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信上,宗翰痛斥了楊華背信棄義的行為,說,宋金兩國有和約在先,金國也將河北之地交給了漢人,可現在河東軍卻無故侵略燕雲,這就是漢人所謂的仁義嗎?

  楊華接過信哈哈大笑:“強盜的邏輯,宗翰居然也同我談起信義了。”

  他對信使說:“回去對宗翰說,要作戰便作戰,說那麼多廢話做什麼?三日之後,我將於他會獵於燕。”

  ……

  決戰還沒有開始,又有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是關於關中之戰的。

  當然,因為關中離這裡路途遙遠,使者在路上跑了一個多月,等消息傳到楊華的中軍行轅,已經是舊聞了。

  在一年的時間裡,無可否認,一開始,河東軍在關中的軍事行動並不順利。張浚搶先一步占據了關中平原,聚集了強大的力量,不斷地給華縣的吳敏和涇原的劉琦、曲端以很大壓力。

  雙方在一年時間大大小小打了二十多戰,每戰都以河東軍的失敗而告終。

  曲、劉二人也被牢牢地擋在陝北,無法南下。至於吳敏則只能呆在華縣地區,苦苦支撐,像一根釘子一樣釘在那裡。

  進攻擊不暢,一向不和的劉琦和曲斷在對敵戰略上卻出奇的一致。他們不顧席供的反對,穩紮穩打,依託城池和堡壘同張浚打起了消耗戰。

  有著寧夏的後勤支持,涇原軍也耗得起。坐鎮寧夏的趙行德源源不絕地將軍糧、馬匹、器械和青壯向南輸送。

  結果是涇原軍越打越多,越打越強,而張浚的部隊卻是越打越少。雖然說張浚不斷取得勝利,可也怪了,勝仗打得越多,軍隊的士氣卻越加沮喪。

  戰事很快拖一年,這一年,關中因為不停打仗,已經破敗不堪,糧食匱乏。

  於是,勝利的天平開始朝河東軍傾斜了。

  變故發生在華縣,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河東名將李彥仙突襲張浚大營,將戰火直接燒到了西京城下。

  同時,各地河東軍向是商量好了似的同時發起兇猛的進攻。

  這個時候,缺衣少食的張鈞軍一片混亂,加上指揮部被搗毀,形勢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一個月時間內,吳敏和劉琦東西對進,橫掃整個渭河平原,並拿下空無一人的長安。至此,關中完全落入楊華手中。而張浚則帶著三千多殘軍退守仙人關,阻擋河東軍進入四川的道路。

  整個關中戰事在拖延了一年多時間後,終於完滿地落幕了。

  在這一次戰役中,一大批名將成長起來。劉琦、李彥仙將作為天承朝最著名的將領走上歷史舞台。

  其實,關中的解放在楊華的預料之中。雖然表面上,張浚占了先手。可他的部隊孤懸關中,沒有後勤基地,沒有援軍,一應軍需都要靠渭河平原的產出。

  可劉琦他們則背靠著富饒的寧夏,要什麼有什麼。

  一旦長期對峙下去,張浚的戰爭資源耗盡,就只有敗亡一途了。

  戰爭的大局並不是靠幾個名將,或者幾條計謀就能解決問題的。靠的是綜合國力,靠的是壓倒性的力量。

  楊華給吳敏下令,名劉琦駐守關中,待機協同河東主力東出潼關,經略河南、荊楚。

  而吳敏和趙子清則攻擊仙人關,準備入川。

  中國的形式基本明朗,現在就看燕京之戰最後的結果了。

  可大決戰這樣一場賭博,不到揭盅的那一刻,誰也不知道最後的勝負。可你還是要賭,站到天下這個大舞台上,你還有得選擇嗎?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全本)

  於到了那一天。

  天剛破曉,兩軍就在寬闊的平原上結陣,準備這最後的廝殺。

  去路已被河東軍封住,要想順利地回到北方,女真人也只能拼命了。

  而面對著女真這個漢族和各民族最兇狠的敵人,河東軍也無法逃避,終歸有決戰的這一天。

  雪停了,這場小雪還沒落地就已經融化,空氣清冽得令人心情舒爽。天也放晴了,太陽還沒出來,天上的白雲就已經開始燦爛。

  河東軍三萬五千人在平原上結成十幾個方陣,靜靜地看著前方。沒有人說話,從人和戰馬口鼻里噴出的熱氣升騰而上,在頭頂上形成一片白色的薄霧。

  敵人也全體出動了,一共五萬女真精銳。至於海族和偽齊的軍隊因為戰鬥力實在糟糕,被丟在後面當輔兵使用。對於這些輔兵,楊華並不放在眼裡,說到底,這一場對決是河東軍與女真士兵之間的事情。至於海人、偽齊軍還有此呆在燕京城裡的郭藥師,也只配當看客。

  楊華本打算說些什麼鼓舞士氣,可話到嘴邊,卻什麼也說不出來。他只是虛著眼睛看了看前方薄霧中黑黝黝的女真軍陣,然後轉頭下令:“命令李鷂子,騎兵出擊。“

  這一次,河東軍要主動進攻。

  游奕軍出動了,五千騎兵毫無保留。

  大隊人馬緩緩地向前走去。一列接著一列。如同閒庭漫步。

  雖然戰馬沒有跑起來。可轟隆地馬蹄聲還是讓大地劇烈地顫抖起來。這是河東軍辛苦建立地騎兵部隊。為了這一支騎兵。楊華甚至滅掉了一個國家。再看他們身上。都穿著堅固地鎧甲。輕騎兵手都提著一把雪亮地馬刀。而重騎兵雖然不多。但聲勢卻更家浩大。所有人都擎著一把細長地騎槍。槍頭上地三角小旗迎風飄揚。組成一片旗幟之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