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頁
美國決心取代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蘇聯急著要染指巴爾幹、達達尼爾海峽、波斯和波斯灣。英國急於要保住它的不義之財,保住它在地中海的實力。
這些國家已經在爭吵不休,他們的對抗顯而易見在隨時增長。如果德國現在能給以極沉重的打擊,這個人為地聯合起來的戰線將隨時霹靂一聲地垮台。
最後,當一方或另一方承認誰也打不贏時,戰爭就告結束。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讓敵人知道,不管他們怎麼樣,他們決不能打垮我們。決不能!決不能!一次成功的戰術性進攻,無論如何,將使盟軍的計劃長期受到挫敗,迫使盟軍面臨首先得在他們的政治領袖之間展開討論的問題,現在阿登地區的盟軍就是咱們的目標,咱們要徹底乾淨地消滅他們,讓盟軍知道德軍是不可戰勝的。”
但是,李默的確承認,南錫這個目標是有點冒險,或許是現有部隊及其條件力所不及的。不過,他還是決定全力進攻南錫,徹底包圍阿登地區的盟軍,因為德國需要一個喘息的機會。他希望通過這次攻勢,他對其成功深信不疑——再次奪回主動權,為發展和使用新式武器贏得時間,還為盟軍陣營的預期分裂爭取時間。(未完待續…)
第531章 巴頓末日(上)
眼下西線比東線的機會要好,比起東線來,西線的距離較短,運送必要燃料的代價較低,重要戰略目標處在現有兵力、兵器更容易達到的地方,而在東線蘇聯戰場,戰爭需要在截然不同的條件下進行。
另外,英國人和美國人不是紅軍或蘇聯政治領導人那樣的強硬對手。英國人即將山窮水盡,而美國人如果看到事態轉而對他們不利,很可能垂頭喪氣。
李默分析說:
“要是我們成功,我們將粉碎敵人的整個西線,那時西線形勢將暫時穩定下來,這將使我們能抽調部隊到東線受到威脅的地區,那時候我不相信蘇聯能長期抵抗我們幾百萬德國精銳部隊的進攻,我們將肯定主宰自己的命運。”
李默不但重視黨內領導人、前線和大後方的心理作用,而且還重視同盟國家的輿論和軍隊的心理作用。
他決心“永遠地削弱西方列強的心理”,希望以此動搖敵人大獲全勝的信心,使他們放棄要德國開闢第二戰場的願望,叫他們更願意通過談判實現和平,李默在演講結束時宣布:“勝利屬於德國,勝利屬於偉大的日耳曼民族。”
阿登地區的盟軍又被德軍包圍了,這可是連續兩次了,美國民眾開始出現悲觀的厭戰情緒,他們舉行各種反戰遊行,這些遊行的民眾甚至把怒火發泄了回國的巴頓身上,說他是“美國的恥辱”。是“殺人犯”,把無數的美國人送進了德軍的包圍圈,巴頓家的玻璃每天都要被砸好幾次。
倔強而剛強的巴頓受不了那,主動請纓,要擔任阿登地區的盟軍指揮官,巴頓寧願 戰死,也不想忍受屈辱,再說阿登地區的盟軍仙人指揮官蒙哥馬利也想走,邱吉爾已經要求艾森豪幾次了,把蒙哥馬利調離阿登那個危險的地區。蒙哥馬利可是邱吉爾手中的王牌將軍。邱吉爾當然不願意讓他戰死在阿登地區。
巴頓如願以償,又回到歐洲戰場,擔任阿登地區的最高指揮官。
