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頁
因為大宋此次出兵沒有任何的遲疑,從發布出征的詔令到攻擊開始,只有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訊息的傳遞極度不方便,在西夏國內得知大宋將要征討西夏時。大宋朝廷下達征戰的詔令已經有兩個月左右了。在西夏國內忙著戰爭動員,並準備派使團前往開封交涉時候,大宋軍隊已經攻入西夏境內。
大宋一改以往的態度,以西夏襲擾、搶掠大宋邊民的理由,快速發動征討,這是任何一個西夏官員都沒想到的。所有人都認為,即使大宋要對“大夏”發動軍事攻擊。那肯定會先下詔斥責,做足了表面文章後,再發布戰爭動員令,然後再舉大軍征討。前前後後不花上半年時間是不可能派大軍出征的。要知道,在金人南征的時候,大宋都沒這麼快速組織大軍抵抗,更不要說是出國境征討鄰國。
在接到大宋軍隊攻入其國內後,包括國王李乾順在內的所有西夏上層貴族都被驚呆了,他們清楚,這是大宋蓄謀已久的入侵計劃,不然幾十萬軍隊不可能這麼快就攻入“大夏”境內,讓他們沒有任何充足準備的可能。
在戰事發生以前,西夏人雖然憂心忡忡於大宋軍隊陳兵十數萬於兩國邊境,但在派出使團質問後,得知大宋並無主動入侵的計劃,也為之鬆了口氣。他們雖然在此後也進行了一些戰爭準備,但並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大宋軍隊在北方冰雪還未融化之際的二月底就發動攻擊,他們根本沒想到。
事態緊急情況下,西夏高層也只能做出應急的準備,遣大軍南下阻擊,並派出使團往開封,質問大宋為何言而無信,再派出使者前往金國、蒙古部落、吐蕃,請求救援。
無論是西夏王李乾順還是其屬下的大臣,他們都清楚,現在這支能將戰力出眾的金軍打的狼狽不堪的大宋軍隊,決不是西夏人能抗衡的,要是沒有援助,西夏軍隊就被大宋軍隊徹底擊敗。
因為情報的滯後,西夏人以為府、豐、麟州一線攻擊的就是大宋的主力人馬,是統帥吳玠親領之大軍,因此他們將調防的主力人馬都放在這個方向。
誰也不知道的是,大宋軍隊的主將吳玠,卻是率二十萬精銳人馬,從東部方向攻打過來。吳玠部從東面的突進,差不多就成了如入無人之境,一路勢如破竹,鮮有抵抗力量遇到。
接連的好消息傳到開封,讓整天在等著戰報傳來的王晨,甚是欣喜。
打了西夏人一個措手不及,那西夏軍隊在戰爭開始之際遭到重創是肯定的,我大宋軍隊在接下來的戰事中戰果一定很輝煌。不過,關鍵有一點,在接下來的戰事中,我大宋軍隊能不能繼續保持這種態勢,在西夏人清醒過來,組織抵抗之際,能不能再度創造輝煌,繼續重創西夏的有生力量。
如果能再持續這樣的戰果,那戰事將很快就結束。依王晨的估計,只要再殲滅二十來萬西夏軍隊,那西夏人肯定支持不住,會在政策上採取變化的態度,說不定他們就投降臣服了。
但這是最樂觀的估計,至於西夏人最終會有何反應,那是誰也沒辦法預料的。王晨也嚴令岳飛,嚴密注意金人的動靜,如果金國軍隊有異動,要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先下手為強。
國與國之間,有時候根本不必講究什麼信用,特別是對付野蠻的女真人組建的金國。金人在此前做了太多背信棄義之事,以同樣手段對付他們一次,實在沒什麼。只不過現在對金人用兵並不是最好的時候,金國內沒到大亂的時候,要是我大軍主動進攻,那金國國內各派勢力很可能聯合起來,共同對外。因此王晨並不著急,只是要岳飛待機而動,如果金人沒特別的反應,暫時先不主動進攻。
畢竟兩頭作戰需要投入的軍力要比只攻擊一個目標大的多,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不是普通的兩倍關係,一不小心不有可能遇到麻煩。黃河北方剛剛恢復了點元氣,還不能完全支持數十萬大軍的北伐。
後續投入的兵力,王晨也沒令他們趕到燕雲一帶,而是河北中部一帶集結。
相對來說,攻打西夏是很迫不急待,大宋需要河套及青海一帶的良好牧馬場地。只有取得了這些河套,或者青海一地,大宋騎兵所需的戰馬才能得到源源不斷的提供。而現在大宋騎兵所有的戰馬,除了在戰場上繳獲外,其他都是金人獻贈的。這些戰馬數量雖然充足,但卻了最近的一批外,其他時候戰馬的質量完全不能恭維。而要與金人戰爭的話,這個來源馬上會切斷,大宋騎兵的戰馬補充完全不能寄希望於金國這個敵對國家上。
大宋君臣奮鬥了百多年沒有實現的願望----收復燕雲,重奪河套,王晨已經幫忙實現了一個,另外一個,他也想儘早實現。
在某一天與小皇帝趙諶報告情況的時候,王晨也說了這個意思。
“陛下,只要奪回了河套,那我大宋後顧之憂就少了很多,到時強大的騎兵就會建立起來,我大宋騎兵揚威天山、大漠的時候很快會來到!”
趙諶其實對朝事還是沒完全弄清楚,對軍事方面更是知道甚少,他並不清楚河套和燕雲對於大宋的重要性,但他知道這是祖上幾代皇帝一直為之努力的事,再加上王晨說的這麼鄭重,他也馬上附和:“曉初,你率軍重奪燕雲,為大宋立下了驚天之功,希望在你的主持下,我大宋能再收復河套。如此,朕就不會愧對列祖列宗了!”
