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商代葬俗也是形態多元,但群系組合或族氏家族組織墓區系列特徵大大強化。如河南羅山天湖發現的一處息國貴族世代延襲的家族墓地,25座墓葬自北而南集中排列在長不過百米,寬近30米的狹長山坡上,時代早的墓位於北,愈晚愈南列,頭向基本向北方,其中10座中型井槨墓分布在墓地中軸線上,顯示出“父蹬子肩”的葬俗①。這種墓區組合系列,既保持了鬼魂信仰上的傳統性,又突出了社會的崇祖意識和子孫觀念,不過其族氏或家族組織內部存在的尊卑等級之分,在墓葬的位置、規模和隨葬品多寡方面也相應得到貫徹。西安老牛坡商代墓地發現大小38座墓葬,內21座有殉人,墓主頭向大多朝東或稍偏南北②,也足以看出死者生前社會身分雖分屬不同階級或階層,群系性的鬼魂“之幽”觀念,卻仍強烈維持著墓地葬俗的一致性。殷墟王邑發現的大小墓地不下幾十處,有王陵區、貴族家族墓地、一般族氏組織墓地、普通平民或奴隸葬地等,葬制不一,墓向主要有南北向和東西向兩種,頭向以向北為主流,向東、向南次之,又有向西者,葬式有仰身直肢、俯身直肢、屈肢葬等。兒童一般用日用陶器為葬具,葬之居址左近,頭向北和向東兩者最多,向西、向南者較少。有一大可注意現象,凡集群之墓,儘管規格規模或葬品有何高低懸差,葬式葬制卻大體一致③。這說明,殷墟王邑屬於開放人口類型,信仰不單一,葬俗亦異,唯社會組織單位結構,仍各各維持了族氏、家族或血親關係為內聚的大小社會生活單元的組織形式,故在王邑總體葬俗的多元形態中,又內蘊著單元性的群系組合系統。

  文獻中或提到夏商間喪葬制度有所不同,如《禮記·檀弓上》言其殯屍云:“夏后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也。”言其喪事致祭云:“夏后氏尚黑,大事斂用昏(註:大事謂喪事也),……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斂用日中,……牲用白。”言葬具云:“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註:火熟曰堲,燒土冶以周於棺也①),殷人棺槨。”言隨葬器云:“夏后氏用明器,示民無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禮器》有云:“夏立屍而卒祭,殷坐屍。”這些說法,有的似有一定依據,如言殷人“大事斂用日中”,今據甲骨文知商代一日兩餐制,一在上午8點左右,一在下午4點左右,日中前後一整段時間正是其一天活動主要時區。再如言“殷人尚白,牲用白”,裘錫圭先生即指出,至少殷人崇尚白馬,在甲骨文是有確證的②。又如言“殷人棺槨”,據1958—1961年殷墟發掘的302座墓統計,有葬具者194座,占64.2%,無葬具者24座,占8%,不明者84座,占27.8%;有葬具墓中,有兩座為一槨一棺,或在槨上覆以白地黑線彩繪織物慢帳;有棺者185座,其腐朽色以白色、黑灰色居多,有的棺上又塗有硃砂或紅、黃、黑三色或紅、黑二色彩繪;有編席裹屍者6座,用圓木棍作“蓋”者1座。是知“殷人棺槨”說大體可信。但有的說法恐得修正,如“有虞氏瓦棺”說,其實陶棺葬是原始時期和夏商時較為一貫的孩童葬俗。再如“夏后氏用明器,殷人用祭器”,也未必確切,早在仰韶文化時期,即有用不能實用的明器代替實用器作隨葬品③,夏代墓葬的隨葬祭器大多為實用器,商代墓葬既有實用銅器、陶器,又有明器性質的銅器、鉛器或陶器等等。

  據考古發現材料,殷墟墓葬中有的死者口中含貝或蟬形玉石琀,手中握貝或玉石製品①。西安老牛坡一商墓,死者口內也含有石琀碎片34塊,墓內無其他隨葬品,卻有棺,似為普通平民墓。口中含玉,在史前東部地區比較流行,山東膠縣三里河龍山墓葬死者口中已有玉琀發現。夏代中原地區比較鮮見,商代漸流行開來。口中含玉蟬,不知是否因蟬能蛻化更生,冀望於鬼魂的再生。

  另外,夏代平民和貴族的葬俗,一般都採用平地挖長方形豎穴的掩埋法,或又在墓底鋪硃砂,木棺置之,二里頭遺址多見,與文獻言“夏后氏堲周”是不相符的。商代墓每多腰坑,內奠犬牲②,如1969~1977年殷墟西區發掘的939座墓,帶腰坑者為454座,約占48.3%。其有葬具者為710座,占到75.6%,墓室結構可分熟土二層台、生土二層台及無二層台三種。槨室作“井”字形,由厚木板疊砌而成,有的還以■頭接合,內除置木棺外,或又隔出頭箱、左右邊箱,以放隨葬器物,有的墓內還挖有壁龕或耳室。

  井槨式墓源起東方,大汶口墓葬已有之,用原木劈削加工,槨底、頂平鋪,四壁臥疊,四角交叉咬合,俯視如“井”形。泗水尹家城龍山墓葬又有二槨一棺、一槨一棺者,木槨作榫卯結構,俯視有“井”形、“Ⅱ”形、“口”形三式。山東臨胸朱封龍山遺址也發現一槨一棺和重槨一棺墓,前者槨呈“Ⅱ”形,內置木棺和邊箱,內外均有紅、黑、白、黃、綠等色彩繪;後者內外雙槨都呈“井”形,其間出有一批非實用陶質明器。商代的井槨式墓顯然帶有傳統東方葬俗因素,一般屬於上層貴族墓葬,有的還設墓道,有一墓道、二墓道、四墓道者,隨等級身分高次而異,二墓道墓大體為王妃、高級朝官或地方諸侯墓,四墓道墓主則為商王或方國君主,當然也有因時因地而不遵此制者。山東滕州前拿大商代貴族墓地,有的二墓道大墓,其上又有享堂或廟寢之類建築。殷墟婦好墓似也有之。有的學者還推測,殷代墓葬已有墳塚①,唯尚不普遍。河南羅山天湖M41墓口就有墳塚封土的殘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