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集團軍群的作戰處人員曾經坐我們的指揮列車到烏曼去監督這兩個集團軍在戰鬥中的合作。第1裝甲集團軍司令部即設在烏曼,而第8集團軍司令部也在其附近。當在烏曼時我曾經兩次企圖親往前線視察,但每次我的車輛卻都被深陷在泥濘或積雪之中。在這種地面上,俄國坦克的寬履帶就要比我們的好得多了。
因為已經沒有希望使裝甲部隊達到這個包圍圈,所以我命令那兩個被圍的軍向西南突圍。此時他們已經四面受逼,現在留下來的空間南北約為30英里,而東面則只有10-12英里。俄國人於2月4日已要求他們投降。
在他們的軍長,斯提麥曼(Stemmermann)和李布(Lieb)兩將軍指揮之下,這兩個軍在2月16日到17日之間的夜裡開始突圍。當他們向第3軍前進時,後者也作了最後的努力,至少也調派了少數的坦克通過無底的泥海去迎接他們。在包圍圈中的兩個軍已經奉到了集團軍群的指示,使用其全部的炮兵和彈藥支援這個突破。因為在深泥中,無法作越野的行動,炮彈打完之後,火炮也就留在原地不動。
我們坐在指揮列車中等候突圍成功的消息,其內心中的焦急是不難想見的。2月17日凌晨1時25分,第一個好消息傳來,突圍部隊已經與第3裝甲軍的矛頭建立了接觸。在他們之間的敵人已被擊潰。到了2月28日,我們知道有30000人到35000人已經逃出了這個口袋。被圍單位共為6個師和1個旅,但前線兵力早已減弱,所以這個數字應該算是已經能夠代表戰鬥部隊的大部分了。(註:在被圍之前,根據發口糧的名冊,兩個軍共為54000人。但其中有某些後勤單位根本不在包圍圈內。)不過使人傷心的卻是大部分傷兵均未能運出,而斯提麥曼將軍在戰鬥中又陣亡了。
不過無論如何,這兩個軍是終於逃避了第6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的同樣厄運。希特勒又是要求死守,但最後還是同意集團軍群的命令。後者在下達突圍命令時,事先並未通知希特勒,以免他又出面干涉。
自然,火炮和重兵器的大部分都深陷在泥中。由於部隊的超人努力,才勉強救出一小部分。這次被救出的6個半師很明顯暫時必須退出前線。這種戰鬥力的損失雖然使集團軍群的地位更為困難,但至少已經救出了兩個軍的戰士,那卻還是值得欣慰的。
在觀察了那些參加突圍的各單位之後,我的作戰指揮所就又返回普羅斯庫羅夫。集團軍群左翼的情況發展使我們有必須趕回之必要。
羅夫諾
因為前述的種種原因,本集團軍群已經竭盡其全力於2月間阻止敵人突破其正面的中央。當其右翼仍堅守在第聶伯河灣中時,它首先解除其被切斷的危險。接著又救出在齊爾卡賽包圍圈中的兩個軍。當這些任務均已完成之後,我們的注意力也就必然又注意到集團軍群地區北面的發展。
此時,第4裝甲集團軍的正面是面對著東北方,實際上是相當的連續,從文尼察的東北到希皮托夫卡(射petovka)小鎮以西為止。後者在集團軍群總部所在地普羅斯庫羅夫正北面,相距約為50英里。在希皮托夫卡,該集團軍的連續正面告一結束。這條正面全長約150英里,由3個軍指揮9個師來防守——5個步兵師、兩個裝甲師和兩個裝甲步兵師——他們的實力早已減弱,但卻仍堪一戰。在目前對於該集團軍正面的壓力已經減輕,敵軍已經暫停前進。雖然如此,很明顯,第4裝甲集團軍想憑這樣的兵力,是決難對抗一個遠較優勢的強敵。
