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伊-366艇曾經釋放過三枚"回天"自殺魚雷,那是1945年8月11日,他們在帛琉群島以北500英里處發現一支美軍護航隊,三名自殺隊員遂駕駛他們的回天魚雷出擊。伊-366艇記錄到三聲爆炸。但是根據我們的紀錄,這些敢死隊員沒能追上美軍船隊,三聲爆炸不過是回天魚雷自爆的結果罷了--這種自殺武器的乘員無法脫身,燃料耗盡後除了自爆別無他法。

  這樣過了些日子,我忽然發現自己的語言習慣產生了一種古怪的變化。自從珍珠港事變以後,幾年以來,我一直習慣用"我們"表示盟軍,用"他們"表示日本人。而現在,在我的思維里,"我們"成了潛艇人員的意思,包括美國的和日本的潛艇,"他們"則代表一切反潛艦艇--也不論是美國的還是日本的。常常不自覺的我就和這些日本人站到一條戰線上了,自我檢討大概是和日本人一起討論反潛戰術太多了的原因吧,都是水下的"冒險家",我們的共同語言太多了。

  11月中旬,盟軍決定按照雅爾達協定的精神,日軍所有大型艦艇和潛水艇都將被鑿沉或炸毀。日軍潛艇的墓地被定為琴島海域,大部分待鑿沉的日軍潛艇都集中在佐世保系泊,等待最後的命令。但是有部分設計獨特,有參考價值的艦艇則不在此列,它們將被送往美國,進行進一步研究。潛艇中,伊400、伊401、伊14 三艘帶有航空設備的大型潛艇被列入其中,對它們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後來在美國新型核潛艇,巡航飛彈潛艇上表現了價值。

  美國海軍司令部要求海軍抽調人員,組成一支特殊的接收部隊,負責穿過太平洋,將伊14、伊400、伊401三艇從日本送到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的潛艇基地。尤利亞號也奉命撥歸這個新的部隊使用,用於運送幾艘袖珍潛艇。一道命令中止了我作為司令官的美好生活,讓我到伊400艇上向麥克多維爾少校報導,他現在的職務是接收部隊伊400號潛艇的艇長,而我,則被任命為他的大副和領航員。

  我的工作重點馬上轉到儘快熟悉伊400號潛艇上來,雖然我主持了與它同型號的伊402艇的受降,對這種艇的認識我只是走馬觀花,真要駕駛它渡過太平洋,還有太多要學的東西。這個困難對所有接收部隊的成員都一樣。

  儘管藍圖和手冊都殘缺不全,但接收部隊的成員畢竟都是老手,他們很快就自己繪製出了伊400號的總體布置圖,魚雷、傳動、發動機、彈藥庫、指揮塔、控制室、電池艙等各處的詳圖也漸漸完成。這種活計在潛艇學校我們就幹過,沒有很快能弄清一條潛艇結構的硬功夫,我們是戴不上潛艇部隊的海豚徽的。說起來這件工作能夠進展順利還要感謝日本潛艇的設計師,日本的潛艇設計,無論柴油機的布置、油艙的分配、管道的布局乃至電線的配管都嚴格遵循教科書的規範。日本設計師這種精神雖然死板,卻有它方便的一面,不管是對日本人來說,還是對我們來說。

  我們並不是盲目摸索,有一些日本戰俘被留下來擔任教習,依靠磕磕巴巴的日語、英語,交流成了大問題。最後,我們發現最好的交流方式是啞巴式的手語比劃。靠了雙方的努力,我們總算摸清了這艘潛艇的排水、排氣、液壓、電力、通信、操縱、變深、武器等各個系統操作的要點,這艘潛艇上裝備了日本海軍耗費心血研製的最新設備,空氣壓縮機、聲吶、雷達、音響測深儀、新式馬達、水泵等。在日本"教練"的指導下,我們最終做到了對這些設備如數家珍。不知道是誰發明了一種方法,把操作要領寫在彩色紙條上,然後再粘貼在相關設備上面,這個主意很有效果。唯一的問題就是這種紙條太多了,伊400號的閥門開關導線等處最後差不多都被這種小紙條覆蓋了,走在伊400號裡面,到處都是彩帶,看起來好像在過聖誕節。

  我感到驕傲的是今天依然記得那時學會的日本單詞:潛艇--潛水艦、飛機--飛行機、廁所--便所,等等。問題是等我三十年後再次訪問日本,住在御藏酒店裡,發現我的日語居然基本派不上用場,一個原因是從1945年到現在,日語又有了變化和發展,另一方面,我掌握的單詞太專業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不上--"便所"除外。

  當兵的就得四海為家,憑這兩下子適應能力我很快就把伊-400號當成了新家。

  不過這個新家裡面有兩樣東西我一直沒法適應,一個是它的液壓艙門能出入飛機,潛艇上我還從來沒見過這樣大的門(潛艇上開大艙門很危險,英國的M2潛艇就因為在水下被壓壞了機庫門而沉沒,相比而下伊-400的設計是比較成功的--譯者注),另一個是它的耐壓殼體不像平常潛艇那樣是一個圓筒,而是一左一右兩個半圓筒,像孿生子一樣,於是艇身裡面就分成了左右兩個大艙。耐壓艇體之間的開門結構複雜,第一印象閥門特多。這種設計只有後來蘇聯人的颱風級彈道飛彈潛艇採用,結構複雜了,但生存力無疑是好的。

  我每天都習慣全艦巡查一遍,以免安全隱患。大家可以隨著我走一遭,對這艘日本海軍的秘密戰艦便可有些了解。我的巡視從首部開始,先走左半邊的艙室從甲板上下到第一艙,也就是魚雷艙,這裡有四條魚雷發射管,頗為寬敞,它的後面是第二艙--魚雷攻擊指揮艙;此後依次是第三艙--無線電室;第四艙--軍官士官居住艙(這裡的木製內裝修裝潢精美,還有一個小小的日本神社,艇長的住艙豪華如包廂);第五艙--控制室,控制室上方通指揮塔和機庫;第六艙--機艙,這裡有兩台1900馬力的柴油主機,一台1200馬力的電動輔機,是潛艇的心臟;第七艙--普通乘員住艙,這裡鋪著舞廳那樣的木地板,進入的時候按照日本習慣需要脫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