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毛澤東帶著他天生的叛逆的個性進入陝北高原,仿佛龍歸故淵、虎入山林,得到了那淵源久遠的陝北大文化的滋養。他像民間傳說的那種見風就長、一日三丈的巨人一樣,在這塊土地上迅速地成長起來。這是天意,這是中華民族的造化。斯諾先生注意到了這一點,斯諾先生說,這個東方民族最早的居住地和發祥地,就在這陝甘寧晉交界處的三角地帶,時隔許多年以後,也許是一種巧合,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又在這塊三角地帶,開始他的拯救民族,再造神州的偉大事業。
楊作新將《七筆勾》用白麻紙抄好後,托哨兵捎給毛主席;捎到沒有捎到,他不知道。
他現在是徹徹底底地安靜了。事情想開以後,他明白對於他的不殺不放,只是一種策略,等這一段時間過了,局勢安定下來之後,自然就會對他有個交代。他已經被關押了近一年了,他想,大約快出去了吧!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促使楊作新過早地結束了他的生命。
黑白氏的兒子黑壽山,這一年滿十四歲;在家鄉上完了高小之後,黑白氏領著兒子,路途迢迢,來到了膚施城,聯繫兒子上陝甘寧邊區師範的事。
黑白氏早就聽說,她的舊日的情人楊作新,在膚施城裡擔任督學職務,楊作新的牢獄之災,她倒是沒聽說。這次來膚施城,她來找楊作新,名義上是為兒子報名上學,其實內心裡,還是想見見他。她已經知道他有婆姨了,所以也沒有什麼非分之想,只是多年未見,想見個面兒,拉一陣話。
黑白氏騎著毛驢,後邊跟著個半大小子黑壽山,黑壽山的鋪蓋鋪開了,搭在驢背上。母子二人,咯咯擰擰,進了膚施城。進了城後,鼻子底下一張嘴,見了人就打問,打問楊作新的住處,隨後,來到南門坡,楊作新家門前,槐樹上,將毛驢拴了,然後上前叩門,到楊家投宿。
見了蕎麥母子,一打問,才知道楊作新身上,竟發生了這樣一場變故。黑白氏一下子惱怒得好像換了一個人,她想起楊作新離開袁家村時,她曾信口說了一句“血光之災”之類的話,也是自己口臭,一句閒話,現在果然應驗了。她問蕎麥,這一年來,她都做了些什麼,蕎麥說,她一個婦道人家,又不識字,能做什麼,只能一日兩餐服侍好楊作新,慢慢看著,看將來事情咋發展,楊作新是被冤的,這一點,她可以肯定。黑白氏聽了,當下就要去看看楊作新,蕎麥說,把門的看得很嚴,外人不讓見的。黑白氏聽了,默默無語,“外人”這句話刺激了她。
當天夜裡,黑白氏母子,便在楊家安歇。第二天一早,黑白氏領著兒子,先到陝甘寧邊區師範,為兒子報了名,上了學堂。原來這考學十分容易,一個南方口音的女老師,問了黑壽山幾句話後,又叫他寫了一篇作文,就算錄取了。黑壽山住進了學校,了卻了黑白氏一樁心事,接下來,她就跑楊作新的事了。
黑白氏想以一個房東大嫂的身份,找一下毛澤東,訴一訴楊作新的冤情。這女人一向敢作敢為,凡事自作主張,她想到這一層了,遺憾的是沒有直接去找。她想,得有個引薦的人兒才對,於是,便四處打問,去找她的娘家堂兄弟。我們知道,她的幾個娘家堂兄弟,很早就參加了革命,熬到這個時候,也都或文或武,有了一定地位。黑白氏找到了一個,提出了自己的這宗事情。其實這宗事情的原原委委,渠渠道道,她的那個堂弟知道得很清楚,因此,他面有難色,他是陝北同志,擔心這件事把自己牽扯進去了。最後,他還是答應了黑白氏的要求。