但同時又還另有一個危險,對於整個集團軍群的地位而言,其意義是遠較嚴重。在第4裝甲集團軍西翼的前面,一直延展到在其北面中央集團軍群南界為止,現在有一個大空洞,其中幾乎全無德國的存在。敵人遲早有一天,會從這個地區中對第4裝甲集團軍發動一個大規模的迂迴運動,這也就是象徵著整個南面集團軍群被包圍了。即令這個真空地區的北部——平斯克沼地——是不適宜於任何大規模的作戰,但是在第4裝甲集團軍正面,還是有一個寬達40英里從東到西的陸橋。從基輔經過日托米爾到羅夫諾的公路線也就通過那裡。
為了封鎖這座陸橋,這個集團軍群已經把第13軍移到了其極北翼上。後者由我在第38軍軍長任內的前參謀長,豪飛將軍(Gen. Hauffe)所率領。他在1944年3月間,在其部隊先頭不幸戰死了。從2月到3月,豪飛將軍憑著極少量的兵力,阻止了敵軍在公路兩側的前進,累次逃脫了遠較其強大敵人的錐形運動。在北面的平斯克沼澤地區之內,另有一些警察單位看守著從基輔到波蘭的大鐵路。
當然,面對著巨大的優勢,這個孤獨的第13軍很難使敵人的前進延遲得太久。早在2月初,羅夫諾鎮被攻陷,結果使第13軍必須向西退往杜布羅(Dubmo)。
烏克蘭的總督柯赫(Koch)本是駐在羅夫諾,當然不失時機的溜走了。希特勒卻要殺那個應對鎮失陷負責的將領,據柴茲勒爾說,甚至於凱特爾也要求把那裡的最高指揮官立即槍決。柴茲勒爾力表反對,勸希特勒應聽取將領們的意見。戈林也就插入了進來,他說:“呵,您不能這樣做,若如此也就喪失了國家元首的尊嚴。”不僅這是戈林所不應過問的事情,而且他也最無權利來指責他人不盡職。這也可以證明他是如何痛恨陸軍將領和陸軍的全體。事實上,希特勒卻沒有接受凱特爾和戈林的建議,而只命令開調查庭,結果原有被指控的軍官無罪,而負責羅夫諾地區的師長卻被宣判了死刑。以後又由於我的解釋,希特勒還是赦免了他。
因為已經沒有希望使裝甲部隊達到這個包圍圈,所以我命令那兩個被圍的軍向西南突圍。此時他們已經四面受逼,現在留下來的空間南北約為30英里,而東面則只有10-12英里。俄國人於2月4日已要求他們投降。
在他們的軍長,斯提麥曼(Stemmermann)和李布(Lieb)兩將軍指揮之下,這兩個軍在2月16日到17日之間的夜裡開始突圍。當他們向第3軍前進時,後者也作了最後的努力,至少也調派了少數的坦克通過無底的泥海去迎接他們。在包圍圈中的兩個軍已經奉到了集團軍群的指示,使用其全部的炮兵和彈藥支援這個突破。因為在深泥中,無法作越野的行動,炮彈打完之後,火炮也就留在原地不動。
我們坐在指揮列車中等候突圍成功的消息,其內心中的焦急是不難想見的。2月17日凌晨1時25分,第一個好消息傳來,突圍部隊已經與第3裝甲軍的矛頭建立了接觸。在他們之間的敵人已被擊潰。到了2月28日,我們知道有30000人到35000人已經逃出了這個口袋。被圍單位共為6個師和1個旅,但前線兵力早已減弱,所以這個數字應該算是已經能夠代表戰鬥部隊的大部分了。(註:在被圍之前,根據發口糧的名冊,兩個軍共為54000人。但其中有某些後勤單位根本不在包圍圈內。)不過使人傷心的卻是大部分傷兵均未能運出,而斯提麥曼將軍在戰鬥中又陣亡了。
不過無論如何,這兩個軍是終於逃避了第6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的同樣厄運。希特勒又是要求死守,但最後還是同意集團軍群的命令。後者在下達突圍命令時,事先並未通知希特勒,以免他又出面干涉。
