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沒錯。是片石板。大家聽著,小心把上面覆蓋的黃土除去。快!」
一聲令下,十幾個壯漢著手挖掘、清理。不一會兒,整塊石板便露了出來。面積約四平方米。
石板表層粗糙的很,看起來像是個石頭箱子。邊緣部份,似被某種塗料封存。張搴一時也無從判斷是何種成分。時間壓迫下,不及多想掏出小刀,直接朝石板和下頭接縫處劃了進去。
大概是年代久遠的關係,小刀只輕輕一划。邊緣接縫塞入的塗料與接合劑便整片脫落下來。三、兩下就完全清除了接縫塗劑。
張搴深吸一口氣,試著穩定情緒,思索該如何迎接這歷史的重要時刻。沒想幾個民工已然動手推動石板。
「慢!小心!」
張搴大叫示警。但已然遲了,石板已叫這幾名心急的工人推開一角,見了光。
民工慌忙停手。整個坑道上下,頓時鴉雀無聲。
「博士!你不是急著嗎?所以...我們就趕緊給你打開,好讓你放心。」
年長帶頭的民工老吳,面有愧色結巴向著張搴解釋。
「不…不是責備你們。我是擔心裡頭有什麼不知道東西…可能傷了你們。」
「甭擔心...都埋在地下這麼久,不會有啥子…壞東西。博士,你別擔心!有什麼事情,我們先替你擋著!」
民工的直言直語,叫張搴好生尷尬和歉疚。面對這群善良的民工,一時還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他們。
「這是我的工作,還是該…由我來瞧瞧。」
說著走向開封一角,小心伸著脖子探望:「這寶貝…比我想像中的...小得多。」
「什么小得多?博士。」
張搴的語引來一陣笑聲。
「沒事!沒事!」
從透光一角往內瞧去,只見裡頭有座如嬰兒車大小般的石頭小車。除了小石車外,石箱內別無其餘長物。
分析沒有安全上的問題後。張搴揚聲一叫:「好!大夥使點力,把石板小心移開。記住,要慢!小心!千萬不要壞了任何一個部份。聽我命令…一、二、三…」
終於,傳說中失落數千年的指南車,就敞開在張搴及這一群建構這個歷史古國最根本的居民--農民的面前。
第71章 指南車
孟津1942年十一月
指南車重見天日的剎那。一股無形的氣奔衝出石箱。來不及呼喊,氣便穿透張搴及眾人身體消失無形。
「大家...沒事吧?」
「沒事。沒事。」
張搴只感到一陣清風拂過,但並無任何異狀。想必是自己眼花。深吸了口氣,回神開始檢視箱內的指南車。
石箱子內除了指南車外,還有些燃燒後留下的灰燼。判斷可能是為了除去箱內氧氣的作法。沒想到遠古中國人便已經思及氧化的問題。因而在石箱一角,焚燒物質,接著蓋上石板將石箱密封。待箱中氧氣燃燒殆盡,石箱子瞬間便成為一個完全無氧的密閉盒子。如此,氧化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一番仔細堪察,確定指南車結構安全無虞。張搴下令將指南車移上地面。指南車雖沒有想像中來到大,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石車。由於事出突然,現場沒有任何起重的機械設備,只得徒手人工將之從十幾米深的坑底弄上來。張搴命令以竹竿組成兩條滑軌,將指南車固定在一塊大木板上,眾人齊心協力下指南車重回地表。
幾經波折後,傳說神器完好呈現在張搴和眾人眼前。大體看來,車子還處於不錯的狀況。指南車的尺寸大小,不及宋代燕肅(1027年)、吳德仁(1107年)等依據傳說所仿製的模型。
拿出皮尺丈量。指南車約有一米長,六十公分寛,七十五公分高;若是加上車中置頂的小人像,則約九十公分高;另配有一對六十公分直徑的石車輪。
相較於後代仿製的模型,除了尺寸上大有落差外,外形上也不盡相同。車身中央是傳說指向的小人像,兩旁的車身護欄上,各有兩個如拳頭般大小的石像。雕刻簡約粗放,從外表、像石成色來判斷。可能是傳說中的麒麟、鳳凰、龜與龍等四靈。四靈居兩旁,指向的神像置中。傳說中四靈是以白石、黃石、紅石及黑石所製成。指南車車體及中間石像,全以青石打造,完全符合指南車以女媧補天五種原石打造而成的傳說。支撐車體的輪軸,及中央神像的木柱是兩根粗短的木棍;記得金王爺所述,木頭應該是蘆柴。
張搴趴伏在地面上,堪檢車底座。沒有出現如後代仿製品中,任何相關的齒輪人工機械裝置。反覆檢查指南車的上下左右,張搴最後所得到的結語,只能以簡約二字來形容神器。
「沒錯!神物本就應該是這般簡單,不該有太多的人工鑿斧。因為人…是造不出神物;只有神...才造得出神物。」
張搴心中默道。
神物的力量,當然不能以凡人的眼光來度量揣測。就像放著兩片十誡石板的法櫃,傳說中不也有著摧堅殪敵、扭轉乾坤的神力?木匠之子耶穌留下來的聖杯,相傳也有起死回生、永生不朽之效?世界上有太多超越科學所能解釋的事情。怎能以人的本位觀點一以視之。
丈量、檢視指南車之時,心頭隱約感受到陣陣悸動;但眼前指南車,卻是實實在在、清清楚楚地立在原地靜止不動。一度以為是自己過於疲憊和未進食,血糖低落所致使的暈眩幻覺。一如原先的氣般,鼓動之勢剎那間消失無蹤。
