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胡校尉一身浴血,滿臉猩紅如修羅,一面指揮擊退叛軍,一面親自率人沖入瓮城,強行關閉城門。禁軍身手高強,普通守城士兵原本難敵,然而被逼到無路可退,個個都如悍勇如虎的胡校尉一般,奮起而戰,節節逼退了將騎都尉率領來的百餘名禁軍。北門城樓燃起狼煙,向宮城傳達北門並未失守,將士們仍在鎮守死戰的訊息。
然而胡校尉看見,東面滾滾煙塵正從禁軍大營的方向湧來,他分不清來的是叛軍還是勤王之軍,也不知自己面對城下洶湧攻勢還能堅守多久。他登高眺望,心驚的發現,已攻入城內的叛軍顯然早有策劃,並不四下作亂,而是兵分兩路,一路直撲皇宮,另一路從東路繞過宮城,將宮城南面的奉先殿包圍了。
奉先殿外,黃沙鋪道,皇帝御駕在此。
扈從御駕的禁軍守衛在奉先殿前,然而奉先殿四面已被武成侯所率的叛軍圍困。此時宮門也已被誠王親率兵馬強行攻入,率領精銳兵馬偽裝成鹵簿儀仗入城的武成侯,已與內應反叛的禁軍會合。響應誠王起兵逼宮的四名禁軍將領,都是武成侯執掌禁軍時的心腹。
誠王與武成侯的兵馬,在太皇太后梓宮儀仗的掩護下,從北門入城;
禁軍大營中的叛軍不聲不響拿下了東門校尉,從東面入城接應。
當日京畿九衛內亂,皇帝出巡,誠王欲行兵諫,廢黜華皇后,統領禁軍的宸衛大將軍姚湛之,卻臨陣退縮,按兵不動,令誠王功敗垂成。今日禁軍卻已不只聽從姚湛之一人號令,武成侯老將出馬,餘威猶烈。在一代名宿武成侯眼中,姚湛之不過是自己提攜過的後輩小兒罷了。
武成侯鶴髮白須,披掛銀甲,親臨陣前,威神凜凜不讓壯年。
奉先殿前槍戟如林,戟尖上寒光的閃爍,連成一片起伏耀目的肅殺之網。長空之上,陰雲四合,飛鳥絕跡。殿前御駕儀仗如雲,華蓋寶扇被獵獵寒風吹得狼狽翻飛。御前護衛層層守護在殿前,與潮水般合圍而來的叛軍兵馬無聲對峙。
武成侯勒定韁繩,從馬背上居高俯視。
臨到太皇太后梓宮入城之日,皇帝突然傳詔,改在奉先殿奉安神禦。
宮中耳目早已將此消息傳遞到燕山。
武成侯獻計誠王,將計就計,兵分兩路,一路由誠王親自護送太皇太后梓宮入城,在宮門前發難,牽引京畿戍衛馳援;京畿九衛中的金吾衛早已是誠王的人,趁機策應,助誠王奪下宮城的控制權;另一路精銳主力由武成侯自己率領,包圍御駕所在的奉先殿,迎戰禁軍,擒住皇帝。一旦奪得先機在手,誠王入主宮中,威懾群臣,逼皇帝下旨遜位,便可大局落定。
武成侯策馬而出,揚聲傲然道,「臣武成侯高進,護送太皇太后梓宮回京奉安,神禦已至宮門,臣特來迎請皇上,還請皇上隨臣前往,行奉安大典。」
奉先殿的正門緩緩從內而開。
大侍丞單融白袍冉冉而出,駐足殿前,朝武成侯從容遙施一禮,「侯爺萬安。」
武成侯傲然不屑與閹人對答,冷冷道,「皇上何在?」
單融躬身應道,「皇上在宮中,親迎太皇太后梓宮歸來。」
武成侯的眼角猛一抽跳,目光凝結成冰,「臣聽聞有旨意,皇上要在奉先殿前迎候梓宮。」
「老奴不知有這道旨意,侯爺又是如何得知?」單融搖頭,眼角紋路揚起,似是笑意,每道紋路中都似藏有細碎鋒芒。
