遇上了自己一生中最愛的人,愛麗遇上了已故的父親。織女星人認為,用這種形態來與地球人交流時,障礙最小,因此他(它?)們提取了五個人的記憶,造出了這些形象。織女星人自己是什麼形像?不知道,或者,正確的問題是:他們有沒有“形像”?
愛麗的父親領她參觀了銀河的中心,向她介紹了一個眾多星際參與的工程項目:再造宇宙。現有的宇宙在快速擴張中,越來越不活躍,熵的增加讓宇宙越來越向著死寂發展,於是他們在銀河的中心建造了兩個超級黑洞,更確切地講,一個黑洞,一個白洞,他們把幾百萬顆恆星牽引到其中,通過這個通道,把質量和負熵運輸到仙后座附近,在那裡製造了一個活躍的宇宙區域,試圖解決宇宙的“荒蕪”問題。
在這個項目中,地球人的位置呢?織女星人告訴愛麗,還沒有。人類還需要成長,度過自己的青少年期。
終於,愛麗問出了那個最重要的問題:你們的信仰是什麼? 你們可以操縱幾百萬個恆星系,可以操縱時間和空間,但是你們還有沒有信任著一個上帝?
織女星人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他們也是過客,有很多事情他們也還是不懂。但是他告訴愛麗,他們也在尋找一個創造者,但並不是人類所認為的那樣,有一個全能的上帝那樣的事物,他們相信有一個創造者,他們相信確實有一種意圖創造了這個宇宙,這個創造者不會讓海水分開,不會向不敬者降下血與火,他只是創造了基本的物理定律。創造者並不去干涉這個世界,但是他在創造這個世界時,有自己的意圖。這個意圖是什麼,織女星人和所有世界的人們都不知道,他們只是有證據證明,的確存在著這個意圖。
會見結束了,他們回到大機器的飛行艙中,穿過蛀洞回到地球。他們興奮地從大機器里衝出來,但是發現地球上的人們正沮喪地宣布實險失敗:機器運轉起來,達到了最大功率後,就開始停下來,然後,五個太空人就出來了,個個處於極度興奮中。
所有的人都無法提供證據證明自己已經離開地球二十個小時,在地球上的其他人看來,他們那裡也沒有去,一秒種也沒有離開過,機器轉動,然後自動停止。太空人們所攜帶的錄音錄像設備都沒有內容。他們被質詢,說法一致,但是只是沒有證據。愛麗自己遇上了她質疑神學家的矛盾:神學家確信自己聽到了上帝與自己談話的聲音,但是他們沒辦法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