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至於到底要不要殺了已經是個廢人的代王,池寧在問過小太子聞宸的意願之後,選擇了和王洋站隊,留了代王一命。畢竟代王在當了皇帝之後,也並沒有直接殺死聞宸的意思,他只是想要剝奪聞宸的繼承權,聞宸如今奪了他的權,也算是公平了。
說真的,看著代王這個廢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確實比直接殺了他要更加快樂一些。
在這三件事裡,三人分別有不贊同的的地方,但為了贊同的另外兩件事能夠順利推行,便只能各自妥協,利益置換,放棄了自己的一票否決權。
而這就是議政王會議的精髓了,三個人隨時隨地有可能拆夥,合縱連橫。
對於處理代王子女宮妃的問題,三人倒是很快便達成了一致:
所有代王未成年的子女,不管是否真的與代王有血緣關係,都會被幽禁於南宮,待養大成人後再貶為庶民,改姓,離京,三代之內不可參加科舉。
宮妃則分為兩種待遇,參與宮變的全部處死,以儆效尤;未曾參與和有將功贖罪情節的,或留在宮中榮養,或放出宮去自行改嫁,都得到了難得的善終。
劉皇后、賢妃、姬簪以及姬似雪等人,迎來的就只有一杯毒酒和三尺白綾的二選一。
姬簪一直到死前,都在喊著池寧的名字,執意想要和和池寧談談。看守她的人實在是煩煩不勝煩,就用白色的絹布堵住了她的嘴,然後整個世界就都安靜了。
「醒醒吧,」負責看守的小內侍在姬簪生命的最後一夜這樣嘲諷道,「還以為自己是娘娘呢?想見誰就見誰?」
池寧根本不會去關心姬簪準備說什麼,成王敗寇,她自己要站錯隊,就別怪他心狠。
與姬簪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站對了隊伍的小鄭妃,她選擇了拿著金銀首飾離宮,開開心心的準備改嫁了。作為曾經的帝妃,小鄭妃雖然是二婚,在雍畿的婚姻市場上仍有著大把的追求者,終極綠茶的她,可以再次快樂地當起一個老茶師了。
小鄭妃離宮前,還特意來到了東廠,想要拜別池寧。
可惜,池寧同樣也並沒有見她,不管是姬簪還是小鄭妃,池寧都沒有興趣,因為她們已經沒用了。不管她們對他的感情是恨還是感激,都不會影響池寧分毫。
小鄭妃也沒覺得池寧必須來見她,聽到池寧沒空的回答後,她便在東廠外遙遙地一拜,無愧於心地離開了。
隨著念平帝時期的宮妃死的死、離開的離開,代王徹底成為了眾人眼中的一個笑話。
池寧是真的一點臉面也不打算給代王留的。都不需要等後人通過歷史知道他有多丟臉,如今生活在大啟的百姓,很快就都會知道,這位曾經的九五至尊,差一點被自己的妃子聯合起來殺死,雖然僥倖沒死,但也自此變成了一個廢人。大家茶餘飯後,對此會津津樂道許久、許久。
對於靜王的解決方案,也是全票通過,他謀害先帝、逼宮篡位,證據確鑿,罪無可恕,推出午門斬首!
靜王世子聞懷古的身世,在太子聞宸和有琴太后的一致同意下,並沒有公開,他降爵繼承了靜王的王位,成了郡王爺。池寧只是私下裡告訴了聞懷古當年的往事,希望他能心裡有個數,不至於未來因為信息的不對等,再被什麼人騙了。
聞懷古聽後,便大病一場,卻還是堅持帶病去送了靜王最後一程。
不管如何,他終究是靜王一手帶大的,靜王有再多算計,至少沒有對不起過他。靜王教他讀書,供他吃喝,把他培養成了靜王心目中真正風光霽月的謙謙君子。
他最後能做的,也就只是來法場送別。
聞懷古筆直帝站在閣樓上,只遠遠地看著,眼睛一眨不眨,卻並不敢靠近,因為他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靜王,只能選擇這樣沉默無聲的告別。
司徒望在陪伴愛人的同時,不忘提醒池寧:「這個地勢,很容易被人伏擊,您就不怕有人來劫法場嗎?」
池寧笑了笑,沒說話,因為他盼的就是有人來劫法場啊。
果不其然,天書教的餘孽並沒有放棄靜王,他們倒也算是忠心耿耿,很快便悉數現身,準備救已經瘋了的靜王離開。
可惜,池寧等的就是他們的忠心。
俞星垂帶隊奇襲,不僅依舊砍了靜王的腦袋,還把這些劫法場的反賊一網打盡,並順藤摸瓜,摸到了靜王名下的一處秘密私宅,把整個天書教都給連窩端了。宮中有問題的釘子,也都被原君一一逮了出來,盡數伏誅。
一個為禍三朝的封建毒瘤組織,總算是在今天被連根拔起,再也不用擔心他們會繼續在民間散播恐怖。
在江之為查閱了天書教預留的資料後,他為池寧解開了靜王當初為什麼要救馬太監之迷。
馬太監身邊除了小妾是天書教的人以外,連他的親弟弟也是。要不是江之為提起,池寧差點都忘了,馬太監和他弟弟當初在宮裡號稱「二馬」,馬文馬武兩兄弟。哥哥馬文存在感太強,弟弟馬武表現得就像個傻子,讓人一直覺得有威脅的便是西廠的馬文。
萬萬沒想到,真正藏得最深的,其實是弟弟馬武,他是天書教的高層,也是靜王的心腹之一。馬太監是沾了弟弟的光,才得到了靜王的援手。