1941年11月,歐洲的盟軍士兵們在風雪中企盼著聖誕節的到來,盼望著假期、禮物以及好天氣。冰冷潮濕的衣服安在身上可真是要命。盟軍的第3集團軍司令喬治﹒史密斯﹒巴頓一邊詛咒著鬼天氣。一邊讓牧師寫禱文--他需要好天氣。在這種天氣里空軍無法出動,巴頓的裝甲部隊在缺乏空中掩護的情況下想要突圍基本不可能。
與巴頓的焦急相反,德國a集團軍群司令官龍德施泰特元帥正為這惡劣的氣候叫好。他將利用這一機會實施大規模圍殲戰,因為盟軍不要命和德軍拼空軍,德軍的飛機戰損十分嚴重,現在已經只剩餘三千多架去了,而盟軍還有五千多架,雖然他們已經損失了八千多架飛機。
而美國生產的飛機還在不斷地運送到英國,在飛到法國來參戰,德軍的潛艇雖然一直都在大西洋上襲擊盟軍的運輸船隊,但是因為聲納的發明,德國的潛艇此時也是被擊沉的多,而戰果是越來越少。
德軍在比利時和荷蘭殲滅了五十多萬盟軍,但並沒有徹底打垮盟軍的戰鬥意志,所以德軍上下都在儘量避免和盟軍的飛機拼消耗,實在逼不得已在和盟軍的空軍血戰,第二次法國戰役不能在拖了,拖得越久,對李默越不利,說不定還有可能被盟軍翻盤的可能。
阿登山區位於盟軍霍奇斯中將的第1集團軍和巴頓的第3集團軍的結合部,正面寬約80英里,地形崎嶇複雜,由米德爾頓缺編的第8軍負責防守。
盟軍的首腦們並沒有意識到在這裡潛伏著巨大的危機,反將其闢為在零星戰鬥中受挫的各師人員的休整地。在第8軍陣地的對面德國人已經乘著夜幕悄悄地集中了14個師的龐大兵力(其中7個為 裝甲師)。
巴頓覺察了近期德軍異常的舉動,11月11日他要參謀長蓋伊擬訂一個計劃-第3集團軍停止東進,做一個90度的大轉彎。11月13日巴頓向歐洲盟軍總司令布萊德利(也是巴頓長年的戰友)發出了警告,並提醒他:第8軍處境十分危險,必須儘快採取行動。但布萊德利並沒有採納巴頓的意見。
這些國家已經在爭吵不休,他們的對抗顯而易見在隨時增長。如果德國現在能給以極沉重的打擊,這個人為地聯合起來的戰線將隨時霹靂一聲地垮台。
最後,當一方或另一方承認誰也打不贏時,戰爭就告結束。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讓敵人知道,不管他們怎麼樣,他們決不能打垮我們。決不能!決不能!一次成功的戰術性進攻,無論如何,將使盟軍的計劃長期受到挫敗,迫使盟軍面臨首先得在他們的政治領袖之間展開討論的問題,現在阿登地區的盟軍就是咱們的目標,咱們要徹底乾淨地消滅他們,讓盟軍知道德軍是不可戰勝的。”
但是,李默的確承認,南錫這個目標是有點冒險,或許是現有部隊及其條件力所不及的。不過,他還是決定全力進攻南錫,徹底包圍阿登地區的盟軍,因為德國需要一個喘息的機會。他希望通過這次攻勢,他對其成功深信不疑——再次奪回主動權,為發展和使用新式武器贏得時間,還為盟軍陣營的預期分裂爭取時間。(未完待續…)
第531章 巴頓末日(上)
眼下西線比東線的機會要好,比起東線來,西線的距離較短,運送必要燃料的代價較低,重要戰略目標處在現有兵力、兵器更容易達到的地方,而在東線蘇聯戰場,戰爭需要在截然不同的條件下進行。
另外,英國人和美國人不是紅軍或蘇聯政治領導人那樣的強硬對手。英國人即將山窮水盡,而美國人如果看到事態轉而對他們不利,很可能垂頭喪氣。
李默分析說:
