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順利進行搶救,救護人員立即使我進人低溫人工休眠狀態。十幾個醫學專家和技師為我專門製作了一個鈦合金頭蓋骨,他們在7天7夜中,每人平均只睡了不到10個小時。當把頭蓋骨安裝粘接好後,又擔心神經、血管及大腦對這鈦合金頭蓋骨能否適應,直到前天,見再植的頭皮上頭髮還在長,而腦電波及神經反應都正常,他們才輪流去休息。至於手術是否完全成功,還得看我解除休眠狀態甦醒後的情況,才能作最後結論。我既然認識小於,說話也清楚,至少說明大腦還不是全部出問題,所以他們這麼高興。

  起初幾天,大家都把我當病孩一樣,問我:“3乘9等於多少?”“玲妹是什麼人?”“你今年多大年紀,什麼地方人?”……氣得我給他們演算了一道複變函數的數學題,又背了幾首唐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才算把他們這些喋喋不休的嘴堵住了。半個月後,雖然大家還是把我當傷病員,但由於“恢復劑”、“健康激素”等藥物的奇效,再加上我抓緊鍛鍊,自覺已是精力充沛、渾身是勁了。然後,我就找我國專家組組長許總工程師要求參加工作。

  看來工作真緊張,雖然事故中只有我和小於負傷,但現在要乾的工作這麼多,人手一直不夠。因此,許總問了問我的身體情況,我又當他面連轉了4個360度立即站穩的高難動作,他終於同意我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每天工作半天。只要開始工作,這半天是無法計量的,自動會變成8小時、12小時、20小時。我對許總也是這麼說的,他笑起來了,拍著我的肩膀說:“你這張弓啊!弦不要繃得太緊了!”

  一接觸工作就更知道這命根子系統對北非共和國的意義了。由於系統的事故,單靠地下水庫及儲存的液氫,即使“節衣縮食、限額配給”,也只能維持不到3個月的低水平供應。依靠國際援助總不是長久的辦法,3個月內要重建能源系統是不可能的。特別是水,目前正是農業灌溉用水時期,必須立即著手解決。奧斯博特總統親自召集了各國專家組長商量後決定:一部分人研究著手重建能源系統;一部分人研究解決水的問題。在解決水的方法上又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用傳統的海水淡化法,需立即建設海水淡化站及鋪設管線;另一方面組織人去南極取冰化水。我國承擔了去南極取冰的任務。

  經過幾天緊張的討論研究,我們決定採用這樣的取冰方案:由我國“風帆”號科研船攜帶幾套核動力航行驅動機到南極,利用高能雷射切割合適的浮冰,使浮冰有了適合航行的船的外形,外表經過噴鎮成膜,又安放電化學製冷裝置,以便保證航行中不融化,再把航行驅動機裝配上去,就成了一艘艘“冰船”。在“風帆”號率領下,我們可以乘風破浪、直奔非洲了。

  關於我的頭蓋骨,由於出事時玲妹正好出差去了,我又生死未卜,所以一直沒通知她本人。待我在不到1個月內奇蹟般地恢復健康後,就由我自己給她通了個傳真電話。她見我紅光滿面、神采奕奕,自然就一百個放心了,以為只是跌了個跟頭罷了,我就也不多說了。當時在一旁的小於故意用手指在我頭上彈了一下,我自己覺得有點金屬響聲,但顯然玲妹不覺異樣,所以她只是對小於威脅似的揚了揚拳頭,抿嘴笑起來了。當然笑聲像悅耳的銀鈴一般……接著我又給總社通了話,說是匯報工作,其實是想要總社支持我去南極,因為許總考慮去南極的名單時只有小於而把我留下了。也許是總社考慮了我的要求,最後宣布名單時我還排在小於前面呢!

  臨出發,奧斯博特總統專門舉行了宴會,祝酒時他用寬厚的低音說:“拜託中國專家了!”

  印度洋上的怪物

  這次南極之行,雖然是取冰,恰無異救火,時間極緊迫,所以決定後立即準備,沒幾天“風帆”號就啟航了。趁專程到D港送行的總統代表在啟航儀式上致詞時,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了一下“風帆”號科研船。

  “風帆”號是我國新建的海洋科學綜合科研船,下水還不到一年,但已譽滿全球。這次在北大西洋進行科研活動,由於我國承擔了南極取冰的任務,該船就奉命到北非D港接我們。人們稱它是海上全能科學實驗站,從海洋水文、氣象到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物理,從海洋資源開發、深海工程的研究到續航、破冰、抗風排浪的能力,它都是首屈一指的。特別是最高航速可達到很高時,更是其他船望塵莫及的。她是我國科學技術和工業高度發展的一個標誌和驕傲。全船總重約有3.5萬噸,全長200多米,從龍骨到瞭望塔頂高50多米。雖然航行時吃水較深,但在一些淺海港口,利用氣墊水翼及可變形的船底,再加上靈活機動的操縱系統,照樣可以進港靠泊,可以講幾乎不選擇任何口岸。這一點使幾個國家的海軍部門又稱它為“可怕的中國船”,無疑是從登陸作戰、支援灘頭陣地角度去看待“風帆”號的。全體船員,不包括科研人員在內,只有30人。船員都是經過嚴格考核選拔的專業人員。船長焦京沙只有36歲,是航海大學的優秀研究生,已有15年“海齡”。而大副袁征年齡只有32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