大宋一改以往的態度,以西夏襲擾、搶掠大宋邊民的理由,快速發動征討,這是任何一個西夏官員都沒想到的。所有人都認為,即使大宋要對“大夏”發動軍事攻擊。那肯定會先下詔斥責,做足了表面文章後,再發布戰爭動員令,然後再舉大軍征討。前前後後不花上半年時間是不可能派大軍出征的。要知道,在金人南征的時候,大宋都沒這麼快速組織大軍抵抗,更不要說是出國境征討鄰國。
在接到大宋軍隊攻入其國內後,包括國王李乾順在內的所有西夏上層貴族都被驚呆了,他們清楚,這是大宋蓄謀已久的入侵計劃,不然幾十萬軍隊不可能這麼快就攻入“大夏”境內,讓他們沒有任何充足準備的可能。
在戰事發生以前,西夏人雖然憂心忡忡於大宋軍隊陳兵十數萬於兩國邊境,但在派出使團質問後,得知大宋並無主動入侵的計劃,也為之鬆了口氣。他們雖然在此後也進行了一些戰爭準備,但並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大宋軍隊在北方冰雪還未融化之際的二月底就發動攻擊,他們根本沒想到。
事態緊急情況下,西夏高層也只能做出應急的準備,遣大軍南下阻擊,並派出使團往開封,質問大宋為何言而無信,再派出使者前往金國、蒙古部落、吐蕃,請求救援。
無論是西夏王李乾順還是其屬下的大臣,他們都清楚,現在這支能將戰力出眾的金軍打的狼狽不堪的大宋軍隊,決不是西夏人能抗衡的,要是沒有援助,西夏軍隊就被大宋軍隊徹底擊敗。
因為情報的滯後,西夏人以為府、豐、麟州一線攻擊的就是大宋的主力人馬,是統帥吳玠親領之大軍,因此他們將調防的主力人馬都放在這個方向。
誰也不知道的是,大宋軍隊的主將吳玠,卻是率二十萬精銳人馬,從東部方向攻打過來。吳玠部從東面的突進,差不多就成了如入無人之境,一路勢如破竹,鮮有抵抗力量遇到。
接連的好消息傳到開封,讓整天在等著戰報傳來的王晨,甚是欣喜。
打了西夏人一個措手不及,那西夏軍隊在戰爭開始之際遭到重創是肯定的,我大宋軍隊在接下來的戰事中戰果一定很輝煌。不過,關鍵有一點,在接下來的戰事中,我大宋軍隊能不能繼續保持這種態勢,在西夏人清醒過來,組織抵抗之際,能不能再度創造輝煌,繼續重創西夏的有生力量。
如果能再持續這樣的戰果,那戰事將很快就結束。依王晨的估計,只要再殲滅二十來萬西夏軍隊,那西夏人肯定支持不住,會在政策上採取變化的態度,說不定他們就投降臣服了。
但這是最樂觀的估計,至於西夏人最終會有何反應,那是誰也沒辦法預料的。王晨也嚴令岳飛,嚴密注意金人的動靜,如果金國軍隊有異動,要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先下手為強。
國與國之間,有時候根本不必講究什麼信用,特別是對付野蠻的女真人組建的金國。金人在此前做了太多背信棄義之事,以同樣手段對付他們一次,實在沒什麼。只不過現在對金人用兵並不是最好的時候,金國內沒到大亂的時候,要是我大軍主動進攻,那金國國內各派勢力很可能聯合起來,共同對外。因此王晨並不著急,只是要岳飛待機而動,如果金人沒特別的反應,暫時先不主動進攻。
畢竟兩頭作戰需要投入的軍力要比只攻擊一個目標大的多,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不是普通的兩倍關係,一不小心不有可能遇到麻煩。黃河北方剛剛恢復了點元氣,還不能完全支持數十萬大軍的北伐。
後續投入的兵力,王晨也沒令他們趕到燕雲一帶,而是河北中部一帶集結。
相對來說,攻打西夏是很迫不急待,大宋需要河套及青海一帶的良好牧馬場地。只有取得了這些河套,或者青海一地,大宋騎兵所需的戰馬才能得到源源不斷的提供。而現在大宋騎兵所有的戰馬,除了在戰場上繳獲外,其他都是金人獻贈的。這些戰馬數量雖然充足,但卻了最近的一批外,其他時候戰馬的質量完全不能恭維。而要與金人戰爭的話,這個來源馬上會切斷,大宋騎兵的戰馬補充完全不能寄希望於金國這個敵對國家上。
大宋君臣奮鬥了百多年沒有實現的願望----收復燕雲,重奪河套,王晨已經幫忙實現了一個,另外一個,他也想儘早實現。
在某一天與小皇帝趙諶報告情況的時候,王晨也說了這個意思。
“陛下,只要奪回了河套,那我大宋後顧之憂就少了很多,到時強大的騎兵就會建立起來,我大宋騎兵揚威天山、大漠的時候很快會來到!”
趙諶其實對朝事還是沒完全弄清楚,對軍事方面更是知道甚少,他並不清楚河套和燕雲對於大宋的重要性,但他知道這是祖上幾代皇帝一直為之努力的事,再加上王晨說的這麼鄭重,他也馬上附和:“曉初,你率軍重奪燕雲,為大宋立下了驚天之功,希望在你的主持下,我大宋能再收復河套。如此,朕就不會愧對列祖列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