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胤禎到了莊子上之後,一開始還不敢跟自家四哥聯繫,怕被皇阿瑪和八哥那邊的人察覺了去,後來還是四哥主動聯繫的他。

  皇阿瑪跟八哥在京城對招,四哥跟他也沒閒著,都在暗處使勁兒。

  這輩子的情況和上輩子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趁著還沒被擺到明面上來,先查一查八哥手底下的那些官員,旗幟鮮明的要清楚,暗地裡投靠的也應當做到心中有數。

  四爺也在尋找當年才用得慣的那些人,早早地納入麾下,就算這些人里現在很多還名聲不顯、地位不高,但能力是有的,都是可用之人。

  其次就是出海的事兒了,這事兒由胤禎具體來負責,當年善於造船的工匠,還有頭一批被選拔出來的水手和漁民,胤禎雖然不能全都記得,但其中的佼佼者,他還是有印象的。

  四哥上位之後,也是要推行出海這事兒的,早做準備當然不會浪費,如果這中間真要出了什麼岔子,他跟四哥也能帶著手底下的人直接奔著海外去,也算得上是一條不錯的退路。

  當然最好是什麼茬子都不要出,比起海外,他還是更喜歡故土。

  胤禎除了帶著幾個孩子種地,也有親自教他們西學,在這方面他是沒有偏頗的,九個兒女一塊教,反正對於西學他們的了解都不深,也就不存在進度上的差別。

  這樣歲月靜好的日子,時不時的總會被打斷,尤其是過了年之後,皇阿瑪頻頻讓他跟四哥進京,有些事情可以推脫,有些事情是推脫不掉的。

  比如皇阿瑪六十歲的壽辰。

  六十是整壽,自古以來的帝王,很少有能活到六十歲的,所以皇阿瑪打算大辦,也借著此次的宴席與臣民同樂。

  所以跟往年不同,今年皇阿瑪的壽辰不在紫禁城裡過,而是選在了暢春園。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無論是臣子,還是百姓,也無論男女,都可以前往赴宴。

  可以預想,這必然是一場可以載入史書的生辰宴。

  連臣子和百姓都宴請了,兒子們哪能還不到場,當然了,廢太子和已經被圈禁的直郡王肯定不在其列。

  四爺和十四無論如何都是要去的,哪怕是皇

  上不宣他們,他們也不可能在這一天還窩在莊子裡頭,不光是他們自己要去,妻兒也要一併帶過去。

  這輩子的胤禎不比上輩子,在暢春園附近壓根就沒有他的園子,附近也沒有他的莊子,從京城去往暢春園路途不近,再加上如今又是春寒料峭的時候,胤禎乾脆帶著妻兒住進了四哥的圓明園。

  圓明園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胤禎帶著一家老小住進去,直接就占了小半個園子,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兄弟倆共同的園子呢。

  之所以如此不客氣,那也是因為私底下的準備越來越充足,心裡邊有底氣,自然也就不會畏首畏尾。

  當然還得感謝八哥,這半年以來,八哥可是做他們的擋箭牌,有八哥在,皇阿瑪對他跟四哥的忌憚就沒那麼深。

  皇阿瑪的生辰宴自然有禮部的人來張羅,但除禮部的人以外,誠親王也參與其中了,老大、老二都已經廢了,老三雖然名聲不好,但是在底下的兄弟裡頭就數他最是年長了。

  這事兒若是不交給老四和老八來辦,那就只能交給老三了,十四還不夠格。

  胤禎後邊大大小小跟了五個兒子,四爺身後則是跟了三個兒子,臉上留有疤痕的弘時,還有個頭幾乎一般高的弘曆和弘晝。

  這八個孩子一出現就極為的顯眼,孩子們的阿瑪躲到莊子上去了,連帶著幾個孩子在京城露面的機會也跟著減少。

  四爺跟十四沒有因為那件事情交惡,但下邊的孩子就不一樣了,兩個阿瑪有說有笑的走在一塊,兩邊的孩子則是涇渭分明,互相都不搭理。

  弘春看上去應該是有幾分心虛,所以也站在了最邊上,直接躲開了弘時。

  弘明倒是還挺大方的,雖然沒怎麼說話,但最起碼沒躲開,剛見面的時候,還跟四伯家的幾個孩子打了招呼,尤其是堂兄弘時。

  甭管這事兒是不是遭人算計了,他都愧對於堂兄弘時。

  阿瑪沒有追求大位的心思,以前是幫著八伯,如今是幫著四伯。

  他相信阿瑪的眼光,但正是因為相信,才對弘時堂兄越發愧疚,破相之人,想要謀求那個位置可就難了。

  康熙六十歲的壽宴,不光是規格相當之大,宴請的客人也相當新奇,可以說是亘古未有之事。

  所以在宴會開始的時候,大夥的注意力就基本上都放到了這些客人和皇上身上,尤其是小孩子。

  胤禎跟自家四哥坐得近,就瞧著弘曆眼睛裡都有光了。

  第109章

  胤禎不覺得好笑,也不覺得新奇,只覺得有些一言難盡。

  弘曆的性子,他是有幾分了解的,哪兒哪兒都不像四哥,都是隔輩遺傳,有幾分像皇阿瑪,但跟皇阿瑪比起來,弘曆還差著呢。

  今兒瞧見了皇阿瑪的千叟宴,弘曆能注意到的可能不是其中的政治意義,而是這場面的浮華。

  上輩子弘曆就喜歡辦宴會,府中的女子也喜歡辦宴會,手裡的銀子基本上都花在這些事情上了,壓根兒就沒給子孫留下多少東西。

  這方面弘曆跟皇阿瑪就挺像的,不喜歡給子孫後代多準備些保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