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衛寧深深一揖,毫不介懷剛才被攻之事,由衷贊道:“二位將軍能以精兵破強敵,揚國威於塞外,真乃世之良將!”
高順素來威嚴,不愛說話,但見到兩個名聞天下的人,還是循禮回答。“衛大才子文名智計天下共知,高某仰慕已久,今日幸得一見!”
“說來甚巧,高將軍與我同為河東人;張將軍與我王叔倒是同為雁門人士。我們也算有緣,他日相會一聚如何?”衛寧真心喜歡這兩位善將,在他眼中,文人就該安國於內,武人就該御虜於外,而他們無疑就是真真正正的為將者。
張遼、高順自然應允,上馬告辭。賈詡見旁有雜人,說:“仲道,可否借他處一言?”
二人來到府中小院,賈詡面露擔憂之色,問:“你還要伺機而動嗎?”
衛寧盯了眼賈詡,面容淡然,不置可否。“寧不知先生何意!寧整日歡縱,難道還能有啥意圖不成?”
“仲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了我!不要再逆天而為了!蒼天已死啊!”賈詡捋著短須,仰望蒼穹,擔憂之情更重。
“蒼天已死?”衛寧重複道,神色劇變,這可是當年黃巾軍的叛反口號。“賈先生,你……”
“漢室之弊,非一時一人能除,積重難返啊!天不欲存漢,你又何必強為?”
衛寧痛苦萬分,他知道,賈詡說的,也許是對的。但他不能放棄自己的理想,清平天下,力扶漢室於傾危!
“我不會放棄的,只要尚有口氣,就一定要奮鬥不息!”衛寧流露的堅定,是那麼難以動搖,恍惚間令人心疑面前的不是一個文士而是東嶽巍重的泰山。
賈詡憂心忡忡,衛寧如果繼續堅持,那他的第一步必然是剷除董卓,而這無疑會將他引上死路。不是他智謀不足,而是藏在暗處的那個“敵人”,他不可能成功。
“那好!賈某倒要一問,你的志向是什麼?”賈詡決心通過一場辯論,能讓他清醒過來,不再肆意妄為。
“治國平天下!”衛寧毫不猶豫地說了出來,有種理所當然的感覺。
“那國與天下有何不同?”
衛寧頓時語塞,在他的理念中,國不就是天下嗎?見衛寧陷於沉思,賈詡步步緊逼,勢將他帶入自己的思維之中。“國,乃一人一家之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新穎,聞所未聞,衛寧有了些震動,賈詡怎會就此放棄?“那你所為者,一人一家抑或天下萬家?”
衛寧思緒開始被引導,賈詡繼續傳達著自己的理念。“漢室衰微,難以維繼,有若周朝。內有諸侯權臣之憂,外有黎民盜跖之患。而今唯有破而後立,重塑天地,才是救天下人之道。”
衛寧似乎理解了賈詡的天下觀,觸摸到了他的信念。“那依你之言,你是要將漢室徹底推dao,另立大廈?效王莽故事?那這座大廈就是董卓?”
賈詡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憑我一人之力,豈敢妄言重建天下大廈!至於效王莽故事,更是可笑。日後天下必然戰國再現,董卓就算問鼎,政令所行之處也不過是京畿、西涼和并州罷了。”
賈詡的見識,不謂不深,但也不能說衛寧沒看出來。早在年少離家求學歸來後,衛寧就知道,天下將亂,時代將徹底改變。只是一直設想的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開啟太平盛世的大門,遠離戰端。但後來的一切,先是十常侍和何進,接著是丁原,現在的董卓更是文武鼎盛,難以制止。董卓之後,又會有誰呢?
衛寧陷入了深思,一直以來被自己壓制的念頭,在賈詡的開啟下,全數冒了出來。“殘月來襲”的時代,真的無法避免嗎?他仰望陰沉的天空,在心中說出了他的疑問,但老天爺沒有回答他。衛寧從未有過這般動搖,長嘆道:“賈先生,你回吧!”
賈詡看出衛寧的變化,道出了告別的意思。“此次一別,再相見不知又是何時了。”
“先生要離京?”
賈詡捻須道:“京中大局已定,我也該往陝地牛輔處了。你好自為之,告辭了!”
原本,賈詡離去,衛寧該倍感慶幸,自此董卓一方再也無人能阻止他的計策了。可是經過今天一談,衛寧不清楚,除掉了董卓,就真能實現平天下的夙願嗎?
賈詡走了,留給衛寧的是長久的獨思,回應他的只剩下陰鬱的蒼天。他仿佛一個暮年老人,開始回憶生平。富裕之家,少年知名,寵溺自己的父親;年少立志,四方求學,博學高士的師父;弱冠為官,名揚天下,賢慧溫柔的妻子、紅顏。還有信任有加的何太后,懦弱無威的皇帝,智計相當的曹操,剛勇善謀的袁紹,武技無匹的王叔,為政有方的諾巴,長於統軍的拂勒,機智過人的楊修……
“仲道,走了!”王越進來催促上路。
衛寧從自個的思緒中清醒過來,歉意地笑了笑,說:“王叔,你和文姬去吧!我不回河東了!文姬那……你幫忙解釋下!”
王越詫異,看著衛寧認真的表情,明白他有自己的想法。“你自己保重!”
