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050年,我的年齡是73歲,是孔子去世的年齡,那時候世界上到處都是和我一樣的老人。我常常想:我是 “老於老人社會”呀。

  人的壽命的增長主要是糧食充足和醫學進步的結果,但如果沒有福利制度的建立,未來社會的老年人將會在困苦中了卻餘生。對於個體而言,如果一個人在20歲參加工作,在60歲退休,如果它的壽命超過100歲,退休時光將超過工齡。這種現實必將推動社會的再一次變革。有些國家開始推遲退休年齡,但無路如何,當更多的人屬於老人的時候,對社會福利的要求會逐漸提高,財富分配將重新建構。因為每個人都會變老,沒有誰能迴避養老問題,人類社會也將就此向新的福利社會過度。

  福利社會

  1929年,美國爆發爆發了一場經濟危機,隨即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雖然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歐美爆發了很多次經濟危機,但這次卻是規模空前、持續最久的世界性大蕭條。到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40%,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世界貿易總額減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無業人口顛沛流離。人民生活水平驟降,很多人瀕臨破產。經濟危機還引起了各國的政局動盪,示威*、*等抗議活動接連不斷。德日意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對現狀的不滿,趁機造勢,軍國主義抬頭,這些都助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其實關於經濟危機,早在大蕭條之前的100年,*就做過研究,在他看來,經濟危機的根源是生產相對過剩,是當時的社會制度本身的必然結果。*在《資本論》中明確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資本主義生產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展生產力。”

  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生產持續發展,但卻忽略了社會福利制度建設。雖然食物和工業品的產能已經很豐富,但嚴重的私有化,讓每個社會個體,特別是遠離土地的城市人為了“安全感”只能不斷的追求個人財富最大化。在社會競爭中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比如1929年大蕭條之前,美國1%的最富人群稅前收入占美國個人收入總和%,5%的最高收入群體其收入大約占據美國個人收入總額的1/3。一方面是生產和商品供給出現無限增長的趨勢;另一方面是廣大低收入者者的貧困不斷加深、社會購買力增長緩慢甚至停滯,這種狀況必然導致經濟危機發生。而1929年只不過是這種周期性經濟疾病的重症階段。所以那時候在極端社會主義的蘇聯和小農經濟的中國就基本沒收經濟危機的影響。

  大蕭條和二戰後,美國推行羅斯福新政、西歐各國奉行凱恩斯主義、很多國家試行社會主義,總體而言優化了工業革命之後的經濟社會。我們可以認為二戰之後的資本主義已經是社會化的資本主義。

  羅斯福新政是資本主義社會化的典型代表,他主要作用是:通過國有化、股份制、高稅收加重財富的社會化比重;通過中央銀行等經濟槓桿增加了國家管理經濟的權利;通過建立起一套社會保障制度加強國民的安全感,通過擴大中產階級人群減輕貧富差距壓力、維持社會購買力。

  社會保障的定義,英語為socialsecurity,直譯為“社會安全”,最早就見於1935年。那年的8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障法案》。從此美國開始建立社會保障機制,政府從就業者的工資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社保稅,設立社會保障基金,用以資助退休、遺屬和傷殘人士,保障他們最基本的生活所需。社會保障法不僅是社會立法的一個界標,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正如羅斯福所認為的:人民只有不虞匱乏,才能真正獲得自由。現在,我們把人們獲得足夠的食物、衣著、住房以維持相當的生活水準的權利也叫“生存權”。二戰後,社會保障制度在世界各國逐漸建立起來,“生存權”被廣泛的寫入各國憲法。

  不可否認,一場一場的經濟危機,正在把資本主義推向社會主義。

  雖然每個人都有一個“坐享其成”的理想,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大多數人在為生存奔波。換句話說,你不勞動,沒人管你飯吃。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福利社會的建立,非就業人口的數量將超過就業人口。比如,到2050年,世界25-55歲的人口已經占總人口的一半一下,這其中,還要減去越來越多的失業、待業人群。所以,在上一個里程碑,少數農民實現了養活大多數人;在這個裡程碑,少部分就業人口,將有義務滿足所有人的物質文化需求。

  事實上,不勞動是否有飯吃,確實決定人類社會是否升級到所謂大同世界的關鍵,一個人吃穿不愁才能講信修睦。1875年,*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曾經用“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來形容共產主義社會的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只有達到這種程度,才能實行共產主義分配原則。貧窮、物質匱乏不是社會主義,更不是共產主義。

  1993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特殊年份。前一年,*南巡掀起了改革開放新一輪高潮。上海民政部門的同志,思想也活躍起來。這一年六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線的方案,經報請市政府同意,下發了《關於本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的通知》。當年,有7680位城鎮居民通過這一制度得到了基本生活保障。雖然標準為月人均120元,但這是我國最早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我國正在實施構建和諧社會,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是重要一環。在中國,大多數人還沒有養老金和醫療保障。但這種現象正在成為歷史。2010年,我父親57歲,他突然接到通知,他將在60歲後每月得到一份養老金,雖然每個月只有200元,但對於中國農民,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




章節目錄