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為了證明自己一個人回去沒有問題,薛廷臣便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演給孩子們看:他連續五天,堅持每天從大通縣的橋頭騎自行車走到西寧,然後再從西寧返回來。這一來回七、八十公里路,現在的中年人未必能做到,他卻輕鬆做到了。五天過後,他對尚文說:“我每天能騎自行車到西寧跑一趟,從西寧到西安一個晚上的臥鋪就到了,我怎麼就不行?現在你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孩子們看著老爸那麼固執,也就只好順從了他。
薛廷臣原本計劃坐公共汽車到西寧火車站,然後上火車到西安。臨走的時候,孩子們卻堅持要用車子將他送到西寧火車站,他堅持要自己坐公共汽車區。但孩子們根本就不答應,為了不佛孩子們的一片孝心,他做了讓步,同意讓尚文用車將他送到西寧火車站。
2013年9月26日,火車快到西安的時候,薛廷臣給學仁打了個電話,說自己回來了,到家裡再見面。巧的是學仁在西安給鳳母看病,他接到電話非常高興,說道:我正好在西安,在旅館包了一個房間,你到西安後在這裡住幾天。
下車之後,學仁到車站接他。好久不見,兩個人都很高興,就在西安住了下來。
在西安期間,他們兩個就住在了學仁包的那個房間裡。因為不是家裡,吃飯全是在飯店裡,好在西安的飲食習慣和老家一樣,他們也是專門找那個可口的小吃去過癮。因為見到了親人,飯菜也很可口,薛老的心裡很高興,不覺就過了五天。
薛老猛然想起,應該回家了。10月1號,他離開了西安,坐大巴回到了家鄉。
回到家後,徑直就去了侄子會忍家裡。見到老人,孩子們非常高興,一家人其樂融融。
第二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給父母、祖宗燒紙上墳。
他洗把臉就到村裡的小商店去買紙和紙錢,沒有想到,竟然吃了一個閉門羹。他又去了另一家小商店,但到那裡後門上也掛著猴。村子裡就這麼兩個小商店,他沒了辦法,只好返回家裡。
吃罷早飯,在家裡坐不住的老人就想到巷道里轉轉。可他沒有想到,在巷裡轉了四圈,竟然沒有遇到一個能和他說上話的人。他這個時候才潘然醒悟: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基本上都離開了人世,村子裡只剩下一個叫潤子的老頭比自己大些,但潤子連說話都說不清,聽也聽不見,幾近痴呆的人。費勁說了幾句以後,便大失所望。那些六七十歲的人們,因為子女們外出打工,還都要到田間去干農活,很難遇到能和自己聊天的人。
在巷道里徘徊了一會兒後,他突然想起學仁在西安時曾告訴他:咱風陵渡有了敬老院,聽說那裡很不錯。他就想到那裡看看。
回到家後,他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會忍和淑雲,怕他們阻攔。隔了一天,早上吃過飯後,便去了文管所,和俊虎聊了一會,便說了自己的想法。老年人和老年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得到了老薛的支持。薛俊虎用摩托車把薛廷臣帶上,徑直去了風陵渡的敬老院。
敬老院是芮城縣民政局辦的,條件很不錯,他們到灶房、宿舍等地方看了以後,心裡很滿意。特別是那裡的家鄉家常飯和那些住在敬老院的退休幹部群體,讓他更為滿意:能吃好,能有許多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相伴,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於是,他就當即決定住在敬老院。
薛廷臣知道,做出這個決定之後,必然帶來很多反對意見。首先,會忍、淑雲他們就會發對,且不說其他,讓他們在村里說不起話。為什麼老人家回來了,去住了敬老院?是不是因為他們管得不好,還是嫌棄?!本家的侄子、孫子們肯定都會反對。可沒有辦法,他有他的難處和想法。在侄子家,飯菜、住處都很好,對他從來都是招呼周到,無微不至。可他覺得三天五天、十天半月,這倒沒有什麼,可幾個月時間,讓孩子們每天為自己操心,他覺得很過意不起,這是其一;其二,村子裡面同齡的老人沒有多少了,自然條件也不方便,本來想開心幾個月,在村子裡卻受到限制。住在敬老院,時不時還可以回去轉轉,即滿足了自己親情的心理需要,又能自由自在地活動。
作出決定之後,薛廷臣便回家做侄子、侄媳們的思想工作。這個工作的確難做,經過幾天的說服,親人們總算心悅誠服地把薛廷臣送到了敬老院。風陵渡敬老院是由中國福利彩票贊助,芮城縣民政局主辦的中心敬老院。由於當地政府的重視,敬老院辦得很好,入園人員共有三十幾位,大部分是退休的幹部或職工,基本上都有工資收入,其中一部分行動不太方便,但生活能夠自理,這些人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自己掏錢自願來住。薛廷臣便是其中一位,他的入住,絕對是百分之百自己的決定。