黑白氏在楊家,度日如年,又等了幾天,天天去堂弟那裡,聽回音。最後,堂弟終於吐了口,說毛主席工作很忙,他說了,群眾上訪的事情,找信訪部門處理。據推測,這個堂弟並沒有去找,這是他自己的話。黑白氏聽了,卻信以為真,於是她失望了,就在堂弟那裡,連人也不避,破口大罵起來,說到楊作新出生入死,一片誠心,最後竟落得這麼個結局;說著說著,又哭起來。堂弟見了,趕快把她勸走了。
這期間,黑白氏試著去闖了幾次保安處,但是正如蕎麥說的那樣,她都被警衛擋住了,最後一次,甚至連大門也不讓進。一向有本事的黑白氏,現在才真正是傻了眼了,她怒從心頭起,惡從膽邊生,決定還是去找她的堂弟。堂弟是個領兵的,她要堂弟,領了自己的兵丁,砸了保安處,救出她的楊作新。堂弟聽了她的要求後,張嘴笑了,說這事萬萬辦不得的,縱然他願意,手下人也不會跟他幹的。黑白氏見狀,耍開了“黑皮”,賴著不走。雙方磨蹭了好長時間,最後,堂弟答應,他去說一說情,讓他的堂姐和楊作新見上一面,不過,不能聲張,要黑白氏穿上蕎麥的衣服,裝做蕎麥,去送一次飯。黑白氏見堂弟的忙,只能幫到這個份兒上,知道再求他,也沒用了,於是應承了下來。
探視楊作新的這一天到了。早早地,黑白氏就坐在鏡子前,開始梳理自己的頭髮。黑白氏這種類型的女人,她們沒有年齡,歲月不忍心在她們的小白臉和尖下巴上,刻下絲毫的痕跡。她的皮膚依舊是那種奶油白,一雙削肩,她的身段,好像是專門為穿那種中國式大襟襖所預備的,那麼妥帖、自然、灑脫。臉本來就夠白了,可她還是給臉上、脖頸上,淡淡地撲了一層官粉,以掩飾眉宇間兩點芝麻大的白麻子。頭髮仍然是黑油油的,她將頭髮,梳理整齊後,在腦後,綰了個盤龍髻,然後用一個銀簪子,從盤龍髻上穿過。黑白氏在收拾完畢,最後一次照鏡子的時候,才發現頭上有了幾根白髮,於是她央蕎麥妹子,為她將頭上的白髮拔掉。
楊作新將《七筆勾》用白麻紙抄好後,托哨兵捎給毛主席;捎到沒有捎到,他不知道。
他現在是徹徹底底地安靜了。事情想開以後,他明白對於他的不殺不放,只是一種策略,等這一段時間過了,局勢安定下來之後,自然就會對他有個交代。他已經被關押了近一年了,他想,大約快出去了吧!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促使楊作新過早地結束了他的生命。
黑白氏的兒子黑壽山,這一年滿十四歲;在家鄉上完了高小之後,黑白氏領著兒子,路途迢迢,來到了膚施城,聯繫兒子上陝甘寧邊區師範的事。
黑白氏早就聽說,她的舊日的情人楊作新,在膚施城裡擔任督學職務,楊作新的牢獄之災,她倒是沒聽說。這次來膚施城,她來找楊作新,名義上是為兒子報名上學,其實內心裡,還是想見見他。她已經知道他有婆姨了,所以也沒有什麼非分之想,只是多年未見,想見個面兒,拉一陣話。
黑白氏騎著毛驢,後邊跟著個半大小子黑壽山,黑壽山的鋪蓋鋪開了,搭在驢背上。母子二人,咯咯擰擰,進了膚施城。進了城後,鼻子底下一張嘴,見了人就打問,打問楊作新的住處,隨後,來到南門坡,楊作新家門前,槐樹上,將毛驢拴了,然後上前叩門,到楊家投宿。