自然,火炮和重兵器的大部分都深陷在泥中。由於部隊的超人努力,才勉強救出一小部分。這次被救出的6個半師很明顯暫時必須退出前線。這種戰鬥力的損失雖然使集團軍群的地位更為困難,但至少已經救出了兩個軍的戰士,那卻還是值得欣慰的。
在觀察了那些參加突圍的各單位之後,我的作戰指揮所就又返回普羅斯庫羅夫。集團軍群左翼的情況發展使我們有必須趕回之必要。
羅夫諾
因為前述的種種原因,本集團軍群已經竭盡其全力於2月間阻止敵人突破其正面的中央。當其右翼仍堅守在第聶伯河灣中時,它首先解除其被切斷的危險。接著又救出在齊爾卡賽包圍圈中的兩個軍。當這些任務均已完成之後,我們的注意力也就必然又注意到集團軍群地區北面的發展。
此時,第4裝甲集團軍的正面是面對著東北方,實際上是相當的連續,從文尼察的東北到希皮托夫卡(射petovka)小鎮以西為止。後者在集團軍群總部所在地普羅斯庫羅夫正北面,相距約為50英里。在希皮托夫卡,該集團軍的連續正面告一結束。這條正面全長約150英里,由3個軍指揮9個師來防守——5個步兵師、兩個裝甲師和兩個裝甲步兵師——他們的實力早已減弱,但卻仍堪一戰。在目前對於該集團軍正面的壓力已經減輕,敵軍已經暫停前進。雖然如此,很明顯,第4裝甲集團軍想憑這樣的兵力,是決難對抗一個遠較優勢的強敵。
但同時又還另有一個危險,對於整個集團軍群的地位而言,其意義是遠較嚴重。在第4裝甲集團軍西翼的前面,一直延展到在其北面中央集團軍群南界為止,現在有一個大空洞,其中幾乎全無德國的存在。敵人遲早有一天,會從這個地區中對第4裝甲集團軍發動一個大規模的迂迴運動,這也就是象徵著整個南面集團軍群被包圍了。即令這個真空地區的北部——平斯克沼地——是不適宜於任何大規模的作戰,但是在第4裝甲集團軍正面,還是有一個寬達40英里從東到西的陸橋。從基輔經過日托米爾到羅夫諾的公路線也就通過那裡。
為了封鎖這座陸橋,這個集團軍群已經把第13軍移到了其極北翼上。後者由我在第38軍軍長任內的前參謀長,豪飛將軍(Gen. Hauffe)所率領。他在1944年3月間,在其部隊先頭不幸戰死了。從2月到3月,豪飛將軍憑著極少量的兵力,阻止了敵軍在公路兩側的前進,累次逃脫了遠較其強大敵人的錐形運動。在北面的平斯克沼澤地區之內,另有一些警察單位看守著從基輔到波蘭的大鐵路。
當然,面對著巨大的優勢,這個孤獨的第13軍很難使敵人的前進延遲得太久。早在2月初,羅夫諾鎮被攻陷,結果使第13軍必須向西退往杜布羅(Dubmo)。
烏克蘭的總督柯赫(Koch)本是駐在羅夫諾,當然不失時機的溜走了。希特勒卻要殺那個應對鎮失陷負責的將領,據柴茲勒爾說,甚至於凱特爾也要求把那裡的最高指揮官立即槍決。柴茲勒爾力表反對,勸希特勒應聽取將領們的意見。戈林也就插入了進來,他說:“呵,您不能這樣做,若如此也就喪失了國家元首的尊嚴。”不僅這是戈林所不應過問的事情,而且他也最無權利來指責他人不盡職。這也可以證明他是如何痛恨陸軍將領和陸軍的全體。事實上,希特勒卻沒有接受凱特爾和戈林的建議,而只命令開調查庭,結果原有被指控的軍官無罪,而負責羅夫諾地區的師長卻被宣判了死刑。以後又由於我的解釋,希特勒還是赦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