住進養老院後,薛廷臣感覺非常滿意。首先是飯很可口。第一,這裡的飯全是地道的家鄉飯,在這裡,他吃出了青少年時期的那種飯的味道,特別是蔥花炒醬豆,味道太地道了!第二,飯菜煮的很熟。這裡的人都是年紀大的,牙齒都不好,那些從農村來的廚師,很能理解老人的需求,把飯菜煮的很熟,好咬。第三,食堂里的饃饃蒸得非常好,地道的起面饃味道很純正、可口。能吃到這麼可口的飯菜他真的很開心,在這裡呆了沒有一個月,體重竟然增加了一公斤。其次是很開心。
孩子們看著老爸那麼固執,也就只好順從了他。
薛廷臣原本計劃坐公共汽車到西寧火車站,然後上火車到西安。臨走的時候,孩子們卻堅持要用車子將他送到西寧火車站,他堅持要自己坐公共汽車區。但孩子們根本就不答應,為了不佛孩子們的一片孝心,他做了讓步,同意讓尚文用車將他送到西寧火車站。
2013年9月26日,火車快到西安的時候,薛廷臣給學仁打了個電話,說自己回來了,到家裡再見面。巧的是學仁在西安給鳳母看病,他接到電話非常高興,說道:我正好在西安,在旅館包了一個房間,你到西安後在這裡住幾天。
下車之後,學仁到車站接他。好久不見,兩個人都很高興,就在西安住了下來。
在西安期間,他們兩個就住在了學仁包的那個房間裡。因為不是家裡,吃飯全是在飯店裡,好在西安的飲食習慣和老家一樣,他們也是專門找那個可口的小吃去過癮。因為見到了親人,飯菜也很可口,薛老的心裡很高興,不覺就過了五天。
薛老猛然想起,應該回家了。10月1號,他離開了西安,坐大巴回到了家鄉。
回到家後,徑直就去了侄子會忍家裡。見到老人,孩子們非常高興,一家人其樂融融。
第二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給父母、祖宗燒紙上墳。
他洗把臉就到村裡的小商店去買紙和紙錢,沒有想到,竟然吃了一個閉門羹。他又去了另一家小商店,但到那裡後門上也掛著猴。村子裡就這麼兩個小商店,他沒了辦法,只好返回家裡。
吃罷早飯,在家裡坐不住的老人就想到巷道里轉轉。可他沒有想到,在巷裡轉了四圈,竟然沒有遇到一個能和他說上話的人。他這個時候才潘然醒悟: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基本上都離開了人世,村子裡只剩下一個叫潤子的老頭比自己大些,但潤子連說話都說不清,聽也聽不見,幾近痴呆的人。費勁說了幾句以後,便大失所望。那些六七十歲的人們,因為子女們外出打工,還都要到田間去干農活,很難遇到能和自己聊天的人。
在巷道里徘徊了一會兒後,他突然想起學仁在西安時曾告訴他:咱風陵渡有了敬老院,聽說那裡很不錯。他就想到那裡看看。
回到家後,他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會忍和淑雲,怕他們阻攔。隔了一天,早上吃過飯後,便去了文管所,和俊虎聊了一會,便說了自己的想法。老年人和老年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得到了老薛的支持。薛俊虎用摩托車把薛廷臣帶上,徑直去了風陵渡的敬老院。
敬老院是芮城縣民政局辦的,條件很不錯,他們到灶房、宿舍等地方看了以後,心裡很滿意。特別是那裡的家鄉家常飯和那些住在敬老院的退休幹部群體,讓他更為滿意:能吃好,能有許多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相伴,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於是,他就當即決定住在敬老院。
薛廷臣知道,做出這個決定之後,必然帶來很多反對意見。首先,會忍、淑雲他們就會發對,且不說其他,讓他們在村里說不起話。為什麼老人家回來了,去住了敬老院?是不是因為他們管得不好,還是嫌棄?!本家的侄子、孫子們肯定都會反對。可沒有辦法,他有他的難處和想法。在侄子家,飯菜、住處都很好,對他從來都是招呼周到,無微不至。可他覺得三天五天、十天半月,這倒沒有什麼,可幾個月時間,讓孩子們每天為自己操心,他覺得很過意不起,這是其一;其二,村子裡面同齡的老人沒有多少了,自然條件也不方便,本來想開心幾個月,在村子裡卻受到限制。住在敬老院,時不時還可以回去轉轉,即滿足了自己親情的心理需要,又能自由自在地活動。
作出決定之後,薛廷臣便回家做侄子、侄媳們的思想工作。這個工作的確難做,經過幾天的說服,親人們總算心悅誠服地把薛廷臣送到了敬老院。風陵渡敬老院是由中國福利彩票贊助,芮城縣民政局主辦的中心敬老院。由於當地政府的重視,敬老院辦得很好,入園人員共有三十幾位,大部分是退休的幹部或職工,基本上都有工資收入,其中一部分行動不太方便,但生活能夠自理,這些人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自己掏錢自願來住。薛廷臣便是其中一位,他的入住,絕對是百分之百自己的決定。
住進養老院後,薛廷臣感覺非常滿意。首先是飯很可口。第一,這裡的飯全是地道的家鄉飯,在這裡,他吃出了青少年時期的那種飯的味道,特別是蔥花炒醬豆,味道太地道了!第二,飯菜煮的很熟。這裡的人都是年紀大的,牙齒都不好,那些從農村來的廚師,很能理解老人的需求,把飯菜煮的很熟,好咬。第三,食堂里的饃饃蒸得非常好,地道的起面饃味道很純正、可口。能吃到這麼可口的飯菜他真的很開心,在這裡呆了沒有一個月,體重竟然增加了一公斤。其次是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