可惜,這麼多人保他,馬太監還是落得了一個慘澹收場的結局。
說真的,看著代王這個廢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確實比直接殺了他要更加快樂一些。
在這三件事裡,三人分別有不贊同的的地方,但為了贊同的另外兩件事能夠順利推行,便只能各自妥協,利益置換,放棄了自己的一票否決權。
而這就是議政王會議的精髓了,三個人隨時隨地有可能拆夥,合縱連橫。
對於處理代王子女宮妃的問題,三人倒是很快便達成了一致:
所有代王未成年的子女,不管是否真的與代王有血緣關係,都會被幽禁於南宮,待養大成人後再貶為庶民,改姓,離京,三代之內不可參加科舉。
宮妃則分為兩種待遇,參與宮變的全部處死,以儆效尤;未曾參與和有將功贖罪情節的,或留在宮中榮養,或放出宮去自行改嫁,都得到了難得的善終。
劉皇后、賢妃、姬簪以及姬似雪等人,迎來的就只有一杯毒酒和三尺白綾的二選一。
姬簪一直到死前,都在喊著池寧的名字,執意想要和和池寧談談。看守她的人實在是煩煩不勝煩,就用白色的絹布堵住了她的嘴,然後整個世界就都安靜了。
「醒醒吧,」負責看守的小內侍在姬簪生命的最後一夜這樣嘲諷道,「還以為自己是娘娘呢?想見誰就見誰?」
池寧根本不會去關心姬簪準備說什麼,成王敗寇,她自己要站錯隊,就別怪他心狠。
與姬簪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站對了隊伍的小鄭妃,她選擇了拿著金銀首飾離宮,開開心心的準備改嫁了。作為曾經的帝妃,小鄭妃雖然是二婚,在雍畿的婚姻市場上仍有著大把的追求者,終極綠茶的她,可以再次快樂地當起一個老茶師了。
小鄭妃離宮前,還特意來到了東廠,想要拜別池寧。
可惜,池寧同樣也並沒有見她,不管是姬簪還是小鄭妃,池寧都沒有興趣,因為她們已經沒用了。不管她們對他的感情是恨還是感激,都不會影響池寧分毫。
小鄭妃也沒覺得池寧必須來見她,聽到池寧沒空的回答後,她便在東廠外遙遙地一拜,無愧於心地離開了。
隨著念平帝時期的宮妃死的死、離開的離開,代王徹底成為了眾人眼中的一個笑話。
池寧是真的一點臉面也不打算給代王留的。都不需要等後人通過歷史知道他有多丟臉,如今生活在大啟的百姓,很快就都會知道,這位曾經的九五至尊,差一點被自己的妃子聯合起來殺死,雖然僥倖沒死,但也自此變成了一個廢人。大家茶餘飯後,對此會津津樂道許久、許久。
對於靜王的解決方案,也是全票通過,他謀害先帝、逼宮篡位,證據確鑿,罪無可恕,推出午門斬首!
靜王世子聞懷古的身世,在太子聞宸和有琴太后的一致同意下,並沒有公開,他降爵繼承了靜王的王位,成了郡王爺。池寧只是私下裡告訴了聞懷古當年的往事,希望他能心裡有個數,不至於未來因為信息的不對等,再被什麼人騙了。
聞懷古聽後,便大病一場,卻還是堅持帶病去送了靜王最後一程。
不管如何,他終究是靜王一手帶大的,靜王有再多算計,至少沒有對不起過他。靜王教他讀書,供他吃喝,把他培養成了靜王心目中真正風光霽月的謙謙君子。
他最後能做的,也就只是來法場送別。
聞懷古筆直帝站在閣樓上,只遠遠地看著,眼睛一眨不眨,卻並不敢靠近,因為他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靜王,只能選擇這樣沉默無聲的告別。
司徒望在陪伴愛人的同時,不忘提醒池寧:「這個地勢,很容易被人伏擊,您就不怕有人來劫法場嗎?」
池寧笑了笑,沒說話,因為他盼的就是有人來劫法場啊。
果不其然,天書教的餘孽並沒有放棄靜王,他們倒也算是忠心耿耿,很快便悉數現身,準備救已經瘋了的靜王離開。
可惜,池寧等的就是他們的忠心。
俞星垂帶隊奇襲,不僅依舊砍了靜王的腦袋,還把這些劫法場的反賊一網打盡,並順藤摸瓜,摸到了靜王名下的一處秘密私宅,把整個天書教都給連窩端了。宮中有問題的釘子,也都被原君一一逮了出來,盡數伏誅。
一個為禍三朝的封建毒瘤組織,總算是在今天被連根拔起,再也不用擔心他們會繼續在民間散播恐怖。
在江之為查閱了天書教預留的資料後,他為池寧解開了靜王當初為什麼要救馬太監之迷。
馬太監身邊除了小妾是天書教的人以外,連他的親弟弟也是。要不是江之為提起,池寧差點都忘了,馬太監和他弟弟當初在宮裡號稱「二馬」,馬文馬武兩兄弟。哥哥馬文存在感太強,弟弟馬武表現得就像個傻子,讓人一直覺得有威脅的便是西廠的馬文。
萬萬沒想到,真正藏得最深的,其實是弟弟馬武,他是天書教的高層,也是靜王的心腹之一。馬太監是沾了弟弟的光,才得到了靜王的援手。
可惜,這麼多人保他,馬太監還是落得了一個慘澹收場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