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因此,生活在虛假的“自我意識”里不能自拔的人,當他們內心真實的聲音與虛假的意識發生衝突乃至將其揭穿時,空虛、寂寞、焦慮、憤怒等消極情緒便會油然而生。長此以往,人就會陷入到循環的自我否定之中。
可惜,沒有信仰的國人對這種自我意識又有極強的心理依賴性,抽離了它便找不到別的東西來確認自己的存在,虛無、恐懼,茫然不知所措。
袁世凱稱帝前有“籌安會六君子”、妓女請願團為其大造輿論,歷史學家一相情願地認為是袁世凱的暗箱操作。然而,史實卻是,早已習慣了帝制的“屁民”在心理上已經離不開皇帝這個歷史產物。
1700年前,竹林七賢靠服“五石散”來派遣這種虛無的恐懼。而現代人呢?去迪廳看看就明白了。
所以,自我意識是一種心理功能,你必須依賴於它來生存。但是,問題就在這裡。你的自我並不一定能夠幫你,你所認同的東西,恰恰可能是用來控制你、奴役你心靈的。甚至,你根本就已經沒有了自我,你的那個自我壓根是假的,換言之,是社會和他人強加給你的,你已經把自己的那個真正的自我殺死了。這個假的自我就像他人派來駐紮在你心靈里的占領軍一樣,你屈服於它,聽它的擺布。對此,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做了很形象的詮釋。
121
當你完全屈從於外界的價值排序時,你的瞳孔將映射出你內心的扭曲。因為每個人的身份等級都確切地包含在他的眼神里,眼神能反映出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所屬的階層。當你面對比自己差的人時不屑一顧,面對比自己強的人時戰戰兢兢,你還能有什麼作為?
可悲的是,社會化是無人能夠逃脫的宿命,除非你不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社會化可以讓你掌握一定的社會生存技能,但如果一個社會不那麼美妙,邦無道,它也會把很多有害的東西灌輸給你。
無論怎樣,外界的事物只要變成你的自我,利用認同的力量控制你就非常容易。即使是一些有利於你生存,並且不威脅你心理結構的東西,也往往會成為你的弱點。如果他人想要利用你、操縱你,只要打探清楚或製造出你的認同即可。對此,看令狐沖怎麼忽悠“梅莊四友”的就明白了。
自卑懦弱的人正是由於不懂得對信息甄別取捨,又屈服於單一的世俗價值排序,使意識寄居於自己崇拜的事物當中,失去自我,發生異化。於是,當他遭遇自己賴以生存的這個價值排序中的強者時(戀權者面對高官,好色者遇見美女),大腦便會繳械投降,使對方的語言和行為長驅直入,在心靈最深處攻城略地。與此同時,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四肢僵硬、畏首畏尾的外在形象一覽無餘,心理的弱勢使其淪為對方的木偶。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沒有人可以引領你,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選的,真正能改變你的只有你自己。書本的作用也僅僅是告訴你,你可以做到這樣,如此而已。
因此,蘇格拉底曰:未經過審思的生活沒有價值。王陽明曰:心外無物。
一個真實的自我可以讓人有效地應對真實的世界,從而完整地把握世界。
一切皆因思想而異。如欲改變命運,首先改變自己。如欲改變自己,首先磨鍊內心。
諺有云:黃河尚有澄清日,人豈無有得運時。沒過多久,王陽明就被擢升為南京鴻臚寺卿,雖然還是個閒職,但至少是一把手,而且搬回南京市區辦公,不那麼閉塞了。
122
槳聲燈影,布道金陵(2)
陽明“日則處理公務,夕則聚友論學”,一時高朋滿座,講學不休。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我仿佛看見,在那些鐫刻著華麗的歲月里,陽明偕同友人,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之時,雇了一隻燈船,在槳聲汩汩、燈月交輝之中、在華燈璀璨、笙歌徹夜之中,在雕樑畫棟、凌波縱橫的船舫之中,撥開凝滯著六朝金粉的碧水,駛向那雲遮霧繞的彼岸……
空氣氤氳著甜蜜,夜風吹漾著煙靄婀娜到陽明搭乘的那隻燈船,熏醉了船客,熏醉了大明朝的整個文官集團……
就在這夫子廟旁,陽明的學說開始走俏,以至於秦淮河上的妓女在完成了本職工作之後也能和顧客探討一下“朱陸異同”。然而,酒逢千杯知己少,在這個平庸的時代,人皆以奇談怪論吸引眼球,外在的信息不辨真假,但以獵奇為樂,誰又能真懂陽明之心?
朝廷方面哭笑不得,陽明走到哪心學就熱到哪。然而畢竟屬於學術問題,也不好強力打壓,便由他去吧。這種開明的態度,明亡之後數百年間,除了民國亂世,我沒有聽聞過。
一個叫楊典的御史,充分發揮惡搞精神,上書吏部,建議將王陽明調到國子監當祭酒,以滿足他好為人師的願望。還好吏部早就集體補過鈣了,沒有腦殘,不會做出讓韓寒去當中央黨校校長這樣瘋狂的舉動。
正德十年,兩京官員考察,四品以上官員採取自陳的方式,自我評定。
於是有人要說了,那還不都成了自吹自擂,自我邀功了?
