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謂同行是冤家,大堂的監官遭到縣官訓斥,他們自然高興!因而,那些正監坐在椅子上,報尺寸的聲音拖得更長、更響。

  那些正監想:無論是仇縣令、還是畢總監、王禾副總監,都是頂頭上司,薛峰、陳坤倒霉,正是自己在上司面前表現的最佳時機!

  畢總監拿著圖紙琢磨:自己也是老建築,自己以前就沒有離圖放線的本事。不過,不拿圖紙放線的他也曾見過幾個,這宇文愷大人算是其中的一個。不過,宇文愷大人是“建神”級的人物,這小子怎麼能和他相提並論?

  仇縣令不懂建築,他見薛峰帶著人有條不紊的放線,王禾和畢福清又沒說啥,看來小子還沒有做錯!

  王禾為了維護縣令的面子,幾次三番想找薛峰的麻煩,可是,一時又找不著。他見畢總監也沒說什麼,所以,他也只好愣愣的呆在一邊。

  畢總監不相信這小子每個尺寸都能記得那麼清楚,如果一個答不上來,就應該教訓他一頓,讓他清醒清醒!這樣,仇縣令的面子才能過得去:“薛正監,我來考你幾個尺寸,如果你答得上來,那麼,錯的是我。如果你有一個答不上來,還得像其他那些正監一樣,給我老老實實的坐在椅子上,一邊看圖一邊放線。”

  “……”

  薛峰沒有吱聲,因為他現在還在氣頭上。

  仇縣令心想:這小子看來是吃了豹子膽,畢總監和他說話他竟然不答話!

  王禾也是這樣想的。

  陳坤也是這樣想的。

  那些幫放線的助手也是這樣想的。

  在這工地上,所有看見畢總監跟他說話他沒搭理的人,也都是這麼想的。

  “大堂總開間?”畢總監沒有拘泥於這小子是否答話,直接問道。

  “八丈六六!”

  “總進深?”

  “四丈二六!”

  “兩側議事廳開間?”

  “兩側一樣,都是一丈六六!”

  接著,畢總監細部尺寸又連續問了十多個,薛峰都對答如流。

  問畢,畢總監真的驚呆了,這不是假的。王禾也是個老建築,其感受與畢總監同一。

  仇縣令雖然不懂建築,但從畢總監和王副總監的表情中可以看出,這小子答得都對!

  畢總監放下圖紙,走到仇縣令和王副總監的面前,輕輕的嘟噥一聲:“難怪宇文愷大人對這小子這麼器重,原來這小子還真不簡單啊!”

  畢總監的聲音很小,只有他們三人能聽見。

  仇縣令剛才還想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可王禾沒有那麼大的肚量。他想:尺寸是你小子報的,即使你報的不錯,難保拉尺寸人不疏忽,現在就複查,還怕查不出你的毛病?

  想到這裡,王禾道:“陳副監,你帶人複查尺寸,我在邊上看著!”

  陳坤心裡罵道:你這個缺德鬼,哪有放線沒放完就複查的道理?雖然心裡罵,但還是順從了他,因為他認為:王禾就最不是玩意,但畢竟是自己的上司。

  王禾拿過圖紙,把尺寸對照了一遍,竟然真的沒有錯的地方,這一下他也沒了詞。放下圖紙,尷尬地站到一邊。

  其實,他們好奇,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薛峰記憶的方法。薛峰採用的是諧音記憶法,例如:大堂的總開間是八丈六六,他就記成“八牛溜”,這八頭牛溜了。總進深四丈二六,他就記成“死了兩頭牛”,其他細部尺寸的記憶,他也如法炮製,這種形象一旦在頭腦中形成,連攆都攆不走!

  他報的這些尺寸,和後世一樣,都是軸線的中到中的尺寸。

  薛峰自從接觸圖紙之時起,他就進行當時的尺寸與自己以前學過的尺寸進行比較。那麼,當時的尺寸和他曾學過的一致嗎?

  第57章 狂躁

  更新時間2012-9-8 17:30:56 字數:2268

  其實,尺寸這兩個字本身沒有變化,而其實際長短,各個朝代卻並不一致。

  隋朝時期的一尺的長度,與後世已經很接近。後世是一米三尺,一尺是三十三厘米三三,當時的尺要比後世小些,每尺的長度是二十九點六厘米。

  所以,說隋有的作品中,形容人的個高“丈余”,按現在的長度計算,高近三米,顯然是不現實的。

  ……

  經過這次放線,仇縣令雖然對這小子的態度不甚滿意,但對他的本事卻大加讚賞。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把薛峰越傳越神,最後,把薛正監傳成了薛神監。

  ……

  再說頭天中午,薛老三拉著一車死魚回去,執意要魚退回原主。

  把魚收去賣,沒賣成要退回。開始活蹦亂跳的魚,現在魚不僅死了,還破了肚。魚的原主沒有一個答應退回。

  薛老三一看沒法,只好打算把魚剖開曬成魚乾。這不是三二十斤,是近四百斤,薛老三就是三天也剖不完呀!天這麼熱,用不著一兩天,魚都得臭掉。

  於是,薛老三也是狗急跳牆,挨家找原主,堅決要求把魚退回去。原主各家女的對他破口大罵,男的捲起袖口要揍他。

  薛老三見家家不願退魚,便站在大門外吼道:“你們這些人太沒有良心,大伢子收了你們兩個多月的魚,給你們賺足了錢,現在,要求退一回魚你們都不答應,還是什麼一個村子的人?你們怎麼能這樣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