不一會,蔡琰隨著王越,駕車一路朝北,向著河東去了。這一別,再見又將是何時!
高順素來威嚴,不愛說話,但見到兩個名聞天下的人,還是循禮回答。“衛大才子文名智計天下共知,高某仰慕已久,今日幸得一見!”
“說來甚巧,高將軍與我同為河東人;張將軍與我王叔倒是同為雁門人士。我們也算有緣,他日相會一聚如何?”衛寧真心喜歡這兩位善將,在他眼中,文人就該安國於內,武人就該御虜於外,而他們無疑就是真真正正的為將者。
張遼、高順自然應允,上馬告辭。賈詡見旁有雜人,說:“仲道,可否借他處一言?”
二人來到府中小院,賈詡面露擔憂之色,問:“你還要伺機而動嗎?”
衛寧盯了眼賈詡,面容淡然,不置可否。“寧不知先生何意!寧整日歡縱,難道還能有啥意圖不成?”
“仲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了我!不要再逆天而為了!蒼天已死啊!”賈詡捋著短須,仰望蒼穹,擔憂之情更重。
“蒼天已死?”衛寧重複道,神色劇變,這可是當年黃巾軍的叛反口號。“賈先生,你……”
“漢室之弊,非一時一人能除,積重難返啊!天不欲存漢,你又何必強為?”
衛寧痛苦萬分,他知道,賈詡說的,也許是對的。但他不能放棄自己的理想,清平天下,力扶漢室於傾危!
“我不會放棄的,只要尚有口氣,就一定要奮鬥不息!”衛寧流露的堅定,是那麼難以動搖,恍惚間令人心疑面前的不是一個文士而是東嶽巍重的泰山。
賈詡憂心忡忡,衛寧如果繼續堅持,那他的第一步必然是剷除董卓,而這無疑會將他引上死路。不是他智謀不足,而是藏在暗處的那個“敵人”,他不可能成功。
“那好!賈某倒要一問,你的志向是什麼?”賈詡決心通過一場辯論,能讓他清醒過來,不再肆意妄為。
“治國平天下!”衛寧毫不猶豫地說了出來,有種理所當然的感覺。
“那國與天下有何不同?”
衛寧頓時語塞,在他的理念中,國不就是天下嗎?見衛寧陷於沉思,賈詡步步緊逼,勢將他帶入自己的思維之中。“國,乃一人一家之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新穎,聞所未聞,衛寧有了些震動,賈詡怎會就此放棄?“那你所為者,一人一家抑或天下萬家?”
衛寧思緒開始被引導,賈詡繼續傳達著自己的理念。“漢室衰微,難以維繼,有若周朝。內有諸侯權臣之憂,外有黎民盜跖之患。而今唯有破而後立,重塑天地,才是救天下人之道。”
衛寧似乎理解了賈詡的天下觀,觸摸到了他的信念。“那依你之言,你是要將漢室徹底推dao,另立大廈?效王莽故事?那這座大廈就是董卓?”
賈詡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憑我一人之力,豈敢妄言重建天下大廈!至於效王莽故事,更是可笑。日後天下必然戰國再現,董卓就算問鼎,政令所行之處也不過是京畿、西涼和并州罷了。”
賈詡的見識,不謂不深,但也不能說衛寧沒看出來。早在年少離家求學歸來後,衛寧就知道,天下將亂,時代將徹底改變。只是一直設想的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開啟太平盛世的大門,遠離戰端。但後來的一切,先是十常侍和何進,接著是丁原,現在的董卓更是文武鼎盛,難以制止。董卓之後,又會有誰呢?
衛寧陷入了深思,一直以來被自己壓制的念頭,在賈詡的開啟下,全數冒了出來。“殘月來襲”的時代,真的無法避免嗎?他仰望陰沉的天空,在心中說出了他的疑問,但老天爺沒有回答他。衛寧從未有過這般動搖,長嘆道:“賈先生,你回吧!”
賈詡看出衛寧的變化,道出了告別的意思。“此次一別,再相見不知又是何時了。”
“先生要離京?”
賈詡捻須道:“京中大局已定,我也該往陝地牛輔處了。你好自為之,告辭了!”
原本,賈詡離去,衛寧該倍感慶幸,自此董卓一方再也無人能阻止他的計策了。可是經過今天一談,衛寧不清楚,除掉了董卓,就真能實現平天下的夙願嗎?
賈詡走了,留給衛寧的是長久的獨思,回應他的只剩下陰鬱的蒼天。他仿佛一個暮年老人,開始回憶生平。富裕之家,少年知名,寵溺自己的父親;年少立志,四方求學,博學高士的師父;弱冠為官,名揚天下,賢慧溫柔的妻子、紅顏。還有信任有加的何太后,懦弱無威的皇帝,智計相當的曹操,剛勇善謀的袁紹,武技無匹的王叔,為政有方的諾巴,長於統軍的拂勒,機智過人的楊修……
“仲道,走了!”王越進來催促上路。
衛寧從自個的思緒中清醒過來,歉意地笑了笑,說:“王叔,你和文姬去吧!我不回河東了!文姬那……你幫忙解釋下!”
王越詫異,看著衛寧認真的表情,明白他有自己的想法。“你自己保重!”
不一會,蔡琰隨著王越,駕車一路朝北,向著河東去了。這一別,再見又將是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