“要是我們成功,我們將粉碎敵人的整個西線,那時西線形勢將暫時穩定下來,這將使我們能抽調部隊到東線受到威脅的地區,那時候我不相信蘇聯能長期抵抗我們幾百萬德國精銳部隊的進攻,我們將肯定主宰自己的命運。”
李默不但重視黨內領導人、前線和大後方的心理作用,而且還重視同盟國家的輿論和軍隊的心理作用。
他決心“永遠地削弱西方列強的心理”,希望以此動搖敵人大獲全勝的信心,使他們放棄要德國開闢第二戰場的願望,叫他們更願意通過談判實現和平,李默在演講結束時宣布:“勝利屬於德國,勝利屬於偉大的日耳曼民族。”
阿登地區的盟軍又被德軍包圍了,這可是連續兩次了,美國民眾開始出現悲觀的厭戰情緒,他們舉行各種反戰遊行,這些遊行的民眾甚至把怒火發泄了回國的巴頓身上,說他是“美國的恥辱”。是“殺人犯”,把無數的美國人送進了德軍的包圍圈,巴頓家的玻璃每天都要被砸好幾次。
倔強而剛強的巴頓受不了那,主動請纓,要擔任阿登地區的盟軍指揮官,巴頓寧願 戰死,也不想忍受屈辱,再說阿登地區的盟軍仙人指揮官蒙哥馬利也想走,邱吉爾已經要求艾森豪幾次了,把蒙哥馬利調離阿登那個危險的地區。蒙哥馬利可是邱吉爾手中的王牌將軍。邱吉爾當然不願意讓他戰死在阿登地區。
巴頓如願以償,又回到歐洲戰場,擔任阿登地區的最高指揮官。
1941年11月,歐洲的盟軍士兵們在風雪中企盼著聖誕節的到來,盼望著假期、禮物以及好天氣。冰冷潮濕的衣服安在身上可真是要命。盟軍的第3集團軍司令喬治﹒史密斯﹒巴頓一邊詛咒著鬼天氣。一邊讓牧師寫禱文--他需要好天氣。在這種天氣里空軍無法出動,巴頓的裝甲部隊在缺乏空中掩護的情況下想要突圍基本不可能。
與巴頓的焦急相反,德國a集團軍群司令官龍德施泰特元帥正為這惡劣的氣候叫好。他將利用這一機會實施大規模圍殲戰,因為盟軍不要命和德軍拼空軍,德軍的飛機戰損十分嚴重,現在已經只剩餘三千多架去了,而盟軍還有五千多架,雖然他們已經損失了八千多架飛機。
而美國生產的飛機還在不斷地運送到英國,在飛到法國來參戰,德軍的潛艇雖然一直都在大西洋上襲擊盟軍的運輸船隊,但是因為聲納的發明,德國的潛艇此時也是被擊沉的多,而戰果是越來越少。
德軍在比利時和荷蘭殲滅了五十多萬盟軍,但並沒有徹底打垮盟軍的戰鬥意志,所以德軍上下都在儘量避免和盟軍的飛機拼消耗,實在逼不得已在和盟軍的空軍血戰,第二次法國戰役不能在拖了,拖得越久,對李默越不利,說不定還有可能被盟軍翻盤的可能。
阿登山區位於盟軍霍奇斯中將的第1集團軍和巴頓的第3集團軍的結合部,正面寬約80英里,地形崎嶇複雜,由米德爾頓缺編的第8軍負責防守。
盟軍的首腦們並沒有意識到在這裡潛伏著巨大的危機,反將其闢為在零星戰鬥中受挫的各師人員的休整地。在第8軍陣地的對面德國人已經乘著夜幕悄悄地集中了14個師的龐大兵力(其中7個為 裝甲師)。
巴頓覺察了近期德軍異常的舉動,11月11日他要參謀長蓋伊擬訂一個計劃-第3集團軍停止東進,做一個90度的大轉彎。11月13日巴頓向歐洲盟軍總司令布萊德利(也是巴頓長年的戰友)發出了警告,並提醒他:第8軍處境十分危險,必須儘快採取行動。但布萊德利並沒有採納巴頓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