的確,為了杜絕這種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惡劣行為,這些人的自我鑑定都要送交都察院和吏部審核,由都察院的御史和六科給事中揭發其隱瞞的“遺行”,簡稱“拾遺”,又稱“大家來找茬”。一旦隱情被揭露出來,當事人由於欺君在先,必須主動辭職。
可惜,沒有信仰的國人對這種自我意識又有極強的心理依賴性,抽離了它便找不到別的東西來確認自己的存在,虛無、恐懼,茫然不知所措。
袁世凱稱帝前有“籌安會六君子”、妓女請願團為其大造輿論,歷史學家一相情願地認為是袁世凱的暗箱操作。然而,史實卻是,早已習慣了帝制的“屁民”在心理上已經離不開皇帝這個歷史產物。
1700年前,竹林七賢靠服“五石散”來派遣這種虛無的恐懼。而現代人呢?去迪廳看看就明白了。
所以,自我意識是一種心理功能,你必須依賴於它來生存。但是,問題就在這裡。你的自我並不一定能夠幫你,你所認同的東西,恰恰可能是用來控制你、奴役你心靈的。甚至,你根本就已經沒有了自我,你的那個自我壓根是假的,換言之,是社會和他人強加給你的,你已經把自己的那個真正的自我殺死了。這個假的自我就像他人派來駐紮在你心靈里的占領軍一樣,你屈服於它,聽它的擺布。對此,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做了很形象的詮釋。
121
當你完全屈從於外界的價值排序時,你的瞳孔將映射出你內心的扭曲。因為每個人的身份等級都確切地包含在他的眼神里,眼神能反映出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所屬的階層。當你面對比自己差的人時不屑一顧,面對比自己強的人時戰戰兢兢,你還能有什麼作為?
可悲的是,社會化是無人能夠逃脫的宿命,除非你不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社會化可以讓你掌握一定的社會生存技能,但如果一個社會不那麼美妙,邦無道,它也會把很多有害的東西灌輸給你。
無論怎樣,外界的事物只要變成你的自我,利用認同的力量控制你就非常容易。即使是一些有利於你生存,並且不威脅你心理結構的東西,也往往會成為你的弱點。如果他人想要利用你、操縱你,只要打探清楚或製造出你的認同即可。對此,看令狐沖怎麼忽悠“梅莊四友”的就明白了。
自卑懦弱的人正是由於不懂得對信息甄別取捨,又屈服於單一的世俗價值排序,使意識寄居於自己崇拜的事物當中,失去自我,發生異化。於是,當他遭遇自己賴以生存的這個價值排序中的強者時(戀權者面對高官,好色者遇見美女),大腦便會繳械投降,使對方的語言和行為長驅直入,在心靈最深處攻城略地。與此同時,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四肢僵硬、畏首畏尾的外在形象一覽無餘,心理的弱勢使其淪為對方的木偶。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沒有人可以引領你,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選的,真正能改變你的只有你自己。書本的作用也僅僅是告訴你,你可以做到這樣,如此而已。
因此,蘇格拉底曰:未經過審思的生活沒有價值。王陽明曰:心外無物。
一個真實的自我可以讓人有效地應對真實的世界,從而完整地把握世界。
一切皆因思想而異。如欲改變命運,首先改變自己。如欲改變自己,首先磨鍊內心。
諺有云:黃河尚有澄清日,人豈無有得運時。沒過多久,王陽明就被擢升為南京鴻臚寺卿,雖然還是個閒職,但至少是一把手,而且搬回南京市區辦公,不那麼閉塞了。
122
槳聲燈影,布道金陵(2)
陽明“日則處理公務,夕則聚友論學”,一時高朋滿座,講學不休。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我仿佛看見,在那些鐫刻著華麗的歲月里,陽明偕同友人,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之時,雇了一隻燈船,在槳聲汩汩、燈月交輝之中、在華燈璀璨、笙歌徹夜之中,在雕樑畫棟、凌波縱橫的船舫之中,撥開凝滯著六朝金粉的碧水,駛向那雲遮霧繞的彼岸……
空氣氤氳著甜蜜,夜風吹漾著煙靄婀娜到陽明搭乘的那隻燈船,熏醉了船客,熏醉了大明朝的整個文官集團……
就在這夫子廟旁,陽明的學說開始走俏,以至於秦淮河上的妓女在完成了本職工作之後也能和顧客探討一下“朱陸異同”。然而,酒逢千杯知己少,在這個平庸的時代,人皆以奇談怪論吸引眼球,外在的信息不辨真假,但以獵奇為樂,誰又能真懂陽明之心?
朝廷方面哭笑不得,陽明走到哪心學就熱到哪。然而畢竟屬於學術問題,也不好強力打壓,便由他去吧。這種開明的態度,明亡之後數百年間,除了民國亂世,我沒有聽聞過。
一個叫楊典的御史,充分發揮惡搞精神,上書吏部,建議將王陽明調到國子監當祭酒,以滿足他好為人師的願望。還好吏部早就集體補過鈣了,沒有腦殘,不會做出讓韓寒去當中央黨校校長這樣瘋狂的舉動。
正德十年,兩京官員考察,四品以上官員採取自陳的方式,自我評定。
於是有人要說了,那還不都成了自吹自擂,自我邀功了?
的確,為了杜絕這種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惡劣行為,這些人的自我鑑定都要送交都察院和吏部審核,由都察院的御史和六科給事中揭發其隱瞞的“遺行”,簡稱“拾遺”,又稱“大家來找茬”。一旦隱情被揭露出來,當事人由於欺君在先,必須主動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