武成侯臉色隱隱透出青白,「為何龍輿在此,卻說皇上身在宮中?」
單融越發恭敬道,「侯爺有所不知,皇上一早來奉先殿祭拜過,因祭祀稍遲,為免誤了奉迎太皇太后的時辰,皇上便留下鑾駕儀仗,策馬先行回宮了。」
武成侯眯起眼,蒼老深陷的眼窩中,凌厲目光迎上單融不露聲色的謙卑笑容。單融仿佛沒有看到嚴陣以待的兵馬,若無其事道,「侯爺既然已到了奉先殿,可要入內祭拜?」
武成侯的心沉沉直向下墜去,多年征戰,煉就老狐一樣的鼻子,嗅得出陷阱的味道。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今日卻是箭已離弦,卻失了標靶,去得偏了。
兵臨御前已是謀逆死罪,退無可退,武成侯將心一橫,下令搜殿。
殿前禁衛全不抵抗,讓開通路,任叛軍長驅直入,直闖奉先殿內。
奉先殿裡里外外迅速搜遍,全無帝後的蹤跡。
這是一個陷阱。
武成侯明白過來,老馬失蹄,已然著了道。
皇帝小兒一向詭計多端,虛虛實實難以揣測,奉先殿前故布疑陣,騙自己率主力兵馬前來撲空,誠王那裡孤軍入宮,必然有險。武成侯高進到底是久經變亂的老辣人物,應對機變,一面下令將奉先殿前的御前護衛繳械,一面掉轉馬頭,下令全部兵馬撤回宮城馳援。
正當武成侯一馬當先而出,前哨飛馬來報——玄武衛、虎賁衛、執明衛等京畿各衛已將宮城與奉先殿之間通路截斷;宸衛大將軍姚湛之率領禁軍已從南門而入,正向奉先殿而來,從南面合圍我軍!
武成侯霍然明白,從一開始就步步落入了皇帝的設計之中。
原以為奉先殿前將有一場惡戰,主力兵力都來這一頭撲了空,回援之路又被隔斷,宮中誠王已成進退無路的孤軍。姚湛之有備而來,兵馬人數尚不得知,如此敵暗我明,硬拼並無勝算。
然而胡校尉看見,東面滾滾煙塵正從禁軍大營的方向湧來,他分不清來的是叛軍還是勤王之軍,也不知自己面對城下洶湧攻勢還能堅守多久。他登高眺望,心驚的發現,已攻入城內的叛軍顯然早有策劃,並不四下作亂,而是兵分兩路,一路直撲皇宮,另一路從東路繞過宮城,將宮城南面的奉先殿包圍了。
奉先殿外,黃沙鋪道,皇帝御駕在此。
扈從御駕的禁軍守衛在奉先殿前,然而奉先殿四面已被武成侯所率的叛軍圍困。此時宮門也已被誠王親率兵馬強行攻入,率領精銳兵馬偽裝成鹵簿儀仗入城的武成侯,已與內應反叛的禁軍會合。響應誠王起兵逼宮的四名禁軍將領,都是武成侯執掌禁軍時的心腹。
誠王與武成侯的兵馬,在太皇太后梓宮儀仗的掩護下,從北門入城;
禁軍大營中的叛軍不聲不響拿下了東門校尉,從東面入城接應。
當日京畿九衛內亂,皇帝出巡,誠王欲行兵諫,廢黜華皇后,統領禁軍的宸衛大將軍姚湛之,卻臨陣退縮,按兵不動,令誠王功敗垂成。今日禁軍卻已不只聽從姚湛之一人號令,武成侯老將出馬,餘威猶烈。在一代名宿武成侯眼中,姚湛之不過是自己提攜過的後輩小兒罷了。
武成侯鶴髮白須,披掛銀甲,親臨陣前,威神凜凜不讓壯年。
奉先殿前槍戟如林,戟尖上寒光的閃爍,連成一片起伏耀目的肅殺之網。長空之上,陰雲四合,飛鳥絕跡。殿前御駕儀仗如雲,華蓋寶扇被獵獵寒風吹得狼狽翻飛。御前護衛層層守護在殿前,與潮水般合圍而來的叛軍兵馬無聲對峙。