一聲令下,十幾個壯漢著手挖掘、清理。不一會兒,整塊石板便露了出來。面積約四平方米。
石板表層粗糙的很,看起來像是個石頭箱子。邊緣部份,似被某種塗料封存。張搴一時也無從判斷是何種成分。時間壓迫下,不及多想掏出小刀,直接朝石板和下頭接縫處劃了進去。
大概是年代久遠的關係,小刀只輕輕一划。邊緣接縫塞入的塗料與接合劑便整片脫落下來。三、兩下就完全清除了接縫塗劑。
張搴深吸一口氣,試著穩定情緒,思索該如何迎接這歷史的重要時刻。沒想幾個民工已然動手推動石板。
「慢!小心!」
張搴大叫示警。但已然遲了,石板已叫這幾名心急的工人推開一角,見了光。
民工慌忙停手。整個坑道上下,頓時鴉雀無聲。
「博士!你不是急著嗎?所以...我們就趕緊給你打開,好讓你放心。」
年長帶頭的民工老吳,面有愧色結巴向著張搴解釋。
「不…不是責備你們。我是擔心裡頭有什麼不知道東西…可能傷了你們。」
「甭擔心...都埋在地下這麼久,不會有啥子…壞東西。博士,你別擔心!有什麼事情,我們先替你擋著!」
民工的直言直語,叫張搴好生尷尬和歉疚。面對這群善良的民工,一時還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他們。
「這是我的工作,還是該…由我來瞧瞧。」
說著走向開封一角,小心伸著脖子探望:「這寶貝…比我想像中的...小得多。」
「什么小得多?博士。」
張搴的語引來一陣笑聲。
「沒事!沒事!」
從透光一角往內瞧去,只見裡頭有座如嬰兒車大小般的石頭小車。除了小石車外,石箱內別無其餘長物。
分析沒有安全上的問題後。張搴揚聲一叫:「好!大夥使點力,把石板小心移開。記住,要慢!小心!千萬不要壞了任何一個部份。聽我命令…一、二、三…」
終於,傳說中失落數千年的指南車,就敞開在張搴及這一群建構這個歷史古國最根本的居民--農民的面前。
第71章 指南車
孟津1942年十一月
指南車重見天日的剎那。一股無形的氣奔衝出石箱。來不及呼喊,氣便穿透張搴及眾人身體消失無形。
「大家...沒事吧?」
「沒事。沒事。」
張搴只感到一陣清風拂過,但並無任何異狀。想必是自己眼花。深吸了口氣,回神開始檢視箱內的指南車。
石箱子內除了指南車外,還有些燃燒後留下的灰燼。判斷可能是為了除去箱內氧氣的作法。沒想到遠古中國人便已經思及氧化的問題。因而在石箱一角,焚燒物質,接著蓋上石板將石箱密封。待箱中氧氣燃燒殆盡,石箱子瞬間便成為一個完全無氧的密閉盒子。如此,氧化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一番仔細堪察,確定指南車結構安全無虞。張搴下令將指南車移上地面。指南車雖沒有想像中來到大,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石車。由於事出突然,現場沒有任何起重的機械設備,只得徒手人工將之從十幾米深的坑底弄上來。張搴命令以竹竿組成兩條滑軌,將指南車固定在一塊大木板上,眾人齊心協力下指南車重回地表。
幾經波折後,傳說神器完好呈現在張搴和眾人眼前。大體看來,車子還處於不錯的狀況。指南車的尺寸大小,不及宋代燕肅(1027年)、吳德仁(1107年)等依據傳說所仿製的模型。
拿出皮尺丈量。指南車約有一米長,六十公分寛,七十五公分高;若是加上車中置頂的小人像,則約九十公分高;另配有一對六十公分直徑的石車輪。
相較於後代仿製的模型,除了尺寸上大有落差外,外形上也不盡相同。車身中央是傳說指向的小人像,兩旁的車身護欄上,各有兩個如拳頭般大小的石像。雕刻簡約粗放,從外表、像石成色來判斷。可能是傳說中的麒麟、鳳凰、龜與龍等四靈。四靈居兩旁,指向的神像置中。傳說中四靈是以白石、黃石、紅石及黑石所製成。指南車車體及中間石像,全以青石打造,完全符合指南車以女媧補天五種原石打造而成的傳說。支撐車體的輪軸,及中央神像的木柱是兩根粗短的木棍;記得金王爺所述,木頭應該是蘆柴。
張搴趴伏在地面上,堪檢車底座。沒有出現如後代仿製品中,任何相關的齒輪人工機械裝置。反覆檢查指南車的上下左右,張搴最後所得到的結語,只能以簡約二字來形容神器。
「沒錯!神物本就應該是這般簡單,不該有太多的人工鑿斧。因為人…是造不出神物;只有神...才造得出神物。」
張搴心中默道。
神物的力量,當然不能以凡人的眼光來度量揣測。就像放著兩片十誡石板的法櫃,傳說中不也有著摧堅殪敵、扭轉乾坤的神力?木匠之子耶穌留下來的聖杯,相傳也有起死回生、永生不朽之效?世界上有太多超越科學所能解釋的事情。怎能以人的本位觀點一以視之。
丈量、檢視指南車之時,心頭隱約感受到陣陣悸動;但眼前指南車,卻是實實在在、清清楚楚地立在原地靜止不動。一度以為是自己過於疲憊和未進食,血糖低落所致使的暈眩幻覺。一如原先的氣般,鼓動之勢剎那間消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