見了蕎麥母子,一打問,才知道楊作新身上,竟發生了這樣一場變故。黑白氏一下子惱怒得好像換了一個人,她想起楊作新離開袁家村時,她曾信口說了一句“血光之災”之類的話,也是自己口臭,一句閒話,現在果然應驗了。她問蕎麥,這一年來,她都做了些什麼,蕎麥說,她一個婦道人家,又不識字,能做什麼,只能一日兩餐服侍好楊作新,慢慢看著,看將來事情咋發展,楊作新是被冤的,這一點,她可以肯定。黑白氏聽了,當下就要去看看楊作新,蕎麥說,把門的看得很嚴,外人不讓見的。黑白氏聽了,默默無語,“外人”這句話刺激了她。
當天夜裡,黑白氏母子,便在楊家安歇。第二天一早,黑白氏領著兒子,先到陝甘寧邊區師範,為兒子報了名,上了學堂。原來這考學十分容易,一個南方口音的女老師,問了黑壽山幾句話後,又叫他寫了一篇作文,就算錄取了。黑壽山住進了學校,了卻了黑白氏一樁心事,接下來,她就跑楊作新的事了。
黑白氏想以一個房東大嫂的身份,找一下毛澤東,訴一訴楊作新的冤情。這女人一向敢作敢為,凡事自作主張,她想到這一層了,遺憾的是沒有直接去找。她想,得有個引薦的人兒才對,於是,便四處打問,去找她的娘家堂兄弟。我們知道,她的幾個娘家堂兄弟,很早就參加了革命,熬到這個時候,也都或文或武,有了一定地位。黑白氏找到了一個,提出了自己的這宗事情。其實這宗事情的原原委委,渠渠道道,她的那個堂弟知道得很清楚,因此,他面有難色,他是陝北同志,擔心這件事把自己牽扯進去了。最後,他還是答應了黑白氏的要求。
黑白氏在楊家,度日如年,又等了幾天,天天去堂弟那裡,聽回音。最後,堂弟終於吐了口,說毛主席工作很忙,他說了,群眾上訪的事情,找信訪部門處理。據推測,這個堂弟並沒有去找,這是他自己的話。黑白氏聽了,卻信以為真,於是她失望了,就在堂弟那裡,連人也不避,破口大罵起來,說到楊作新出生入死,一片誠心,最後竟落得這麼個結局;說著說著,又哭起來。堂弟見了,趕快把她勸走了。
這期間,黑白氏試著去闖了幾次保安處,但是正如蕎麥說的那樣,她都被警衛擋住了,最後一次,甚至連大門也不讓進。一向有本事的黑白氏,現在才真正是傻了眼了,她怒從心頭起,惡從膽邊生,決定還是去找她的堂弟。堂弟是個領兵的,她要堂弟,領了自己的兵丁,砸了保安處,救出她的楊作新。堂弟聽了她的要求後,張嘴笑了,說這事萬萬辦不得的,縱然他願意,手下人也不會跟他幹的。黑白氏見狀,耍開了“黑皮”,賴著不走。雙方磨蹭了好長時間,最後,堂弟答應,他去說一說情,讓他的堂姐和楊作新見上一面,不過,不能聲張,要黑白氏穿上蕎麥的衣服,裝做蕎麥,去送一次飯。黑白氏見堂弟的忙,只能幫到這個份兒上,知道再求他,也沒用了,於是應承了下來。
探視楊作新的這一天到了。早早地,黑白氏就坐在鏡子前,開始梳理自己的頭髮。黑白氏這種類型的女人,她們沒有年齡,歲月不忍心在她們的小白臉和尖下巴上,刻下絲毫的痕跡。她的皮膚依舊是那種奶油白,一雙削肩,她的身段,好像是專門為穿那種中國式大襟襖所預備的,那麼妥帖、自然、灑脫。臉本來就夠白了,可她還是給臉上、脖頸上,淡淡地撲了一層官粉,以掩飾眉宇間兩點芝麻大的白麻子。頭髮仍然是黑油油的,她將頭髮,梳理整齊後,在腦後,綰了個盤龍髻,然後用一個銀簪子,從盤龍髻上穿過。黑白氏在收拾完畢,最後一次照鏡子的時候,才發現頭上有了幾根白髮,於是她央蕎麥妹子,為她將頭上的白髮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