武成侯勒定韁繩,從馬背上居高俯視。
臨到太皇太后梓宮入城之日,皇帝突然傳詔,改在奉先殿奉安神禦。
宮中耳目早已將此消息傳遞到燕山。
武成侯獻計誠王,將計就計,兵分兩路,一路由誠王親自護送太皇太后梓宮入城,在宮門前發難,牽引京畿戍衛馳援;京畿九衛中的金吾衛早已是誠王的人,趁機策應,助誠王奪下宮城的控制權;另一路精銳主力由武成侯自己率領,包圍御駕所在的奉先殿,迎戰禁軍,擒住皇帝。一旦奪得先機在手,誠王入主宮中,威懾群臣,逼皇帝下旨遜位,便可大局落定。
武成侯策馬而出,揚聲傲然道,「臣武成侯高進,護送太皇太后梓宮回京奉安,神禦已至宮門,臣特來迎請皇上,還請皇上隨臣前往,行奉安大典。」
奉先殿的正門緩緩從內而開。
大侍丞單融白袍冉冉而出,駐足殿前,朝武成侯從容遙施一禮,「侯爺萬安。」
武成侯傲然不屑與閹人對答,冷冷道,「皇上何在?」
單融躬身應道,「皇上在宮中,親迎太皇太后梓宮歸來。」
武成侯的眼角猛一抽跳,目光凝結成冰,「臣聽聞有旨意,皇上要在奉先殿前迎候梓宮。」
「老奴不知有這道旨意,侯爺又是如何得知?」單融搖頭,眼角紋路揚起,似是笑意,每道紋路中都似藏有細碎鋒芒。
武成侯臉色隱隱透出青白,「為何龍輿在此,卻說皇上身在宮中?」
單融越發恭敬道,「侯爺有所不知,皇上一早來奉先殿祭拜過,因祭祀稍遲,為免誤了奉迎太皇太后的時辰,皇上便留下鑾駕儀仗,策馬先行回宮了。」
武成侯眯起眼,蒼老深陷的眼窩中,凌厲目光迎上單融不露聲色的謙卑笑容。單融仿佛沒有看到嚴陣以待的兵馬,若無其事道,「侯爺既然已到了奉先殿,可要入內祭拜?」
武成侯的心沉沉直向下墜去,多年征戰,煉就老狐一樣的鼻子,嗅得出陷阱的味道。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今日卻是箭已離弦,卻失了標靶,去得偏了。
兵臨御前已是謀逆死罪,退無可退,武成侯將心一橫,下令搜殿。
殿前禁衛全不抵抗,讓開通路,任叛軍長驅直入,直闖奉先殿內。
奉先殿裡里外外迅速搜遍,全無帝後的蹤跡。
這是一個陷阱。
武成侯明白過來,老馬失蹄,已然著了道。
皇帝小兒一向詭計多端,虛虛實實難以揣測,奉先殿前故布疑陣,騙自己率主力兵馬前來撲空,誠王那裡孤軍入宮,必然有險。武成侯高進到底是久經變亂的老辣人物,應對機變,一面下令將奉先殿前的御前護衛繳械,一面掉轉馬頭,下令全部兵馬撤回宮城馳援。
正當武成侯一馬當先而出,前哨飛馬來報——玄武衛、虎賁衛、執明衛等京畿各衛已將宮城與奉先殿之間通路截斷;宸衛大將軍姚湛之率領禁軍已從南門而入,正向奉先殿而來,從南面合圍我軍!
武成侯霍然明白,從一開始就步步落入了皇帝的設計之中。
原以為奉先殿前將有一場惡戰,主力兵力都來這一頭撲了空,回援之路又被隔斷,宮中誠王已成進退無路的孤軍。姚湛之有備而來,兵馬人數尚不得知,如此敵暗我明,硬拼並無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