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夏侯荻終於清晰地意識到,姬無憂這樣的人,就連簡簡單單一句話都是戰爭。

  她默默想了一陣,慢慢回應:“無論遺詔後半段是否有效,並不影響前半段。無論是誰繼位,當奉貴妃劉氏為太后,即刻成立!”

  姬無憂眼裡閃過深深的不解。這不應該是夏侯荻,就算薛牧在她耳邊死命的灌風,可夏侯荻講親情、也因為職業緣故非常重視證據。無證無據的情況下夏侯荻為什麼會這麼堅決地和自幼親近的八哥這樣對著幹,甚至爭位都冒出來了?

  昨天見夏侯荻態度還不是這樣的,她可不是裝模作樣的人。難道昨夜發生了什麼變故?這沒道理啊……薛牧不是還在雲州嗎?

  第五百一十九章 最憋屈的皇帝

  蘇端成說“不用驗”,不代表真的不用驗。他只是擔心這確實是真詔,打算不管真假都讓它直接失效。如果沒有人去反駁他,大家都說無效或者都沉默,那就真無效了。

  在一個皇帝的登基大典上,本來就應該大家都認前詔無效。誰跳出來說有效,那就是和姬無憂不死不休。

  但跳出來的這個人是夏侯荻。

  不但是姬無憂不解,場中就沒幾個人能理解。

  許多官員上台查驗遺詔真偽,有做過校書的、舍人的、還有幾位古玩字畫名家,以及蘇端成等非常熟悉姬青原的老臣,團團圍著詔書檢查。

  聖旨用料和各種印章本身不能證明什麼,劉婉兮和李公公把持了那麼久,要做一份很容易。查驗的要點在於姬青原的筆跡、以及這份詔書形成的時間。

  那個姬青原的簽字,人們見得實在太熟,十幾二十年見下來,很多人都敢拍胸保證模仿差池一絲絲都會被他們看出來。驗證結果是,絕對是姬青原自己親筆簽名,不是仿造,連蘇端成都必須承認這個簽字是真的,揉合了皇家特有的武道痕跡在其中,還有姬青原獨特的個人理解,這種東西你仿得出字體也仿不出蘊含的武道特質。

  當然只有簽名如此明顯,整份詔書肯定沒有這份武道精氣神,但已經夠了。簽字是真的,不就是真的?就算詔書內容是別人寫的,都還是真詔。

  整份詔書通過材質的舊化和印章的深淺痕跡等等,形成時間也有達人做出了判斷:一年左右,絕對無誤,絕對排除做舊。

  甚至人們還請了一個守鼎長輩下來查驗,乾坤鼎的氣息確實無誤。一年前左右姬青原當然是去過多次乾坤鼎,至於是否帶了詔書這就沒人能知道了,放懷裡誰知道?

  總而言之……不管怎麼看,這都是真詔。

  百官面面相覷,實在無力吐槽。太子登基大典上,來個先皇遺詔說另外立了個皇帝……這實在有些無厘頭。講道理,事情當然是不能這麼幹的,太子沒失德,好端端的在登基呢,憑一份遺詔把人轟下去?開玩笑的嗎?

  其實主要還是夏侯荻自己從沒有營造過這種派系,不會有人跳出來說必須是夏侯荻。換了是姬無行這類的,這會兒恐怕還真有得爭一下。這便是夏侯荻缺乏的基礎,有聲望,聲望建立在公忠體國,可這終究不是上位之勢,她沒有私黨利益體去強行推動這樣的事情。

  姬無憂登基還是得登,百官共識基本如此,這是姬無憂的大勢,非夏侯荻能比。

  但這遺詔既然真得不能更真,也不能就這麼無視了啊!夏侯荻也不是能輕易被忽視的人,總要給她一個交代的吧!

  登基大典宣布暫停,劉婉兮、姬無憂,以及“輔國五臣”,進入祖廟開了一個小會。

  姬無憂始終一言不發,夏侯荻也始終默然。

  三位宗主和蘇端成看著這兄妹倆,都覺得如墜夢中。夏侯荻和姬無憂爭位?別說姬無憂覺得這不是夏侯荻,這是任何人都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

  這對兄妹不說話,別人只能先開話頭。蘇端成小心地問:“公主如今……是什麼想法?呃,老臣說句實話,這好端端的……”

  夏侯荻木然道:“本座知道資望不足。”

  “那公主之意……”

  “我已經說了,先封母后。至於那位置……你們看著辦。”

  這似乎是夏侯荻能爭的極限,她說完就緊抿嘴唇,再也一字不發。

  三位宗主你看我我看你,心知這裡面問題多多,本著對夏侯荻的信任,李應卿還是道:“太子登基大典不是兒戲,憑一份遺詔推翻,確實無法向天下交代。但遺詔也不可無視,依本座之見,不妨舉夏侯總捕為輔政王,協助新皇共理朝政。”

  蘇端成眼皮一跳,這不就是分走了君權?以夏侯荻的朝野威望,恐怕可以輕輕鬆鬆和皇帝分庭抗禮。再加上所謂的“太后”……

  聯起手的話,皇帝都要被架空!

  他正要開口反對,姬無憂擺擺手,漠然道:“此議可行,就這樣吧。”

  蘇端成看了他一眼,心知姬無憂不願節外生枝,先做了皇帝再說,其他的慢慢再搞。不知道夏侯荻這次為什麼搗亂,但以夏侯荻慣常重情義的表現來看,以後她多半是玩不過姬無憂的。

  想到這裡,他也嘆了口氣:“老臣也沒有異議。”

  小會很短暫,大典繼續進行。

  姬無憂成功登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