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經濟之上,以漢蒙兩族為主的移民主要發展農業和畜牧業,收穫的羊毛每年都比上一年成倍增長,尤為可喜的是。發現了好幾處質量極好的高品位鐵礦。

  工業上,新大陸殖民地最初只有單純的採礦業,大漢商人從國內高薪僱請熟練礦工,加上從南洋招募的勞工。以及不時從西征前線送到的戰俘苦役犯,大規模開採內地較為缺乏的優質鐵礦和有色金屬。

  三年前劉宇也不再封鎖整個澳洲,當然其結果就是新大陸被發現,整個大漢帝國也似乎是直接注入了大量的激素,開始以比之前更加恐怖的速度前進。

  新大陸的開啟,劉宇又加上大量的鼓動移民,一個個據點直接被建立起來。劉宇在澳洲原本基地如今也紛紛的隱藏了起來。

  的確有些東西百姓還是不知道為好,澳洲的確開放了,可是劉宇卻沒有打算把自己全部的秘密暴露出去,而是選擇更好的隱藏。

  文化傳播,亦或者說同化上華夏的動作也不慢,甚至可以說出奇的快。這其中儒家可以說是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甚至可以說主要作用。

  傳統儒生固然有許許多多毛病,可他們推廣華夏文明的熱情實在不可小看,“用夏變夷”是儒家終極理想之一,所謂的世界大同那是要由華夏來創造的…

  那麼。西方殖民者可以派出傳教士手捧聖經去教化那些土人“馴服、善從,別人打了你的右臉。就把左臉也送上”。大漢帝國何嘗不能用儒生的嘴告訴土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劉宇的大規模擴張三年的時間並沒有絲毫的停止下來,所謂治亂興替,每一個輝煌的盛世之後緊接著就是人相食的亂世,每一個亂世的結束,又必然迎來盛世的歡歌,大漢帝國能不能跳出治亂興替的循環。

  在劉宇看來唯一的辦法那就是擴張,毫無保留的擴張,當華夏擴張到了極限之時,再把所有的威脅直接扼殺在搖籃里那就什麼問題都不是。

  三年的時間流逝,還解決的事情也直接被大漢帝國解決,哪怕是穆斯林也最後抵擋不住,漢軍的兵威完全踏遍了整個穆斯林,如今橫在大漢帝國面前也就只有了歐洲,也就是拜占庭帝國,基督教的老巢。

  大漢並沒有多餘的力量對付教廷,拜占庭帝國是橫亘在大漢和教廷之間的一堵牆,它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歷史上在十字軍之後,整整三百年間君士坦丁堡沒有陷落,無愧於不落之城的美名。

  直到兩百多年後的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奧斯曼土耳其蘇丹,那時候君士坦丁堡周邊地區紛紛被土軍攻陷,君士坦丁堡實際已成孤城。

  在後世公元一四五三年年,衰落的拜占庭帝國領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軍隊切斷了聯繫的伯羅奔尼撒地區,君士坦丁堡實際上已是一座孤城。

  穆罕默德二世親率步兵七萬多,騎兵兩萬多,戰艦三百多艘,從海陸兩面包圍並企圖占領君士坦丁堡,徹底滅亡拜占庭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的軍隊廣泛採用了火槍火炮,精銳蘇丹親兵使用的火槍大致相當於大漢帝國第一代制式燧發滑膛槍,奧斯曼還裝備有各種口徑的大炮,整體上軍事技術水平略低於現在的大漢,但差距並不算太大。

  同時,君士坦丁堡周邊地區都已被土耳其人攻克,它已經是孤島,城中守軍數量還不到奧斯曼軍的十分之一……

  就這樣,穆罕默德二世卻經歷了半年的苦戰未能攻克,最後靠買通熱那亞商人借路,才打破了君士坦丁堡的城門。

  君士坦丁是古希臘的移民城市,稱拜占庭,公元前660年為希臘人所建。但是在君士坦丁之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它卻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重建並擴建了拜占庭,並於公元330年宣布遷都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意謂“君士坦丁之城”。別稱“新羅馬”。

  從此,這個城市開始了它輝煌的千年歷史,君士坦丁的名字與這個城市融為一體,直到1453年。公元395年,東西羅馬帝國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作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首都,成為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初被土耳其的軍隊圍困,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的軍隊攻入城內,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滅亡。

  君士坦丁堡為奧斯曼帝國占領,並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更名為伊斯坦堡,直到1922年奧斯曼帝國滅亡。拜占庭帝國,也就是古羅馬帝國的東半部分,它的鄰側總是環繞著許多覬覦其財富的敵對勢力。

  然而當羅馬滅亡的時候,拜占庭帝國依然強大如初,並且在此後1000多年的歲月里,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榮的文明之一。

  對於那些深受異族侵略者威脅、依靠拜占庭帝國才能生存的小國來說,它就像是一座海上的燈塔,閃耀著不滅的光芒。

  對於君士坦丁堡,劉宇一直想下手,可是一直沒有動手,其原因就是大漢帝國實力還在繼續並沒有達到萬里西征的層度。

  西征的困難就在于越往西打,兵力越是捉襟見肘,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蒙古人打到多瑙河畔就覺得費力了,是宋朝實力比不過歐洲還沒有它一個江南西路大的小國?距離導致攻勢力度減低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